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 1 目录目录 目录 1 摘要 1 1 设计要求 1 2 设计内容 1 3 热力系统原则方案 2 3 1汽轮机组 2 3 2蒸汽再热系统 2 3 3给水回热系统 2 4 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3 4 1一回路冷却剂的参数选择 3 4 2二回路工质的参数选择 3 4 2 1蒸汽初参数的选择 3 4 2 2蒸汽终参数的选择 3 4 2 3蒸汽中间再热参数的选择 3 4 2 4给水回热参数的选择 3 5 热力计算方法与步骤 4 5 1计算步骤如下面的流程图 4 5 2根据流程图而写出的计算式 5 6 你热力计算数据 8 6 1已知条件和给定参数 8 6 2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9 6 3热平衡计算结果表格 13 6 4程序及运行结果 14 6 4 1用 MATLAB 程序如下 14 6 4 2运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17 7 热力系统图 20 8 结果分析与结论 21 9 参考文献 21 1 摘要摘要 二回路系统是压水堆核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反应堆一回 路系统产生并传递过来的热量转化为汽轮机转动的机械能 并带动发电机组的 转动 最终产生电能 二回路系统的组成以郎肯循环为基础 由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汽轮机 冷 凝器 凝水泵 给水泵 给水加热器等主要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汽水管道 构成的热力循环 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反应堆内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由 流经堆芯的冷却剂带出 在蒸汽发生器中传递给二回路工质 二回路工质吸热 后产生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 通过蒸汽系统输送到汽轮机高压缸做功或耗热 设备的使用 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乏汽经汽水分离再热器再热后送入低压缸 继续做功 低压缸做功后的废气排入冷凝器中 由循环冷却水冷凝成水 经低 压给水加热器预热 除氧后用高压给水加热器进一步加热 后经过给水泵增压 送入蒸汽发生器 开始下一次循环 关键字 热平衡关键字 热平衡 做功做功 循环循环 1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了解 学习核电厂热力系统规划 设计的一般途径和方案论证 优选的 原则 掌握核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和核电厂热经济性指标计算的内容和方 法 提高计算机绘图 制表 数据处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 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掌握工程设计说明书 撰写的基本原则 2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的要求 拟定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原则方案 并完成该 方案在满功率工况下的热平衡计算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二回路热力系统的形式和配置方式 根据总体需求和热工约束条件确定热力系统的主要热工参数 依据计算原始资料 进行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热平衡计算 确定计算负荷 工况下各部分汽水流量及其参数 发电量 供热量及全厂性的热经济指标 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绘制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 3 热力系统原则方案热力系统原则方案 电站原则性热力系统表明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过程 反映了发电厂动力 循环中工质的基本流程 能量转换与利用过程的完善程度 为了提高热经济性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普遍采用包含再热循环 回热循环的饱和蒸汽朗 肯循环 本设计的热力系统图已在后面附出 3 1 汽轮机组汽轮机组 压水堆核电厂汽轮机一般使用低参数的饱和蒸汽 本设计中汽轮机由一个 高压缸 3 个低压缸组成 高压缸 低压缸之间设置了外置式汽水分离器 以 达到将高压缸的排气进行分离再热后成为相应压力下的过热蒸汽 高压缸约发出整个机组功率的 40 低压缸约发出整个机组功率的 60 最佳分缸压力大约为 0 11 倍的蒸汽初压 3 2 蒸汽再热系统蒸汽再热系统 压水堆核电厂通常在主汽轮机的高 低压缸之间设置汽水分离 再热器 对高压缸排汽进行除湿和加热 使得进入低压缸的蒸汽达到过热状态 从 而提高低压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设计中汽水分离 再热器由一级分离器 两级再热器组成 第一级再 热器使用高压缸的抽汽加热 第二级再热器使用蒸汽发生器的新蒸汽加热 最终再热蒸汽达到相应压力下的过热蒸汽 过热度为 98 分离器的疏水 排放到除氧器 第一级 第二级再热器的疏水分别排放到高压给水加热器 可参考所附的热力系统图 3 3 给水回热系统给水回热系统 给水回热系统由回热加热器 回热抽汽管道 凝给水管道 疏水管道 等组成 回热加热器按照汽水介质传热方式不同分为混合式加热器和表面 式加热器 在本设计中高压 低压给水加热器采用表面式换热器 除氧器 采用混合式加热器 高压给水加热器采用主汽轮机高压缸的抽汽进行加热 除氧器采用高 压缸的排汽进行加热 低压给水加热器采用主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汽进行加 热 高压给水加热器的疏水采用逐级回流的方式 最终送入除氧器 低压 给水加热器的疏水全部采用逐级回流的方式 最终送入冷凝器 在选择给水回热级数时 均衡了每增加一级加热器所增加设备投资费 用和热效率的提高程度 所以最终选择回热级数为 7 级 其中除氧器也算 一级回热级数 为了很好地适应机组变负荷运行 给水泵采取汽动方式 可以利用蒸汽发生器的新蒸汽驱动给水泵汽轮机 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给水泵汽轮机排出的废汽被送到冷凝器中 本设计中使用热力除氧器对给水进行除氧 从其运行原理来看 除氧 器就是一混合式加热器 来自低压给水加热器的给水以及高压给水加热器 3 的疏水在除氧器中被来自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加热到除氧器运行压力下的饱 和温度 其中高压缸排汽的压力高于除氧器的运行压力 所以高压缸排汽 在排入冷凝器之前需经过减压装置进行减压 除过氧的饱和水再由给水泵 输送到高压给水加热器 被加热到规定的给水温度后再送入蒸汽发生器 4 主要热力参数选定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本设计在选定热力参数时参考了 900MW 压水堆核电厂系统和设备 中的 参数 4 1 一回路冷却剂的参数选择一回路冷却剂的参数选择 设计时压水堆核电厂主回路系统的工作压力为 15 6MPa 对应的饱和温 度为 345 3 为了确保压水堆的安全 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满足热工 安全准则 其中之一是堆芯不能发生水力不稳定性 所以反应堆出口冷却 剂的欠饱和度选为 18 4 2 二回路工质的参数选择二回路工质的参数选择 二回路系统的参数包括蒸汽发生器出口蒸汽的温度与压力 蒸汽初参 数 冷凝器运行压力 蒸汽终参数 蒸汽再热温度 给水温度和焓升分 配等 4 2 1 蒸汽初参数的选择蒸汽初参数的选择 压水堆核电厂的二回路系统一般采用饱和蒸汽 蒸汽初温与蒸汽初 压为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朗肯循环的基本原理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 提高蒸汽初温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为了提高核电厂经济性 二回 路蒸汽参数选为 6 5MPa 4 2 2 蒸汽终参数的选择蒸汽终参数的选择 在热力循环及蒸汽初参数确定的情况下 降低汽轮机组排汽压力有 利于提高循环热效率 但是 降低蒸汽终参数受到循环冷却水温度 T sw 1 循环冷却水温升 T sw 以及冷凝器端差 t 的限制 凝结水的温度选为 35 忽略了凝结水的过冷度 则冷凝器的运 行压力等于凝结水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 4 2 3 蒸汽中间再热参数的选择蒸汽中间再热参数的选择 蒸汽再热器使用高压缸抽汽和蒸汽发生器新蒸汽加热 所以汽水分 离再热器出口的热再热蒸汽 过热蒸汽 要比用于加热的新蒸汽温度要 低 19 既 261 9 这样保证具有适当的传热温差 计算中取再热蒸汽在第一 二级再热器中的焓升 流动压降相等 4 2 4 给水回热参数的选择给水回热参数的选择 多级回热分配采用了汽轮机设计时普遍使用的平均分配法 即每一 级给水加热器内给水的焓升相等 每一级加热器的给水焓升为 62 24 kj kg 4 5 热力计算方法与步骤热力计算方法与步骤 在进行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中采用常规计算法中的串联法 对凝汽式 机组采用 由高至低 的计算次序 即从抽汽压力最高的加热器开始计算 依 次逐个计算至抽汽压力最低的加热器 5 1 计算步骤如下面的流程图计算步骤如下面的流程图 给给定定原原始始数数据据 查查询询 计计算算热热力力参参数数 给给定定过过热热蒸蒸汽汽流流量量x 计计算算低低压压缸缸各各用用汽汽设设备备的的耗耗汽汽量量和和电电 功功率率及及高高压压缸缸电电功功率率W2 给给定定给给水水量量y 计计算算高高压压缸缸和和给给水水泵泵的的耗耗汽汽量量 高高压压缸缸电电功功率率U2 2 2 2 0 001 WU W 开开始始 否否 是是 除除氧氧器器出出口口比比焓焓H H 5 5 0 005 Hfwo Hfwo 否否 是是 计计算算所所需需参参数数并并输输出出结结果果 结结束束 5 5 2 根据流程图而写出的计算式根据流程图而写出的计算式 1 给水泵的有效功率给水泵的有效功率 kw fwp fwpp 1000 H N fw y 其中 y 为给水量 kg s 为给水泵的扬程 Mpa fwp H 为给水的密度 kg m3 fw 2 给水泵的实际功率给水泵的实际功率 fwp p fwp t fwp pfwp tmfwp tg N N 其中 为汽轮给水泵的泵效率 fwp p 为汽轮给水泵的机械效率 fwp tm 为减速器效率 fwp tg 3 给水泵的耗气量给水泵的耗气量 fwp t fwp s N G fhh z HH 其中 为新蒸汽比焓 fh H 为高压缸排汽比焓 h z H 4 新蒸汽产量新蒸汽产量 Ds 1 d y 其中 为蒸汽发生器排污率 d 5 蒸汽发生器排污量蒸汽发生器排污量 6 GdDsy 6 冷凝器凝水流量冷凝器凝水流量 dfwp s XxGG 7 低给水加热器抽气量低给水加热器抽气量 为第 i 低压给水加热器的抽汽量 les i G 为每级加热器的平均焓升 fw h 为加热器效率 h 为第 i 级加热器抽汽比焓 c Hi 为第 i 级加热器疏水比焓 w Hi fw les 4 hcw h X G H4H4 fwhles 4ww les 3 hcw h XGH4H3 G H3H3 fwles 3les 4ww les hcw h Xh GGH3H2 G2 H2H2 fwhles 2les 3les 4ww les 1 hcw h XGGGH2H1 G H1H1 8 低压缸的中的焓降低压缸的中的焓降 1les 1les 2les 3les 4l il oles 1l ic les 2l icles 3l icles 4l ic wxGGGGHHGHH1 GHH2GHH3GHH4 其中 为低压缸进口蒸汽焓值 kJ kg l i H 为低压缸排汽焓值 kJ kg l o H 9 低压缸发电功率低压缸发电功率 11mge Ww 其中 为汽轮机组机械效率 m 7 为发电机效率 ge 10 高压缸理论发电功率高压缸理论发电功率 6 21 10WW 11 汽水分离再热器加热蒸汽量汽水分离再热器加热蒸汽量 rh zc i hzc izs i x h G HH rh zc 2 hzc 2zs 2 x h G HH 其中 为加热蒸汽的量 kg s zc i G 为再热器中的平均焓升 kJ kg rh h 为加热蒸汽的焓值 kJ kg zc i H 为加热蒸汽的疏水焓值 kJ kg zs i H 12 高压给水加热器的抽汽量高压给水加热器的抽汽量 为第 i 高压给水加热器的抽汽量 hes i G f whzc 2zs 2w hes 2 hcw y hGHH7 G H7H7 fwhhes 2zc 2wwzc 1zs 1w hes 1 hcw y hGGH7H6GHH6 G H6H6 13 高压缸排到除氧器的流量高压缸排到除氧器的流量 z 1hz pshes 1hes 2zc 1zc 2 hz x xx GyXGGGG x 其中 为第一级再热器被加热蒸汽进口蒸汽干度 z 1 x 为高压缸排汽干度 hz x 8 14 高压缸的出口排汽量高压缸的出口排汽量 z 1 tps hz x GGx x 15 高压缸中的焓降高压缸中的焓降 zc 1 wGHHG HH6 2tfhhohes 1fhc GHH7GHH hes 2fhczc 1fh 其中 为高压缸进口蒸汽焓值Hfh 16 高压缸的发电功率高压缸的发电功率 22mge Uw 17 除氧器出口焓值除氧器出口焓值 z 1hz fwohes 1hes 2zc 1zc 2wpshofw hz xx XH4GGGGH6G HxH x H y 6 你热力计算数据你热力计算数据 6 1 已知条件和给定参数已知条件和给定参数 序号项目符号单位数值 1核电厂输出电功率N eMW1000 2一回路能量利用系数 10 995 3蒸汽发生器排污率 d1 05 4汽轮机组机械效率 m0 95 5发电机效率 ge0 99 6新蒸汽压损 p fhMPa5 7再热蒸汽压损 p rhMPa6 8回热抽汽压损 p e jMPa4 9低压缸排汽压损 p cdkPa5 10高压给水加热器出口端差 h u 3 11低压给水加热器出口端差 l u 2 12加热器效率 h0 98 13给水泵效率 fwp p0 58 9 14给水泵汽轮机内效率 fwp ti0 79 15给水泵汽轮机机械效率 fwp tm0 90 16给水泵汽轮机减速器效率 fwp tg0 98 17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T sw 1 24 18循环冷却水温升 T sw 7 19冷凝器传热端差 T 4 6 2 主要热力参数选定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序 号 项目符号单位计算公式或来源数值 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运行压 力 P cMPa选定15 6 2反应堆冷却剂的饱和温度T c s 查水和水蒸汽表确定345 3 3反应堆出口冷却剂过冷度 T sub 选定 15 2018 4反应堆出口冷却剂温度T co T co T c s T sub327 3 5反应堆进出口冷却剂温升 T c 选定35 6反应堆进口冷却剂温度T ci T ci T co T c292 3 7二回路蒸汽压力P sMPa选定6 5 8蒸汽发生器出口新蒸汽温 度 T fh ps 对应的饱和温度280 9 9蒸汽发生器出口新蒸汽干 度 x fh 选定99 75 10循环冷却水温升 T sw 选定7 11冷凝器传热端差 T 选定4 12冷凝器凝结水饱和温度T cd T cd Tsw 1 Tsw T35 13冷凝器的运行压力P cdkPaTcd对应的饱和压力5 63 14高压缸进口蒸汽压力P h iMPa新蒸汽压损 5 6 17 15高压缸进口蒸汽干度x h i 散热导致焓值下降 造 成干度下降 99 35 16高压缸内效率 h i选定0 79 17高压缸排汽压力p h zMPa根据最佳分缸比选定0 74 18高压缸排汽干度x h z 由内效率等计算86 05 19汽水分离器进口蒸汽压力p sp iMPa等于高压缸排气压力0 74 20汽水分离器进口蒸汽干度x sp i 等于高压缸排气干度86 05 21第一级再热器进口蒸汽压 力 p rh1 iMPa考虑 4 的压损0 71 22第一级再热器进口蒸汽干 度 x rh1 i 选定99 5 23第二级再热器进口蒸汽压 力 p rh2 iMPa考虑 2 的压损0 696 24第二级再热器进口蒸汽温T rh2 i 平均焓升计算208 64 10 度 25第二级再热器出口蒸汽压 力 p rh2 zMPa考虑压损为 2 0 682 26第二级再热器出口蒸汽温 度 T rh2 z 平均焓升计算261 9 27低压缸进口蒸汽压力p l iMPa考虑压损 0 002Mpa0 68 28低压缸进口蒸汽温度T l i 根据热再热蒸汽焓值计 算 261 5 29低压缸内效率 l i选定0 89 30低压缸排汽压力p l zMPa冷凝器压力与排汽压损 之和 0 00593 31低压缸排汽干度x l z 根据低压缸内效率等计 算 89 04 32回热级数Z选定6 33低压给水加热器级数Z L选定4 34高压给水加热器级数Z H选定2 35给水回热分配 h fwkJ kg fw h fwcd hh Z 92 24 36低压加热器给水参数 第 1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凝水泵出口压力 因为 凝水泵对凝水做功加压 0 45 第 1 级进口给水比焓h lfwi 1kJ kgh lfwi 1 h lfwo 0146 64 第 1 级出口给水比焓h lfwo 1kJ kgh lfwo 1 h lfwi 1 h fw238 88 第 1 级进口给水温度T lfwi 1 按 p cwp h lfwi 1 查水蒸 汽表 35 第 1 级出口给水温度T lfwo 1 按 p cwp h lfwo 1 查水蒸 汽表 56 98 第 1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58 98 第 1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246 89 第 1 级 回 热 器 参 数 第 1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气表0 01902 第 2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考虑均匀压降0 445 第 2 级进口给水比焓h lfwi 2kJ kgh lfwi 2 h lfwo 1238 88 第 2 级出口给水比焓h lfwo 2kJ kgh lfwo 2 h lfwi 2 h fw331 12 第 2 级进口给水温度T lfwi 2 按 p cwp h lfwi 2 查水蒸 汽表 56 98 第 2 级出口给水温度T lfwo 2 按 p cwp h lfwo 2 查水蒸 汽表 79 01 第 2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81 01 第 2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339 19 第 2 级 回 热 器 参 数 第 2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汽表0 04939 11 第 3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考虑均匀压降0 44 第 3 级进口给水比焓h lfwi 3kJ kgh lfwi 3 h lfwo 2331 12 第 3 级出口给水比焓h lfwo 3kJ kgh lfwo 3 h lfwi 3 h fw423 36 第 3 级进口给水温度T lfwi 3 按 p cwp h lfwi 3 查水蒸 汽表 79 01 第 3 级出口给水温度T lfwo 3 按 p cwp h lfwo 3 查水蒸 汽表 100 95 第 3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102 95 第 3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431 55 第 3 极 回 热 器 参 数 第 3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汽表0 11257 第 4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考虑均匀压降0 435 第 4 级进口给水比焓h lfwi 4kJ kgh lfwi 4 h lfwo 3423 36 第 4 级出口给水比焓h lfwo 4kJ kgh lfwo 4 h lfwi 4 h fw515 6 第 4 级进口给水温度T lfwi 4 按 p cwp h lfwi 4 查水蒸 汽表 100 95 第 4 级出口给水温度T lfwo 4 按 p cwp h lfwo 4 查水蒸 汽表 122 75 第 4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124 75 第 4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524 第 4 级 回 热 器 参 数 第 4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汽表0 23044 37除氧器进口给水比焓h dea ikJ kg L dea ilfwo Z h h 515 6 38除氧器出口给水比焓h deakJ kgh dea h dea i h fw607 84 39除氧器出口给水温度T dea h dea 对应的饱和水温 度 144 34 40除氧器运行压力p deaMPaT dea 对应的饱和压力0 4081 41高压加热器给水参数 第 6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给水泵出口压力因为给 水泵对给水加压 6 6 第 6 级进口给水比焓h hfwi 6kJ kgh hfwi 6 h hfwo 5607 84 第 6 级出口给水比焓h hfwo 6kJ kgh hfwo 6 h hfwi 6 h fw700 08 第 6 级进口给水温度T hfwi 6 按 p cwp h hfwi 6 查水蒸 汽表 144 34 第 6 级出口给水温度T hfwo 7 按 p cwp h hfwo 1 查水蒸 汽表 164 87 第 6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167 87 第 6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709 88 第 6 级 第 6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汽表0 7521 第 7 级进口给水压力MPa考虑压降 6 55 第 7第 7 级进口给水比焓h hfwi 7kJ kgh hfwi 7 h hfwo 6700 08 12 第 7 级出口给水比焓h hfwo 7kJ kgh hfwo 7 h hfwi 7 h fw792 32 第 7 级进口给水温度T hfwi 7 按 p cwp h hfwi 7 查水蒸 汽表 164 87 第 7 级出口给水温度Thfwo 7 按 p cwp h hfwo 7 查水蒸 汽表 186 第 7 级汽侧疏水温度 出口给水温度与出口端 差之和 189 第 7 级汽侧疏水比焓kJ kg查水蒸汽表803 11 级 第 7 级汽侧压力MPa查水蒸汽表1 2277 42低压缸抽汽参数 第 1 级抽汽压力p les 1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0 01981 第 1 级抽汽干度x les 1 根据内效率计算92 32 第 1 级第 1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427 49 第 2 级抽汽压力p les 2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0 05144 第 2 级抽汽干度x les 2 根据内效率计算95 80 第 2 级第 2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496 02 第 3 级抽汽压力p les 3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0 11726 第 3 级抽汽干度x les 3 根据内效率计算99 32 第 3 级第 3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666 77 第 4 级抽汽压力p les 4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0 24004 第 4 级抽汽干度x les 4 根据内效率计算100 第 4 级第 4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778 58 43高压缸抽汽 第 6 级抽汽压力p hes 6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0 78344 第 6 级抽汽干度x hes 6 根据内效率计算86 21 第 6 级第 6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484 45 第 7 级抽汽压力p hes 7MPa汽侧压力与压损之和1 27890 第 7 级抽汽干度x hes 7 根据内效率计算87 96 第 7 级第 7 级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548 26 44再热器抽汽参数 来自高压缸的抽汽压力MPa选定2 5 抽汽干度 根据内效率计算91 18 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639 77 第 1 级 疏水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962 来自新蒸汽的抽汽压力MPa考虑压损后的压力6 11 抽汽温度 查询水蒸汽表276 8 抽汽干度 选定99 4 抽汽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2783 35 第 2 级 疏水比焓kJ kg查询水蒸汽表1219 9 45再热器中的平均焓升kJ kg选定113 3 13 6 3 热平衡计算结果表格热平衡计算结果表格 序号项目符号单位计算结果 1核电厂效率 epp N 31 19 2反应堆功率 lesi G MW 6 3 2061 10 3蒸汽发生器总蒸汽产量 s D Kg s 3 1 6051 10 4汽轮机高压缸耗汽量 shp G Kg s 3 1 4562 10 5汽轮机低压缸耗汽量 slp G Kg s1050 6第一级再热器耗汽量 srh1 G Kg s72 2848 7第二级再热器耗汽量 srh2 G Kg s77 5703 8除氧器耗汽量 sdea G Kg s33 9644 9给水泵汽轮机的耗汽量 sfwp G Kg s71 4793 10给水泵的给水量 fw G Kg s1622 11给水泵扬程 fwp H MPa6 192 12高压缸抽汽量 第 1 级高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hes1 G Kg s68 0272 第 1 级高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hes2 G Kg s68 9167 13低压缸抽汽量 第 1 级低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les1 G Kg s43 1850 第 2 级低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les2 G Kg s45 6102 第 3 级低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les3 G Kg s45 9056 第 4 级低压给水再热器 抽汽量 les4 G Kg s47 4574 14 6 4 程序及运行结果程序及运行结果 6 4 1 用用 MATLAB 程序如下 程序如下 clc clear clc clear all Ne 10 6 发电功率 kW Ed 0 0105 排污率 n1 0 995 一回路能量利用系数 nli 0 89 低压缸内效率 nm 0 98 汽轮机组机械效率 nge 0 99 发电机效率 nh 0 98 加热器效率 Hfwp 6 192 给水泵压头 Mpa pw 925 61 给水密度 nfwpp 0 58 给水泵效率 nfwpti 0 79 给水泵汽轮机内效率 nfwptm 0 9 给水泵汽轮机机械效率 nfwptg 0 98 给水泵汽轮机减速器效率 Hfh 2774 99 蒸汽发生器出口新蒸汽比焓 kj kg Hg 792 32 蒸汽发生器给水比焓 kj kg Hps 1241 17 蒸汽发生器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水焓 kj kg xhz 0 8605 高压缸排气干度 xz1 0 995 第一级再热器的干度 Hho 2478 高压缸出口焓 Hhi 2778 5 高压缸进口蒸汽焓值 Hli 2979 18 低压缸进口焓 Hlo 2350 3 低压缸出口乏汽焓值 Hzc1 2639 77 汽水分离器第一级抽气焓 Hzs1 962 汽水分离器第一级的疏水焓 Hzc2 2783 35 汽水分离器第二级抽气焓 Hzs2 1219 9 汽水分离器第二级的疏水焓 Hfw 706 99 分离器分离水的比焓 h1 92 2 高低压加热器中的平均焓升 h2 113 3 再热器中的平均焓升 Hfwi 146 64 238 88 331 12 423 36 515 60 607 84 700 08 各级加热器进口焓 kj kg Hfwo 238 88 331 12 423 36 515 60 607 84 700 08 792 32 各级加热器出口焓 kj kg Hc 2427 49 2496 02 2666 77 2778 58 2478 00 2484 45 2548 26 每一级的给水加热器的加热蒸汽比焓 Hw 246 89 339 19 431 55 524 00 0 709 88 803 11 每一级给 15 水加热器疏水比焓 其中第五个数据是除氧器 但因除氧器是混合式的 程序 中不调用这个值 所以以零占位 H 500 除氧器焓 升假定值 for x 300 2000 再热蒸汽 流量 if abs H Hfwo 5 Hfwo 5 0 005 H X Hfwo 4 Ghes 1 Ghes 2 Gzc1 Gzc2 Hw 6 Gps Hho Hfw x xz1 xhz xhz y break else end for y x 3000 Nfwpp 1000 y Hfwp pw 给水泵的有效功率 kw Nfwpt Nfwpp nfwpp nfwptm nfwptg 给水泵的实际功率 Gsfwp Nfwpt Hfh Hho 给水泵的耗气量 Ds y 1 Ed 新蒸汽产量 Gd y Ds 蒸汽发生器排污量 X x Gd Gsfwp 假设给水流量 Gles 4 h1 X Hc 4 Hw 4 nh 低压缸 4 到 1 抽气量 Gles 3 h1 X nh Gles 4 Hw 4 Hw 3 Hc 3 Hw 3 nh Gles 2 h1 X nh Gles 3 Gles 4 Hw 3 Hw 2 Hc 2 Hw 2 nh Gles 1 h1 X nh Gles 2 Gles 3 Gles 4 Hw 2 Hw 1 Hc 1 Hw 1 nh w1 x Gles 1 Gles 2 Gles 3 Gles 4 Hli Hlo Gles 1 Hli Hc 1 Gles 2 Hli Hc 2 Gles 3 Hli Hc 3 Gles 4 Hli Hc 4 W1 w1 nm nge 低压缸发电量 W2 10 6 W1 高压缸发电量 Gzc1 x h2 nh Hzc1 Hzs1 汽水分离再热器第一级抽气量 Gzc2 x h2 nh Hzc2 Hzs2 汽水分离再热器第二级抽气量 Ghes 2 y h1 nh Gzc2 Hz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