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式微。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三、原文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四、注释式微:选自诗经邶风。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邶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胡:何,为什么。微:(如果)不是。君:君主。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五、诗意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七、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2)三大表现手法:“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八、 问题探究(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参考: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参考: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3)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参考: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4)全诗都是设问句,试分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受奴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歌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5)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九、诗歌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答案】 诗经【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式微: (2)式微: (3)式: (4)微:(5)邶风: (6)胡: (7)微:(8)君: (9)中露: (10)微君之躬: 【答案】(1)选自诗经邶风。(2)意思是天黑了。(3)语气助词。(4)昏暗。(5)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6)何,为什么。(7)(如果)不是。(8)君主。(9)即露中,在露水中。(10)(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 ,胡不归? ,胡为乎中露?2、式微式微,胡不归? , ?【答案】1、式微式微 微君之故 2、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微”“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诗经式微中,反复咏“ , ”。并通过质问式的回答表达控诉,不言怨而怨自深。2、诗经中常以反问表情达意,使得情感抒发痛快淋漓。式微中“ , ”,这一反问表达了苦于劳役的人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3、读式微,我们同情于人民的辛苦:“微君之躬,_?”【答案】1、式微式微 胡不归2、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3、胡为乎泥中【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微”“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全国初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答案】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充满了同情。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答案】 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解析】 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二)(2019湖北初二月考)诗歌鉴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胡:为什么。 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中露:露中,露水之中。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答案】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解析】 考查对诗词的赏析。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有“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据此理解作答。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据此理解作答。(三)(2018阳新县兴国镇五一学校初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B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答案】 C【解析】 C错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者的勤劳。6这首诗内容单纯,但抒发的情感却很强烈,请从用词或修辞角度来赏析。【答案】 示例用词: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修辞:设问,自问自答的形式,强化语言效果,让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引人注意。(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由“式微式微”在诗中间隔出现了两次,是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四)(2019江苏初二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式微诗经邺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8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个明显的特点,各句都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请说出这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 设问,诗人采用设问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式微式微,胡不归?”明显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9这首诗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满腔愤懑之情。【解析】 考查对这首诗的情感的把握。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基础。这几句诗的大意为: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三、课外诗歌鉴赏(一)(2019山东初三)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答案】 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解析】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这里是心理描写;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是心理描写;“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是动作描写。体现了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二)(2019江苏初二期中)古诗阅读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释挑(to)兮达(t)兮:独自徘徊的样子。15诗歌前两章采用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答案】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和“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可知,诗歌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16“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答案】 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意思是: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三)(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嗣音:传音讯。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17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和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结合诗歌的要点进行分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三秋”,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四)(2018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初二期中)阅读子衿,完成小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9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20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故园”在诗句中指你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即故乡。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五)(2018湖南长沙市实验中学初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木 瓜诗经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木爪:落叶灌木,果似小爪。古代有以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木桃:桃子。 木李:李子。2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该诗选自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B后世多认为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你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回报的东西价值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和表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C本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D木瓜没有用诗经中最典型的四字句“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而是有意无意地错杂开,造成了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体现了诗经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共存的特点。E. 关于此诗主旨文学史上意见极其不同意,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答案】 A E【解析】 A.“诗经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错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E.“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错误。本诗没有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22木瓜一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你能否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答案】 “投”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生动。【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题。首先需要理解该字的意思,之后分析其表达的效果。表达效果主要从该字表情达意的角度进行分析。“投”既是扔,又像是送。该动词含蓄、生动地表现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点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境、炼手法、炼情感、炼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境。炼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答题时先答出字的意思,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六)(2019江苏初二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桃夭诗经 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女子出嫁。蕡(fn):果实很多的样子。蓁蓁(zhn):树叶茂盛的样子.23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案】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重章叠句。“桃之夭夭”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通过铺陈渲染,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24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答案】 以桃设比,形象鲜明,意趣盎然。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解析】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七)(2019贵州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披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口。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sh):谷物名。禹离:成排成行的样子。稷(j);谷物名。行迈:行走。靡(m)靡:行步迟缓的样子。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悠悠:遥远的样子。噎(y);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25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花B朵C果D实【答案】 D【解析】 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实”指黍和稷结的粒儿。“彼稷之实”是指那谷物结出粒儿来。结合前两章对应的诗句“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可知,填入的词语应该是“实”,故选D。26从形式来看,原文诗经蒹葭相似;从思想感情来看,原文与杜甫的春望相似。对此,请分别简述。【答案】 本文与诗经蒹葭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如果没写“重章叠句”,但写到“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给2分);本文与春望都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运用的是“重章叠句”的手法。(2)黍离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抒发的亡国之痛。杜甫的春望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八)(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 归:出嫁。(f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蓁(zh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2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的形式。【答案】 重章叠句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章法结构。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这首诗共有三章,结构大体相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区别。所以采用的是“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2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这首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作答时可找出文中“比”的句子,即运用比喻手法的地方;“兴”的句子,即诗歌中开头借助何物引起所要歌咏新娘的。(九)(2019惠东县稔山镇第二中学初三月考)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9“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和楚辞中的_。【答案】 词牌名 国风 离骚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2)“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30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答案】 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解析】 考查内容理解。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31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解析】 考查内容理解。“惜”字领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惜”字的含义: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2、“惜”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惜”字包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十)(2018贵州中考真题)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3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案】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解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案】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十一)(2018全国初二课时练习)拓展阅读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姝:美丽。城隅:城角。爱:同“薆”,隐藏。踟蹰:犹豫徘徊。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说怿(yu y):喜爱。牧:郊外田野。归(ku):通“馈”,赠送。荑(t):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洵:诚然,确实。异:特殊。35“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答案】 “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解析】 考查诗句所反映的人物心情。首先要理解好“搔首踟蹰”四字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本题可联系上一句“爱而不见”去理解。 36“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答案】 “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表面上“女”指“彤管”,实际上也指“静女”。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此句“说怿女美”是双关语。主要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借“彤管”抒情的情形。(十二)(2020山东初二期末)诗歌鉴赏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雾气和尘埃。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37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答案】 原野显得格外开阔,空气特别明净清新。【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的意思是: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原野旷”和“无氛垢”说明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更加空旷。38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话热爱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尾联的意思是: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这两句诗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既丰富了诗的生活内容,又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十三)(2017浙江初三月考)古诗赏析。 渡湘江【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注释】唐神龙初年作者因连坐罪流放峰州(今属越南境内)。迟日:春日。诗经 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峰州。39诗中的“今春花鸟作边愁”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诗歌表现手法方面说说妙在何处。【答案】 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花鸟”概括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40“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的哪些人生感慨?【答案】 诗人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表现出年华易逝,人生无常,好景不再的感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人南窜”“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表现出年华易逝,人生无常,好景不再的感慨。(十四)(2018江西初二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新晴野望王 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王维: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氛垢:雾气和尘埃。白水明: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4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描写雨过天晴诗人眺望所见之景和农事,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B首联“原野旷”“无氛垢”突出了经过雨水冲洗后空气特别清新明净的特点。C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颈联写溪水闪烁着银光,青峰突兀而起。D尾联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机,也写了农村百姓劳作的艰辛。【答案】 D【解析】 D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尾联让人感受到的是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和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4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就抓住了新晴的特点“原野旷”“无氛垢”,总领全诗。B颔联从近处入笔写“郭门”“渡头”“村树”“溪口”,承首联的总写接笔细描展开。C颈联的“白”“碧”,一白一碧,一近一远,远近相衬,色彩鲜明。D在此诗中,王维描写动景,有意选用“明”“出”等字眼以静写动。【答案】 D【解析】 D对诗歌赏析不正确。颈联“碧峰出山后”写的并非动景,而是静景。用“明”“出”使得所描写的景物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四、诗歌对比鉴赏(一)(2019浙江初二期末)古诗阅读(1) 渭川田家 唐 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释)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墟落:村庄。雉雊:野鸡鸣叫。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2)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答案】 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悲哀的情感。渭川田家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勾勒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人与物皆有所归,反衬出诗人独无所归,独自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解析】 渭川田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前面写了那么多人和物归家的情景,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和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式微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就交待了不归的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出了他们不是不回家,而是有家回不了,体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2018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古诗文阅读【甲】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盐城市盐都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农发行厦门市思明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鄂州市鄂城区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国家能源恩施宣恩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农村个人低保申请书(范文9篇)
- 医生个人年度工作总结15篇
- 2025年福建金闽再造烟叶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新乡冠英高级中学招聘教师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第三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2025
- 2025年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分析与行业趋势及发展策略报告
- 人工智能+新能源设备研发应用分析报告
- 公路施工汇报材料
- 对银行消防培训课件
- 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风机运行记录表
-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 法律谈判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 PowerSurfacing 威力曲面 中文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