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缀的功能认识词缀.doc_第1页
从词缀的功能认识词缀.doc_第2页
从词缀的功能认识词缀.doc_第3页
从词缀的功能认识词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词缀的功能认识词缀 前言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它不像俄语那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从构词的角度来看,一般我们将其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而双音节词大多是合成词。合成词又有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区别。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是复合词,如大学、台灯、道路、材料等等,这种构词的方法在汉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构词手段;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如瓶子、老虎、木头等等,由于词缀的数量少,这是次要的构词手段。这是人们早以达成的共识,但是目前对于什么是词缀,有多少词缀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首先从词缀的概念来看。尽管将这种附加于词根的成分成为“词缀”的观点占多数,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刘月华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等,都将这种附加于词根的成分称为“词缀”。但各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周荐在把词缀称为“虚语素”;丁声树把词缀称为“附加成分”,又根据它在词中的位置区分出词头和词尾胡裕树把词缀称为“定位语素”;吕叔湘把词缀称为“语缀”,又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并说明了称“语缀”不称“词缀”的好处: “不把前缀、后缀总称为词缀而总称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地方收容了。”从这些不同的名称看来,有些并不影响词缀及其范围的确定,只是着眼点不同罢了,如“词缀”与“附加成分”“定位语素”等;而有些则直接影响词缀的判定及范围,如“词缀”与“虚语素”,正如周荐所说“能够充作词根的字固然多表现为实语素,但也不能排除少数作为虚语素的字同样具有充作词根资格的可能;而充作词缀的却只能是作为虚语素的字。”且不说这一论断是否恰当,它的意思是说词缀是虚语素的字,但是虚语素的字不一定都是词缀。这就有一个范围的大小的问题。还比如说“词缀”和“语缀”,“语缀”这一名称可以概括“词缀”之外的“短语的接头成分”和“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其次在看词缀的数量。这一点上,学术界的分歧很大,有几个和上百个的悬殊。有人严格把握词缀意义虚化的标准,极力缩减词缀的数量,认为能够视为前缀的只有“阿、老”两个,能够视为后缀的只有“子、儿、巴、然、头”5个。而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类词缀”的概念,适当放宽了词缀意义虚化的标准,促使词缀的成员有所扩大。还有些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词缀前加以“类”“准”的限定,从而使词缀的数量达到100多个。针对以上关于词缀认识所存在的分歧的问题,我们试着从另一角度来阐述对词缀的认识,也就是从它的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词缀。我们知道词缀是相对于词根存在的,没有词根也就没有了词。有关词缀的功能我们从语音、语法、语用三方面来讨论,进而我们探讨那些称为词缀的虚语素,要有哪些必备要素,同时加深我们对词缀的认识。一 在语音方面,有些词缀起 双音节化作用我们知道,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占压倒性的多数,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汉语越来越趋向于双音节化。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完全取代了单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主体地位。那为什么会双音节化?以及怎样双音节化?它们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也是我们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前言中有提到过关于汉语的构词手段,其主要手段是指词根的复合,其次是派生。这样看来,伴随着汉语的双音节化,有些词缀的产生也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语言自身的发展而出现的,换句话说,在汉语双音节化进程中,词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看下面两组词:A:桌子、椅子、棍子、镜子、勺子B:拳头、舌头、日头、锄头、木头在古代汉语中,这两组名词均由词根语素单独构词来表达,发展到现代汉语,这些词根一般情况下不再独立成词,需要在其后加上词缀才能指称事物。这里,“子”和“头”都读轻音,它们的存在与否跟词有关,也就是说没有了词汇意义或词汇意义虚化了,而且虚化程度之高。它只是增加了词中的一个音节,构成一系列双音节词。“子”“头”起了双音节化的作用。当然我们这里举的词缀“子”“头”是典型的传统词缀,对其它非传统词缀来说,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词缀在语音方面的表现是否具有其它特点,我们不妨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首先我们观察那些称为词缀的语素在读音上有无变化,若有变化,那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看一下两组例子:A:作家 科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B:姑娘家 孩子家 女人家 老人家我们从读音上比较两组词。两组词中的“家”有很明显的不同,虽然他们的结构都是“XX家”,A组中的“家”是词中的重音之所在,或者也可以说是它们的语意重心;而B组中“家”在词中读轻声,也就是说这组词的语意重心在前面。相同的结构,为什么读音却不相同呢?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语音的弱化。那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那我们就试着分析两组“家”意义有无区别。A组中的“家”是指掌握某种专门学时或从事某中专门活动的人。(现代汉语词典)B组中“家”后缀,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现代汉语词典)。由分析可知,A组中的“家”具有实在的具体的词汇意义,而B组中的“家”相对于A组来说,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虚化了,或者说,B组“家”不表示词汇意义了,它只是一个后缀,一个附加成分。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读音的弱化,是由于意义的虚化引起的,或者说意义的虚化常常会引起读音的弱化。那对于词缀来讲,读音弱化我们可以说是由于词缀原来的主要词汇意义的消失,它的读音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汉语中绝大多数词缀已不能构成重读音节了,其读音或多或少的弱化了。“桌子”“木头”中的“子、头”,甚至还有个别词缀不能独自成为一个音节了,如:“儿”读音的音变。很明显,读音弱化已成为词缀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前缀“可”(现代汉语八百词)在“可爱”“可取”“可口”中,它的读音并没有发生弱化,只是没有了具体的、实在的词汇意义。判断词缀的标准不是读音的弱化,而要同“意义的虚化”这一主要的判断标准相结合。所以说读音的弱化只是一种辅助的判断手段。这里我们提到的“意义的虚化”,我认为是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但虚化的标准是什么?要达到何种程度?这是很难确定的。由于虚化是一种发展的现象,它有个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完成所谓的虚化 ,这也就有了“类词缀 ”说法的提出。二 在语法方面,有些词缀起标注词性或改变词义的作用按照标示词性功能划分,汉语词缀可分为名词性词缀、动词性词缀、形容性词缀及副词性词缀等各类性质的词缀,如“老鼠、老鹰、老雕、老百姓”中的“老”,它放在指人或动物的名词前,构成名词,“馒头、木头、念头、准头、想头”中的“头”,“光度、弧度、季度、维度”中的“度”等都是名词性词缀;“翻腾、闹腾、折腾、倒腾”中的“腾”,“美化、绿化、简化、自动化”中的“化”,“自爱、自给、自问、自咎”中的“自”等都是动词性词缀;“可爱、可怜、可惜、可取、可口”中的“可”,“线性、经典性、综合性、流行性”中的“性”,“莞尔、卓尔不群、率尔”中的“尔”等都是形容词性词缀。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汉语的词缀存在着跨类的现象,即某一词缀可以同时成为两类或更多类词的词缀。如:“然”缀,它既可以构成形容词词缀(欣然、飘飘然),也可以构成副词词缀(突然、忽然、猛然、显然),还比如说典型词缀“儿”,它既可以构成名词词缀“花儿、草儿、帽儿),也可以构成动词性词缀(玩儿、火儿),也可以构成副词词缀(一块儿),代词词缀(这儿、那儿),量词性词缀(份儿)等。以上所举的词缀都是大家公认的,争议少的词缀。从标示词性功能上看,词缀在与其他一系列词根语素组合时,可以产生一系列词,而且这些词具有相同的词性和相同的语法意义。这可以看作是词缀的一个共同点,我们把它称作“类化”性。那能不能将“类化”看作是词缀的区别特征呢?换句话说,“类化”能不能独立充当判断词缀的标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词缀具有“类化”的作用,但是具有“类化”的未必就是词缀,“类化”并非词缀特有。例如“松树、杨树、槐树、柏树”中的树,“草鱼、鲫鱼、鲤鱼、金鱼”中的“鱼”,不能说“树”“鱼”没有“类化”的作用,但我们实在没理由把它们看作词缀,也从没有人把它们看作是词缀。显然与上述“儿、尔、化、然”等相比,这其中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语意的虚化。“树”“鱼”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们与“杨树、槐树、柏树”“金鱼、草鱼、鲫鱼”等是种属关系,是上位和下位的关系。所以“类化”难以独立确定词缀,它只是判断词缀的一个辅助手段。通过词缀的“类化”作用,我们说,词缀在构造新词时,可以产生大量的新词,具有能产性的特点。除了某些叠音后缀不具备“类化”作用外,汉语几乎看不到只依附于一个词根上的词缀。如“第”缀,它可以组成“第一、第二、第三”可以说有多少个基数词,就有多少序数词,再如“无”缀,它构成了“无产者、无产阶级、无底洞、无花果、无痛分娩”等一系列词,还比如说“化”缀,它构成“大众化、绝对化、激化、深化、僵化、硬化、一元化、老化”等相关的词。观察这些成为“词缀”的语素,从构词的角度看,它们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些语素在与词根语素相组合时,或在词根语素前或在词根语素后,它们的位置固定。如后缀的“头、子、化、尔”,前缀“老、可、第”等,它们都是定位了的虚语素。位置固定性也是词缀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我们要同那些同样是定位了的,但并非是词缀的是实语素如“兼”“挖”等区分开来。此外,我们说词缀还具有改变词义的作用。如“头儿、油水儿、白面儿、心儿”,这组词中,后缀“儿”改变了词根的本来意思。“头儿”不在指人的身体部件,而是“领导”的意思,“油水儿”是“好处”的意思,“白面儿”是“毒品”,“心儿”是指物体的中间部分。还有既改变词性又改变词义的词缀,如“胖子、矮子”的“子”缀。三 语用方面,有些词缀有表达某种色彩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以“老”、“阿”为例。看下面几组例词:A 老李 老王 老宋 老唐B 老鼠 老鸦 老雕 老鹰C 老公 老师 老妹 老弟D 老辣 老夫子 老西儿 老羞成怒“老”在这里的作用既不同于“老人”中的老,它失去了“年龄大”的意思,同时,也不同于“老二、老三、老四”中表示排行的“老”。这个“老”字当用在姓氏或称谓前表示“敬重”或“亲近”的感情色彩。比如说“阿”缀在“阿姨、阿公、阿婆、阿爸、阿梅、阿强、阿卓”等同样也表示“尊敬”或“亲近”的感情色彩;用在动物名词中,一般表达厌恶的感情色彩,因此有“老鸦、老鼠”“阿猫、阿狗”之说;“老”缀在“老西儿、老夫子、老羞成怒、老辣”等描写人物的词中,同样具有某种贬义的色彩。由此可见,“老”、“阿”之类的词缀的作用主要在语用上,表达人的一种主观感情色彩。这样的词缀,有人称为语用化词缀。结语本文从词缀功能在语音、语义、语用三方面的表现,来展开对词缀的认识:意义虚化、类化作用、定位性及能产性等都是词缀性质的表现。但这些性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因此在确定词缀的时候,要加以综合分析研究。我们遵循“从严不从宽”的原则,对同一语言形式因其定位性和语意虚化程度,而归属于不同的语言要素。如“家”,有家1(实语素),家2(类后缀)和家3(典型后缀):家1 安家 成家 婆家 老家家2 专家 科学家 教育家 思想家家3 孩子家 老人家 姑娘家 女人家注释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8年周 荐:汉语词汇结构论第8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曾晓鹰:说“词缀”,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一期。孙 燕: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孙新爱: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几点思考,燕山大学学报20007年9月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