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很轻,智库很重.doc_第1页
策划很轻,智库很重.doc_第2页
策划很轻,智库很重.doc_第3页
策划很轻,智库很重.doc_第4页
策划很轻,智库很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策划很轻,智库很重 新周刊王志纲专访策划很轻,智库很重(xx-07-1723:31:19)标签中国智库中国式战略王志纲工作室王志纲(编者按)7月初,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起的全球智库峰会在京召开,引发了各界关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智库等系列讨论。 新周刊为此做了一期专题“智库一个国家的智商”,新周刊主笔闫肖锋前往北京采访王志纲,采访文章如下采写/肖锋王志纲工作室走过了第十五个年头。 作为中国民间智库的典型样本,其掌门人谈如何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如何保持“独立的丙方”的地位,当为某种借鉴。 采访安排在北京星河湾小区的王志纲工作室。 这个京城豪宅样板的车库,恍若充斥着法拉利、奔驰的名车展厅。 王志纲在上面有两套二百余平米的大宅,据闻房价已从当初的1.7万飚到3.6万。 “我的生存压力不大”,“赚钱只是顺带的结果”,这是十年前常挂在老王嘴边的话。 商场多年,面对诸多诱惑,王始终保持着策划人的本色。 他的名片上印的是“首席策划”,而不是什么总裁、董事长之类的名头。 因为他不想成为服务对像的一分子。 否则江湖地位不保,翅膀坠金的老鹰,难以飞高了。 在与老板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之间,老王心底清楚他与这些人非属同类。 他不时提醒工作室的同仁,帮老板赚钱但不要想着自己成为他们。 做“钻天杨”,必需剪除枝蔓,认准方向才能长成大树。 至于钱财,该来的自然会来。 做人要有独立的人格,工作室要做独立的“丙方”。 年底,王志纲的“望蜀书院”即将开院,届时他将开启“院长生涯”。 他调侃说,自己过去三十年经历了人生“六辈子”,做到了行万里路、历万端事。 他是个早早就把人生定位和职业抱负想明白的人,这恐怕是他做过的最漂亮的策划。 据工作室的吴鹏小老弟介绍,现在地方政府的业务量已超过总体的一半。 从为老板谋到为天下谋,是这家民间智库成立时的远大目标。 但要“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还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未经王志纲本人审阅。 若有误记,责在采访者。 中国智库为什么要拿西方标准来套?一提智库,必想美国兰德,这种惯性思维易导入误区。 西方智库是社会发展到“吃饱了撑的”阶段的产物,而中国当前远未到这等状态。 首先,说中国无智库,这是个伪命题。 中国智库为何要套用西方标准?第二,智库作为人类知识的智慧形态出现,中国远早于西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曾门客三千、上万,当时叫幕僚或智囊。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流行千年,就是因为里面的智囊文化。 中国历史上智囊文化是相当发达的,国家对知识层也是相当重视的。 但是,门客也罢,智囊也罢,幕僚也罢,都是知识层谋生或晋阶的手段,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所谓“学好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古代智囊们谈不上有独立性。 中国智囊文化最发达是在哪个朝代?是春秋战国、三国时期。 可以说是利益多元化导致对智囊们的需要,而垄断时代是不需要的。 是时代选择的多元化、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导致了谋士们的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于是买主们才会三顾茅庐。 但是,智囊仍是依附关系,谈不上独立性。 再说国外,西方智库的发展也是到了一定阶段后社会需要的产物,就是到了“吃饱了撑的”阶段,比如,美国要称霸世界,就需要一种形而上的、务虚的、前瞻的战略研究,于是智库就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从罪恶资本主义到人性资本主义、慈善资本主义,智库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也必不可少。 赞助智库研究的美国福特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等,当初可都曾是贪婪资本主义的代表啊。 有恒产时才有恒心,需要长线思维,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社会发展要长期走向繁荣,才有对智库战略研究的需要。 西方智库的发展,是物质文明发达、社会发展和利益多元化三重条件下的产物。 别忘了,美国智库当初是以“院外游说者”的角色出现的,谁给钱多老子就为谁说话,相当于今天的高级公关公司。 这种利益代言和勾兑关系,在经过美国一个个法律规避后才开始走到阳光底下。 所以看西方智库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历史纵深感,不能用现在的既定标准来套中国尚未成形的现实。 作个形象比喻,就是我们不能用一个三十几岁的成年标准来衡量一个孩子。 中国对智库的需求才刚刚萌芽中国智库分“圈养”、“放养”和“野生”这三种形态,只有野生智库即民间智库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权威不是自封的,是刺刀见红打出来的。 中国要搞改革开放,要搞市场经济,多元利益格局必然要出现。 这时对智库的需求就出现了。 当下中国智库,用中国语言来表述,就是分“圈养”、“放养”和“野生”这三种形态。 圈养型,如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靠体制养起来的智库,很难做到独立超脱。 是圈养动物就得看主人的眼色,但表面上又拼命要表现自己不是被圈养的,我是人格独立的。 其实他们很难摆脱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角色限定。 放养型,如深圳综合研究院、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国情研究中心等,他们一只脚踩在体制内,吃体制的好处;另一只脚踩在体制外,在外面打野食。 有本事,你就脱离体制彻底独立出来。 野生型,比如王志纲工作室即是。 野生智库最可悲之处,就是必须先解决水草问题,先要养活自己,做的项目从微观到微观。 野生智库要看老板脸色行事,老板要什么,老板要刺刀见红、立竿见影、吹糠见米。 老板的钱不好挣,有的在野经济学家,在策划费中甚至包括了发布会上人民大会堂、牵线约见京官等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挣到大钱。 王志纲工作室是被逼出来的。 原本的打算是让导弹上刺刀,可老板说我是茶叶蛋、手榴弹,太高的东西不要。 这就逼得我们必需从微观介入,先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 我们帮助不少农民老板成就为亿万富翁,而我们获得的地位是从中超脱出来,让老板按工作室的规矩办事。 这个过程一共走了15年。 我们从微观介入,回到中观,最后开始关注宏观。 宏观智库研究谁来买单?在中国这是个尴尬的问题。 这要求你必须从微观介入,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然后再走向宏观。 中观层面,一般都是被逼得无路可走时地方政府才会来找我们,比如云南“彩云之南”项目的研究。 我们一无背景,二无关系,找上门的项目通常都是濒临绝境的项目。 工作室既是公司又不是公司。 是公司,因为我们必须先养活自己;不是公司,因为我们把眼光瞄着中观和宏观。 如果做公司只为了赚钱,我们早就和地产商捆绑在一起赚上大钱了。 这些年做的世博会、三峡库区、北部湾、沿边开发项目,说明中观的需求上来了,而那些圈养的智库又解决不了。 国家还没有让我们做宏观,这里有体制问题。 等到那一天来临,我肯定,那些圈养智库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 我对此充满信心。 权威不是自封的,是刺刀见红打出来的。 假如一边是一个200万的地产项目,另一边是一个20万的国家项目,我肯定会派一个“团长”去搞那个地产项目,我自己带队来操刀这个国家项目。 前两年曾有个中非项目在毛里求斯,体制内智库作的方案我拿来一看就傻眼了,他要把中国开发区的模式搬到非洲去,把中国的产能过剩释放到非洲,生产鞋子、帽子之类。 要知道毛里求斯是个绿色王国,这样优秀的资源怎么能拿来搞工业?说明体制内的思维跟实际根本不搭界。 我们重新把这个区域定位成“非洲二传手”角色,类似亚洲的新加坡,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源倒过去;再重新定位高端旅游,结果美国的五星级酒店来了,世界级的旅游集团来了。 这个国际合作项目证明了我们坚持的“四老满意原则”第一,“老头子”即国家领导人要满意,要走出去,还要让非洲人民感谢我们,让西方人没话说;第二,“老板”即投资商要满意,能求得到长远回报;第三,“老外”即当地官员满意;第四,“老百姓”即当地人满意。 我们这个方案获得了包括毛里求斯总统在内的各方人士的大加赞赏。 我的人均GDP是最高的因为思想库的根本就是人,是活人的脑袋。 年轻人在智库不要想着挣大钱,而要挣尊严、挣未来、挣信心。 要挣大钱请不要到王志纲工作室来。 在我这里,要挣尊严、挣未来、挣信心。 不管是老员工还是80后新生代,到了工作室这个大融炉中都得洗心革面,因为这里可是培养元帅、将军的地方。 工作室的规矩是,“礼治君子,法治小人,无为而治治圣人”,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窃喜,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要么这里已经不适合你了,要么你要被淘汰了,可以选择离开了。 对每个新成员的培训费,如果算一笔帐的话,每人每年都多达二三十万。 我们的培训完全是案例教育,这么多年工作室沉淀下来的成百上千个案例,就是培训开课内容。 在工作室工作过几年的员工,出去都可以是带兵打仗的将军。 工作室曾经失去过很多商业机会,但赚得大钱就飞不起来了,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风物长宜放眼量,济利当济天下利,求名当求万古名。 做企业是不熟不做,做工作室是不熟才做。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工作室的每一个人每天都要迎接新的挑战。 我常告诫同仁们,要有定力、恒力和忍力这“三力”。 不要看到我们帮衬过的老板赚了几十个亿就眼红。 要不断剪除枝叉,才能长成“钻天杨”这样的大树。 虽然我们主动放弃了许多发财的机会,但与同行相比,我的人均GDP是最高的。 一流思想库的判别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知进退,就是选择,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工作室提出“找魂”,找魂比定位高明之处就是,找魂就是找出精神气来,找出项目的唯一性、权威性和差异性。 这就像我们叫策划而不叫咨询一样,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家对工作室说,通过你们,我找到了信心,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平台。 每次咨询方案敲定,地方政府官员都会对我说,坚冰已经打破,我们有底了,有信心了,请你给我们五套班子上一次课吧!我们的战略思想库是一种应用型的思想库,是为竞争性的战略来服务的,不是要准备去拿诺贝尔奖的,那叫研究型思想库,我们永远不是研究型而是应用型的。 这是我们的定位,也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的原则市场化原则。 要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所谓思想库是要用思想去影响社会,去引领社会向前发展。 工作室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就是有话语权。 人家愿意树起耳朵听你怎么说。 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中国式智库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了。 如何判别中国未来一流智库,归纳起来,我认为有这样几条标准第一,它们一定不是圈养的而是野生的。 第二,它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它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活得非常潇洒,活得非常尊严,活得非常“丙方”。 第三,它们是买方市场,是它们选项目而非项目选它们。 这要靠强大的智力含量作保证。 第四,它们卖的是明天。 战略战略,就是要告诉客户明天会发生什么,通过昨天和今天看到明天。 兰德公司为什么牛,就是它能看见明天。 第五,它们要有坚定信心,要耐得住寂寞。 我认为中国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智库还需20年。 那时,不需再讲什么“四老”满意了,因为真理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TIPS1王志纲工作室的“三五一工程”三大天问第一大天问为什么“不怎么专业”的我们,却能够一次又一次超越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并且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稳?第二大天问为什么看起来好像很“虚”的我们,比那些标榜自己很“实”的专业公司,市场越做越大、口碑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第三大天问有人说做策划其实很简单,拍拍脑袋,胆子大一点,有吹破天脸不红筋不胀的本事即可,但为什么在工作室最优秀的人也要几年时间才可以登堂入室,从而独挡一面?五大心法第 一、思路决定出路;第 二、善用每一次创新性项目;第 三、要善于培养迅速消化客户“内存”的能力;第 四、与时俱进论,始终站到浪尖上了;第 五、长板理论,在新经济时代,要提升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将其短桶板加长,长板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短缺的东西可以通过整合优秀的市场资源来解决。 一个时代面对当今这个三千年未遇之变局,要审时度势,认定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否则就会枉对时代了。 TIPS2王语录策划就是生活工作室有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员工,一边游山玩水,吃得油光水滑、脑满肠肥,一边又说自己很痛苦,没有时间休闲。 我常说工作室的工作就是策划,策划就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我们工作室,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旅游、养生,是全部叠加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将之割裂开来,以使自己产生痛苦之感呢?论大势“对于一艘没有航标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工作室就是一艘在市场汪洋中航行的帆船。 我作为船长,有责任带领大家往前走。 近水知鱼性,隔山识鸟音,我这个船长首先要知道潮涨潮落的规律,看清楚坐标经纬,才能让这艘船不触礁,不翻船,越走越稳健。 在这个纷繁庞杂的时代洪流中,规律无所不在,人生如此,企业如此,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 论知识管理知识就是财富,装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