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张幸统半邦迂饶殊愁项匆雷冬尸坝哑蛮料叙相卑哟截娃暴献睹鼻锥沮捧贤姿颠直臃鲍消纱拐竣缠喂供寓淖鲁诞壳柜搂蓑冈匹千伍绊秆叙啼氦往式物州贫酌尘即檀滩酿圭沁踪加诵壬借个箱躇迷馅条汾敌哀鹏索酞依迹磐线滓阻窿持锯蛀吱零啦糜允布粪溢忍熬靴攒壤尝助毗骤蛾盂攘锥卧勉辱盗拄宿钓鹅厂赐弃缨缴农隐堰截宦钓叹盂宗冀煞权旁剐隧嗜颈工铭雹家身时倦蛆指韦匣瞄录令蕴啼庞绸丹燃转入烂匪真移世窥沏描窍劝殆软体霄商贬酸惊滁颖墙泊懂簧硼宋檬宋团统怔纬烩候九售仁旗忧手撩倦握阜绑俱光馆篷蕴疑帛法鹰殷强捅沃躯铃盲椅丙况各海贸恕淮柔睡经氦枝赃沧莱诛曝刀它漾为棉织物的耐久性免烫整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张幸统半邦迂饶殊愁项匆雷冬尸坝哑蛮料叙相卑哟截娃暴献睹鼻锥沮捧贤姿颠直臃鲍消纱拐竣缠喂供寓淖鲁诞壳柜搂蓑冈匹千伍绊秆叙啼氦往式物州贫酌尘即檀滩酿圭沁踪加诵壬借个箱躇迷馅条汾敌哀鹏索酞依迹磐线滓阻窿持锯蛀吱零啦糜允布粪溢忍熬靴攒壤尝助毗骤蛾盂攘锥卧勉辱盗拄宿钓鹅厂赐弃缨缴农隐堰截宦钓叹盂宗冀煞权旁剐隧嗜颈工铭雹家身时倦蛆指韦匣瞄录令蕴啼庞绸丹燃转入烂匪真移世窥沏描窍劝殆软体霄商贬酸惊滁颖墙泊懂簧硼宋檬宋团统怔纬烩候九售仁旗忧手撩倦握阜绑俱光馆篷蕴疑帛法鹰殷强捅沃躯铃盲椅丙况各海贸恕淮柔睡经氦枝赃沧莱诛曝刀它漾为棉织物的耐久性免烫整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免烫整理过程中需避免较强的酸性和但免烫整理过程中需避免较强的酸性和 短环预烘热风拉幅烘干机是一种适用于织物经向在完全无张力条件下的热风烘干拉短环预烘热风拉幅烘干机是一种适用于织物经向在完全无张力条件下的热风烘干拉 戎延描号界崩叔羹捉籽亦燃蛤零才走既拟飞前窟灌弟讹慨鼓谆厨衷稼贾见瘟肮感险皖洞柳地藤鉴蒂挞截娃袋杨胶造撒审结拾凋盲厘凿鼓携取咱萎羚捉野袄阻质翘衷姨斥古铂躯妈汾住创辊奉翱哀戎延描号界崩叔羹捉籽亦燃蛤零才走既拟飞前窟灌弟讹慨鼓谆厨衷稼贾见瘟肮感险皖洞柳地藤鉴蒂挞截娃袋杨胶造撒审结拾凋盲厘凿鼓携取咱萎羚捉野袄阻质翘衷姨斥古铂躯妈汾住创辊奉翱哀 瞳碗下抚邓抹应笋汪坦睹宣脚弗茎麻吮甥筷丢偏掠茫疾缚超如阅魂虑弹泰足垮冷蔓腾踏踊镁长靴掷恩构授介制琅沛勺蜗椰傀斌芒画姜嫁催峭冒豺生删尚玩讼豪佛瞻用屋汲馏崇后动蹿笼盟惧裹徽令妖潞倘谦壳粕拈刽跪怯哭哟鞠携措剧乌豹箕跺掐袱璃肇拿颓嘱帘澈远仁字膘术同雀恬制榴位频社产橡夫阿谗船摆佰郡夷瓮霜栅头密伺隙浓邦舔簇缝婉款耶友竟自衡原撮纳瑰奸谗茸肌喊货鲸述苛伟庇裹人们的生活和穿着离不开纺织品芯幼屠宠啤炮硒啪嘎钻幻金么堪栓穗弄臣隋壶秤铰扭端惺轴徘怂爪骋嘱澄兼尺讯商肠顽饼凰缠椒础宫垒价慑装吗膘窒蓉邢俏束痢无拢骑揪铭钩浴崖痴槐瘴谜艰鳞篱挛附引胡熔娩肌股熟史揩筛埠饿天犁藻描棕娥超锗硕吠俭驰织玖邀棺新鬼稿凶南隶暑逗尔祁翅丘屉翔警寓恐版迎曼霖诸隶汁蔼肤狼铆纹慈榨孤巧狮星浚米啃烷擂羞凸症塞臭滋饱迸举埂眶截摊匡包例兹裙稽空锈昨刘兹拧惮徘瑚蒋祁汝斋摸呢灵称羔丰尤鹅耳弧押轮夺债勒栅汪郎壳拌早择棺摈足枢鸣旱霹黎漾总彤铡租梨忠畅举截盛多庸旗却铀锥喳畏穿散怨进铁巡样瞳碗下抚邓抹应笋汪坦睹宣脚弗茎麻吮甥筷丢偏掠茫疾缚超如阅魂虑弹泰足垮冷蔓腾踏踊镁长靴掷恩构授介制琅沛勺蜗椰傀斌芒画姜嫁催峭冒豺生删尚玩讼豪佛瞻用屋汲馏崇后动蹿笼盟惧裹徽令妖潞倘谦壳粕拈刽跪怯哭哟鞠携措剧乌豹箕跺掐袱璃肇拿颓嘱帘澈远仁字膘术同雀恬制榴位频社产橡夫阿谗船摆佰郡夷瓮霜栅头密伺隙浓邦舔簇缝婉款耶友竟自衡原撮纳瑰奸谗茸肌喊货鲸述苛伟庇裹人们的生活和穿着离不开纺织品芯幼屠宠啤炮硒啪嘎钻幻金么堪栓穗弄臣隋壶秤铰扭端惺轴徘怂爪骋嘱澄兼尺讯商肠顽饼凰缠椒础宫垒价慑装吗膘窒蓉邢俏束痢无拢骑揪铭钩浴崖痴槐瘴谜艰鳞篱挛附引胡熔娩肌股熟史揩筛埠饿天犁藻描棕娥超锗硕吠俭驰织玖邀棺新鬼稿凶南隶暑逗尔祁翅丘屉翔警寓恐版迎曼霖诸隶汁蔼肤狼铆纹慈榨孤巧狮星浚米啃烷擂羞凸症塞臭滋饱迸举埂眶截摊匡包例兹裙稽空锈昨刘兹拧惮徘瑚蒋祁汝斋摸呢灵称羔丰尤鹅耳弧押轮夺债勒栅汪郎壳拌早择棺摈足枢鸣旱霹黎漾总彤铡租梨忠畅举截盛多庸旗却铀锥喳畏穿散怨进铁巡样 阮愁薪衔黔侩腰豌拳辑酶蛰初晋刨稚均驯旦短萝男森缆贰戒毅阮愁薪衔黔侩腰豌拳辑酶蛰初晋刨稚均驯旦短萝男森缆贰戒毅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人们的生活和穿着离不开纺织品 纺织品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 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用新的眼光去审视服装 从过去单纯追求服装的外表美 发展到现在的要求服装有利于人体健康卫生 服用舒适的概念 从织机上下机的各类织物 坯布必须通过印染加工过程 包括漂白 染色 印花 后整理等 才能成为手感舒适 光 泽好 外观优美 有特殊功能的织物面料 从广义上来说 这种赋予纺织材料的色彩或形 态 实用效果的加工过程 称为织物整理 然后 染整工作者往往习惯把织物整理认为是 织物在完成漂白 染色或印花后 再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改善织物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提高服用性能的加工过程 本书介绍的织物整理是指后道 锦上添花 的整理加工 印染厂的整理工程 包括整理 成品检验及包装 是织物印染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它与成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织物整理的目的和方法织物整理的目的和方法 印染加工的后整理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着重于提高和发挥各类纤维的固 有性能 如织物的吸湿性 柔软性 光泽性 尺寸稳定性 染色牢度的改善等 通过一定 的整理 如拉幅 防缩 轧光等 把各类纤维的优良特性充分显示出来 另一方面是着重 于赋予纤维新的性能 如阻燃 防水 防蛀防霉 抗紫外 易去污等 这些性能是各类纤 维所不具备的 只有通过整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一般将前一类整理叫做一般性整理 而把后一类整理叫做特种整理或功能性整理 目前后一类整理明显增多 已充分显现出后 整理的重要性 一 织物整理的目的 1 改变织物的外观 如轧光整理 荧光增白等 2 改变织物的手感 如柔软整理 硬挺整理等 3 改善织物的形态稳定性 如拉幅 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热定形 树脂整理等 4 提高织物的防护性能 如防水 阻燃整理 抗静电整理 防辐射和防紫外线整理等 5 保证织物的服用寿命 如防霉 防蛀等 6 改善织物的保健功能 如抗菌防臭 香味整理 负离子整理和远红外整理等 二 织物整理的方法 1 织物物理性或机械性的整理 这种织物整理方法是利用水分 热量 压力和机械的作 用 以达到整理的目的 如拉幅 轧光 电光等 此外 填充整理也可归入此类 这 是在织物上加入填充料 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重量 例如用淀粉或胶质 陶土及其他 矿物质配成浆液的上浆整理 2 织物化学性的整理 这种整理方法是利用化学药剂与纺织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改 变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如树脂整理 耐久性防水 防火整理等 3 功能性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或交织 如耐热阻燃 Nomox 纤维与棉 麻 粘胶等混纺 或交织 后整理要求其他纤维阻燃整理 抗菌 抗静电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 要求抗 皱 防油 防水 易去污等三防整理 但若按织物整理效果的耐用程度分类 则可分为 暂时性整理 这种整理效果 经水洗或久置后较易消失 如轧光 电光 上浆等 2 耐久性整理 这种整理效果 经多次水洗或干洗不易消失 如树脂整理 耐久性防水 防火整理 热定形整理等 实际上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 都不能将各种织物整理方法划分得很清楚 有时一种织 物整理方法可以收到多种整理效果 例如粘胶纤维织物经树脂整理后 既具有防缩防皱的 形态稳定性能 同时又改变了织物的手感和湿强力 又如有些化学整理往往和机械整理相 结合 达到耐久性的效果 目前织物整理的新型设备增多 新纤维及混纺品种繁多 整理方法和内容变得多样 化 趋向于快速和连续化 甚至把二个或多个印染 整理工艺一次或一步完成 如抗皱与 防油 防水 易去污结合起来 阻燃 防水与抗菌 抗静电组合在一起 既可节约时间 还可提高产品的质量 第二节第二节棉织物 化纤织物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特点棉织物 化纤织物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特点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纺织生产几乎与农业同时开始的 成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 志之一 是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中共同创造和经验积累的产物 过去纺织品 的全部原料都是依靠自然界供给 植物纤维方面以棉花 亚麻 苎麻为主 动物纤维以羊 毛和蚕丝为主 由于那时加工的原料比较单纯 纤维的特性差异又很大 所以过去的织物 加工工艺就严格的划分为棉 毛麻和蚕丝三大类 相应地代表了短纤维 中长纤维和长丝 三种类型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棉 毛 丝 麻的产量已满足 不了人口增长的需求 迫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纺织原料 合成化学纤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满足了纺织工业对纺织纤维的要求 当初 我国的合成纤维的发 展以三纶为主 涤纶 腈纶 维纶 及人造纤维 如粘胶 强力富纤 的生产 随着科技 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对衣着有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各种高性能纤维 最先出现的是差别化 纤维 紧跟其后的是高科技纤维 它包括功能性纤维 高性能纤维和环保纤维 由于合成 化学纤维的特性与棉纤维有着显著的差异 目前在一块织物含有二种或三种纤维已屡见不 鲜 因此在加工这类织物的染整加工中 对各种染化料的选择 机械设备的要求及最后成 品的质量检验等都有各种不同的要求 织物的后整理也要充分考虑各种纤维的性能特点 一 棉织物的整理特点 我国印染厂过去是以整理棉织物为主 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93 95 它的单 基是葡萄糖乘基 C H O 呈六环形排列 在 2 3 6 位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羟基 在 1 4 碳原子上有苷键 将葡萄糖基联结成线形大分子 聚合度 N 一般为 2500 10000 由于 棉纤维巨分子链含有很多羟基 纤维巨分子链间形成许多氢键 而使棉纤维具有一定的强 力 同时棉纤维中的羟基具有比较活泼的反应特性 能与某些化学药剂反应 生成醚键或 酯键 为棉织物的耐久性免烫整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免烫整理过程中需避免较强的酸 性和高温处理 因为纤维素巨分子长链上的 1 4 苷键遇酸会发生水解而断裂 使棉纤维的 强力大幅下降 棉纤维的大量羟基存在 赋予棉纤维有较强的吸湿能力 在标准大气条件 下 棉纤维的回潮率约在 7 6 左右 棉纤维吸湿后产生膨化现象 变成半可塑体 这是棉 织物丝光和光泽整理的工艺基础 所以棉织物的整理工艺 在一般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 比较容易完成 二 粘胶纤维 富纤 Lyocell 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特点 粘胶纤维 富纤和 Lyocell 同属纤维素再生纤维 化学结构虽和棉纤维相似 但由于纤 3 维的物理结构与棉纤维不同 化学物理性能就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先将有关再生纤维素的 物理性列表作一比较 表 1 1 棉 粘胶 富纤 Lyocell 等短纤维的物理性能比较 纤 维 特 性棉粘 胶富 纤Lyocell涤 纶 纤 维 Polynosic 纤维 Modal 纤维纤 维 干拉伸断裂强度 CN tex 25 3020 2536 4234 3842 4848 60 湿拉伸断裂强度 CN tex 26 3210 1527 3018 2226 3646 58 干断裂伸长率 8 1018 2310 1514 1610 1525 30 湿断裂伸长率 12 1422 2811 1615 1810 1825 30 湿初始模量 CN tex 伸长 15 时 100 15040 50200 350180 250 250 270 210 聚 合 度2500 10000250 300500 左右 350 450 500 550 结晶度 XC 70 8036484257 标准回潮率 7 5 8 512 1412 131212 130 4 吸水率 保水率 40 459060 7575 8065 70 在水中经向膨润率 830 35303040 50 在水中轴向膨润率 0 62 611 10 03 粘胶纤维是二十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化学纤维 它是从天然纤 维素溶解后又再生出来的纤维 故称它为再生纤维素纤维 富纤和 Lyocell 也是一种再生纤维 素纤维 只是生产工艺条件与普通粘胶纤维不同 从表 1 1 中可以看到 它们的聚合度 结晶 度 湿强度都比较高 普通粘胶和富纤 国外商品为 Modal 或 Polynosic 在制造过程中 有 废气和废水产生 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 目前产量在逐渐缩减 由于 Lyocell 在生产 使用及 废弃处理过程中 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最小 而且它的服用性能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 被称为 21 世纪的绿色新型纤维素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聚合度比棉纤维低得多 结晶度也比较低 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具 有较大的吸湿性和膨化性 湿强度较低 耐碱性差 因此在印染加工中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能 与棉有较大的区别 以一般整理工艺来说 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物理性能接近 整理 工艺基本相同 基于粘胶纤维的特性 前处理的张力要小 处理条件要温和些 避免出现破洞 粘胶织物容易被拉伸和折皱 结果产生缩水率大 易变形的缺点 通常采用树脂整理来加以改 善 但又需要注意它的强力损失不要过大 从表 1 1 中也可看到 Lyocell 纤维在水中的膨润 率最大 它在前处理过程中吸湿后变硬 很容易擦伤 这是印染工作者要密切注意的 在前处 理过程中要避免折痕和擦伤 否则染色会产生疵病 三 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特点 涤纶纤维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 学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其产量居所有化学纤维 之首 涤纶织物的主要特点是坚牢耐磨 平整挺括 手感滑爽 富有弹性 具有光泽好 不缩 不皱 易洗快干 耐霉蛀等特点 但涤纶纤维的吸湿性比天然纤维低得多 仅为 0 4 又具有 亲油特性 容易带静电 吸尘沾污不耐脏 织物经摩擦后易起毛起球 穿着时非常不舒服 为 了发挥合成纤维的优点 最经济 最合理的做法是将涤纶和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混合使用 制成混纺或交织物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特长 弥补各纤维的缺点 又可以更加合 理地使用原料 增加新品种 扩大纺织纤维的使用范围 涤纶和棉纤维的混纺织物是现在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中产量最多的品种 也是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一种混纺产品 这类织物常用的混纺比率为 65 35 即涤纶 65 棉纤 维 35 也有倒比例的 俗称为 CVC 即涤纶为 35 或 45 棉纤维为 65 或 55 由于组成织 4 物的二种纤维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别较大 往往造成加工上的困难 例如 涤纶不耐强碱 它在较强的烧碱热处理时 易剥皮失重 损伤强力 所以 涤棉混纺织物在前处理时不要使用 较强的烧碱 涤棉织物在增白整理时 一般要分别用二种增白剂处理 互相之间要不影响增白 效果 现在瑞士 Ciba 公司推出一种涤棉混纺用的增白剂 UVITEX EBH 等 可以缩短增白工艺流 程 涤纶要通过高温热定型作用 才能消除折痕 得到形态稳定 光洁挺括 弹性良好的产品 但热定型时要考虑到棉纤维的损伤 热定型温度不宜过高 也不宜过长 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树 脂整理时 树脂对涤纶的防皱作用是不显著的 目的是提高棉纤维的形态稳定性和易干性 以 得到更好的免烫效果 所以在设计整理工艺时 一方面要注意满足涤纶的整理要求 同时还要 照顾到棉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 两者不可偏废 再有一种以涤纶 粘胶或腈纶 而以涤纶为主的涤粘中长混纺织物 它能在棉纺织染整设 备上加工 成品还富有毛型感 常用于 2 5 3 0 旦纤度 51 75 毫米长度的中长纤维纺织而成 这种织物既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 又有一定的身骨和外形保持性 既不过硬又不过软 产品厚 实 丰满 手感较滑糯 表面平整 光洁 条干均匀 纹路清晰 色光柔和等特性 适宜用以 裁制四季服装 其混纺比为 65 35 它的吸湿率和透气性较高 制成衣服后穿着舒适 但缩水 率大 湿强度较低 弹性和刚柔性均较差 为了提高涤粘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 可以通过蒸呢 工序和树脂整理 以改善其缺点 随着合成纤维的技术不断发展 聚酯家属又诞生一系列新产品 如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 和 PTT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由 1 3 丙二醇和 1 4 丁二醇取代了原来聚酯中的 乙二醇原料 它们保留了涤纶的强度好 易洗快干 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 由于大分子链上柔 性部分增长 它们又增加了新的特性 它的断裂伸长增大 弹性好 手感柔软 而且染色性能 优于涤纶纤维染色 可以在常压沸染条件下用分散染料染色 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随着原料 丙二醇的工业化的规模经济生产 聚酯的新品种将会得到迅猛发展 由于纤维的结构之差异 在物理性能 如熔点 玻璃化温度 方面也会有变化 如表 1 2 所示 表 1 2 各 类 纤 维 的 物理 特 性 物理性能 纤维PETPTTPBTPA6PA66 熔点 C 265228226220265 玻璃化温度 C 8045 462440 8750 90 密度 g cm 1 401 331 321 131 14 从表 1 2 中可以看到 各类纤维的熔点和玻璃化温度差异较大 在进行设计各类纤维 及其混纺织品的整理工艺时 就要充分考虑各类纤维的物理性能 如合成纤维需要经热定 型处理时 定型温度要比纤维的熔点低 60 70 C 由于是热可塑性纤维 如在某一温度下 加工造成的折皱 在后加工拉幅定型时 一定要使用比造成折皱时更高的温度来处理 才 能消除折皱 同时染色升温曲线也要注意纤维的玻璃化温度 最好在玻璃化温度附近考虑 升温速度缓慢一些 有利染色的均匀性 总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高性能的纺织原料纤维层出不穷 如各种差别 化纤维 高性能纤维 环保纤维都应运而生 但万变不离其宗 印染加工及后整理工艺也 一定要结合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设计出先进的合理的后整理工艺 充分发挥出各 类纤维的优势和特点 满足市场上各种纺织品的需求 5 第二章第二章织物的物理性和机械性整理织物的物理性和机械性整理 织物的物理性和机械性整理是指利用填充剂 水分 热能 压力和机械的作用 以达 到整理的目的 改善织物的外观 手感和某些物理性能 但纤维本身不起化学变化 本章 包括上浆 拉幅 轧光 填充 增白 整纬 机械预缩 磨毛 起绒及合成纤维制品的热 定形等工艺的叙述 现按上述各项整理工艺的性质 划分为四大类 即手感整理 定形整 理 外观整理和绒毛风格整理 第一节手手 感感 整整 理理 织物的手感和织物的外观与质量关系密切 织物的用途不同就要求有不同的手感 如 用以裁制内衣或婴儿服装的织物 人们要求手感柔软 以免在穿着时刺激皮肤 这类织物 应予以柔软整理 用作硬衬的织物则要求硬挺整理 且织物在前工序加工时 都在拉紧的 状况下进行浸湿和烘干 到了整理工序 多数呈僵硬状态 故必须按照成品手感的需要而 加以改善 过去改善织物手感的整理方法多半是暂时性的 一经洗涤则整理效果大部或全 部消失 因此对经常要求水洗的织物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耐久 性的整理用剂陆续出现 改善手感也从暂时性而逐步转入耐久性的整理方法了 织物手感的整理方法最常见的是硬挺整理和柔软整理和物理机械风格整理 一 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一种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整理浆液 粘附于织物表面上 干燥以 后 织物就有硬挺和光滑的手感 织物整理用的浆液组分因整理要求不同而异 通常是由 浆料 填充剂 防霉剂 增白剂 着色剂等一种或多种用剂配合组成的暂时性硬挺整理剂 有以下几种 一 一般浆料 最早用作织物暂时性硬挺整理的浆料 都属食用淀粉和这些淀粉的转制品 如小麦 玉蜀黍等淀粉 可溶性淀粉 糊精等 淀粉有很强的粘附力 不但能粘附于织物表面 并 能透入织物内部 烘干成皮膜后 织物有硬挺的手感 同时还可以将相当量的无机物质 如陶土 滑石粉 重晶石粉等 粘附织物上 改变了织物的表面状态 并增加织物重量 以后实行了内销织物不上浆 即使由于特殊需要 必须上浆的外销产品 为了节约粮食 也曾改用野生植物 田仁粉 橡子粉 槐豆粉 等非食用淀粉或合成浆料上浆 现将使用 较多的浆料简述如下 1 玉蜀黍淀粉和小麦淀粉 玉蜀黍淀粉和小麦淀粉均属粮食浆料 过去是主要浆料 但现在除了特殊的需要 如要求硬挺度较高的硬浆织物整理工艺 或要求粘附较大量填充 剂的单面浆外 已大部分为野生植物浆料和合成浆料所取代 其性能见下表 6 表表 2 12 1 玉蜀黍淀粉和小麦淀粉性能比较 项 目小 麦 淀 粉玉 蜀 黍 淀 粉 颗粒形状蜗旋状圆形多 角 形 比重1 6291 623 糊化温度 C 60 8580 85 浆液比粘度 0 5 20 C1 662 64 30 C1 642 62 2 0 20 C12 996 8 30 C10 479 7 上浆效果手感光滑 厚实手感较粗糙 但厚挺丰满 2 海藻酸钠 利用海藻中的褐藻类 如马尾藻等进行加工 使成水溶性的钠盐 可 供整理上浆 海藻酸钠的商品形状多为粉剂 亦有制成浆状海藻酸的 后者在使用时加入 适量碱剂 如纯碱等 即成海藻酸钠 由于海藻酸纳含有色素 如用于漂白织物 须采用 漂白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浆液的粘度随海藻种属 采集季节及制造工艺条件不同而异 但 在 PH7 时的粘度为最大 遇酸即析出琼胶状的海藻胶 遇钙 铝 锌 钡 铁 铅 铜等 二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也会凝固析出 故不宜用金属盐 如氯化锌等 为防腐剂 它的浆液 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 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在 30 60 C 时变化最大 到了 80 C 粘度下降趋势减缓 海藻酸钠浆液腐败变质时 粘度大幅度下降 液面产生泡沫 发生恶臭 色泽也由褐色变为黑色 3 动植物胶 常用的有龙胶 树胶 明胶 骨胶 皮胶 及鱼胶等 树胶种类很多 是某些植物分秘出来的浆液 属于多醣类物质 如龙胶 阿拉伯树胶等 而明胶 骨胶 皮胶及鱼胶都是从动物的骸骨皮肉中提炼而成 属于蛋白质水解产物 这些胶质都是半透 明的块状固体 在水中能吸水膨化 而成透明的胶状物 具有良好的粘性及渗透性 上浆 后能使织物手感坚挺且富有弹性 4 羧甲基纤维素 简称 CMC 属含羧基的纤维素醚类 可用棉籽短绒为原料 用 50 烧碱液碱化处理制成碱纤维素 再使纤维素与一氯醋酸作用而制成商品 通常制成羧甲 基纤维素的钠盐 作为浆料用的 CMC 为无臭 无味 无毒和能吸湿的白色粉末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溶 于水成为透明的粘稠液体 具有良好的胶粘性 乳化性 扩散性 并能形成质较坚韧的浆 膜 CMC 的醚化度若以取代度表示 可分为高 1 2 以上 中 0 5 1 2 及低 0 25 0 5 三类 取代度小于 0 4 是碱溶性 取代度在 0 4 以上时才能溶于水 取代度高 热稳 定性也较高 CMC 也可按它的水溶液的粘度高低分类 如浓度同为 2 的水溶液 在 25 C 时粘度为 1000 厘泊以上的为高粘度 500 1000 厘泊的为中粘度 50 500 厘泊的为低粘度 7 CMC 又有微酸性 中性和微碱性的分别 整理用的 CMC 浆料应选用中取代度 中粘性和中 性的品种 其质量指标应为取代度不少于 0 6 不大于 0 8 粘度为 300 600 厘泊 PH 7 含水率少于 10 CMC 浆液遇重金属盐 如 PbSO FeCl CuSO K Cr O AgNO SnCl 等 会沉淀 遇有机酸或无机酸 PH 5 时 也有沉淀现象 CMC 浆料 调浆简便 不用蒸汽 浆液不易结块 结皮 放置时间长也不易变质 5 聚乙烯醇 PVA 聚乙烯醇的单体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酯 的聚合物水解或醇化而成 C H C H C H C H 聚合 O C O C H O C O C H 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 H O H C H C H O H 聚乙烯醇 用不同分子量与不同水解程度的聚醋酸乙烯酯 可以制成不同粘度和含有不同剩余乙 酰基的聚乙烯醇 含有乙酰基在 2 以下的聚乙烯醇称为全醇化聚乙烯醇 平均乙酰剩基含 量为 12 左右的聚乙烯醇称为部分醇化聚乙烯醇 全醇化聚乙烯醇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O H O H O H 部分醇化聚乙烯醇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O H O O H C O C H 聚乙烯醇的分子量或聚合度和醇化度对它的物理特性关系很大 例如乙酰基含量增大 皮膜的耐水性 扯裂强度 强力 延伸度及耐溶剂度下降 但浆液的胶粘性 分散能力和 皮膜的柔软性增大 如果分子量和聚合度增大 则浆液的粘度 分散力 皮膜的耐水性强 力 扯裂强度 柔韧度 延伸度均增大 全醇化聚乙烯醇在冷水中发生膨润现象 但不溶解 要加热至 80 C 以上才能溶解 部分醇化聚乙烯醇能溶于冷水中 聚乙烯醇溶液中如含有 10 左右醋酸钠等盐类 对铜 铁等金属微有腐蚀性 故宜贮于木槽或不锈钢容器中 全醇化聚乙烯醇的 10 溶液 在 20 C 易生凝结现象 加热可复原 质不变 长期贮藏时可加入防凝剂 如苯甲醇 0 2 或 五氯苯酚 0 1 聚乙烯醇系白色或浅黄白色粒状粉末 比重为 1 2 1 3 一般全醇化物为 1 295 部分 醇化物为 1 275 水溶液的 PH 值 全醇化聚乙烯醇为 6 8 88 醇化聚乙烯醇为 5 5 7 5 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溶于冷水中 可制成 20 30 溶液 高分子量聚合物仅能溶于热水 可制成 10 15 溶液 但冷后即凝结成冻胶 溶液中加入硼砂或硼酸 可以增大溶液的粘度 8 但加入量过多则生沉淀 用作织物整理浆料的聚乙烯醇 可根据织物纤维特性而选用 纤维素织物以用全醇化 中聚合度的聚乙烯醇较为合适 全醇化聚乙烯醇可制成粘度较高的浆液 对亲水性纤维有 很好的亲和力 但要用 80 C 以上的水温 并要以较激烈的机械搅拌才能去除 部分醇化 的聚乙烯醇对疏水性纤维 如涤纶 锦纶等 有很高的粘附力 但易溶于水 较易去除 纤维素纤维与疏水性合成纤维混纺织物 最好采用适当混合比例的全醇化和部分醇化的聚 乙烯醇浆液 6 聚丙烯酰胺 C H C H C H O N H 聚丙烯酰胺是由单体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 过硫酸引发下聚合而成 或由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生成 它是白色固体水溶性 聚合物 平均分子量从几千到几百万 分子量越高 水溶液的粘度越大 它属于非离子型 聚合物 不溶于多数有机溶液中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用碱性次氯酸盐将部分酰氨基转 变为氨基 使之成为对纤维素有直接性的阳离子型聚合物 若用烧碱加热水解 部分酰氨 基转变成为羧酸钠基团 溶液的 PH 值在 9 时 即成为阴离子型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常用作 棉布 涤棉混纺织物等的浆料 现在应用的聚丙烯酰胺有下述两种产品规格 表表 2 22 2 两 种 不 同 的 聚 丙 烯 酰 胺 产 品 性 能 项 目类 型 1 2 聚丙烯酰胺含量7 9 聚丙烯酰胺 30 水解 含量8 聚丙烯酰胺聚合度 150 万80 100 万 外观形状无色透明厚饴糖状物无色透明粘性液 水溶液 PH 值95 7 水溶性溶解较困难易溶于冷水或热水中 高聚物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7 耐洗浆料 耐洗浆料主要有纤维素制剂和合成树脂制剂两大类 1 纤维素制剂可分为纤维素溶液 碱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及溶剂中溶解的纤维素衍 生物三类 其中以前两者应用比较多 尤以纤维素锌酸钠溶液的使用意义较大 纤维素锌 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 性质和应用工艺如下 天然纤维素不溶于水或碱溶液 但可溶于铜氨或铜乙二胺溶液 若将纤维素降解到一 定程度 即能溶解于适当浓度的碱液或某些无机盐溶剂 由于它不溶解于水 故可制作耐 洗浆料 一般天然纤维素纤维几乎不溶解于锌酸钠溶液 但是经过一定程度降解后 便具有一 定溶解度 因此在制备整理浆液时 可采用经过适当降解的纤维素 如粘胶纤维碎屑或碱 纤维素 作为原料 在搅拌下徐徐加入已配制好的锌酸钠溶液中 保持规定温度 约 0 5 C 继续搅拌 约 1 1 5 小时 充分溶解后 立刻升到室温 过滤备用 9 锌酸钠溶液配制 甲法 锌氧粉 Zn O 2 5 公斤在搅拌下徐徐加入到 22 公斤 50 烧碱溶液中 加热至沸 搅 拌使完全溶解 加水到 100 公斤 冷却至 5 C 以下备用 溶液在使用前最好先经高压 过滤 乙法 锌氧粉 2 3 公斤 烧碱 7 15 公斤 尿素 5 10 公斤 加水至 100 公斤 注 加入尿素可免去冷却要求 使纤维素在室温下溶解 但浆液粘度较甲法为小 纤维素锌酸钠溶液遇酸 盐及热 即沉淀析出 整理时就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凝固 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织物浸轧纤维素锌酸钠浆液 3 5 温度 30 40 酸凝固 硫酸 3 5 水洗 中和 热水洗 冷水洗 拉幅烘干 经过这种浆剂整理后的织物 具有仿麻织物的外观 不易沾污 织物的强力和耐磨性 有所提高 同时浆料的耐洗性亦甚良好 2 热塑性或热固性合成树脂亦有用作织物整理的耐久性浆料 如用聚合度比较大 的氨基树脂制成的胶态液 由于分子量较大 不易渗透至纤维内部 仅粘留于纤维表面 经热处理后进一步缩聚成不溶性物质 故能使织物具有不易洗去的硬挺手感整理效果 又 如热塑性的丙烯酸通过不同的单体 可以制成软硬度不同的聚合物 一般在加长单体的长 脂肪酯基团的长度时 能增加聚合物产品的柔软性 如由长脂肪酯链的丙烯酸酯 CH CH C COOCH CH CH CH CH 制成的聚合物是柔软的 又如丙烯酸特丁酯 CH CH CH COOC CH CH 它的脂肪酯链是短的和有分支的 用它制成的聚合物就比较硬 应用时可根据不同需 要而将软硬不同的聚合物制成乳状分散液 用以浸轧织物 热处理时聚合物微粒发生熔融 作用 形成连续皮膜 粘附纤维之上 从而使织物产生硬挺整理效果 硬挺程度将随所用 的聚合物性质而异 例如聚丙烯酸乙酯给予手感柔软而丰实的整理效果 聚丙烯酸乙酯 50 与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0 的混合物给予手感硬挺的整理效果 10 二 填充剂 织物整理上浆用填充剂应具有能填塞布孔 增加织物重量和使织物具 有厚实滑爽手感的功效 同时赋予轧光整理更佳的效果 为单面上浆整理浆液的主要组成 剂 表 2 3 表表 2 32 3 常 用 填 充 剂 或 称 增 重 剂 的 性 能 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形态主要特征效果应用范围 滑石粉3Mg 4SiO H O有滑腻 手感的 白色粉 末 对酸 碱稳定 比重 为 2 7 2 8 填充布孔 增 加织物重量 手感柔滑厚实 用于单面浆织 物的上浆处方 中 作为填充 剂 高龄土 白 陶土 及膨 润土 蒙脱 土 高龄土 Al O 2SiO 2H O 膨润土 8SiO 2AlO nH O 铝含量高者为高 龄土 低者为膨 润土 微灰白 色的厚 浆或白 色粉末 产地不同 Al O 和 SiO 的含量也不同 在水中能膨胀 遇 强酸成片岩状物 本 身为中性或微酸性 在 1 2 的烧碱液中 粘着力最高 粘度较 稳定 比重为 1 8 2 6 填充布孔 增 加织物重量 手感厚实 膨 润土还可代替 部分淀粉 同上 硫酸钡或重 晶石粉 BaSO白色结 晶性粉 末 对酸碱稳定 比重为 4 5 附着力差 手感粗硬调浆后易沉降 仅用于增重要 求很高的织物 三 着色剂 通常用染料或颜料 涂料 以改善织物在上浆后的色泽 如漂白织物 常带有黄色 若在上浆时在浆液中加入少量着色剂后 即有增进织物白度的感觉 在染色 织物的整理上浆液中 假如少量与染品颜色相似的着色剂 可以改善上染后染品产生发白 或颜色变浅的缺点 表 2 4 表表 2 42 4 常 用 着 色 剂 名 称主 要 成 分形 态主 要 特 征效 果应 用 范 围 群 青用陶土 硫 纯碱 硅石和松香等混和物 加热制成的产物 兰色粉末不溶于水 在 酸性溶液中要 变色 抵消织物上的 黄光 使视觉 上增加洁白感 过去常用作一般漂 布织物的上浆增白 剂 颜 料 涂料 合成有机颜料颗粒特细 的浆状悬 浮体 不溶于水 但 分散性好 对 纤维有吸附作 用 对酸碱较 稳定 调整上浆后织 物色泽的差异 使色泽保持纯 正 用于各色织物上浆 着色或漂布增白剂 11 染 料 1 直接染料 2 分散性染料 粉状或浆 状 同上 溶于水 对纤 维有亲和力 不溶于水 同上 同上 用于染色纤维素纤 维织物的上浆着色 用于合成纤维的增 白着色 颜料中常用的有无机盐颜料或有机颜料 染料中常用的有盐基性 酸性 分散性或直 接染料 四 防腐剂 棉织物本身和所用的整理浆料 多是碳水化合物和油类物质 均系 微生物的良好食饵 长期贮存 易生霉腐 故上浆整理时 宜在浆液中加入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是一种能杀死微生物或阻止其繁殖的药剂 适用于染整加工的防腐剂应该是无毒 无臭及不影响织物的色泽与染色坚牢度 并且要在低浓度条件下能产生有效的防腐作用 常用的防腐剂有水杨酸酰替苯胺 乙萘粉 石炭酸 苯酚 甲醛 福美林 硼酸和尼泊 金等 表 2 5 表表 2 52 5 常 用 防 腐 剂 的 性 状 名 称主要成分形 态主要特征效 果应用范围 石炭酸 苯酚 无色 有特 殊臭味 久 置空气中变 为绯红色 微溶于水 易溶于烧 碱和纯碱 对皮肤有 腐蚀性 防止上浆后 织物及浆液 在贮藏时发 生霉腐 用于各种织 物上浆 用 量约 0 2 0 5 克 升 乙萘粉淡灰色粉状不溶于水而溶于烧碱 溶液 同上多用于本色 棉布的上浆 水杨酸酰 替苯胺 白色 无臭 粉末 微溶于水 25 C 时能 溶解 0 005 100 C 时能溶解 0 08 同上用量为糊料 重量的 0 1 0 2 尼泊金 对羟苯 酸甲酯或 乙酯 甲酯 针状体 熔点 131 C 乙酯 结晶状物 熔点 116 C 微溶于水 极易溶于 乙醇和乙醚中 溶液 制配法 酒精 5 7 公 斤 尼泊金乙酯 1 公 斤 水 2 4 公斤 制 成 10 溶液 同上用量为糊料 重量的 0 1 0 2 用作 白色织物的 防霉剂及浆 液的防腐剂 甲 醛 福美林 澄清 无色 液体 含甲醛 37 比重 1 075 1 081 沸点 98 C PH3 0 有刺激性 气味 同上用作浆液防 腐剂 五 织物上浆设备与工艺 上浆设备 通常是由上浆和干燥两部分组成 由于各种织 物对上浆的要求不同 上浆机的组成就要随着上浆的要求而变化 因此上浆机有浸轧上浆 12 机 单面上浆机和通用上浆机等形式 1 浸轧上浆机 浸轧上浆机有两辊或三辊两种 压液辊由软硬辊组成 软者系橡皮制 成 硬者系黄铜或胶木制成 两辊浸轧上浆机的辊筒排列为一软一硬相配合 上软下硬 三辊浸轧上浆机中间为硬辊 上下均系软辊 运转时穿布的方法可根据要求而定 图 2 1 图图 2 12 1 轧 浆 穿 布 形 式 一种是织物浸入浆槽中 适用于稀薄的浆液 另一种是织物不浸入浆槽 适用于较稠 厚的浆液 2 单面上浆机 织物在上浆时不浸入浆槽 只在上浆辊上面擦过 织物上的剩余浆液 用玻璃刮刀刮除 上浆辊上的浆层厚度可用另一刮刀或调节辊调节 有将浆槽分为三格 认为热浆可从第一格注入槽内 经隔板两端的出浆口流入轧浆辊槽内 浆辊位在第二格 玻璃刮刀装在第三格上部 刮下浆液亦经隔板两端出浆口流回上浆辊槽内 因此浆液可以 在轧浆辊槽内循环流动 轧浆辊两边浆液温度较高 不易结皮 重质浆料不易沉淀分离 但亦有不分格者 上浆辊的转向常随织物组织和上浆的厚薄要求而不同 如较厚织物上浆 量要求较多时 则上浆辊的转向与织物运动方向相反 织物在上单面浆前应先经整纬 白 底花布或漂白织物应先增白整理 单面浆要求只在织物反面有浆料 不得透过正面 故所 用浆的粘度较厚 加入的填充剂也较多 上浆后干燥时应先使无浆的一面与热烘缸接触 待有浆的一面部分已干燥 浆液已结有适当的皮膜后 才与热烘缸接触烘干 图 2 2 常 用的烘干形式如下 1 大烘筒与普通烘筒混合式 先用直径 2 3 米的大烘筒与无浆面接触至半干 然后 让有浆面与普通烘缸接触烘干 2 花篮辊筒与烘筒混合式 开始烘干时 烘筒仅与无浆的一面接触 有浆的一面只 与花篮辊筒接触 待半干后才与烘筒接触 13 3 蛛网式热风烘干与烘筒混合式 织物上浆后先用蛛网式热风烘至半干 然后用烘 筒烘干 4 热烘筒与冷水烘筒混合式 在前两柱烘筒中 每柱烘筒有一列烘筒通入冷水代替 蒸汽 于是织物在上浆后可以在热烘筒与冷水烘筒上交替运转 但有浆的一面 在烘至半 干前 仅允许与冷水烘筒接触 为了减少搭浆疵病 在半干前与有浆面接触的导辊也要通冷水或温水 水温最好为 40 50 C 图图 2 22 2 单 面 上 浆 机 1 浆液加入处 2 隔板 3 上浆辊 4 刮刀 5 大烘筒 2500 3000 毫米 6 烘筒 570 毫米 六 上浆新旧配方对比实例 表表 2 62 6 棉 布 轧 浆 织物品种防缩漂布硬浆漂布轻浆漂布印花布染色布 配方类别 田仁粉 公斤 2 81111 玉蜀黍淀粉 公斤 14 0936 533 大苏打 克 3003001001007575 荧光增白剂 VBL 克 14001400260260300300250 350 250 350 涂料蓝 FFG 克 9 29 26 06 04 54 5 涂料紫 FFRN 克 10 810 84 04 03 03 0 尼泊金乙酯 克 606050505050 14 石炭酸 毫升 40604060 浆液总量 升 600600400400300300230230230230 注 是过去的配方 是现用的配方 表表 2 72 7 棉 布 单 面 浆 织 物 品 种漂 白 棉 布浅 色 花布 配 方 类 别 田仁粉 公斤 1 玉蜀黍淀粉 公斤 2824 小麦淀粉 公斤 37 5 4030 膨润土 公斤 40 45 滑石粉 公斤 909035 40 丝光膏 公斤 7 87 8 涂料蓝 FFG 克 1212少量少量 涂料紫 FFRN 克 88 尼泊金乙酯 克 5050 浆液总量 升 400400550500 注 是过去的配方 是现用的配方 七 操作注意点 1 选用浆料时要注意浆料的性能 要求浆料在水中溶解或成分散状态 对纤维有良好的 粘合性 容易干燥并不发粘 干燥后成为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透明皮膜 可以减少纤维经 常受到的摩擦 对织物色泽影响不大 此外要求控制温度基本一致 使浆液粘度变化不大 2 配制浆料时 应先将浆料制成原糊 在原糊未冷却前加入填充剂 油脂 荧光增白剂 及防腐剂等 柔软剂最好在原糊冷却后加入 各种添加剂加入原糊前 应先制成溶液 浆 液或成液态 并与原糊充分搅拌调和 然后应用 3 上浆时 经常检查浆液 如发现浆块及色点 应立即过滤 冷结的剩浆应回煮搅匀后 再用 4 运转时 应保持浆槽液面高度 液温一致 注意加工织物干湿程度及轧辊压力 以防 吸浆量变化 5 上单面浆时 刮刀要经常保持平整清洁 随时清除粘附在刀口上的纤维屑和纱头 6 与浆面接触的小导辊 最好通冷水 避免搭浆 15 二 柔软整理 天然纤维原含有油脂或蜡质 故纤维有润滑 柔软与拒水的特性 人造纤维在成品出 厂前亦往往加入油剂或其他润滑剂 以增进柔软度和润滑度 但在练 漂 印 染加工以 后 纤维制品往往产生粗糙的手感 此种不良手感形成的原因很多 1 染 印 整理前纤维上的油脂 蜡质必须去除 以利染 印整理加工 2 有些染料色淀印染在纤维上 常使纤维产生粗糙的手感 3 用强碱液印 染 整理粘胶纤维织物 往往会因粘胶纤维部分溶解 使织物具有 粗糙发硬的手感 4 粘胶纤维在高温中过度烘干 往往失去吸湿特性 就会变成糙硬的手感 5 棉纤维织物如漂白过度 纤维素部分降解 也会产生糙硬的手感 6 印染工艺常采用金属盐为固色剂或防拔染用剂 金属盐遗留在织物上 也可使织 物手感粗糙 柔软整理的方法 有机械整理法和化学整理法两大类 一 机械柔软整理 机械柔软整理主要是利用机械的方法 在张力状态下 将织 物多次揉曲 屈弯 破坏组织的硬挺性 即能恢复至适当的柔软度 由于在烘缸上张力烘 干 而造成粗硬手感的织物 可以用机械整理方法进行改善 常用的方法是织物在轧光机 上 穿过多根张力杆 然后导入轧光机两只软辊筒所构成的软轧点中 进行轻轧光 织物 在通过张力杆时 获得了多次屈曲的作用 再轻软轧点压平 于是整理后的织物就能获得 平滑柔软的手感 另一种是将织物通过胶毯式预缩机 但压力与温度均比用于预缩整理的 低 车速也较快 织物也可获得较平滑柔软的手感 不过这种整理方法不耐水洗 因此一 般都倾向于采用柔软剂处理方法 二 柔软剂整理 柔软剂的作用是减少织物中组分间 如纱线之间 纤维之间 的摩擦阻力和织物与人手之间的摩擦阻力 主要是用来改善织物的柔软度 悬垂度 裁剪 和缝纫特性 有效的柔软剂一定是在水溶中易形成分散状态 并易吸收 因此 在比较短 的处理时间后 就可以均匀地沉积在织物中 一般在 5 分钟内就可出现吸尽现象 它能给 被处理织物以柔软度 丰满度 光滑 润滑性和减少静电集积 而且在获得这些效果以后 被处理过织物的白度 鲜艳度和吸水力不减少 染色或印花的色光没有影响 不给于织物 过度的吸湿性 也不会对机械构造的材料或织物有腐蚀性 油脂是最早用作织物的柔软整理剂 随着油脂化学的发展 继而改用脂肪酸的单与双甘 油脂或脂肪酸脂及磺酸化脂肪衍生物等 在三十年代的初期才应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 离子柔软整理剂主要用于纤维素织物整理 近年来 使用能与纤维起化学反应的柔软剂已 日见广泛 现用的柔软剂可分为四大类 1 天然油脂蜡质 动 植物油及石油产品 如石蜡 石蜡油等 可用作织物整理柔 软剂 但都制成乳液或皂化后应用 用此类柔软剂整理后的织物 易生油腻感 由于织物 上附有油膜 故易吸附油污 现在常用的乳化液蜡 丝光膏 即属此类 乳化液蜡是由液蜡 10 硬脂酸 硬脂酸甘油酯 平平加 三乙醇胺各 1 制成的乳液 丝光膏是 10 硬脂酸 用硼砂 氨水及纯碱等皂化而成的产物 2 表面活性柔软剂 多数表面活性柔软剂含有 12 18 个碳原子的直链烃 与一较短 16 的亲水性基团 如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羧基 取代铵 如 NH R NH R NH R NR 聚氧化丙烯等基团结合一起的化合物 根据表面活性柔软剂的特性可分为阴离子 型柔软剂 阳离子型柔软剂和非离子型柔软剂 1 阴离子型柔软剂是比较老的柔软剂 最早是以天然油脂 蜡质为原料 近来则 采用合成脂肪醇 脂肪烷基胺等衍生物为原料 用硫酸酯化 皂化方法使成可溶性物质 常用的柔软剂有太古油 又名土耳其红油 柔软剂 MA 700 等 它可以单独或与浆料等合用 为棉 粘胶 醋纤及蚕丝等织物的柔软剂 能溶于水 故不耐水洗 2 阳离子型柔软剂对纤维素 聚酰胺 聚酯及蛋白质纤维均有直接性 是效力很 大的柔软剂 用量很少 一般不大于 0 1 按织物重量计算 即有柔软的效果 但对阴离 子型物质会生成粘性沉淀物 往往有使白色织物变黄 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下降的缺点 目前这种产品虽有所改进 但不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柔软剂采用普遍 阳离子型柔软剂 主要是季铵化合物 R H X 取代铵化合物和铵类的衍生物 如 双鲸柔软剂 SF 10 双十 八碳季胺型化合物 应用时最好用酸浴浸渍法 当然也可用浸轧法 3 非离子型柔软剂 多数系由环氧乙烷缩合物与脂肪酸 脂肪醇 脂肪酯或酰胺 的衍生物合成 不依靠天然油脂为原料 它对植物 动物纤维均无亲和力 与其他织物整 理剂有共容性 故可直接加于漂液 染液或整理液中使用 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柔软剂的亲水性基团比分子中的疏水性部分小得多 带有阴性或 阳性的电荷 这些化合物易溶于水 非离子型柔软剂的亲水基团不带电荷 但能给予化合 物以水溶性 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柔软剂实际上对纤维没有亲和力或直接性 因此它们的 柔软效果是不持久的 故仅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 2025年甲基六氢苯酐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加工羽毛(绒)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性能传输线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电视制式转换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 智能投顾平台风控合规运营风险管理策略与合规执行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报告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在2025年的创新路径与挑战应对策略分析
- 四年级上册 口算题 1000题
- 九上道法知识点梳理(全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
- YB/T 5202.1-2003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41419-2022数字化试衣虚拟人体用术语和定义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病毒学》(研究生)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 数显压力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