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电法探测煤层底板(富)水性研究.doc_第1页
利用综合电法探测煤层底板(富)水性研究.doc_第2页
利用综合电法探测煤层底板(富)水性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利用综合电法探测煤层底板(富)水性研究 摘要:主要谈论了利用综合电法对煤层底板含(富)水性探测的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并对探测结果的开采验证情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东风煤矿;高密度电法;煤层底板;视电阻率;激发极化;视极化率;含(富)水性 1 地质概况 1.1 地层。研究区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泰安小区,煤系的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在研究区的南边形成低山和丘陵地貌景观,煤系地层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沉积物。 1)二叠系(P)。2)石炭系(C)。3)奥陶系(O)。 1.2 煤层。研究区内主要可采煤层是煤4和煤9,该煤层在研究区内稳定可采。从钻探资料看,该煤层总体倾向北北东向,倾角较缓,1013,为单斜新块。煤层在研究区内也略有厚度变化,0.81.1m,总体趋势在研究区内表现为中部南北方向煤层较厚,而两边较薄,在研究区的西北部煤层最薄。 1.3 构造。研究区构造发育中等,断层相对发育,断层将区内的煤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数块。断层总的分两组,即北北东向断层和北西向断层。 1.4 水文地质。研究区位于矿井的最深部,主要台水层有第四系砂砾层、二叠系山西组砂岩,石炭系太原组四灰、三灰、二灰、一灰,本溪组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主采煤层煤,下距本溪组徐庄灰岩约65m,徐庄灰岩与奥陶系石灰岩有很强的水力联系,可视为同一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该含水层水头压力大(5.2MPa),易造成底板突水,影响安全生产。 2 理论基础 2.1 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是利用人工电场作用下,岩(矿)石产生的激发极化效应进行探测的。二次场强度和断电后衰减特性与岩(矿)石的成分、颗粒度、富水性及一次场强度和充放电时间等有关。一般地,在没有电子导体干扰的情况下,在含水层上的二次场相对非含水层强,衰减的速度也慢。且颗粒粒度愈大,孔隙度亦愈大,富水性愈强,二次场衰减速度则越慢。 2.2 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测深和剖面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组合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多深度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其比值参数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3 工作方法与资料解释 3.1 探测施工布置。1)在研究区91209、91211、91213、91212顺槽中布置温纳三极电位电极系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剖面各一条,点距58m,60道电法接收,探测2025层。2)根据地断面异常情况,在91209工作面下顺槽中布置单极偶极电极系电测深点2个,极距为m,m,即:。每次电极移动2m。采用方波供电,供电方式为5555s,二次场延时时间为200ms,使用8次重复测量以保证其精度。 3.2 资料解释与结果。3.2.1 高密度电法资料解释与结果 高密温纳三极电极系视电阻率法所采集数据经过高密度电阻率数据2维专用软件,经过插值处理、误差校正,正演、反演处理显示各剖面解释图件(图1、2)。图1为91209工作面下顺槽高密度单极-偶极电极系视电阻率地断面图,在深度5869m处一低阻带视电阻率为1254m,其上部视电阻率为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