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1、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 (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绘之“人”,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绘人所呈之“感”,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一、鉴赏人物形象 (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_【解析】隐者居住的山坳里寒云密布,在山石间盘绕,在山泉上翻腾。在这天气转寒之时,隐者自己酿造的酒也熟了,所以隐者也不出门了,更无外人来访。 门外因天寒而凋落的花朵,因为没有主人来打扫,没有客人的来访,洒落一地。全诗借写隐者居住地的偏远,以及满地落花无人来打扫的景象,表现了隐者远离尘嚣,率性自适的品性。【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甲)解题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如杜甫的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则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这几个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的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结合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境,可以定格形象为: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如陈子昂的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分析人物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因此其形象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乙)答题步骤及套路1答题步骤(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2)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2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二、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解析】这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写了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阮籍以凤凰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以及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实际上是诗人的自况,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阮籍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志向高远的艺术形象,那就是奇鸟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两句描写凤凰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怀才不遇,没有知音。这样的处境是和阮籍自己的处境一致的。阮籍曾经多么意气风发地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然而当权者荒淫腐朽,昏庸无道,在这种局面下,诗人的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正如志向远大、心系苍生的凤凰,本想展翅追求理想,却被秋风摧折了羽翼,只能怆悢心伤这个凤凰正是阮籍的化身。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因为他身仕乱朝,处境危险,不得不处世谨慎,所以反映在诗歌中,则表现为运用象征来寄托自己的思想,从而形成若即若离、隐晦曲折的表达特点。这首诗就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是阮籍“咏怀诗”的优秀篇目。【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_【解析】本题考查了意象,“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为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再联系作者的经历,就可以确定“子规”意象的含义了。【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甲)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如:阅读下面咏物诗,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因此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又如,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举例说说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乙)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三、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_【解析】诗歌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诗歌最后两句“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抒发诗人赴塞离家之苦,“苍苍”和“别”都用来修饰“路”,不难推知“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三、景物形象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2考查意境类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分析练字型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答:_【解析】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了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主人公在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阑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更不怕、江阑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01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_【解析】词的上片,首二句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放”字写出了作者轻松随意的心态。次二句,“蓑”与“新绿”相连,让人联想起蓑衣与绿草。“新绿”与前句的“白 ”“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画面,“映”起了连接画面的作用。【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 、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乙)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答:_【解析】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为诗眼的句中意;(2)将诗眼延伸至全诗,分析诗眼与全诗的关系。【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 (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三、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期货考试题及答案
- 金华党员考试题及答案
- 电脑监控维护合同范本
- 车辆合同终止协议模板
- 砖厂全程服务合同范本
- 道路标识标牌合同范本
- 高标仓库租售合同范本
- 服装样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结构玻璃密封胶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吉林省长春市会所消防安全测试题九(含答案)
- 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
- FZ/T 13002-2014棉本色帆布
- 视频监控解码器dec6108用户手册
- CA-2100E(新机)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2022环保检测作业指导书(HJ1237-2021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
- 水泵技术规格书说明资料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