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注入电教新血液.doc_第1页
诗歌教学注入电教新血液.doc_第2页
诗歌教学注入电教新血液.doc_第3页
诗歌教学注入电教新血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升华之诱因电教内容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熠熠生辉,愈加夺目。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吟诵、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句句俗语告诉我们,古诗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思考,思想的启迪,使他们爱学古诗,学好古诗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学习和思考。关键词:电教 诗歌 迁移拓展 感悟意境一、紧扣诗眼,提纲挈领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一二字为眼者”,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字既写出桃花潭水的深,又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个“深”字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的“深”是诗眼。“一句为眼者”,如,悯农中的“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从“春种”到“秋收”农民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强烈的反差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农夫犹饿死”一句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数句为眼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直抒心意,于劝慰之中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的读书心得。二、联系旧知,迁移拓展在教学古诗时,一方面可以联系曾学过的该作者或该题材的诗,进行知识链接,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理解课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小池,比较同为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它们有何不同?两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又有何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品读、感悟。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整合相同题材、相同作者而学生又没有学过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引读品析。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可以引出同为李白所作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进行比较,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同吗?也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这样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就让学生跳出了文本,既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又使古诗的学习变得主动,渐渐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古诗的思考和研究的道路上来。三、引导想象,感悟意境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古诗的语言凝练,行文跳跃,在诗句背后隐藏着大段的空白,这就为想象提供了空间。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展开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诗的意境是需要个性化感悟的,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利用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古诗的阅读可以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按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对诗中的大段空白进行填充、拓展,让学生走进古诗,参与古诗的阅读理解,进行再创作。当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渐渐弥漫在学生心中。同时,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内容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角色就会变得更主动,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四、表情达意,写作提升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写话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古诗的情景和意境的个性化解读。通过写话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又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凸显了思维的个性,通过特别的设计来实现用“我手写我心”,来表情达意,倾吐心声。写作的设计不仅是诗中情景的再现,诗中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拓展到诗外,进行时空的延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片段:伫立凝望,一片孤帆随着一江春水渐渐远去,愈来愈远,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化入这茫茫的水天之间,“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想象送别友人之后诗人那一份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在融入诗境下的创作必将闪现着诗意,充满着灵性,涌动着激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学生走进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喜怒情愁,感受美好情愫提供了立足的平台。理解诗歌内容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唤起孩子对古诗情趣的热爱,对美好诗情的品悟。一个爱诗的人,他生命的内涵是丰富的,情感是细腻的,感悟是充盈的,他生命的质量、精神的追求随着诗意的阅读而提升和升华。作者简介:张海霞 女 1977年3月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