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多媒体演示)司母戊鼎图片。教师针对图片提问:同学们,我们看的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 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教师引导:刚才,我给大家讲了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现在请大家很快的浏览一下课文小标题,想一想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教学过程分组导学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第一大组问题1 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2 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3 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第二大组问题1 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2 畜牧业发展的表现?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多媒体展示)青铜农具:铜铲(商)、铜 (西周)青铜兵器:玉援铜内戈(商)、铜剑(西周)青铜用具:铜爵(商)、铜镜(商)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并简介图片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特点之四:分布广泛。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农业发展表现:1商、西周时“五谷齐备”2技术改进:选种、施肥、治虫害3 生产工具改进:西周开始使用青铜农具畜牧业发展表现:11、 品种繁多:马、狗、牛猪等2 牲畜圈养3 牧场放养(规模大)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a) 进行繁重的劳动b) 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c) 随意转让和买卖d) 进行人牲和人殉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教师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设计思路二、教学过程(一)珍贵的礼物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今年(2007年)4月,我们学校56周年校庆时,河南安阳第一中学给我们学校赠送了一个司母戊大方鼎复制品。这个礼品是按照2:1的比例用青铜铸造成的,现在珍藏在学校高中部图书馆二楼文化馆里,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骄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让我们走近青铜器,用心灵去感受、触摸那久远的历史文明。(结合教学课件)(二)博物馆讲解员的陈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有个大致了解。让我们一起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老师将公开招聘三名博物馆讲解员来为我们讲解三样青铜器的代表作品。1首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解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呢?:(同学举手)回答要点: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2、我们欣赏了巨大司母戊鼎,领略了它的风采。那又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解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呢?:(同学举手)回答要点: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尊”是一种盛酒器。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3、教师总结:司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发现都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为了保护这些国宝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4、让我们把目光移到祖国的成都平原,那里出现了一种让人着迷的文化。那就是三星堆文化,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呢?:(同学举手) 回答要点:三星堆文化1929年发现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6、教师总结青铜器特点(用多媒体演示各种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看课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多媒体展示:青铜酒器:觥(gng)、尊、角;青铜食器:鬲(l) 、簋(gu);青铜盥水器、乐器、铜镜、兵器、农具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青铜器特点: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持续时间长。(表扬博物馆解说员)(三)扮演角色过渡:请同学观察课本导入插图,了解青铜器是由奴隶来制造的。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25页内容。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课件图片来扮演奴隶主和奴隶的角色,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寻找信息。演示课件图片: 五个奴隶=一匹马+一束丝 学生扮演角色,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奴隶生活状况,地位怎样?要点:奴隶生活悲惨,属于社会最底层;地位低下。(教师辅于讲解一些历史信息,了解人牲、人殉。)教师小结:商朝的青铜文化的灿烂是建立在奴隶的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四)情景创设 过渡:同学们,奴隶的生活是如此的悲惨,他们的地位是如此的低下。那么奴隶主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豪华奢侈。请同学们看这一道题,根据历史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口描述一下?展示问题:假如你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奴隶主,这时要举办一场家庭宴会,你会怎么安排?根据是什么?(友情提示: 请从吃、摆设、娱乐等方面安排)请多位同学结合课本第24页知识回答,多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点:吃的方面:农业:五谷(主食)、环保蔬菜(使用青铜农具)畜牧业:六畜(各种菜名)摆设:各种青铜礼器、生活用具等娱乐:安排乐器表演、奴隶搏斗、参观牧场和原始青瓷、玉器制造场赠品:原始青瓷、玉器、小件青铜器、小宠物、奴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复习以前学习内容。)小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五)总结与升华(演示课件)一件件青铜器,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青铜时代的面貌,构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如此灿烂的青铜文明,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中国青铜时代!(用低缓、深沉、抒情的语言声调)教师总结: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并将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青铜文明”。(教师可举例)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六)动手实践 (演示图片)教师:同学们,这是咱们学校上届同学在学习了这节课后,购买了橡皮泥、胶泥、蜡或水泥自己动手制作的部分作品。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动动手,试一试哦,看看自己的手艺怎么样。教学过程: 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回忆一下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木、石、骨、陶器 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九鼎”代表中国的九州。 禹的九鼎是由什么材料铸成的? 青铜器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学会铸造青铜器了? 原始社会的末期。 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出土的饮酒器具“乳丁纹平底爵”距今约3600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具,证实夏朝的青铜工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到了商朝,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已经十分高超,商朝进入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下面给大家看一件宝贝。(出示司母戊鼎复制品) 下面我们就以司母戊鼎为例,探讨夏商周青铜工艺的高超。 (3)以世纪宝鼎导入。 这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国送给联合国的生日礼物世纪宝鼎。大家知不知道世纪宝鼎实际上是中国哪件文物的复制品司母戊鼎。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什么中国赠送司母戊鼎的复制品给联合国做生日礼物? 鼎是代表和平、发展和昌盛的吉祥物。中国把司母戊鼎的复制品送给联合国,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节课我们就回到三四千年前,来领略一下我们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出示课题。 出示司母戊鼎复制品。 首先我们就以司母戊鼎为例,看看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找一个同学做解说员,给我们介绍司母戊鼎。(它究竟有多大,多重,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1、材料 青铜和铜有什么区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发布现场福娃动画宣传片”导入师:2001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2006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大方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生1:(请学生介绍)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制作于商朝,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生2: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师:(出示幻灯片四羊方尊)(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四羊方尊的资料)生: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师:(出示幻灯片三星堆文化)(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三星堆文化的资料)生: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年开始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80年、1986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三星堆文化探秘,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生2:这是1986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像高1635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长袍下部雕有饕餮纹,下摆成燕尾状。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权的巫师。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师: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都非常详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幻灯片,请同学们说说商周青铜制造业的特点?生:(自由发言)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师:青铜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青铜工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青铜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无法说清她的全部,只能努力地去发掘、去体会、去领悟她的精神。穿越岁月长河,从历史走来,走进当代,不变的是青铜文明的精魂,不变的是灿烂文明的薪火相传。师:除青铜文化外,夏商西周时期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与学生一起说出)china的意思是中国和瓷器,瓷都是江西景德镇。夏商西周时期文明的灿烂,那么此时的经济发展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师: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它们的发展表现有哪些呢?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幻灯片)农业:“五谷”已经齐备(品种)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工具)畜牧业: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品种)建有牲畜圈栏(方式)商业: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师: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结合前面老师介绍的“青铜文明”概念,同学们再细细回味!师:(出示幻灯片)上面我们学习了“青铜文明”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通过图片更加直观的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明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生: “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是1937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一高一矮,男俑高6.1厘米,女俑高5.5厘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则双手被枷在前。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记载,见于西周中期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SRD 63326:2025 EN City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
- 【正版授权】 IEC 63522-21:2025 EN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1: Thermal endurance
- 重庆特产课件
- 重庆曾珍秒课件
- 重庆幼儿地理知识培训班课件
- 重庆市社保课件
- 透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分类汇编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Unit 1 每节课同步练汇编(含三套题)
- 人称代词-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专练(含答案+解析)
- 压疮事件RCA根本原因分析与护理改进策略
- 苏州印象城考察报告3.31课件
- 《中华会计文化传承与变迁》课件-第八篇 现代会计文化
- 2025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实践
-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案
- 旅行社安全培训课件
- UL2775标准中文版-2019气溶胶灭火器UL中文版标准
- 2024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治未病进修总结
- 工具模型-尤里奇2021年版新HR胜任力
- 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Excel-电子表格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