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感动——1个好女儿,400个爹娘1.doc_第1页
我身边的感动——1个好女儿,400个爹娘1.doc_第2页
我身边的感动——1个好女儿,400个爹娘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身边的感动1个好女儿,400个爹娘 在我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出身孤苦,长大后,在一家乡镇敬老院一干就是29年,先后悉心照料了400多位孤寡老人;为了照顾老人,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右眼。她就是贾秀兰,今年55岁,阳谷县寿张镇敬老院院长,入选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今年寒假我有幸随爸爸单位去寿张敬老院,看到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妇女。虽早就对贾秀兰院长的事迹有所耳闻,而这次敬老院之行带给了我更大的震撼与感动,同时又搜集了解到她更多的感人事迹。 命比黄连还苦贾秀兰8个月时就没有了父母,被人从贵州带到山东茌平,送给一位有神经病的女人抚养,养母带着贾秀兰改嫁了3次。贾秀兰从小到大,不知道挨了养父多少打,3岁就开始要饭,饿了就捧着碗怯生生地站在人家门口。14岁那年,贾秀兰被人骗到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被迫与一个大她17岁并有3个孩子的残疾人结婚。后来贾秀兰进卫校学习,并自学了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1976年,她办起了阳谷县第一个村级卫生室,同时还代销食品罐头,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一两千元。1983年寿张镇成立敬老院,由于她是当时镇上唯一具有医护知识的人,于是就成了院长的第一人选。然而到敬老院工作,每个月工资只有40元钱,而且刚开始那里还是一片荒地坟场,连院墙都没有。自然家里人、邻居、同事都不让贾秀兰去,她也有些犹豫,镇领导多次上门,贾秀兰就先到敬老院看看。当时有22位老人,年纪大的90多岁了。看着老人们期待的眼神,想想自己孤苦无依的童年,贾秀兰哭了,她对老人们说:“我从小就没爹妈,你们又没有孩子陪伴,我们就组成一个家吧,让我来做你们的女儿!”当时,贾秀兰26岁。 “他们是爹娘,我是女儿” 新年快到了,贾秀兰院长嘱咐伙房买了肉馅和白面,打算和老人们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29年来的每一个春节,她都是在敬老院里和老人们一起度过的。 敬老院刚成立时建在旧车库里,9间破房子,满院是一人高的荒草,有40多个坟头。墙根都碱透了,遇到一次大雨,墙歪倒了一大片。贾秀兰拿出自己挣的1万元钱,吃住在敬老院,带领年轻些的院民修房子整院子。 为了解除老人们的寂寞,贾秀兰就常常陪他们聊天,看他们烦了,无聊了,她就给他们唱京剧、越剧。有时候老人们也会和贾秀兰一起帮伙房剥大葱。夏天,贾秀兰还带他们在后园子里种过菜。这些简单的劳动也是调节老人们单调生活的一种方式。贾秀兰的敬老院里前后共住过400多位孤寡老人,最高寿的一直活到了112岁。贾秀兰很实在,她说:“干敬老院的工作,就得一直吃住在敬老院。老人们年纪都很大了,说有病就有病,不吃住在敬老院里,怎么照顾他们,不跟老人时刻在一起,根本干不了这个工作。” 失去,但无悔 由于白天黑夜都在敬老院里忙活,贾秀兰的工作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丈夫曾说:“你干你的敬老院活去吧,你给我滚出去,不要在我家里。”最严重的一次,当贾秀兰进了家门,丈夫一脚把她踢出去,大门外有棵树,她的头正好撞到那棵树上,头撞破了,流了很多血。1992年,没有时间顾家的贾秀兰迫于无奈与丈夫离婚。这以后,贾秀兰就一直住在敬老院里,一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被隔成两半,前半间用来办公,后半间用来睡觉。“非典”时期,80岁的杨广照大爷发高烧三天不退。很多老人都以为杨大爷得了“非典”,拦着贾秀兰不让她进屋,但是她仍然在杨大爷的病床前守了三天三夜没合眼。看她这样,杨大爷心疼地说:“你走吧,别伺候我了。”但贾秀兰死活不走。到了第3天晚上,杨大爷的高烧退了下来,她才松了口气,就打了个瞌睡,但是头又重重地撞到杨大爷床前的桌脚上。贾秀兰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撞使她的右眼永远失明了。在贾秀兰的精心照顾下,杨大爷终于康复了。而她的右眼视力却逐渐变得模糊,并且经常疼痛难忍,为了不让孤寡老人们由于自己的离开而无人照料,贾秀兰一直坚持了40多天才到医院就诊。她跑遍了山东和北京的各大医院,诊断的结果都是因错过最佳治疗期,右眼失明。走出北京301医院,她在医院门外坐了半个小时,也在风里哭了半个小时,哭完了,还是回到敬老院,“老人离不了我,我也离不了老人啊!”其实,早在1991年,另一个城市的一个干休所想邀请贾秀兰去工作。手续都办好了,临走前她却看到了一副令她吃惊的景象:十几个老人,有的背着被子,有的跪在她的门前。等她开了门后,他们说:“你要走了,我们来给你磕头。你要是走了,我们也活不成了。”当时贾秀兰心里特别难受,她脱口而出:“快起来吧,你们别这样,我不走了。” “这是我们的亲生女儿” 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没有想到,本来孤苦无依的晚年生活竟有了贾秀兰这个好女儿。贾秀兰准备到北京为失明的右眼进行手术治疗前,老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她的办公室,他们手里拿着30元、50元、100元不等的钱,争着塞向贾院长的手里。“小兰,看病需要花钱,拿上吧!”老人们纷纷重复着同样的话语。 “小兰对俺好,亲生儿女也做不到。”“下辈子我变成牛给你耕地”老人们这样说。敬老院的孟广鲁大娘去世前,连着喊了四天“小兰”才合眼。 春暖敬老院,感动传万家 贾秀兰的事迹经央视夕阳红栏目,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国许多热心人的关注,很多人来信、来电表示问候。 08年年2月中旬,上海电视台播出了贾秀兰的感人事迹,在上海引起很大反响。2月18日上午9点,在上海,65岁的崔慕侦老人让人将一张多功能床、一辆轮椅、7袋子衣服等搬上了上海发往聊城的长途客车。并且崔慕侦老人在敬老院里住了三天,对贾秀兰的精神赞赏有加,临走时,她给了食堂工作人员200元伙食费,塞给贾秀兰1000元现金让给老人们买东西。贾秀兰说什么也不收,崔慕侦老人都急哭了,贾秀兰只好收下;美国某旅行团一行25人在上海旅游期间,看到了贾秀兰的事迹,从上海打来电话,让贾秀兰告诉他们账号,他们每人准备捐款5万美金,帮助贾秀兰办好敬老院。“做好敬老院里的工作是我的义务,我不能以此向社会索取什么。”贾秀兰婉拒了国际友人捐助125万美金的盛情。北京一大学的殷教授非要寄过来2000元钱,也被贾秀兰婉言谢绝了 面对社会上春潮般的温暖,贾秀兰也被感动了,她说自己只不过做了份内的事情,却得到了社会上这么多人的热切关爱,她只有再接再厉,用工作作为回报。大众网采访贾秀兰时问她为什么对老人这么好,贾秀兰说:“我是报恩。我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没有社会的爱我活不到今天,我要把爱传递下去。” 贾秀兰,一个孤儿,却为400多位老人尽到了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