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知行结合注重情感开放探究.doc_第1页
立足基础知行结合注重情感开放探究.doc_第2页
立足基础知行结合注重情感开放探究.doc_第3页
立足基础知行结合注重情感开放探究.doc_第4页
立足基础知行结合注重情感开放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立足基础 知行结合 注重情感 开放探究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我县初一年级历史学科的学习水平,研究我县初一历史的教学现状,深化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在本次试卷分析中从我县的初级中学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了146份试卷,对试卷进行了分析、统计,并结合试题及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一、 试卷结构分析(一) 命题思想本套试卷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考查学生在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合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二) 基本题型本张试卷共五个大题,27个小题,共100分,共有五种题型,题型和分数分配如下:试卷结构及分数题号题型小题号分值一选择题1-2040分二列举题21-2220分三识图题23-248分四材料分析题2512分五问答题26-2720分二、 试卷特点分析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突出时代性、人文性、思想性、教育性、关注联系实际。并把考试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在价值判断中明辨是非,在观点阐述中提高思想认识。试卷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本卷主要特点如下:(一) 注重基础,考查历史线索和主干知识。 考查内容全部来自七年级下教材,试题立足课本,紧扣课标,基础知识考察比较全面,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例如选择题第1、3、4、5、8等。(二) 呈现学科特色,注重能力考核试卷学科特色十分鲜明;注重考查学生从史料中、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文史结合。很多的题目都设置了情景,以多元的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材料研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如第二题就是考查了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识图,从中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对历史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对特定的历史现象和事件辨析的能力。如第二十七题: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什么影响?就是考查了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三)体现综合性和教育性综合性是指把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如第23、24题,识读隋朝大运河图。试题在突出学生读图能力考查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做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隋朝大运河是历史上一个壮举,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总之,全卷试题紧扣课程标准、视角新颖、形式多样且难度适中;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体现充分;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所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 试卷成绩统计分析(一) 抽样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90分以上算优秀)总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14638.7622.6%2.05%从以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来看,成绩是令人担忧,这是个水平考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试卷的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语文、数学、英语中考150分的科目上,对于开卷考试的历史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二) 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分数段0-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1人数691514131611530(三) 分数分布柱形图从分数的分布情况来看,0分到30分人数居多,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答题情况非常糟糕,另一方面说明多数学生在这一学科的学习在学习态度上极不重视,需要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督促,才可能有成绩提升的空间。(四) 每题的得分率各大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一4021.6654.15%二205.9029.5%三82.9637%四122.1117.59%五206.9134.55%大题得分率从各道大题的得分率的情况来看,分数比较高的是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和识图题得分相对低些。说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对知识的掌握来讲要弱一些。各小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121.10551521.4773.5221.3768.51621.2261321.3768.51720.8140.5421.8190.51821.5376.5520.34171921.3266621.12562021.4271721.2361.521102.8628.68215022103.1131.1920.88442341.7844.51021.0954.52441.1127.751120.5125.525122.1117.581220.623126103.0830.81320.5929.527103.2532.5142150小题得分率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的控制相对较好。考试内容分布、考试目标分布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但是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低,说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非常不重视,也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四、 学生大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选择题在考查本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具有客观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理解、运用等能力。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是考生答得最好的一道题,得分率最高,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扎实,同时也具备了初步分析、理解能力。失分较多的是第五小题阎立本和吴道子哪个擅长人物画学生没有进行横向的比较来进行识记,导致丢分严重。第二大题是列举题。此类题型的特点是理论概括性强。从得分率上来看,此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个别学生缺少综合概括的能力,试题稍微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时候。这类考生就束手无策啦!还有的学生对题目中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核,导致丢分。第三题是是识图题。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地图运用与分析,考查学生能否从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从而形成综合、归纳、判断等能力、因为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便于考查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综合归纳和判断等能力。从统计数据看来,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大部分同学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审题、审题不认真。写错别字结果导致失分。也说明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填图把握不准确,致使学生含糊不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第四大题是材料分析题。此类试题是新课程考试应用特别多的题型,是一种最具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与思维能力。本次考试材料分析题共有一个材料设问四个。从统计数据来看,此题得分率最低,大部分同学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横向比较历史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造成丢分。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少数学生重点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评价问题。少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卷的分析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题不认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在材料分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大部分考题都是课本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题,但是错误的考生依然很多。三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四是考生的书写及语言表述能力差,从试卷的卷面来看,有部分考生字写得不规范、不准确,对主观试题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语言不精练、重点不突出,这说明平时的教学中还需对考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五、 对教学的建议 期末统考对教学具有导向、反馈、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现结合平时教学体会、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一)正确认识学科地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应试观念指导下,不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对历史学科不学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一些教师也受此种观念影响而忽视自身教学,对学科发展前途信心不足。其实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承担了公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初中,学生不仅要夯实文化课基础, 更要夯实做人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对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也要树立一种理念,把教育看成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是要为学生的一辈子谋幸福,而不是送几个学生上高中为终极目标。也不要因为不受重视就气馁,在教学时敷衍了事。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备课、上课,提高45分钟效益。学生的课外其他科作业多,负担重,希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不现实,使课堂教学能达到知识点多而不乱,容量大,易接受的高效目标。(二)教学在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审题解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教师要我学”、“教师教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探究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四)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1、加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从学业成绩上看后进面大,有的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都未掌握,反映出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因此,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加强思想品德、优良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教书育人并重,以提高教育质量。2、教师的指导应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层次性,要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突出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迁移、表达等能力的培养。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扣课程标准组织学习,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抓基础、抓重点、关键、热点,加强制表制图、材料解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切忌无的放矢地教学。4、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审题、语言表达等。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在审题上多花一些时间,更有利于答题,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要教会学生学会“读”题。读懂教材。充分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要对设问做仔细的剖析,看清楚问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限制,然后按要求作答。语言表达要规范,从试卷来看,很多同学对学科术语不够重视,有些名词更是自编自造,尤其是法律术语和专有名词。很多同学回答问题没有语言逻辑,思维层次不清,或者回答问题针对性不强。还有同学一时马虎,关键词上面错字、别字很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丢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训练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勤记笔记,回答问题要经过缜密思考,不要信口开河。(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坚持运用启发式原则,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及时抓住每一个思维的火花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选材,合理设计,科学穿插,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引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然后在辅以教师的讲解,只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六)研究答题技巧与方法。教师要仔细研究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如获取信息的方法、归纳分析的方法和提炼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寻找关键词,找准答题角度。be ap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