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四节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 歌诀法记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双波分纵横 速因介质而不同 固快液降气最慢 介质弹性差异成 纵快可通固液气 横慢仅通固态中 介质交界都变化 转换之处界面生 如此特性可利用 透视 地球好轻松 2 歌诀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同心圈层分内外 内外分界是地面 内部圈层壳幔核 莫霍古登来分界 气水生物共属外 一起构成自然界 气圈最厚排在外 生物构成活跃圈 内外六个圈层在 共为地球添光彩 3 歌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差异大陆厚 大洋薄 海陆差异 高山厚 平原薄 地貌差异 海岭厚 海沟薄 深度差异 高处厚 低处薄 海拔差异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划分依据传播速度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 为波 为波 2 内部圈层 1 地壳 a 范围 地球表面以下 a以上的固体外壳 厚度 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平均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千米 地震波 横 纵 莫霍面 33 7 2 地幔 b 范围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即莫霍面与b之间的圈层 岩石圈 和上地幔顶部 以上 的合称 3 地核 c 范围 地球的核心部分 即所包围的球体 分层 c1为外地核 可能呈状态 c2为内地核 呈 古登堡 面 地壳 软流层 古登堡面 熔融 固态 读图思考 拓认知 教材p24图1 4 1该图主要反映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说明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情况 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而古登堡面处则明显减慢 说明界面两侧物质或物质的性质差异很大 是不同物质的交界面 2 地幔和外地核的物质形态有何区别 说明依据 提示 地幔物质呈固态 外地核物质呈液态 依据是地幔中横波可以通过 而外地核中横波消失 不能通过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 地震波 2 不连续界面 3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地壳就是岩石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活学巧用 大冲关 1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2 题 1 地震波横波 s 和纵波 p 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s波 p波都明显增加b s波完全消失 p波突然下降c s波 p波都明显下降d p波完全消失 s波突然下降解析 在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 a 2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幔的厚度最大b 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d 地核的温度很高 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解析 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厚度为2800多千米 地核厚度为3400多千米 在莫霍面以下 地震波速度明显增加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所以软流层不紧贴地壳 答案 d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大气圈 1 范围 下部边界为地球表面 上部边界约在高空千米处 2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000 3000 海陆 生命活动 生物体 光合作用 紫外线 成云致雨 3 分层 高度 降低 对流运动 天气 对流层 高度 递增 水平运动 航空飞行 电离层 无线电波 97 湖泊 沼泽水 冰川 南北 两极 2 作用 水分和热量的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和自然景观类型 水溶解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满足生物需要 水循环可以调节 净化大气 3 生物圈 1 组成 由地球生物及其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2 特征 生物圈存在于下层 整个和地壳上层 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的圈层 自然带 岩石 气候 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活跃 读图思考 拓认知 教材p28图1 4 6该图主要说明了地球上淡水的水体类型 可以看出不同淡水水体所占比重存在明显差异 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 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其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 冰川 主要分布在南 北两极和高山地区 2 人类目前生活 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哪几种水体 提示 河水 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跟随名师 解疑难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 活学巧用 大冲关 2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 回答 1 3 题 1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层顶部b 层底部c 层中部d 层 3 关于第 层大气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在 50 到20 之间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 最低气温约为 80 d 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 第 1 题 初步认定上述图像信息 特别是0摄氏度 认定四条曲线在近地面的温度值 认定 三条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数值与实际不符 而曲线 符合实际情况 故为b选项 第 2 题 短波通信是通过电离层而完成的 第 3 题 着眼于 曲线 层大气气温变化特点 确定c为正确答案 答案 1 b 2 d 3 c 例1 北京时间2011年1月3日4时20分 在智利中部 南纬38 2度 西经73 3度 发生里氏7 1级地震 震源深度约30km 震中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约590km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地震发生时 圣地亚哥的居民会感到 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上下颠簸 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核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壳 解析 第 1 题 在地震波中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从而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 后左右或前后摇晃 第 2 题 由于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30千米 而陆地地壳厚度约35千米 故震源位于地壳中 答案 1 c 2 d 例2 2010 山东高考 下图为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 5时 20时大气较稳定b 12时 15时出现逆温现象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 逆温现象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 5时和20时出现逆温现象 大气对流运动受阻 较稳定 而12时和15时没有形成逆温现象 从气温不同时间的垂直变化看 越向高空温差越小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而不是太阳辐射 答案 a 逆温现象 1 表现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一般情况下 离地面越远 气温越低 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平均垂直递减率为6 10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如图 2 逆温的利与弊 利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a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 沙尘 强对流运动 b 逆温出现在高空 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 飞行平稳 同时 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 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 妨碍烟尘 污染物 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 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例3 2010 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助跑投掷垒球教学课件
- 2025年初级水利工程管理师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外贸跟单员初级业务技能模拟题集
- 2025年外贸企业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炼钢工艺深度解析高级面试题预测及答题思路
- 2025年人力资源岗位面试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中级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炼钢高级工考试知识点梳理与模拟试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经理专业能力面试题库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必刷题库与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低钾血症护理常规业务学习
- 2025年职业指导师(四级)考试模拟试题汇编与模拟试题解析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
- 《汉服发展史》PPT课件
- 新编物理基础学王少杰(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