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doc_第1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doc_第2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doc_第3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doc_第4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pt呈现具体内容一、 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浏览文章,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同学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评析。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56段是第二层,写林黛玉见王熙凤。(高潮)711段是第三层,写林黛玉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王夫人介绍贾宝玉。(继续发展)1214段是第四层,写宝黛初会。(最高潮)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二、 找出文章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贾府的环境特点,品味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多媒体,展现贾府建筑布局图,并播放林黛玉的动态游踪图,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将贾府的建筑布局和林黛玉的游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完成以下任务: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体会并总结贾府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写这些特点的作用。将林黛玉两舅父贾政和贾赦处的建筑环境相对比,思考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自己依据ppt呈现的贾府的建筑布局图,梳理一下林黛玉的游踪,想一想贾府的建筑布局、林黛玉的游踪方式反映了什么问题?明确:贾府自然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外观宏伟。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表现出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 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方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作掩映,布局精妙,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质。 陈设华贵。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 有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记,足见贾府受到的恩宠待遇,与皇室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还有对联,表明来往的宾客都是豪门贵族,可以想见贾府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第九段关于王夫人东房的描写。 炕上铺的,陈设器用,如何摆放,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富丽而不俗,于显贵中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 社会环境描写: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品味其特点。明确: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礼节繁琐。贾府有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小结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贾府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服饰之美、礼节之繁,充分显示了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三、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梳理了文章的结构思路,并对贾府的典型环境进行了分析,透过它外观宏伟、布局精妙、陈设华贵等特点,感受到了贾府的富贵尊荣、等级森严。我们都知道,一部小说往往是通过对典型环境的描写和对典型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题的。那么处于贾府这典型环境之中又会有哪些典型人物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作者又将采用哪些手法加以刻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外观宏伟、布局精妙、陈设华贵环境特点 威严显赫尊崇、高贵 社会环境:服饰精美、礼仪繁琐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总结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点。2. 深入理解和学习红楼梦的独特艺术成就以及刻画人物的高超技法。3.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借黛玉之眼领略了那个极度奢华、富贵的贾府,小说中很多细节和环境描写都以小见大地为我们层层揭开了贾府的神秘面纱,一幅贾府的巨大图景已经打开。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分析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作者高超的小说写作技巧。二、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由于课时有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形象特点,即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王熙凤、贾宝玉的描写形象的段落较为集中,因此先通过集中阅读、小组探究的方式分析此两人的形象。描写林黛玉的语句段落贯穿始终,故最后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分析林黛玉的形象。1. 分析王熙凤形象特点。认真阅读王熙凤出场这一段,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王熙凤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方法,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作者主要是通过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王熙凤的形象特点按照描写方式分析,表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方面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豪爽 喜乐提问:为什么大家都准时来迎接黛玉进府而偏偏王熙凤来晚了呢?你认为王熙凤来晚的理由合理吗?明确:此题在于发散大家的思维,主要让同学经过表面的分析,看到王熙凤在家中地位的尊贵。2)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与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能说会道,做事圆滑 3)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地位尊贵,对林黛玉表现出热情关心,看出她十分精通为人处世之道。4)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主要从两方面看,一个是她办事圆滑,有着机智的头脑,无论是否准备了,先这么说着。第二个方面,是她想事情很周到。(2)外貌描写1)“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服装华丽,地位尊贵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两句写得很有意思,真可谓是话中有话。我们说丹凤眼,柳叶眉本是美人的标志,然而作者却将它们加以修饰,三角眼和吊梢眉。三角眼 :刻薄 奸诈 吊梢眉 :刁钻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美丽,泼辣(3)动作描写直接明确:凤姐的出场很不寻常,她是被众人拥进来的,试问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的待遇?当然是地位高的人才有的,因此作者只是简单的一笔就让我们见识了王熙凤在家族中的地位,是一个呼云唤雨式的人物。1)“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表现出对黛玉的一种亲和感。2)“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凤姐在贾府中掌握大权,有着高贵身份的人,她自己亲为捧茶捧果表现出了她办事周到以及她尊重传统礼仪的性格特征。板书:王熙凤:体态风骚、圆滑世故、精明干练、位高受宠2分析贾宝玉形象特点提问:在这一回中贾宝玉的形象比较集中,同学们一起告诉我都在哪些段落?明确:第10、11、13、14、15自然段提问:在第10、11段我们见到贾宝玉了吗?明确:没有提问:我们只是从王夫人的口中与黛玉从母亲那里的“听说”了解了贾宝玉,这种描写人物没有直接写人物怎么样,而写别人所认为所听说的,这属于写人物的什么描写啊?明确:侧面描写提问:正确,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作者从侧面勾勒出了什么样的贾宝玉,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明确: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疯疯傻傻”黛玉亦曾听母亲说表兄是“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反正啊都不是个符合标准的好孩子。而王夫人与林黛玉母亲都是封建家长与正统观念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说“贾宝玉是不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与正统观念相背离的一个叛逆。”(引导学生说出要点,教师简单总结)提问:到13段,宝玉正式出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谁来给我们解说一下?原来宝玉不是个“惫懒人物”,而是个眉清目秀,英俊潇洒,高雅多情的年轻公子啊。可我们究竟能不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呢?黛玉好像也有这个疑问“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接着就来了据说是评宝玉极为恰当的西江月二首词。不过我们暂且不看,接着第14段,谁来?明确:与黛玉的小心谨慎不同,宝玉是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率真之人,当然这个我们同学也说了,这是环境不同,宝玉在一家人尤其是贾母的骄纵下长大,任性率真。而他的“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也看出其非凡的见地来,是个不人云亦云的卓然独立之人。“摔玉”一时在其任性骄纵的表面下我们同学也看出了宝玉的不为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平等意识。提问:综合以上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宝玉的性格特征。那么世人的评价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我们来看西江月二首词。明确:这是从封建卫道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宝玉,是不是恰好从反面证明了宝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正文反作法”。 总结:当然,关于贾宝玉的形象我们还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作业也就是课后练习题所布置的“写出你眼中的贾宝玉”。作者在刻画贾宝玉时,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侧面烘托,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正文反作法。贾宝玉人物形象:英俊多情,任性率真,独立不羁的传统观念的叛逆者。板书:贾宝玉: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叛逆Ppt呈现表格,进行总结:1 分析林黛玉形象特点同学们都仔细地阅读了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从头到尾找一找描写林黛玉形象的语句,试分析其性格特点。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如下: A、提问: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按常理说贾母是黛玉的亲外祖母,为何在祖母家黛玉还要如此小心行事?倘若黛玉是在自家又或者她母亲尚健在陪同在黛玉身边,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老师提示:这是黛玉的自忖语。联系黛玉进京的原因,可知她寄人篱下的弱势心理。) 明确:(1)首先可见黛玉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初到贾府,步步小心,唯恐失礼伤及母舅家脸面,又有失自己书香门第的出身。由此也可见黛玉是个很有修养、懂礼数的人。 B、提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的?从黛玉第一次在读者面前亮相到此,始终没有关于黛玉的服饰穿戴描写这又是为什么?(侧面描写、外貌描写)明确:“言谈不俗”说明黛玉很有修养,富有学识,谈吐文雅。身体怯弱却自有一段风韵,说明黛玉是个典型的病美人,虽体质虚弱,却天生丽质,自带一种不落俗尘的美。D、提问: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原谅。”这一句语言描写表明了黛玉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面对舅母的赐饭,林黛玉考虑到要去拜见二舅舅,没有接受。表现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谨慎周到。而且,林黛玉的推辞之语恰切,让人可以接受,也反映出她的口齿伶俐、聪明得体。 E、提问: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开始让黛玉坐炕东面,她只坐了椅子上;后又“再四”携她上炕,她也仅挨着舅母坐了西边下首,始终未坐东面,这能表现黛玉什么特点?明确:黛玉通过炕桌东西面位置的不同,揣测其代表的尊贵程度也不同,因而即使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也没坐东面,表达她注重礼节、小心谨慎的特点,也不乏拘谨之态。F、提问: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要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黛玉进贾府,却要改掉诸多以往的习惯,她为什么会这么想?能体现她什么特点?明确:黛玉进了贾府不能不改掉与贾府中不合的习惯,她虽然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但现在母亲死了,她无所凭借倚仗、寄人篱下,其实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她无法与府中其他姊妹相比,自己更觉得身份卑微,她性格也比较忧郁自卑。H、提问: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对比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黛玉心中想“曾经见过”,却没说出来;宝玉却不忌讳地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其中缘由是什么呢?明确:宝黛初见都觉得对方面熟,宝玉直抒心中所想,而黛玉却心想不说,则体现了她的矜持与内敛的性格。I、提问:这一段又写,宝玉眼中的黛玉,也是我们最喜爱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上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写黛玉?黛玉是什么样子的呢?明确: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及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特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敏感多疑、太过多心。J、提问: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与前面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这两个部分对比看一下。回答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前面黛玉回答“念了四书”,后面更加谦虚,“不曾读。”原因是,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总结:林黛玉人物形象:小心谨慎,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明懂礼。板书:林黛玉:小心谨慎;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明懂礼 Ppt呈现表格,进行总结:所感所想板书设计: 三、 布置作业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咱班的一名同学,字数在500以内,注意不要说出所描写的人的名字。将自己的练笔发送到班级的博客中,下节课我们将会挑选优秀的练笔,共同来赏析,猜猜被描写的人物是谁。四、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对课文中的三个重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领略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课后再次品味文中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品味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下节课我们将对其进行总结。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 总结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2. 评价学生的练笔作业,提高他们刻画人物的能力。3. 观看中、朝两国演绎红楼梦的视频,陶冶学生情操,并通过将视频与小说文本相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进行了紧扣文本的细致的分析。对其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有了深入的把握。我们知道,好的文章往往是文质兼美,小说更是如此,不仅要在内容上取胜,还要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这节课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课文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领略一下它的艺术魅力。二、 总结文中所包含的艺术手法。1 老师先找一位同学帮助我们回顾并总结一下上节课我们已分析到的艺术手法。明确:刻画人物上,主要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 除此以外,大家还能否在文中找到其他重要的艺术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老师将验收大家的成果。提示:可以从人物的出场和人物间去考虑。明确:主要有两种艺术手法需要注意和把握。人物的出场特点:老师先总结一下小说中常用的人物出场方式:(ppt呈现一下内容)A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它不拐弯抹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B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以一种自然之感。C陈述铺垫。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D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注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E金钩倒挂。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带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F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同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引出人物。了解了小说中常用的出场方式,我们就来细致分析一下林黛玉进贾府中三位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及作用。明确:林黛玉开门见山。林黛玉是本回的主角,她的游踪是本回的主要线索,用开门见山的出场方式,简洁自然,便于全文的梳理。 贾宝玉陈述铺垫。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先借王夫人和林黛玉之母的口对贾宝玉进行了一番介绍,突出了贾宝玉的与众不同,也为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形象作对比,表现出宝黛二人的缘分和惺惺相惜。 王熙凤先声夺人。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形象地表现出她好爽泼辣的性格和在贾府中尊贵的地位。总结:小说人物的出场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同学们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通过对人物出场特点的分析和把握来探究其内在丰富的意义。对比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