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doc_第1页
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doc_第2页
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doc_第3页
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doc_第4页
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六 微气候测定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任务1. 实验环境微气候调节;2. 测定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二、 实验目的及实验要点1. 掌握微气候条件的测量方法;2. 了解微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及相互关系;3. 实验要点:根据测量结果以PMV及PPD作为评价方法来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三、 实验原理微气候又称生产环境的气候条件,是指生产环境局部的气温、湿度、气流速度以及工作现场设备、产品零件和原材料的热辐射条件。各种微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相互替代,某一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条件相应变化来补偿。人体的体温控制是一个完善的温度调节系统,尽管外界环境温度千变万化,人体的体温波动却很小,这对于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十分重要。为了生命延续或从事劳动,人体要进行能量代谢,低温、高温使人体散热量增加。人体具有一定的冷适应能力,通过冷应激效应以保持体温恒定,严重低温条件可致冻伤。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通过热应激效应以保持体温恒定,严重时将导致热衰竭。安全舒适的微气候不仅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劳动安全十分重要,而且还是人因工程重要的工作条件之一。四、 实验设备、仪器及使用方法1. 环境调节设备 冷热空调 加湿器 接触调压器 风扇2. 环境测量仪器 温湿度计 风速计 气压计3. 仪器使用方法3.1湿度计的使用1)将电源开关推至“ON”位置。2)温度单位选择(摄氏度)。3)将 LCD显示方式切换至主要显示温度“TEMP”、湿度“%RH”或露点温度值“DEW”。4)LCD显示屏将立刻显示出当时环境温度()及湿度(%RH)或露点温度值(DEW)。5)当改变测试环境湿度时,其值会改变,需等待数分钟,就能读取稳定的湿度(%RH值)。6)、如将电源开关推至“HOLD”位置,它将锁住目前所显示的数值。3.2风速计的使用1)按下“HOLD RS232 1”键同时打开电源开关(开启设备并启动串行数据传输功能)。2)风速计的测量风扇上有风向箭头,风扇依风向顺风方向握在手上,使风扇依风速大小转动。3)按下UNIT/3按键选取风速单位为m/s(缺省为m/s)。4)读取液晶显示器上的风速值。5)按下HOLD/RS-232/1按键即可锁住目前所显示的数值。3.3大气压力计的使用1)按下“开”按键打开电源开关。系统进入检测状态,显示系统默认大气压1013.0hPa。2)数秒后,系统自动进入工作状态,显示大气压力。开机需预热5分钟后正常工作。五、 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1实验流程仪器操作认知仪器及软件设置不同环境下数据采集PMV和PPD计算实验结果比较与体会2仪器及软件设置1) 将温湿度计、风速计和大气压力计通过串口接到安装有“微气候环境分析软件”的计算机上,一般来说依次连接在多串口卡的P1,P2,P3接口上。2) 运行“微气候环境分析软件”点击“系统设置”按钮,弹出登录对话框,键入密码(初始密码为888888)。进入系统设置界面。根据第一步接线方式选择每个设备所连接的端口,以及该设备使用的波特率。(一般的设置温湿度计、风速计和气压计的端口为COM3,COM4,COM5,波特率均为9600)。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采集的参数。也可以使用默认参数。点击“保存设置”保存系统设置。3) 关闭并重新运行程序。4) 将温湿度计、风速计和气压计电源打开(风速计需按住“HOLD/RS-232/1”按钮的同时按“ON/OFF”按钮打开才能使用串口传输数据)。5) 通过空调调节环境问题,通过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通过调节风扇改变作业空间风速,营造不同微气候环境,通过微气候环境分析软件采集环境数据。6) 保存数据文件为Excel格式文件。7) 设置服装热阻值及不同活动代谢率,计算PMV及PPD值。8) 根据PMV及PPD值进行舒服性比较。9) 实验完成后关闭软件及各种仪器。3实验环境设置与选择实验物理量单位参数1参数2参数3参数4参数5温度1820232630湿度 %RH40%50%65%75%85%风速 m/s0.50.81.21.52.0衣服热阻 clo0.30.70.81.01.25活动方式 坐姿放松坐姿轻度活动坐姿中度活动步行2km/h步行5km/h 注明: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组模拟微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