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2.ppt_第1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2.ppt_第2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2.ppt_第3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2.ppt_第4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主张 第2讲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深化拓展康有为 梁启超与孙中山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是他们改造社会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 即一个是改良 另一个是暴力革命 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 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 1 目的 为限制袁世凯 保护革命胜利果实 2 颁布 1912年3月11日颁布 3 内容 1 国家性质 明确体现了 主权在民 原则 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 2 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 财产等自由 国民有请愿 诉讼的权利和选举 被选举权 国民有纳税 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国家政体 实行三权分立 立法权 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行使 行政权 由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 司法权 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的法院行使 4 影响 1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 历史意义 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 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 并努力贯彻实践 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 深化拓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缺陷 1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 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 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 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4 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 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 土地制度条款的缺失是绝大多数国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这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被袁世觊窃取的原因之一 也是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 1 建立共和的斗争 辛亥革命 1 背景 清末新政和 预备立宪 的失败 清朝专制统治陷入空前孤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 革命思想 革命政党 武装起义 2 成果 推翻清政府 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 维护共和的斗争 1 二次革命 1913年为反对袁世凯专权而进行的斗争 以革命党人的失败而告终 2 护国运动 孙中山发表 讨袁宣言 和 第二次讨袁宣言 梁启超发表 异哉 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组织护国军 洪宪帝制 失败 3 讨逆运动 张勋以 调停府院之争 为名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 讨逆宣言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 4 护法运动 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借助西南军阀势力举兵北伐 结果失败 深化拓展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 曲折性 说明封建旧势力还依然强大 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志士维护共和斗争的最终失败又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人民群众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争取民主进行的斗争 深化拓展抗战胜利前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共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的史实说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 真题印证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材料1908年8月 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 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设立谘议局 资政院 开办地方自治 清理财政 推行普及国民教育 修订法典 厘定官制 官规 宣布宪法 颁布议院法 选举法 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910年 宣统二年 11月 清廷发布上谕 今者 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 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 民气奋发 应即俯顺臣民之请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 实行开设议院 先将官制厘订 提前颁布试办 预即组织内阁 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 编订宪法条款 并将议院法 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 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 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 责任内阁成立 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 其中皇族7人 汉人仅4人 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 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 宣统政纪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1908 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 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解析第 1 题 第一问对比材料中 1908 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 的信息可以看出 内容上后者有变化 增加了设立内阁 从 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和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 的信息可以得出 预备立宪期限缩短 第二问原因从材料第二段中 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 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 民气奋发 的信息 可概括出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清政府的主观目的来分析 可归纳出革命形势的发展 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第 2 题 原因可从材料第三段中预备立宪的结局来分析 可得出立宪派对清政府的失望 再从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的目的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来分析 可归纳出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 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答案 1 区别 预备立宪期限缩短 调整预备立宪内容 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 革命形势的发展 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 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 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 立宪派大失所望 重点诠释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真题印证例2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材料1940年3月 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 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 指示规定 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并指出 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 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 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 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 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抗战时期争取民主的斗争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 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 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 占总数三分之二 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通史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 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解析第 1 题 第一问 从材料中 1940年3月 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 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 分析 实行三三制的原因是为建立敌后民主政权 巩固根据地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问 结合三三制的构成可知 其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各阶层联合 民主协商 第 2 题 结合三三制原则的实行原因和特点总结其主要意义即可 答案 1 原因 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 实行民主 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 各阶层联合 民主协商 2 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 调动各阶层积极性 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 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重点诠释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意义 1 沉重打击并推翻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为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扫清了道路 2 中国共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