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3赏析水调歌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解决字词,正确诵读,注意节奏和停顿。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宫qu( ) 乘风( ) 琼楼( ) 绮户( ) chn( )娟了解作者。苏轼,字_,号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_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_派的代表,如_。与其父_、其弟_并称为“三苏”。2二读课文,了解背景,结合注释,熟知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本词创作背景。解释加点词语:把酒问青天( )宫阙 ( ) 何事( )何似在人间( )低绮户( ) 婵娟( )高处不胜寒( ) 琼楼玉宇( )( )整体感知1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_,中心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概括括词上下阕(内容):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疑问。疑问摘要:_三、互动探究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知识点。自由朗读,学生互评探究:1上阕开头两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结合词前小序来谈)反映了他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矛盾心理。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3诗人矛盾的心理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从天上的幻想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看出。4下阕是什么引起“离人”无眠的?作者是怎样想通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怎样的心态?月光。这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5结合具体句子,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词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巩固总结1感情诵读水调歌头。2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五、课堂练习(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理解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二、自主预学1给加点字注音。栖( )居 咽( )下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_ 栖:_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_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天涯海角: _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_代诗人。一生困顿,晚年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暴行。与_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课文选自_。艾青(19101996),原名_,浙江省金华县人,_著名诗人。代表作是_。4了解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作背景。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乡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而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我的思念是圆的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艾青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感情的分量却不是一般的低吟浅唱所能达到的。5自由朗读,熟悉作品。节奏正确,感情充沛。分别找出这两首诗的中心句。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我的思念是圆的我的思念是圆的6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并加以概括。十五夜望月表达的是别离思聚的情思。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对团聚、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怀想。三、互动探究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知识点。自主学习:1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2探究十五夜望月相关问题:题目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候?从诗句中描写的哪些景物中可以看出来?中秋之夜,从“冷露”和“桂花”等景物中可看出来。诗歌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景物有: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歇在树上的鸦鹊,以及冷露、桂花等。作用: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人很多,真正充满思念之情的还有谁呢? “秋思”;还有诗人自己;这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背诵这首诗。3学习我的思念是圆的。了解创作背景。该诗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年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抚今追昔,诗人想到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而自己仍活着,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与凄惨之情。然而由于诗人心境、性情从容 达观,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从诗的哪些内容中可看出。主要采用联想手法。 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再如第二节中诗人由“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诗人由中秋月亮的圆自然想到亲人的团圆,但骨肉同胞被强迫分离,他内心充满孤独、凄惨之情,但性情从容 达客,所以写此一诗表达他对团聚、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怀想。或,诗人的责任感最集中地表现在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三)品味诗歌语言,说说加点的字词在诗歌中的作用。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用“分割”而不用“分离”,更能表现亲人不能团圆骨肉被迫分离的痛苦无奈,使这种情感表达得更沉痛。(四)比较本课三首诗词在表达感情的方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十五夜望月运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明知故问,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水调歌头用积极的处世态度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我的思念是圆的运用联想,化抽象的思念为具体的事物,使作者的情感表达的具体、充分。四、课堂练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自主预学1阙 chng qing q 婵子瞻 东坡 北宋 豪放 浪淘沙赤壁怀古 苏洵、苏辙2是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当时苏轼47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全词基调乐观,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持、握; 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