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第四章压强和浮力_第1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第四章压强和浮力_第2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第四章压强和浮力_第3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第四章压强和浮力_第4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第四章压强和浮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 1(2012杭州)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对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3,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2(2012义乌) 如图是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舰长304米、舰宽70.5米,满载时排水量达67 500吨。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 牛。“瓦良格号”航行的过程中,两侧的护卫舰不能靠它太近是因为 。(g取10牛/千克) 3(2012金华)2011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5 000米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3米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约为 (海水的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4(2011嘉兴)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 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 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5(2010台州)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知识点一 压 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 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 。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 ;(2) 。 3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的力,压力的方向 指向被压物体,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压力并不都是重力产生的,只有物体孤立静止在水平面上或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处于自由状态时,压力大小才 重力。 4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计算公式:pF/S;单位:帕斯卡。增大压强方法:(1)增大 ;(2)减小 。 知识点二 液体压强 1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规律:(1)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深度越大,液体压强 ;(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 3计算公式:pgh,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重力及盛装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液体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 F G F G F G知识点三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 作用。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实: 实验。 21个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1个标准大气压 Pa。 3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还与季节和天气有关。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气压增大,水的沸点 。 知识点四 流体压强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 2飞机的升力:飞机机翼的形状像鸟的翅膀,下方平上方凸,当气流迎面吹来时,在相同时间内上方气流经过的路程比下方气流经过的路程 ,因此上方气流速度 ,压强 ,下方气流速度 ,压强 ;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知识点五 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叫做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向下的压力。其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施力物体是液体。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 。公式:F浮G排 。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 和 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无关。 知识点六 物体的浮沉 1浮沉条件:上浮:F浮 G物(物液);漂浮:F浮 G物(物液); 悬浮:F浮 G物(物 液); 下沉:F浮 G物(物 液)。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的大小用 表示,它表示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 ;(2)潜水艇靠改变 实现上浮、下潜;(3)气球、飞艇靠改变浮力实现上升、下降; (4)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在所能测的任意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 。 3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浮GF示(2)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4)利用浮沉条件: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要点一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要点二 固体压强 2、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_(用m、a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_,压强之比p甲p乙_。 要点三 液体压强 3、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容器中装有水,P是装有橡皮膜的探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向上若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则( ) A探头橡皮膜向下h增大 B探头像皮膜向下,h减小C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增大 D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减小 要点五 气体压强 4、我国铁路大提速后,站台上的乘客与列车间的空气流速和压强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地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站台的安全线距离由原来的1 m变为2 m。关于列车与乘客间空气流速及压强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B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大 C空气流速变小,压强变大 D空气流速变小,压强变小 要点五 物体的浮沉条件 5、把一个质量为30 g,体积为50 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 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 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要点六 浮力计算 6、在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面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固体压强公式pF/S中S的判定 7、底面积为0.1 m2,重力为200 N的铝块,放在面积为200 cm2的凳子上,铝块对凳子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8、物体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区别边长为4 cm、密度为2103kg/m3 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水1.0103kg/m3,g10 N/kg)( ) 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 g 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 N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 N 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 实验探究一 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注意点:测量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物体缓慢浸入液体中;物体静止时读取弹簧秤示数;溢水杯中不再有水溢出时,方可取出物体。 2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无关。 3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 某教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 (1)在弹簧下端挂上小筒和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指针位置O,如图甲所示。(2)溢水杯中装满水,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弹簧缩短,如图乙所示。 (3)把烧杯中的水全倒入小筒中,弹簧指针又恢复到原来位置O,如图丙所示。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_的作用;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_。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3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 ) A甲放上时大 B乙放上时大 C甲或乙放上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水和盐水中静止时,鸡蛋在图甲中漂浮、在图乙中沉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甲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乙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D乙图中的液体是盐水 6.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至少要用500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0.25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 (2012台州)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2(2012嘉兴)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唾液把瓶粘住了 B瓶内气压减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 D瓶子质量减小了3(2012宁波)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4(2012湖州)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甲比乙(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5(2012杭州)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都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是()AmA一定大于mB BmA可能大于mBCmA一定小于mB DmA可能等于mB7(2011温州)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二、简答题 9(2012宁波)如图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1年7月26日在某海域成功下潜至5057米水深,6点48分开始上浮,9点30分浮出水面。这标志我国已成为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从5057米水深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蛟龙号”上浮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它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2012衢州)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放入水中,使苹果浮在水面上,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 11(2012绍兴)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缠上细铁丝,放入量筒中的水中,如图甲,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的变化分别如图乙、丙所示。铅笔受到的浮力是 牛,放入铅笔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2(2011衢州)杭长高铁衢州段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高铁是无砟(zha)轨道(如图甲所示),即路基不用碎石,钢轨直接铺设在钢筋混凝土的路基上,建造的成本高,但能确保列车快速通行的安全;传统的铁路钢轨铺设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1)传统的铁路钢轨铺设在枕木上,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防止铁轨下陷; (2)高速列车进站时的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高速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空气流动速度更大,气压更 (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1湖州)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