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doc_第1页
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doc_第2页
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doc_第3页
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doc_第4页
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地处皖南。春秋时属吴国,吴国灭亡属越国,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后秦朝统一全国设三十六郡,属会稽郡。汉属于丹阳郡,汉献帝时始建新都郡。晋太康年间改名新安郡,所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隋唐时期改为歙州。而到了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之名由此得来。而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则在明清时期确立。六县分别为绩溪、休宁、歙县、黟县、婺源(今属江西)和祁门。古代徽州不但山水秀丽而且人文昌盛,名家辈出,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更是孕育出了包括理学、朴学、绘画、商帮等等颇具地域特色的新安文明,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的作者赵吉士颇为自豪的称:“新安名贤辈出,无论忠臣义士,即闺阁节烈,一邑当大省之半,岂非山峭厉水清激使之然?灵奇秀拔在在而有,黄海、白岳其最焉者耳。三复梁祖之言,固不独为徐士秀作慰藉语。”1P161而当今学界对徽州地区研究最主要资料来源之一就徽州地区的方志。因为随着志书编纂理论和体例的不断完善,由以前作为地理分类的分支,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无所不包的独立门类,内容较之以前更加详实。再则由于方志编修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停的加入新的内容,编修者出于文化的自觉和政府愈加的重视,所记载内容的真实和可靠性也非常的高。正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所说的那样“地近则易核,事近则迹真” 2140。康熙徽州府志成书于地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它不但继承了前代方志编修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对后面地方志的编修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一 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的独特之处首要体现即其编纂的过程与前代府志相比有所突破,为深入了解其突破之处于此有必要了解其编纂背景。从宋代罗愿纂的新安志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徽州地方政府的修志活动一直连续不断。康熙三十八年编纂的徽州府志处于明代汪尚宁等纂修的嘉靖徽州府志和清代马步蟾等纂修的道光徽州府志之间,在时间的跨度上距离均有百年之多。正如赵吉士在府志序中所言:“嘉靖志季,汪副宪尚宁复修之迄于今百三十有三年矣。”321康熙徽州府志编修的时代背景与前后两部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少数民族的清代统治者,入关后十分希望了解全国各地的形势,所以对方志的纂修十分热心。尤其是康熙为了彰显其皇威,在位期间热衷程度更甚。如下令编纂全国性质的方志大清一统志,“以京师各省外藩蒙古、蒙古属国、朝贡诸国为经分类二十六条为纬曰图、曰表表皇威之有载、明王道之无外”4594康熙十八年又下令修皇舆表,“以直省府州县为经,以历代因革建置为纬”4595为了配合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各地纷纷开设志局编修方志。但这时候由于中央催促紧迫很多地方仅仅简单的重复前志,纂修时间十分短暂,其质量难免不尽人意。如时任提督湖广通省学政的姚淳焘,在为宝庆府志作序中提到湖南北合修通志“岁癸亥年冬,余衔命视学三楚。甫至鄂城,值湖南北合修通志,踰年告成,上陈御览亦既弁言简端矣,惟是诸郡呈稿,多抄沿旧本。”51而赵吉士纂的这本徽州府志不仅仅是为了被动的响应中央的号召而是出于对乡邦的热爱和士大夫的责任感避免因无人续修方志而导致文献散失,后人无所记叙的悲剧。所以此志体例严密,内容旁征博引,在当时可谓是佳作。道光七年时任安庆府知府的陈怀璟在给徽州府志作序中称赞道:“若郡有志,自有宋罗鄂州。逮我本朝赵恒夫先生,距今数百年先后。纂辑凡夫山川、图籍、土俗、人风,披是书者如瞭指然。宇内修志家往往圭臬奉之懿哉茂矣。” 63随着方志的发展,专门编修方志的机构方志局或称方志馆也随之出现。宋代,就有了此类机构,如朝廷专门设置九域图志局,加强对各地图经、图志编修的管理。到了明、清以地方为单位的志局数量逐渐的多起来。一般是在地方长官的主持,官府选择环境适宜的地方设立志局。然后精心挑选主纂者,再召集一批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共同在志局中完成编修,等到志书完成之后再请有名望之人为之作序,这样既可以随时了解编纂进度,又可以对方志的编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明代弘治徽州府志编修者汪舜民在序中就提到了当时府志的编纂过程:“弘治庚申年刑部郎中彭公泽来知府,事明年政通人和彭公与同知三山李公烨庠生汪泝、杨瑄程敏亨、程堂汪木、汪潮胡相任荣俱在。开局紫阳观以远市嚣”再如康熙休宁县志中也有所提及“廖公征诸文学师儒开局分曹慎加编辑”。73而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既沿袭了由地方长官主持,精心挑选主纂和招集有名望乡绅一同参与这一习惯,却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康熙三十八年的徽州府志并不是在府志局中完书的,而是在赵吉士当时京师的住宅寄园中完成,前后一共历时三年,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正如赵吉士在徽州府志序中所说“(太守)既至郡则检括图经、纪乘、薄书之属若干册邮而致之京师而余在都日与郡缙绅反复参阅刻期修举,几有成劳矣凡阅三十有六月而书成”。330之所以出现这种特殊情况,与时任知府丁廷楗与赵吉士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丁廷楗刚好是赵吉士的门人,他对自己的这位老师也是推崇有加。作为出生于山西之人,来到徽州做知府对于当地的人文、风俗知之甚少。于是一到任就向世代居住在徽州的老师赵吉士请教。通过交谈了解到志书对有资政作用之大,所以也就萌发了修方志的念头。自己的老师不仅是徽州人,而且著作颇丰,在任交城县令之时还编修过当地的县志,无疑是主纂的最佳人选。他在府志的序流露出对老师的信任和欣赏“今夫子才识、学问、事事过人,方其治巖邑平劇寇蜚声郎署,振绩瑣闈。慨然有身任天下之志,及其辝要津就散秩。则卷而怀之怡然”310而问题是自己的老师当时罢官赋闲之后在京城居住,出于欣赏和信任他大胆的选择了放弃在地方开局纂修志书的前例,将资料寄到京城让老师带领其他乡绅一同完成。不得不说丁廷楗的选择成就了康熙三十八年府志的成功。赵吉士并没有辜负自己学生对他的期望,即便几有成劳仍然坚持完成了志书。二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主要体现在编纂体例与前代不同,而后面道光徽州府志则基本承袭了这一体例。体例是方志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述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志书起到了统属的作用。正如民国方志学家李泰棻在其著作方志学中说到:“ 体例之于方志,如栋梁之与房屋,栋梁倒置,房屋安的稳固?”831所以一部志书质量的好坏往往通过体例就能够反映出来。下面兹将嘉靖、康熙、道光三朝的徽州府志体例列表如下:表1 嘉靖、康熙、道光三朝的徽州府志体例对比嘉靖徽州府志目录康熙徽州府志目录道光徽州府志目录序凡例卷一 建置沿革、分野、疆域、仿市、廂隅卿都、城池卷二 山川、形胜、风俗卷三 监司职官卷四 郡守职官卷五 县职官卷六 名宦、公署卷七 食货上卷八 食货下 物产卷九 学校卷十 祀典、恤政、水利、桥梁卷十一 兵防卷十二 选举上 荐辟、岁贡卷十三 选举中 科第、武举卷十四 选举下 舍选、输粟、吏材、恩荫卷十五 朱子世家、儒林卷十六 勋烈、名贤、忠节卷十七 宦业卷十八 文苑、材武卷十九 孝友、隐逸卷二十 列女、寓贤、艺术卷二十一 封建、宫室、丘墓、古迹、书籍卷二十二 寺观、仙释、祥异、拾遗序凡例卷一 與地志上 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廂隅卿都卷二 與地志下 山川、形胜、风俗卷三 秩官志上 监司职官、郡职官卷四 秩官志中 县职官卷五 秩官志下 名宦兵防志 兵防卷六 食货志 赋役、物产卷七 营建志上 学校 公署卷八 营建志下 祀典、水利、桥梁 恤政志 仓局、蠲税卷九 选举志上 科第卷十 选举志中 荐辟、岁贡卷十一 选举志下 舍选、武科第、吏材、恩荫卷十二 人物志一 朱子世家、儒硕传、勋烈传、经济传卷十三 人物志二 忠节传、文苑传、风节传卷十四 人物志三 宦业传、武略传卷十五 人物志四 隐逸传、孝友传、绩学传、尚义传卷十六 人物志五 列女传卷十七 人物志六 流寓传、方技传 杂志上 封建、丘墓、古迹、书籍卷十八 杂志下 寺观、仙释、祥异、拾遗、修志源流序卷首 凡例、图 卷一 與地志上 分野、建置沿革表、疆域、封建卷二 與地志下 山川、形胜、卿都、风俗、古迹、丘墓卷三 营建志上 学校、壇庙、仓局、 公署卷四 营建志下 城池、水利、桥梁、寺观卷五 食货志 赋役、恤政、物产卷六 武备志 兵防 武功卷七 秩官志上 监司职官、郡职官卷八 秩官志下 武职官、名宦卷九 选举志上 荐辟、科目卷十 选举志下 武科目、例士、封荫卷十一 人物志一 朱子世家、勋烈、儒林、文苑卷十二 人物志二 忠义、宦业、武略、孝友、义行、隐逸卷十三 人物志三 列女卷十四 人物志四 流寓、方技、仙释卷十五 艺文志 书籍卷十六 祥异、拾遗、修志源流通过三者体例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康熙徽州府志在凡例上有着有下几个特征:第一,承袭前志,有所增减。嘉靖徽州府志一共分二十二卷,下设门类五十一个。康熙徽州府志一共十八卷,下设门类五十四个。相同或相近的一共有四十六个。删去了仿市、宫室、输粟、名贤、艺术五个门类。增加了赋役、仓局、蠲税、经济传、风节传、绩学传、尚义传、方技、修志源流。对嘉靖徽州府志体例中的长处进行吸收。如赵吉士在徽州府志凡例中说到:“嘉靖郡志不列艺文一条,独取其有关政要者摘入各体之下。盖一举而三善焉:一则卷帙不至繁芜,一则与志无关者不刊自落,一则读其山川祠宇建置者两两印证,事迹益明,今仍其式苐加详焉。”361而在前志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门类,体现了康熙徽州府志的革新意识,尤其是增加修志源流一门,前志中修志源流仅见于序言之中,序言是用于说明编纂主旨,如果远追修志源流难免显得臃肿。康熙徽州府志独立一门,按时间顺序收录了从五代梁新安山水记开始,一直到明代与徽州相关的方志。进行了简要说明和并将大部分方志的序收入其中,这些方志今天有些已经亡佚。这样不仅避免了序言的过于繁复,而且独立一门可以详序源流,可谓一举两得。修志源流一目不仅对于考据前志,明确源流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也保存了部分资料。康熙徽州府志的这一做法也被道光徽州府志所沿用。在人物传中特意增加风节传、绩学传、尚义传在保证不滥收的基础上广收先贤而免有遗漏的遗憾。正如康熙徽州府志序言中所言“新增风节、绩学、尚义三传。而于隐逸中又附之以风雅,所以蒐羅广收吾郡之贤而不失乎善善欲长之意庶几乎可以无遗憾矣。363第二,体例精严,更正讹舛。从上面的表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徽州府志在体例上与前志有个明显的不同。康熙徽州府志相同和相近的门类之前加上一个总称,如将卷一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廂隅卿都总称之为與地志,这样可以让每卷的内容一目了然。而嘉靖徽州府志门类之前并没有总称,难免显得凌乱。嘉靖徽州府志采用的仍然还是之前常用的平目体,不分统属各目之间平行并列。这样虽然各目比较详备,但难免凌乱。这于之前方志内容门类尚不多有很大关系。到了清代方志发展到全盛时期,所记述的内容也越来越详实,再采用平目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方志体例的需求。所以康熙徽州府志果断采取了新的体例纲目体。这样有所统属,一目了然,便于资料的整理与分类。道光徽州府志也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分属门类,使得整个体例更加完备和符合逻辑。嘉靖徽州府志以及之前的邑志中也有不少的错误之处,康熙徽州府志都进行了修正。如在图说一卷中提及“嘉靖旧志有图仅载大概,细按之名实多舛。今所绘山川城桓图于啸虹笔记中取十九册,山阜水源夕照书方之制。尺寸不爽合为一分之六,犬牙相入,道里尽然。山水图于歙志取二册,于休宁志取三册并新绘十一册合为全壁。朱子阙里虹并绘入。”377这里提到的啸虹笔记是一本篆学图书,共十九卷,大多出自新安,这也体现出新安雕刻兴盛的特色,这在当时其他地方所不及的。见虞初新志:“篆学图书,多出于新安,为他郡所不及”9385所以在准确性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與地志山川一卷中“旧志水源谬误今皆改正”。3307疆域一卷中“疆域最为切要,当与地图兵防互为表里。旧志歙、休、婺、祁四县与邑志迥不相同,殊为不解。按之邑志为确,概从邑志。”3250第三,发凡起例,颇具史识。赵吉士在康熙徽州府志凡例中说到“旧志每传前必有小序旁引典故发明大旨,今者每传前将修志鄙见撰为小凡例若干条。读者先观小凡例自得志中主见。”361如以嘉靖徽州府志建制沿革前小序与康熙徽州府志建置沿革小凡例相对比。嘉靖徽州府志建制沿革小序曰:“余读王制至司空执度度地居民有四时之宜,有远近之量。叹曰休滋万世之可因也。夫秦罢侯置守郡邑建焉。新安秦郡于鄣迄于宋元名命屡更,地亦殊削。政教繁疏”1019康熙徽州府志建置沿革小凡例曰:“一旧表但有纪年及郡邑名目二层而志繋于后,而今移志居前而于表增作九层以便观览;一表上层记年二层记省三层记郡以下记六县而以有关郡邑大事分注其中盛朝以后加详焉”。3151我们不难看出嘉靖徽州府志建制沿革小序难免显得有些晦涩难懂,读者很难迅速把握编纂主旨。而康熙徽州府志的小凡例言简意赅,直明主题,可以看做是总例下面的分例,在遵循总体编纂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规范,点明具体章节的编纂主旨。与嘉靖徽州府志的小序相比能够更快的了解志书的特色。从小凡例的出现可以看出方志随着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发现问题,在体例上一步步的精益求精。三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编纂特色另一个特色主要体现在编纂理论与思想上与前志的不同。随着方志纂修活动的频繁和数量的增多人们对方志的认识也由浅入深。正如傅振伦在中国方志学通论中对方志的地位阐述道:“欲明方志在学术上之地位,又须知其在史部之类次。盖其书多则立专目,见重于世则部次前列,否则反是”1117对方志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仅以徽州地区方志为例宋代以前多以记、图经命名,如五代梁新安山水记、唐代编的歙州图经等。其意就是将方志视为地理门类下的分支。宋、明时期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新安志序和弘治徽州府志序中我们仍能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子。直到嘉靖徽州府志序中我们才看到与之不同的观点,那就是将方志视为史学范畴。正如其序中所言“郡邑志即古列国史也。”103而康熙徽州府志的编纂理论和思想较前志可谓更加的成熟。赵吉士在序言中开章明义的说到“志书之作与国史相为表里”317不但认为方志属于史学的一部分,而且其地位也并不是列于最末,而是与国史相互依存的关系。他的这种观点其实早在编纂交城县志时就体现了。在重修交城县志序中说到:“予修志而躬逢其盛,是又不可以无考也。予不敢以志视志而以史视志。以史视志即当以春秋为宗,以班马为法”。12104他的这种以正史之体来作志的思想在康熙徽州府志有很明显的体现。首先,在编纂的题材上,较之前志最明显的区别康熙徽州府志颇具史体,已经将各个门类放在志、传、表之下。其次在对待志中人物的慎重取舍之上也是与正史相一致的。他在序中说道“若乃众目之耵未经见,众耳之耵未尽书闻,则宁从關疑之例不敢以私意轻为采入。以及“志中人物诸传固不敢轻为去取,而耵传事跡尤必务为精严求其可信,至于明代鉅公往往从国史中尽取,附益独加详修。”339最后在志书功用上,针对前人认为方志只是用来记述,不应该对事物做出评价,只有正史才可以评价好坏。赵吉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世尝谓志与史不同,史关黜陟,志偹记载,若稍甄别便为侵夺史权。此论似是而非也。史兼书善恶,志专纪善不录恶。体虽不同,其为劝惩一也。若曰袛偹记载不必分别。前志彰彰何不并載,匪僻乃隐恶扬善毫不假借乎?尽谓志书之严尤当严于人物。”359他这种观点也打破了前志只记述而不加评论的惯例。在徽州府志每卷之后均有作者自己的一段见解。据笔者统计一共有三十余条,在此不一一列出。这些评论很多为当今学者所引用,对研究徽州地区及府志本身的研究都极具史料价值。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康熙徽州府志这种视志如史的编纂思想已经相当成熟。随着方志的兴盛,方志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国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县有郡志有邑志。而省、府、州、县在行政级别上是统属与被统属的关系,这样在各级地方政府修志中难免会出现或人或事的机械重复。所以就有必要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志书范围进行界定,以突出本身的特色。正如清方志学家章学诚所言:“直隶州之领县。如古方伯之领侯国,唐节度使大府之领小府。虽属相统而疆界各殊。余尝修江南直隶和州志详州略县于例是也”2120在前志对这个问题并未有论述,而赵吉士纂徽州府志在凡例中对省、府、郡邑志的界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六邑新志或成于康熙壬申或成于庚午或成于癸亥。迄今近不过五六年,远数十年。邑志原无遗漏,府志较省志宜详,悉较邑志宜简要,滥收广取不成信书也。”360赵吉士从修志内容角度提出了详略适宜的界定方法,对明确各级方志的范围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康熙徽州府志虽多采入郡邑志内容,却仍不失府志之特色的原因所在。康熙徽州府志编纂特色源自三方面。一则是博学多才、年近七十的主纂赵吉士的坚持和其他编纂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则是康熙治下盛世修志的热潮的推动,在这一热潮下无论是地方官还是文人学者都积极的投入进去。还有一则是前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由最初的山水记到后来的图经再到最后的方志都是前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其实康熙徽州府志无论是其视志如史的编纂理论、还是纲目体例的运用,都反映出了有清一代在方志编纂上的成熟。参考文献1赵吉士.寄园寄所寄M.合肥:黄山出版社,20082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3赵吉士,等.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4鄂尔泰,等.国朝宫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594,5955梁碧海,等.康熙宝庆府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马步蟾,等.道光徽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7汪舜民,等.弘治徽州府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李泰棻.方志学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