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doc_第1页
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doc_第2页
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doc_第3页
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东川是我国铜矿主产地, 又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由于特殊地质地貌背景和近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 这一区域土地沙石化进程在加剧, 环境质量在下降。通过实际调查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现状, 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关键词东川市, 生态环境, 泥石流, 改善对策东川是云南省工矿城市, 位于东经10248 10319, 北纬2557 2633 的金沙江支流小江谷地中部, 面积1 858. 79 km 2 , 人口28. 4 万, 人口密度153人km 2。本区生态系统各要素 在历史进程活动中所形成的格局受到近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作用, 加之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泥石流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弱, 交通设施和人民生存环境受到破坏。1 生态环境基本特点1. 1 地质地貌简况东川境内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地貌, 最高海拔4 344 m , 最低海拔695 m , 高差3 600余 m , 地貌反差强烈。山地面积占97. 3% , 河谷盆地仅占2. 7% , 成层排列, 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 高山对峙东西, 小江从南向北贯穿全市, 西部为拱王山系, 东部为乌蒙山脉。小 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深大断裂。早在震旦纪就已形成, 北起巧家县 (并向北延入四川境内) 向南延伸长达300余 km 。这条深大断裂带既有垂直方向的振荡运动也有显著的水平方向的扭动。 构造带内断层交错, 褶皱发育, 岩层古老, 岩性软弱破碎, 易坍塌。小江两侧除有较多的第四纪沉积物外, 还有元古界昆阳群黑色、灰色和紫色板岩、千枚岩, 震旦系白云岩; 二叠系灰岩和砂 质页岩。由于地层古老, 节理裂隙发育, 抗风化能力差, 易被风化、崩解成碎屑物, 从而为水土流 失、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地质基础和物质条件1 。小江断裂带构成了强烈的地震带。据史料记载, 每百年左右发生一次大地震 (1773年、1833年和1966年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 小震几乎年年都有。新构造运动加速了山体抬升和河流下 切。地震作用则直接破坏山体稳定, 降低岩石强度, 增加了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6级以上地震,会在不同范围引起不同程度的地表破坏, 加剧崩塌、滑坡活动过程。强震则往往伴随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活动加剧。在这一古老而脆弱的地质地貌环境下, 给土壤侵蚀、地表松 收稿日期: 1995- 05- 22散物质的积累和输移创造了条件, 各种地质灾害随暴雨接踵而至。1. 2气候东川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貌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复杂, 具有干湿季分明, 垂直分带明显的特征。全年降水集中在5 10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88% , 且集中于6、7、8三月; 旱季冗长, 从11月开始到翌年4月, 晴天特别多, 雨量甚少, 风速大, 蒸发强。全年干燥度为2. 5, 属半干旱气候。1. 3植被由于长期开矿和人为反复破坏, 致使本区植被稀疏, 有林地面积仅为12 758 hm 2 , 占全市 总面积的6. 78% 。远远低于云南全省森林覆盖率24. 04% 的水平 ( 见表一) , 乔木层遭受瓦解,稀树草丛演化为草丛, 山地暖湿性和温湿性常绿针叶林演化为草丛, 或垦为耕地; 常绿阔叶林演化为杂木灌丛, 冷杉演化为箭竹灌丛2 。植被类型由森林类型向干旱灌丛稀树草地半 荒漠演变。森林植被和草地植被的生产能力不断减弱, 生态功能下降, 肥力流失, 地力衰退。表1东川市森林资源现状表未成林造林地项目林业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面积 (hm 2)面积占林业用地比例 ( % ) 覆盖率 ( % ) 平均蓄积量 (m 3hm 2) 平均生长量 (m 3hm 2)76 764. 812 758. 016. 626. 7841. 61. 771 437. 819. 27. 846 123. 47. 982 652. 23. 4540 475. 152. 738. 51. 4土壤东川土壤垂直分布明显, 其变化规律与海拔高度、母质、人类活动有关。有三个方面的特 征: ( 1) 从海拔高度而言, 在海拔695 4 344 m 之间, 可分为四个垂直土壤带, 即干旱性土壤带、山地红壤带、山地森林土带和山地草甸土带。( 2) 受成土母质影响的土壤分布有玄武岩形成的土壤、石灰岩形成的土壤和紫色砂页岩形成的土壤。( 3) 人类耕作活动与土壤肥力关系密 切, 凡人口密集, 水肥条件好的地方肥力高, 有机质含量平均为5. 1% 5. 6% , 反之, 土壤肥力低, 有机质含量少。1. 5水资源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9. 3亿m 3 , 人均占有水量3 275 m 3。海拔2 500 m 以上地域, 径流量占 全市#; , 但农作物需水量少, 绝大部分水资源沿山溪流入江河, 水资源利用率仅2. 1% ; 2 5001 600 m 地域, 径流量占全市27% , 而土地面积却占40% , 加之坡度大, 水土流失严重, 水资源利用率仅4% , 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大; 1 600 m以下地域, 径流量仅占全市5. 6% , 土地面积占全市24% , 由于地势较缓, 光热条件好, 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为21. 8% 。貌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强, 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差,地表水土物质随时可进入运动状态, 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 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4) 限制性。相对于坝区那样较单一和均质的条件来说, 山区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 农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要求较高。各种资源环境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 造成农业生产布局不易进 行大规模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同时山区改善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能力比坝区困难多, 这些因素制约着山区农业的发展。(5) 山区人口素质较低, 囿于历史原因与坝区相比, 山区人民的文 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较低, 接受先进技术水平差, 环境保护意识亦较差, 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3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东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始于80年代初期。近20年含辛茹苦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是“局部有所缓解, 整体还在恶化, 前景令人担扰”。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3. 1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消大于长森林覆盖率从清代茂密遮荫下降到目前的14. 62% ( 含灌木) , 从1978年到1985年的7 a 间 林地面积减少4 800 hm 2 , 从1989年起,“长防林”启动以来, 虽然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但目前人 均有森林面积仅0. 04 hm 2; 林木年生长量26 800 m 3 , 而消耗量为90 000 m 3 , 消耗量大于生长量3倍多, 这种势头还得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得到遏制。加之, 森林多数处于陡坡高山, 势能较高的部位, 容易失稳, 一旦遭到破坏, 强烈的水土流失纷至沓来, 危及河谷坝区; 山区垂直自然带幅 窄, 递变急剧, 微域差异显著, 环境容量小, 森林破坏后, 随之被灌丛、草被代替, 很难恢复。3. 2水土流失严重, 泥石流灾害频繁植被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 273. 53 km 2 , 占总面积68. 51% , 其 中剧烈流失75. 92 km 2 , 极强烈流失68. 73 km 2 , 强度流失158. 46 km 2 , 中度流失492. 03 km 2 , 轻度流失478. 39 km 2 , 多年平均侵蚀土壤828. 34 万 t, 平均侵蚀模数4 456 tkm 2ra , 年平均侵蚀3. 55 mm , 各支流输入小江泥沙3 000 4 000 万 t, 小江河床每年平均淤高20 cm , 小江两岸泥 石流沟由50年代的38条发展到107条, 沿江农田常遭水冲沙压, 砾石垒垒, 沙滩片片, 铁路公路受害严重, 成为我国暴雨型泥石流典型发育区。其分布之广泛, 类型之齐全, 活动之频繁, 危害 之严重为国内外罕见。30多年来, 由于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经济损失以及用于这方面的治理费用逾亿元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 , 就有137人死亡, 44人受伤于泥石流灾害,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3. 3人口不断增长,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全市人口从1953年 的11. 5万人, 增加到目前的28. 4万人, 40多年增加1. 47倍, 农村人口人 均占有耕地0. 06 hm 2 , 而且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 65. 1% , 坡耕地多年平均流失土壤567. 48 万t。大部分耕地靠雨养。中低产田 (地) 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2. 3% , pH 值偏酸碱的面积大, 中性土 壤仅占28. 3% 。3. 4农业环境污染突出城市工矿“三废”对农田污染日益严重, 每年排入河流中的矿山尾水就达600多万 t, 灌溉 用水受污染, 土壤板结。磷酸盐厂、铜冶炼厂、钢铁厂等废气没有很好处理, 对环境污染严重。化肥 和农药大量施用, 造成农田污染, 据统计, 亩均施用化肥38. 2 k g , 农药0. 4 k g, 农膜0. 63 k g。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见4. 1全民动员, 真抓实干, 搞好“长防林”工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又是陆地上重要的生物生产基地之一,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退化的东川来说, 应该把林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和路边隙地植树 造林。从1989年开始, 在东川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是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伟大事业。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 截止1994年底, 已植树造林、封山育林34 467 hm 2 , 四旁植树1 096. 8万株, 计划到2000年造林育林48 333 hm 2 , 使林地面积达到84 600 hm 2 , 基本消灭荒山, 使生态环境得 到好转, 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使脆弱的农业基 础得到改善, 这一工作还应继续抓紧抓好, 决不能松懈。4. 2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为一体当前在进行山区资源开发时, 必须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融开发与保护治理为一 体。土地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公路、铁路修建等一定要有环境保护或治理方 案, 并坚决付诸实施, 同步进行。提倡开发与 保护治理相结合, 以开发促治理, 以治理保开发, 在保护与治理中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必须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搞好水土保持是保护山区生 态环境的核心, 而保护生态环境又是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协调经济生态问题的关键。寓环境保护与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东川经济发展, 又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建设,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 是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 发展经济是实现这 一目标的手段, 而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是基础。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 急功 近利, 而损害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4. 3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含义是: 从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为中心, 以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为前 提, 以恢复植被、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经济林和养殖业为主导措施, 实现农林牧果综合发展, 生 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水土流失是东川山区干旱、土地退化、生态恶化、农业低产和农村贫困的主 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 首先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整, 做到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果则果, 宜牧则牧。紧紧咬住建设基本农田不放, 大搞坡地改梯地, 改良土壤, 大力发展经济果木, 使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相信只要坚持10 15 a 的努力, 东川的生态环境一定会得到大改观。磷酸盐厂污水处理系统要尽快完善, 钢铁厂废气治理年内必须完成。4. 5 实施有机肥耕作法, 防治农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无疑对农业带来增产, 但不适当的施用化肥会造成农田污染, 加之 东 川矿山废水灌溉造成土壤板结, 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了改变农业生态环境, 实施有机肥耕 作法势在必行。坚持使用厩肥、堆肥、秸秆、野生绿肥等有机肥, 配合施用化肥, 对改良土壤, 促进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不仅可以缓解化肥氮磷钾比例失调及化肥总 量不足的矛盾, 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污染, 净化环境, 保护生态4 。增施有机肥, 也是农 业生产节本增效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增加有机肥投入, 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耕地资 源的有效措施, 是利在当今荫及子孙、造福后代的良策之一。参考文献1 陈循谦. 表生地质灾害与山地生态环境关系探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2, 3 ( 2) : 1 6.2 袁国强, 王银峰. 论我国山区农业的有序发展. 山地研究, 1992, 10 ( 3) : 131 136.3 刘成果. 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是对耕地的根本保护. 农民日报, 1995202218.THE PRESENT CO ND IT IO N O F ECOL G ICAL ENV IRO NM ENTO F DO NGCHUA N C ITY A ND M EA SURES FO R IM PRO VEM ENTC h en g X u n q ian(H y d rau l ic and E lec t r ic E ng inee r ing B u reau of D ong ch u an C ity , D ong ch an , 654100)A bstra c tIn D o n gch u an is lo ca ted a m a in copp e r m in e o f C h in a. It is a p lace w h e re m u d2ro ck f lowo f ten h app en s. D u e to th e sp ec ia l b ack g ro u n d o f geo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