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课题兰亭集序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2 完成名师导学上的练习。3 补充本文的相关阅读文章。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备注一、自主学习 第三课时完成名师导学上的练习。(教师抽讲)二、质疑提问整体感知: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情感饱含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仅320余字,先记兰亭盛会,再论人间死生。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提问: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3、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7、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8、为什么说这是一篇书序?作诗的理由(修禊事也,群贤毕至)作诗的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的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成书的意义(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生与死” 的问题?提示:生与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有人谈生因之苦恼,有人论死为之色变,也有人三缄其口不置可否.叔本华在悲观论集卷中开篇就指出,人生来只以受苦为目的,因此死亡似乎是脱离悲惨世界的一种不错的方式,苦难直至死亡才结束。这与卢梭的“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已进入竞技场,直到身死才能离开”的观点没有区别。美国哲人诺尔曼布朗则不能接受死亡。更多则是顺生顺死,把握现时生活,不去追究死亡。中国文人的生死观大多豁达,所谓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死难以奈何他们.汉代扬雄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孟子虽提出“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但他生不苟且,死不躲避,能够为义慨然舍生凛然赴死,并没有失其本心.庄子说“死生为昼夜,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补充2006年4月语文教学杂志从兰亭集序看对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很长时间以来,有关中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屡屡见诸于各种媒体,这些学生有的觉得“活着没意思”,有的把生活看成是对痛苦、悲伤、失望的忍受。探寻中学生自杀的多层次根源,可能会归结为学习压力大、对其精神关注贫乏、个体成功体验缺失、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疏漏等一系列因素。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热爱人生,生死观教育应该是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一课,因此,如何利用好现有教材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应当成为语文教师严肃思考的课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既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铺陈,又借题发挥,围绕生死的重大问题抒发感慨。虽然文章内容比较艰深,却是对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不可多得的名篇。 其一在于第二段中作者引用的古训“死生亦大矣”。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常季曰:彼(王骀)兀者也,而王先生(王:超过),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庄子借孔子之口说,说明王骀这个残疾人在死生这样的大事上举重若轻,精神进入到一种无所依赖的境界,原因是他主宰着事物的变化而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境,所以庄子进一步地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庄子德充符)。就庄子来说,他实际上是以生死的虚无而否定世俗,对所处的现实社会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王羲之借此句只是表达“生”之难得、“死”之令人悲痛的观点。一者人“欣于所遇”而“得于己”只是一时的快慰,“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的感伤时刻终会到来。二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只是“俯仰之间”,生命何其短促!三者人的生命长短完全听凭自然,人在自然伟力的面前何等渺小!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人怎能怠慢有限的生命,怎能不用永恒的生命价值回报自然对人的恩赐! 其二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句。东晋时期国势日衰,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他们崇尚老庄,大该玄理,一时玄谈之风盛行。庄子曾说:“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老庄哲学的膜拜,反映出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力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为“虚诞”、“妄作”,一反东晋士大夫沉溺老庄唾余谈玄的时风,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量齐观。王羲之的深刻之处在于,一方面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短暂,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生和死的本质的不同,人不能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般地“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空间充实丰盈。王羲之的这种对生的执著与热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前后期的诸多文化大家。李白的拟古十二首之九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其中虽然不乏人生的豁达,但也并无多少豪迈振奋的成分可言。王羲之的笔下则涌动着热爱生命的激流,启示着后人不断书写瑰丽的生命华章。 其三是抓住第三段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句。王羲之“悲”从何来?今人看待前人,总是把他们的是非曲直看得清楚分明,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今人在创造历史的时候,他们是否真正地吸取了前人的教训?他们对前人的看法有没有可能由自身所验证?如此说来,人类社会是很难达到认知的完美境界的,甚至会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这正是王羲之的叹惋之处!基于对人生的这种认识,王羲之不是安于现状,沉溺于无谓的感喟,而是“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他要用优美的文字为当时的盛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灿烂的一笔!王羲之的感叹警醒着人们:如果听凭人生虚度,任其苍白荒芜,那就真的可悲了! 一个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怎样看待死亡,王羲之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感悟人生,对这些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生死观的篇目很多,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身残志坚的史铁生以自己对生命的解读,对人生的实践,直逼芸芸众生的灵魂。他从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落日、把天地叫喊得苍凉的雨燕、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激起灼烈而清纯的草木泥土气味的暴雨这样一些平凡之极的事物之上,感悟到最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从而焕发出他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史怀哲在演讲辞我的呼吁中,“反对将所有的生命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他认为,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史怀哲的呐喊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一个哲学家在呼吁人类应当敬畏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时,为什么有些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呢? 人当然需要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也应当在和平时期活出精彩。死,需要勇气;生,也需要毅力。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甚至是遭受屈辱。当此之时,我们应当冷静行事,敢于应对。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触怒武帝,遭刑受辱,诟莫大焉,但他“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并没有影响他名垂千古,反倒以其忍辱负重的社会责任感彪炳史册。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最后一集中,张大民的儿子问他:“爸爸,人为什么都得死呀?”张大民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问题,而是说:“除非有人把枪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区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真题试卷:社会学与社会政策
- 2025年PETS一级试卷:英语词汇记忆技巧与方法
- 2025年耐高温超轻硅酸钙隔热保湿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现任高管在职证明及职责描述(5篇)
- 202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模拟试卷:安全生产管理实务案例分析
- 2025年环保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农民生物技术利用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分析及价格波动对全球地缘政治影响报告
- 2025年定制木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农业生物技术助力种业高效生产:2025年创新技术与应用策略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医疗类结构化面试试题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 书法入门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制图-形成性任务3-国开(ZJ)-参考资料
- 房子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中医基础情志护理
- DB34∕T 4004-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 2024阀控式铅酸密封蓄电池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仓库搬运装卸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