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论文1.doc_第1页
诗歌鉴赏论文1.doc_第2页
诗歌鉴赏论文1.doc_第3页
诗歌鉴赏论文1.doc_第4页
诗歌鉴赏论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标”靠“本”,构建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网络罗定中学 李志佳摘要:本论文针对广东高考题2006年至2010年古诗词鉴赏的题型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和精神,从抓好意象、意境、情感内容、艺术手法、炼字、整体感知、角度切入的教学等方面内容,论述了依靠课本,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加强归纳积累,整合构建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网络,打好基础,形成古诗词初步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题型 课本古诗词 引导归纳 知识网络 形成能力高中课程目标在“积累整合”方面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感受鉴赏”中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就近几年的广东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在课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考点),只要我们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落实好相应的知识点,且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构建,作适当的训练,形成知识网络和鉴赏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较为有效地应对高考的挑战了。而事实上,现实教学中有部分师生是不够重视课本,或者至少是未能利用好课本中古诗词的教和学建构好一定的知识网络和形成较高的鉴赏和表达能力,而是盲目地靠题海战术来弥补不重视课本学习的不足的。由于基础不扎实,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得分率也是不大理想的。因而,要想省时有效地打好古诗词鉴赏的基础,提升能力,必须重视利用好课本,然后才更好地作拓展性的阅读、诵读和鉴赏训练,从而应对高考及人生的需要。作为高一和高二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引导好学生,不要轻视课本,以免造成基础不牢,转而投入题海中苦苦挣扎,靠大规模的训练来补救,这就必然导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下面笔者就广东这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与人教版课内必修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作一点分析和探讨。一、抓好意象、意境、情感内容的教学,形成鉴赏意、象意境和情感方面的知识网络与能力。(一)分析考查的内容、题型和答法,落实意象、意境和诗意情感方面的教学,理解、赏析意象(注意:本文主要讨论景物意象,下同)的自然特点与社会情感特点,理解意境气氛特点和情感特点。鉴赏意象、意境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与重要内容。2006、2007、2008和2009年都考到了意象方面的内容。2006年考查“找出分别符合晚、望方面的若干个意象,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象,接着要能找出意象,第三还要明白这些意象要符合“晚”、“望”的特点。答案是: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007年考查“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象,接着还是要明白这些意象具有“反映时间变化”的特点,最后大家都明白的是这些意象都是用来“表现其情感”的。答案是: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2008年考查了“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以及“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其实两个问题都考查了意象的相关内容,一是意象的自然属性(特点),二是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中的不同形象特点(即意象的自然特点与诗人用来比喻或抒发的社会情感特点),其实意象(形象)皆有其自然特点,用到诗词中来表情达意就有了情感特点,而一般来说情感特点与自然特点是应该有相似性或者相关性的,所以什么感情用什么类意象景物来抒情是有一个社会共性的,例如“酒”高兴或者悲伤愁闷的时候都喝,具有开心兴奋或者暂时忘记忧伤苦闷的作用,因而一般用来抒发开心之情或者离别思念的愁绪的,“杨柳”轻飘、柳丝轻拂,具有挽留、如柳丝牵挂不尽的自然特点,因而一般用来表示“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的。2009年考查了“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虽然没有直接考查意象,但是如果把握了诗中“月”这个意象的自然特点和社会情感特点,“月”这个意象常见于游子久别故乡友人的诗词中,表达孤独、寂寞、思念和美好希望与祝愿之情。再结合诗意作整体理解,就不难作答了,可以说掌握了“月”这个意象的自然特点和社会情感特点是绝对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的,借景抒情,即借助意象抒情也。06、07年的答案比较简单,主要能找出相关的意象即可。08、09年则要求稍高,要指出相关意象的自然特点和在诗中的形象特点,以及借助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和所抒发的感情。所考查的这些内容都是在我们必修课里平常的教学中常见的,只要我们给以归纳、训练,形成知识网络和能力就行了。既然常考意象意境类题目,意象和意境对理解诗意又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高一高二的必修或者选修课教学中,在整体理解诵读鉴赏诗词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意象意境情感的内容加以重视了。笔者将几年来的高考备考心得与高一阶段的教学相结合,作一些尝试,在实践中产生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人教版必修课2至4册的古诗词教学作一些例析和归纳,抛砖引玉,希冀能对高一高二古诗词教学和应对高考考查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例1,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涉江采芙蓉写到“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芙蓉(荷花、莲花)”的自然特点:娇嫩美丽、清新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等。再联系爱莲说等诗文品味其社会(情感)特点:象征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美好的品质。第二个意象“兰泽”,长满兰草的沼泽地,给人环境清幽、芳香而高雅的感觉。第三个意象“多芳草”,更显环境的清幽、芳香与高洁。通过对意象的赏析便可以结合全诗的其它内容,探讨本诗的思想感情,即使“涉江”也要采到芙蓉送给“所思在远道”的“同心而离居”的故人,借送“芙蓉”渲染了一个清幽高洁的意境,借送“芙蓉”表达了对“同心”之人的关怀、思念之情,也借“芙蓉”给予远方的“同心”之人美好的祝愿。例2归园田居, “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野际、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虚室、樊笼、自然” 等充满朴素、宁静、自由、闲适的自然田园生活气息的意象,并且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对自由、闲适的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和对污浊、压抑的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其中“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樊笼、自然” 等意象是象征性意象,“丘山、旧林、故渊、自然”比喻象征了令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羁鸟、池鱼”象征生活在污浊、压抑的官场中的诗人,“樊笼”象征了压抑、没有自由的官场。其余属于抒情性的自然意象。由此可见,这些意境特点和感情都可以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鉴赏中感悟得到。(二)建构常见意象和意境特点类型的知识网络:人教版必修2至4册(注:1、5两册没有安排古诗词内容,下同)常见意象及意境特点归纳、整理(主要部分,下同)。第二册。氓:桑葚、复关、桑叶、鸠、淇水等。采薇薇、杨柳、雨雪等,意境较为哀伤。离骚:蕙、茝鸷、鸟、椒丘、荷花(芙蓉)、等。孔雀东南飞.:梧桐、松柏、鸳鸯等。涉江采芙蓉:江、芙蓉、兰泽、芳草等,意境清新、幽美。短歌行:朝露、杜康、鹿鸣、野苹、明月、星稀、乌鸦等。归园田居:丘山、尘网、羁鸟、旧林、池鱼、故渊、南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声)、深巷、鸡鸣(声)、桑树颠、户庭、虚室、樊笼等,意境朴素、自然、清新、宁静。第三册。秋兴八首(其一):玉露、枫树林、萧森的气、波浪、风云、丛菊、孤舟等,意境哀伤、忧愁。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紫台、朔漠、青冢、黄昏、夜月魂、春风面等,意境孤独凄清。登高:急风、高天、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长江等,意境广阔、愁苦。第四册。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云树、堤沙、怒涛、珠玑、罗绮、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烟霞等,意境幽美、热闹、繁华。雨霖铃:寒蝉、长亭、晚、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清秋节、酒、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境凄冷、哀伤、忧愁、孤独。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乱石、惊涛,意境开阔、壮美;公瑾(周瑜)、词人(作者)等人物形象也刻画的惟妙惟肖。定风坡:打叶声、竹杖、芒鞋、烟雨、春风、斜阳、风雨等。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重阳节、玉枕、纱厨、黄昏、酒、暗香、西风、黄花等,意境苦闷、忧愁。声声慢:淡酒、晚来风急、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境凄清、孤寂、悲凉。(三)建构情感类型的知识网络:必修2至4册,古诗词所抒发感情的类型归纳。而通过意象和意境所抒发的感情的类型也是可以归类的,课本上所抒发的感情的类型可以粗略归纳为:送别(离别)的忧愁、哀伤或者乐观、豁达,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与思念,独守空房的寂寞与凄凉,壮志难酬的怨恨、悲壮、愤激或乐观、豁达,久经战乱、无家可归、忧国忧民的落寞、忧伤与愁苦,远离官场、隐居田园山水的自由、恬静与高洁,家人友人相聚的欢乐与短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等等。其实,只要对照这几年的广东高考题,甚至全国的各份高考题,其情感类型都大体上是这些类型的,只不过具体的感情则要因“文”而异,具体分析了。通过归类赏析,同学们既明白了意象的含义,意象的自然特点和社会情感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意象是具有共同社会情感特点和诗人个性的。这些意象和人物形象的总结归纳赏析,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和积累,为以后鉴赏诗歌积累基本的养料库,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意境特点和所抒发的感情不外乎就那么些类型,每个类型用三两个词语就可以概括出来,只要结合具体的诗词曲进行具体深入的理解和鉴赏就行了。在具体的考试中,一些同学无从下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意象、意境、情感类型以及相关名词术语的归纳与积累,缺少了知识材料,尤其是脉络式的知识材料,面对陌生的诗词鉴赏,学子们就只能靠蒙了。他们又可知道“盲公竹”就在课本上呢?二、赏析积累艺术手法,构建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形成艺术手法鉴赏方面的能力。(一)明确考查内容、题型和答法,落实艺术手法的知识点教学,规范答题,形成能力。2008年广东卷考查了“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比较简单: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个手法在平时的诗文中都常见,难度不大。2010年广东卷考查了“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参考答案为: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虚实结合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也用得比较典型,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课内基础打牢固了,对回答这道题也是有较大帮助的。雨霖铃上片实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下片虚写,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一虚一实丰富了离别时的凄凉和痛苦之情,使整首词意境更为缠绵悱恻、凄凉清丽、哀怨动人。可见,鉴赏艺术手法类的题型的一般答题技巧和步骤主要是:首先是指出所用的主要手法,接下来要结合具体诗句解释和分析是怎么用的这种手法(或者是为什么说用了这种手法),最后还应该点出这种手法对该首诗在写景写人或者在抒情言志方面的作用效果。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用了拟人、比喻和夸张手法,“拍”赋 “惊涛” 予人的动作,突出了长江波浪的高、大,气势的强大,震撼人心;“卷起千堆雪”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波浪卷起的浪花比作“千堆雪”,写出了浪花的晶莹、洁白和如雪花一样的美态,“千堆”又夸张地突出了浪花的多,气势的强大,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惊叹。总的描绘了赤壁、长江的壮观和美丽,为下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铺垫,写出了江山的壮丽和可爱,令诗人和豪杰们不得不产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二)建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人教版必修24古诗词中用到的主要艺术手法归纳。第二册。氓:比兴、比喻、象征、重章叠句、对比。采薇:重章叠句、比喻、情景交融。离骚:比喻、拟人、对比。孔雀东南飞:比兴、比喻细节描写。涉江采芙蓉:比喻、借景抒情。短歌行比喻、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用典引用。归园田居:借景抒情、对比、比喻、拟人。第三册。蜀道难:比喻、夸张、引用神话传说、设问、借景抒情、衬托。秋兴八首(其一):对偶、借景抒情、衬托对比。咏怀古迹:用典、借古抒怀、对比、拟人、对偶。登高:对偶、夸张、衬托渲染、借景抒情等。琵琶行(并序):比喻、互文、拟人、环境衬托。锦瑟:用典故抒情、对偶、设问、比兴。马嵬:借古抒怀、对比、倒叙。第四册。望海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喻、直接抒情。雨霖铃:虚实结合(想象联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借古抒怀、对比衬托、比喻、夸张。定风坡借景抒情、对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景抒情、比喻、对比、用典抒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抒怀、用典抒情、对比。三、品味古诗词炼字的艺术效果,构建炼字类题型及规范答题的知识网络,形成鉴赏精彩字词句的能力。(一)分析考查方向和题型,归纳答题步骤和技巧,把握教学方向。2006年考查“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案为:“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2007年考查“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是: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009年考查“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案是:“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2010年考查“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参考答案是: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把在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增强对江东留恋之情。可见,炼字的问法一般有“赏析诗眼、说说某字的妙处、分析某某字词的写景或表情达意的作用效果、某字词的意蕴或者在诗中结构写景抒情的作用效果”等。从词性来看,多数是动词、形容词、起修饰作用的副词等等。从意义作用来看,一般是在结构、写景、抒情言志等方面有其值得品味欣赏的作用效果的。答法,当然要认真按题目的提示和要求去回答了,但是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的规范性的答法和步骤。一般的答法是:首先指出该字是否用了某些典型的修辞手法或其它艺术手法,接下来解释一下该字的字面本义,并且结合具体诗句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然后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诗句指出该字词在全诗中(或某些诗句中)的写景或者结构或者抒情言志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效果,以突出该字词在诗中的精妙效果。(二)落实炼字(词句)鉴赏教学,规范答题,形成能力。炼字方面的例子在古诗词中真的是十分常见,贾岛“推敲”的佳话,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即可见古人对炼字炼句的重视,难怪这近几年广东高考题也常考呢,这的确也能考查出我们学子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水平呢。因而我们在平常打基础、构网络、练能力、促规范、提素质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阶段就要进行潜移默化的努力了。当然,精选名篇佳作的语文课本,更是比比皆是了,就是现代诗歌也可以用来好好借鉴呢。1、鉴赏动词。例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其中“招摇”一词贬义褒用收到了极好的抒情效果,“招摇”本指行动神态过分自负张扬之意,用在此则是用了拟人手法,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由发展个性之意,诗人“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在“招摇”,表达诗人对母校剑桥大学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例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用夸张手法,写“乱石”居然“穿破”了天空,突出了乱石的尖利、高耸和险峻的气势和形象特点,写出了河山的磅礴和壮丽,体现了诗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鉴赏形容词。例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的“独留”一词,写出了王昭君离开祖国家乡,死后也不能回乡的寂寞、孤独、凄凉之情。3、鉴赏时间副词。例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字,常常、经常之意,诗人经常要作客他乡,再联系上下诗句及全诗去理解,就体现了安史之乱之后之人家破人亡,经常漂泊他乡的忧愁、痛苦和悲愤之情。其实,这样的字词句,无论是在初中的课文或者在高中的课文中都常有出现,平时的练习和测试也常见,我们都应该把它作为学习和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去理解、鉴赏、探究,甚至去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总结、归纳、运用,以便形成这方面的知识网络和鉴赏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继承古代优秀文化,又能提高应考的能力。四、依“标”依“纲”,靠“本”用“本”,整体感知,知人论世,全面鉴赏,加强诵读,强化基础积累,形成能力。上述几点,从应对高考考点方面出发分别从鉴赏古诗词的几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是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去进行落实的,而不是为了应付所谓的考点,进行条分缕析式的教学,只不过是对具体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后,作有所侧重的针对性教学而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第7条目标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对于以唐诗宋词为首的古诗文教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些要求:加强诵读,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等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目标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程千帆先生也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