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doc_第1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doc_第2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doc_第3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木松岭小学 吴燕丽内容摘要:嫉妒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从扩大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教给学生适当的,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关键词:认识嫉妒 学生空间 转变竞争方式 抑制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小学学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这也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去跟别人比较,尤其是跟同龄人相比,这不能说是坏事,但这种攀比应该有个“度”,事情就会转向它的对立面。具体而言,如果学生把自己的一切都去跟周围的人比较,一旦发现比之强则沾沾自喜,陶醉在为自己营造的虚荣当中不能自拔;如果比之弱,则会出现两种情绪:一种表现为颓废消极、毫无斗志、心灰意冷,认为自己老不如别人;另一种表现为一种仇恨心理,也即所谓的“嫉妒”。(案例)今天第三节是语文课。我拿着一摞批改完了的考试卷子走进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 唰”地一下落在了考卷上。“ 我考了多少分?”每个同学心里都在揣摸着。 发卷子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 “ 蒙冠宇!”听到名字,蒙冠宇一下就朝讲台跑去,接过卷子一看,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嗨!他得了100分!“罗日相!” 罗日相是蒙冠宇的好朋友,他俩平时学习都不错。蒙冠宇考得好,自己也不会差,罗日相心想,可她一接过试卷,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只考了89分。这是怎么搞的?他可从来没拿过这么低的分呀! 罗日相很不服气地嘀咕道“有什么了不起!瞎猫逮着个死老鼠!” “罗日相,我们一块儿走吧!”放学了,蒙冠宇邀请罗日相一同回家。“不就得了个 100分,不也是头一回吗?瞧你那得意样!” 罗日相嘴一撇,头也不回一个人走了。 教育孩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马上批评指责罗日相,但他因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哪怕是自己的好朋友,都要挖苦讽刺,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冷静地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要嫉妒别人?他属于那种自尊心、好胜心都很强,不甘心落于人后的学生。当他经过努力,而别人依然超过他时,心里不平衡,于是就采取了偏激的做法。第二天课后,我亲自找到罗日相同学,并和他进行了一次单独交谈,我态度亲切、诚恳,消除了他的紧张情绪。我问他,“昨天你对待你的好朋友怎么会是那种态度?” 他说:“看到他比我分数高,心里就不舒服。”于是,我开始耐心教导他。我告诉他,“同学之间比学习、比进步,有竞争意识是现代青少年难能可贵的作风,但不能转化为嫉妒。有竞争,还应该讲团结,讲友爱。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情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是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它遮蔽了你的视线,使你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它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使同学之间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和友谊。虚心看待别人的成绩,努力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争取下一次通过努力你也能凭自身实力超过别人。这才是推动你前进的动力,也是你应该做的。”听了这番话,罗日相惭愧地低下了头。最后我还赠送了他几句格言:“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让他牢记 在心,并引以为戒。 接着,我又找来罗日相的妈妈,一听完我的话,没想到罗日相的妈妈立刻向我作检讨。“吴老师啊,幸亏你及时告诉我,否则这种嫉妒心一膨胀,不知会干出什么危害他人的事情来。其实,他的嫉妒心也是我造成的。我总是拿他跟别人比,从不赏识她,即使他考得很好。这样,他对比他好的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敌意,继而产生嫉妒心理。今后我一定配合老师,认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罗日相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彻底克服了过去的嫉妒心理,与蒙冠宇依然成为好朋友,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与班上其他同学相处也很融洽。罗日相的学习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这件事也促进了班级互帮互学、团结进取的良好学风。 正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小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单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极强,针对这些特点,帮助中小学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对于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呢?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嫉妒其实是一种有害的、令人讨厌的心理。由于嫉妒心理,原来彼此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也可以反目成仇,双方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如果中小学学生经常被嫉妒心理所左右,他们会变得对周围的一切都熟视无睹,喜欢孤身独处、忍受空虚,时而阴沉、退缩,时而急躁、激进。因此,帮助中小学学生提高对嫉妒心理的正缺人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鉴于中小学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二、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心理学中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特点。而中小学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热情好动、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受环境的影响大、个性不够稳定。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内外的学习、文体、交游、参观等活动,这样可以适当地调剂一下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不拘中节、豁达开朗的品质,从而能很好地抑制嫉妒心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中小学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 。三、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 嫉妒是一种无能的产物,而公平的、友好的竞争是治愈嫉妒病态的良药。在学生眼里,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受人尊敬的。于是,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跟人比成绩,一旦比不过人家,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这时就会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所以抑制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教师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具体而言,除了让学生比赛谁的学习方法得当,谁学习勤奋、刻苦;另外,在书画、音乐、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也可广泛地引导学生去比比看,从而让学生理解竞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自己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这样也可以抑制嫉妒心理的萌芽和滋生。四、教给学生适当的抑制方法 1、弱点展示法。可以把自己某些弱点展示给对自己心存嫉妒的同学,这样可以缓解和消除对方的自卑感,从而产生平等意识。另外,除了暴露弱点外,被嫉妒者也可以巧妙地向心存嫉妒的同学请教一些难题,并诚意地与之交流,化解彼此的对立情绪,缓解嫉妒心理。 2、“啊Q”式调节法。可以要求学生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调整,以保持内心平衡。如,有位学生非常想参加绘画兴趣中组,但选拔时没被选上,那么这位学生有可能对被选上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这时,这位学生就这样安慰自己:“没被选上也没关系,可能是这位老师不喜欢我画的这种风格,只要我喜欢自己的画就行了。其实参加兴趣中组也没多大好处,说不定还会耽误学习呢!”这种“啊Q”式的精神慰籍,在某种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法。 此外,引导学生扩大平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