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docx_第1页
国际贸易实务.docx_第2页
国际贸易实务.docx_第3页
国际贸易实务.docx_第4页
国际贸易实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出口合同规定的商品名称为“手工制造书写纸”(Hand Writing Paper)。买方当面看样品成交。买主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该货物部分工序为机械操作,而我方提供的所有单据均表示为手工制造。按该国法律应属“不正当表示”和“夸大宣传”,遭其顾客退货,以致使进口人(即买主)蒙受巨大损失,要求我方赔偿。我方拒赔。试分析缘由。 答:主要理由有二:1)该商品的生产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在关键工序上完全采用手工制作;2)该笔交易是经买方当面先看样品成交的,而实际货物质量又与样品一致,因此应认为该货物与双方约定的品质相符。经有关人士调解,双方在友好协商过程中取得谅解。案例二:我某公司向国外某客户出口榨油大豆一批,合同中规定大豆的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4、含油量18、含杂质1。国外客户收到货物不久,我方便收到对方来电称:我方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相差较远,具体现格为含水分18、含油量10、含杂质4%,并要求我方给予合同金额40的损害赔偿。问: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 合同中就这一类商品的品质条款应如何规定为宜?答: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我方交货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理应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但是否为合同金额的40,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合同中就这一类较难掌握交货品质的出口商品的品质条款,应采用规定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的方法,来避免因交货品质难以掌握给我方交货带来的困难。例题:内蒙古某出口公司向韩国出口10公吨羊毛,标准回潮率为11%,经抽样证明10公斤纯羊毛用科学方法抽干水后净重8公斤干羊毛,求用公量计算的交货重量为多少?实际回潮率为25%(2/8),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10*(1+11%)/(1+25%)=8.88公吨案例三:中国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苹果酒一批,国外来证货名为“Apple Wine”,于是我方为单证一致起见,所有单据上均用“Apple Wine”。不料货到国外后遭进口国海关扣留罚款,因该批酒的内、外包装亡均写的是“Cider”宇样。结果外商要求我方赔偿其罚款损失。问:我方对此有无责任?答:我方应负责赔偿。作为出口公司,理应知道所售货物的英文名称。如来证货名与实际不符,一则要求对方改证,二则自己更改货物上的英文名称。如只考虑单证相符而置货物上的名称不顾,势必给对方在办理进口报关时造成严重后果。案例四:某外商欲购我“菊花”牌手电钻,但要求改用“鲨鱼”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中国制造”字样。问我是否可以接受?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这是一笔中性包装交易,外方要求采用定牌中性包装,我方一般可以接受但在处理该业务时应注意:首先要注意对方所用商标在国外是否有第三者已经注册,若有则不能接受。如果一时无法判明,则应在合同中写明“若发生工业产权争议应由买方负责”。其次,要考虑我方品牌产品在对方市场销售情况,若我方商品已在对方市场树立良好声誉,则不易接受,否则会影响我方产品地位,甚至造成市场混乱。例题:出口商品到科威特1000箱,每箱体积为403020 cm,毛重为28kg。查船公司运价表,该商品运费计算标准为M/W,查中国至科威特为海湾航线10级,商品按每吨收费235港元,燃油附加费26%,另加收港口拥挤附加费10。问该批商品的运费为多少? 答:按题意M/W是按重量或体积收费,即在重量或体积之间,按较高的一种收费计算。商品重量=10000.028=28吨商品体积=1000(0.40.30.2)=24米3公式:运费=重量吨(或尺码吨)等级运费率(1+附加费率)运费=235(1+26%+10%)28=8948.8(港元)例题:某公司出口货物共200箱,对外报价为每箱438美元CFR马尼拉,菲律宾商人要求将价格改报为FOB价,试求每箱货物应付的运费及应改报的FOB价为多少?(已知该批货物每箱的体积为45cm x 35cm x25cm,毛重为30千克,商品计费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为100美元,到马尼拉港需加收燃油附加费20,货币附加费l0,港口拥挤费20%)答:案例五:某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于5月23日接到一张国外 开来信用证,信用证规定受益人为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卖 方),申请人为E贸易有限公司(买方)。信用证对装运期和 议付有效期条款规定:“Shipment must be effected not prior to 31st May,2012The Draft must be negotiated not later than 30th June,2012”。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发现信用证装运期太紧,23日收到 信用证,31日装运就到期。所以有关人员即于5月26日(24 日和25日系双休日)按装运期5月31日通知储运部安排装 运。储运部根据信用证分析单上规定的5月31日装运期即 向货运代理公司配船。因装运期太紧,经多方努力才设法商 洽将其他公司已配上的货退载,换上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的货,勉强挤上有效的船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经各方努力 终于5月30日装运完毕,并取得5月30日签发的提单。6 月2日备齐所有单据向开证行交单。6月16日开证行来电提出:“提单记载5月30日装运货物,不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限。不同意接受单据”答:信用证规定的是“装运必须不得早于2012年5月31日(not prior to 31st May),议付有效期规定为最迟不得晚于6月30日”,即装运期与议付有效期都是在6月1至6月30日之间,而卖 方却于31日以前装运,所以不符合信用证要求。一般信 用证对装运期习惯规定为:最迟装运期某月某日,或不得晚于某月某日(not later than)。有关审证人员没有认真地审查信用证条款,误解信用证装运期的规定。案例:我国对日本出口化工原料一批。CFR条件,3-4月份装运,国外来证也如此。但我方在租船订舱时发生困难,因出口量大一时租不到足够的舱位,须分三次装运。问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国外修改信用证的装运条款?答:只要在3-4月份装运完毕,可以不要求修改信用证。根据惯例,除非信用有相反的规定,可准许分批装运案例:我国向科威特出口茶叶600箱,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从4月份开始,连续每月200箱”,问我方于4月份装200箱,5月份没装,6月份装200箱,7月份装200箱,可否? 答:这种做法是违约行为。本案为定期分运条款。卖方必须严格履行约定的分批装运条款,只要其中任何一批没有按规定装运,则本批及以后各批均告失效。本案从5月份开始均无效,银行可以拒付。例题:某公司进口一笔货物10,000MT(公吨),FOB Stowed成交。该公司与船方签订的租船合同中规定,船方管卸不管装。每日装货500MT,延期一日罚款600美元,提前一日奖励300美元。而买卖合同中规定,每日装货400MT,延期一日罚款400美元,提前一日奖励200美元。 在实际业务中,22天6小时装完。该公司损失多少?答:实际装货22天6小时=22.25天, 合同(与船方)规定10000500=20(天) 应付滞期费 600x(2225-20)=1350(美元),合同(与卖方)规定 10000400=25(天)应付速谴费 200x(25-22.5)=550(美元),合计损失 1 3 5 0+5 5 0=1 9 0 0(美元)案例:一份CIF合同,甲方卖一批货物给丙方,此货物值10万元,但甲欠乙10万元。问警方是否有权利查封这批货物? 答:警方有权利查封这批货物,因为此货物的提单还没有提交给银行。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提单正本持有人拥有支配货物的权利。它是提单最重要的性质。倒签提单案例:2011年7月,中国丰和贸易公司与美国威克特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一项出口货物的合同,合同中,双方约定货物的装船日期为2011年11月,以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合同签订后,中国丰和贸易公司委托我国宏盛海上运输公司运送货物到目的港美国纽约。但是,由于丰和贸易公司没有能够很好地组织货源,直到2012年2月才将货物全部备妥,于2012年2月15日装船。中国丰和贸易公司为了能够如期结汇取得货款,要求宏盛海上运输公司按2011年11月的日期签发提单,并凭借提单和其他单据向银行办理了议付手续,收清了全部货款。但是,当货物运抵纽约港时,美国收货人威克特贸易有限公司对装船日期发生了怀疑,威克特公司遂要求查阅航海日志,运输公司的船方被迫交出航海日表。威克特公司在审查航海日志之后,发现了该批货物真正的装船日期是2012年2月15日,比合同约定的装船日期要迟延达三个多月,于是,威克特公司向当地法院起诉,控告我国丰和贸易公司和宏盛海上运输公司串谋伪造提单,进行欺诈,即违背了双方合同约定,也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法院扣留该宏盛运输公司的运货船只。美国当地法院受理了威克特贸易公司的起诉,并扣留了该运货船舶。在审法院的审理过程中,丰和公司承认了其违约行为,宏盛公司亦意识到其失理之处,遂经多方努力,争取庭外和解,最后,我方终于在美国威克特公司达成了协议,由丰和公司和宏盛公司支付美方威克特公司赔偿金,威克特公司方撤销了起诉。分析:在本案中,托运人未能及时备妥货物的情况下,应该及时与美方威克特公司取得联系,请求修改信用证,并求得对方的谅解,即使对方不同意如此做,至多也只付违约金,而且只有在美方公司确有损失的前提下才付赔偿金.而不应该要求承运人倒签提单,从而造成了买方和承运人共同成为被告,被控合谋伪造单据进行欺诈,既蒙受了经济损失,也丧失商业信誉,实属不该。例1、我公司出口稻谷一批,因保险事故被海水浸泡多时而丧失其原有价值,货到目的港后只能低价出售,这种损失属于实际全损。例2、有一批出口服装,在海上运输途中,因船体触礁导致服装严重受浸,若将这批服装漂洗后运至原定目的港所花费的费用已超过服装的保险价值,这种损失属于推定全损。案例:某货轮从上海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中触礁,造成船底撞穿、海水涌入,部分货物遭水浸,船长为避免沉没,令船强行搁浅,又使船货发生损失,由于船舶受损严重,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货船拖往附近港口修理,检验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有:(1)1000箱货物由于船舶触礁而被水浸湿:(2)600箱货物由于船舶搁浅而遭水浸:(3)船底因触礁而受损:(4)船底因搁浅而受损;(5)拖船费用:(6)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工资。上述各项损失从性质上看,哪些属于单独海损?哪些属于共同海损?为什么? 答:(1)和(3)是因意外的触礁事故而致的船、货单方面直接损失,属于单独海损。 (2)、(4)、(5)和(6)是为维护船货的共同安全,并使航程得以顺利完成而造成的牺牲和支付的额外费用,属于共同海损。案例:某远洋运输公司的“东风”号轮在6月28日满载货物起航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A仓的所有钢材并及时组织人员堵塞裂缝,但无效果。为使船舶能继续航行,船长请来拯救队施救,共支出5万美元施救费。船的裂缝补好后继续航行,不久,又遇恶劣气候,入侵海水使B舱的底层货物严重受损,放在甲板上的2000箱货物因没有采用集装箱装运也被风浪卷入海里。问:以上的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投保什么险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给予赔偿? 答: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属于单独海损; 船长下令抛掉A仓的所有钢材不属于共同海损; 船长请来拯救队施救,开支5万美元属于共同海损; 海水的渗入使B舱的底层货物严重受损属于单独海损;2000箱放在甲板上被风浪卷入海里的货物属于实际全损。本案的各货主若投保了平安险,保险公司将对以上、的损失给予赔偿。案例:某货轮公司在某港装货后,航行途中不慎发生触礁事故,船舶搁浅,不能继续航行。事后船方反复开倒车强行浮起,但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船货部分损失。为使货轮能继续航行,船长发出求救信号,船被拖至就近港口的船坞修理,暂时卸下大部分货物。前后花了10天,共支出修理费5000美元,增加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共3000美元,当船修复后继续装上原货起航。次日,忽遇恶劣气候,使船上装载的某货主的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试从货运保险义务方面分析,以上所述的各项损失,备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哪些赔偿要求?为什么答:(1)案中船舶遇恶劣气候,导致装载的某货主的一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的损失属单独海损;因船舶强行开倒车造成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舶货的部分损失以及因修理船只花费的修理费和各项费用开支共8000美元属于共同海损。(2)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有权就案中所有损失向保险公司提出赔偿的要求,因为,198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对平安险承保范围规定:“对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了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而本案中发生的案情符合该规定,因此,被保险人有权就本案的所有损失向保险公司提出赔偿的要求。案例:我方按CIF纽约出口冷冻羊肉一批,合同规定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罢工险货到纽约后适逢码头工人罢工,货物因港口无法作业不能卸载。第二天货轮无法补充燃料,以致冷冻设备停机。等到第五天罢工结束,该批冷冻羊肉已变质。问:进口商向保险公司索赔是否有理?答:进口商向保险公司索赔无理。因为投保罢工险,保险公司只对因罢工造成的直接损失负责赔偿,对于间接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例如,由于罢工引起劳力不足或不能运用,致使堆放码头的货物遭到淋雨日晒而受损、冷冻机因无燃料而中断致使货物变质等等均属间接损失。保险公司对于这类损失均不予赔偿。案例:我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大米1000包,共计100000千克。合同规定由卖方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后应买方的要求加附罢工险,保险公司按“仓至仓”条款承保。货抵目的港卸至码头后,适遇码头工人罢工与警方发生冲突,工人将大米包垒成掩体进行对抗。罢工经历15天才结束。当收货人提货时发现这批大米损失达80,因而向保险公司索赔。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予赔偿,为什么? 答:保险公司应给予赔偿。罢工险是保险人承保罢工者、被迫停工工人、参加工潮、暴动和民众、战争的人员采取行动所造成的承保货物的直接损失。本案中,卖方应买方的要求在战争险的基础上加附罢工险,保险公司按“仓至仓”条款承保。货抵目的港卸至码头后,出于遇码头工人罢工与警方发生冲突,工人将大米包垒成掩体进行对抗,导致80的货物损失属罢工险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我方可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例题:我公司出口一批食品,CIF合同总金额为10,000美元,保险费率0.4%,加一成投保平安险,求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若外商要求改报CFR价,则应扣除多少保险费? 答:保险金额=CIF价值*(1+加成率)=USD10000*(1+10%)=USD11000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USD11000*0.4%=USD44CFR=CIF价*1-(1+加成率)*保费率=10000*(1-1.1*0.4%)=USD9956扣除保险费=10000-9956=USD44例题:上海出口到伦敦FOB价值950元,运费50元,按CIF发票金额加一成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费率分别为0.50%和0.03%,求保险费。答案:5.86元,故保险费为6元。例题:假设某出口商品的国内进价为18270元,加工费为900元,商品流通费支出为700元,税金为30元。该商品的出口外汇净收入3000美元。(假设汇率为1:6.85) 试计算该商品的:(1)出口总成本;(2)换汇成本;(3)出口盈亏率。 答:出口总成本=国内进价+加工费+流通费+税金= 18270+900+700+30=19900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人民币)/ 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19900元/3000美元=6.63元/美元出口盈亏率=(出口外汇人民币收入- 总成本)/ 总成本 *100%=(3000*6.85-19900)/19900*100% =3.27%例题:我某公司出口某商品1万公吨,国内收购价为1100元人民币/公吨,另加其它费用10,外销价为每公吨180美元FOB上海。该商品退税率为5%。假定当时银行汇率为6.8元每美元。试计算该商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率(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答:退税收入 = 购进价(1+增值税率)退税率=5%*1100/1.17=47.01RMB 出口商品总成本(退税后) = 购进价(含税)+定额费用 出口退税收入 =1100*(1+10%)-47.01=1162.99换汇成本=出口商品总成本/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1162.99/180=6.46 RMB/USD出口盈亏率=(银行买入价-换汇成本)/换汇成本 =(6.8- 6.46)/6.46 =0.34 /6.46 =5.26%例题:某外贸公司出口批商品,国内进货价共10000元人民币加工费支出1500元人民币,商品流通费是1000元人民币,税金支出为100元人民币,该批商品出口销售外汇净收人为2000美元。试计算:(1)该批商品的出口总成本是多少?(2)该批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是多少?() 该商品的出口销售盈亏率是多少?例题:某批商品的卖方报价为每打60美元CIF香港,若该批商品的运费是CIF价的2%,保险费是CIF价的1,现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FOBC3。问:(1)FOBC3应报多少?(2)若卖方国内进货价为每打380元人民币,出口前的费用和税金合计为15元人民币/打,该批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和盈亏率各是多少(汇率为1美元=7.52人民币)?答:FOB价=CIF价运费保险费=60-602%-601%=58.2美元FOBC3=FOB价/1-佣金率 =58.2/1-3%=60美元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FOB净价=395 / 58.2=6.787人民币/美元出口盈亏率=58.2 7.52-395 /395=10.8%例题:我某外贸公司出口商品货号H208共5000箱,该货每箱净重20千克,毛重22千克,体积0.03立方米,出口总成本每箱人民币999元,外销价每箱120美元CFR卡拉奇。海运运费按则W/M12级计算,装中远公司班轮出口,查运价表到卡拉奇12级货运费为每运费吨52美元,试计算:该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及盈亏率是多少(汇率为8.2736 )?答:因为运费的计收标准为W/M,根据题意,该批商品的运费应按体积计收。 每单位运费=计收标准基本运费(1+各种附加费率)=0.0352=1.56(美元) (1) FOB价=CFR-运费=120-1.56=118.44(美元) (2) 已知公式: 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出口总成本)/ 出口总成本100% 代入公式得:出口商品盈亏率=(118.448.2736-999)/999100%=-1.9%(3)已知公式: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 代入公式:出口商品换汇成本=999/118.44=8.43(人民币元/美元)例:大华进出口公司出口货物一批,远期信用证付款,若远期汇票的金额为20万美元,大华进出口公司提前30天到银行兑现,银行按年利率8的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问:银行实付金额为多少? 答:贴现利息=汇票金额贴现率贴现期 =200 0008%(30/365) =1 315.07(美元) 汇票净值=200 000-1 315.07=198 684.93(美元)案例:我某外贸企业与某国A商达成一项出口合同,付款条件为付款交单,见票后60天付款,当汇票及所附单据通过托收行寄抵进口地代收行后,A商在汇票上履行了承兑手续并出具信托收据向代收行借得单据,先行提货转售汇票到期时,A商因经营不善,失去偿付能力。代收行以汇票汇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我外贸企业径向A商索取货款,对此,你以为我外贸企业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我外贸企业应通过托收行要求代收行承担付款责任。因为在本案中,出口商是以DP60天方式成交,代收行凭信托收据将单据借给进口人,未经出口人(委托人)授权,到期进口人失去偿付能力应由代收行负责。因此,我外贸企业不能接受代收行要我径向A商索取货款的建议,而应通过托收行责成代收行付款 。案例:国内某公司以D/P付款交单方式出口,并委托国内甲银行将单证寄由第三国乙银行转给进口国丙银行托收。后来得知丙银行破产收不到货款,该公司要求退回有关单证却毫无结果,请问托收银行应负什么责任? 答:托收银行不负任何责任,理由如下: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的规定,在托收方式下,银行只作为卖方的受托人行事,为实现委托人的指示,托收银行可选择委托人指定的银行或自行选择或由别的银行选择的银行作为代收行;单据和托收委托书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别的银行寄给代收行。但与托收有关的银行,对由于任何文电、信件、或单据在寄送途中的延误和丢失所引起的后果,或由于电报、电传、或电子通迅系统在传递中的延误、残缺和其他错误,以及由于不可抗力、暴动、内乱、战争或其他所不能控制的任何其它原因致使业务中断所造成的后果,不承担义务或责任。所以,在本案例中,托收银行只要尽到“遵守信用,谨慎从事的义务,对托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非自身所能控制的差错,包括因代收行倒闭致使委托人货款无法收回且单据也无法收回,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案例:我某公司与外商签订某商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月份,即期信用证付款,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A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9月底开始,连续多次催外商开证。10月15日,收到信用证的简电通知,我方因怕耽误装运期,即按简电将货物装运出口。10月28日,我方才收到信用证实本,该证实本对有关单据作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经办人员审证时未予注意,交银行议付时,被银行发现。由于该证有效期已到,只得凭担保请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最终被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绝付款,遭受损失。你认为,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如下教训:(1)催证不及时,按惯例合同未规定开证时间,买方应在装运期前的合理时间内开证,我方没有及时催证:(2) 信用证简电不能作为评议结汇的凭证; (3)审核信用证要仔细,当信用证规定与买卖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应及时要求对方改证。案例:我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L/C,由设在我国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以保兑。我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银行拟宣布破产,该行不再承担对L/C的付款责任。问:我方应如何处理?案例:某公司从国外某商行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同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讨,议付行审单后,即向该商行议付货款,随后,中国银行对议付行作了偿付。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不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开证行拒绝。问:开证行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开证行拒绝有理。因为我方要求开证行拒付,实质为撤销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未经有关当事人同意不得撤销。开证行在单证相符时必须付款,不管货物是否与合同相符。有关品质与合同不符,进口方应直接向出口方索赔。案例:我某贸易有限公司以CIF大阪向日本出口一批货物,4月20日由日本东京银行开来一份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金额为50000美元,装船期为5月份,证中还规定议付行为纽约银行业中信誉较好的A银行。我中行收到信用证后,于4月22日通知出口公司,4月底该公司获悉进口方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问:在此情况下我方应如何处理? 答: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银行信用,开证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是一种单据买卖,因而,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开证行就应履行付款义务。本案中,我方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与日本客商签约出口货物,尽管我方出运前获悉进口方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但因有开证行第一性的付款保证,且开证行是一家资信较好的银行,所以,我方应根据信用证的规定装运出口,及时制作一整套结汇单据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到议付行办理议付手续。案例:某笔进出口业务,约定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第一批货物发送后,买方办理了付款赎单手续,但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便要求开证行通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不要议付,银行不予理睬。后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仍予议付。议付行议付后,付款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遭到买方拒绝。问:(1)银行处理方法是否合适,(2)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为宜? 答:(1)银行的处理方法是合适的。本案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方式结汇。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只根据信用证的有关规定审核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只要“单单一致,单证一致”,银行就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因此,本案中的议付行对第二批货物的议付,是符合信用证业务的做法的。 (2)案中的买方应先付款赎单,再与出口方取得联系,共同商议如何解决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的问题。案例:中国某公司与欧洲某进口商签订一份皮具合同,价格条件为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货物到达鹿特丹后,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沾污、变色,损失价值达10万美元。据分析,货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中,未能将皮具的湿度降低到合理程度。试问:(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损是否负责赔偿? (2)进口商对受损货物是否支付货款? (3)出口商应如何处理此事? 答:(1)保险公司不赔,因是商品内在缺陷,属于保险人的除外责任。(2)进口人应支付货款,因为合同是凭单付款,本案的进口商付款后可以凭检验证书向出口商提出索赔。(3)出口商应对此负赔偿责任。案例: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A公司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食品中细菌含量超过进口国标准:(2收货人只实收995箱,短少5箱;(3)有10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千克。试分析上述情况,进口人应分别向谁索赔 答:第一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因为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第二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在目的港应如数交足,第三种情况应向保险公司索赔,属保险责任范围以内,但如果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以向卖方索赔。案例:我某出口企业以CIF纽约条件与美国某公司订立了200套家具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2001年12月交货。11月底,我企业出口商品仓库因雷击发生火灾,致使一半以上的出口家具被烧毁。我企业遂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美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我方按时交货。我方经多方努力,于2002年1月初交货,而美方以我方延期交货为由提出索赔。 问:(1)我方可主张何种权利?为什么?(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我方要求解除合同不合理。因为,不可抗力并没有严重到我方根本不可能履约的程度,所以我方不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中方在发生不可抗力事故后,应通知美方并要求延迟交货,但我方不负延迟交货的违约责任。(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我方的延迟履约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故我方不负延迟履行的责任。案例:某国公司以CIF 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的标准;(2)收货人只实收 998箱,短少2箱;(3)有15箱货物外表情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公斤。试分析以上情况,进口人应分别向谁索赔? 答: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因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在目的港应如数交足。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保险单责任范围以内,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案例:中国从阿根廷进口普通豆饼2万吨,交货期为8月底,拟转售欧洲。然而,4月份阿商原定的收购地点发生百年未见洪水,收购计划落空。阿商要求按不可抗力处理免除交货责任,问中方怎么办? 答:(1)合同如无特殊约定,本合同应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阿均为公约缔约国);(2)依公约有关规定,阿方发生的事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为事件的后果不是不可克服的。豆饼属种类货,可以替代,合同不要求特定的产地,阿商应从其他地区或国家购买货物交货,尤其是从发生洪水到交货尚有4个月时间可供阿方购货;(3)阿方如拒不履约,中方可在阿商交货时从国际市场上补进,然后向阿商索取差价和损害赔偿金。 案例:由于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履行合同,按惯例可免除一定的责任。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地震,在此之前某外贸企业与日商订有三份煤炭出口合同,合同中商品名称分别为:“现货开滦煤”、“在某堆场存放的开滦煤”、“中国煤”。试就以上情况分别说明我如何向日方提出免责要求。 答:第一个合同,开滦煤矿区被毁,无煤可产,可要求解约免除全部交货义务;第二个合同,存放在某堆场的开滦煤,未受地震破坏,但交通受阻,可要求推迟交货时间;第三个合同,因未指定产地,应以其他产地的煤交付,原则上不能要求免责。案例:我国某公司与外商订立一项出口合同,在合同申明确规定了仲裁条款,约定在履约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在中国进行仲裁。后来,双方对商品的品质发生争议,对方在其所在地法院起诉我方,法院也发来了传票,传我国的公司出庭应诉。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答:应出庭抗诉,向对方法院出示合同仲裁条款(仲裁协议),要求法院停止诉讼程序,将该项争议移交合同规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案例:中方某出口企业与美商按CIF纽约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付了款。承运船只驶离我中途经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进口方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有关业务人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你认为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 答:我方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本不应理赔,理由如下:(1)我方已按信用证的规定将货物如期装上直达班轮并提供了直达班轮提单,卖方义务已经履行。至于货在运输中承运人援用提单上的“自由转船条款”(Transshipment Clause)而将货物换装他船时,无须征得托运人的同意。所以买方指责卖方弄虚作假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2)按CIF条件成交,货物在装运港装上驶往目的港的船舶时风险即转移。货物何时到达目的港,是否到达目的港,包括,船公司中途擅自转船的风险概由买方承担,而与卖方无关。CIF价成交的贸易合同属于“装运合同”,而不是“到货合同”。卖方只要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就完成了交货任务。在此之后如货物灭失、损坏、迟交以及费用增加等风险,均由进口方承担。进口方应根据该货物的保险条款,向有关责任人提出索赔。案例:我国某公司从美国A公司进口一批美国东部黄松,计6942干板英尺(折合35404立方米),价值数百万美元,目的港为上海港。原合同规定“按美国西部SCRIBNER标准检验。”但是在开信用证前,A公司提出另一个标准即“美国东部BRERETON标准”也可作为验收标准。我公司同意修改合同检验条款,将“按美国西部SCRIBNER标准检验”改为“按美国西部SCRIBNER标准或按美国东部BRERETON标准检验”,并开出了信用证。货物运抵上海港后,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按我国进口美松通用的美国西部标准检验,检验结果共短少材积3948干板英尺,短少率达57,价值100多万美元,使我某公司受到重大损失。问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答:造成上述的主要问题是对检验标准问题的重要性不清楚,在外商提出修改合同条款的原因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同意修改。外商有意利用我方人员的无知钻了空子,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外商在这批美松装船前委托$GS公证检验公司检验。而美国东部标准是按美松装船时所占船舱容积计算数量的,美国西部标准是按美松实际体积计算数量的,两种标准计算材积之差达40以上,外商要求修改合同的目的,就是要钻这个空子,此例可见检验标准的确定是何等重要。 案例:卖方发货并办理押汇,现买方借口货物被偷及货样不符,要求卖方按 LC (CIF)价金额赔偿50。卖方函请买方提具公证报告,但事隔数月杳无音信。卖方可如何考虑此事?答:索赔必须提出相应证据,买方迟迟未能提出公证报告,对此卖方可提出拒赔。 (2)索赔应在索赔期限内提出。该期限通常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若无规定,买方也应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案中买方数月后尚未提出证据,若为 一般货物,早已超过合理期限。 (3)货物意外被窃,属一切险(含TPND)的责任范围。买方只有在投保一切险的条件下方可凭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卖方只要按约定条件进行了包装,就可不负责任。案例:一进口商对外开出LC后,因卖方生产原料缺乏,无法履行合同,致使LC已过期,此时市价上涨两倍多,进口商应如何要求卖方赔偿?若卖方能取得政府证明文件以不可抗力为由拒赔,进口商应如何处理?答:依经济合同法),卖方因原料价格上涨而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属违约行为。凡未经双方协商达成变更或解除合同协议的,应继续履行合同,否则按违约处理。因此,进口商因开证支付的银行费用和利息,可由开证行出具结汇计算单,连同其他损失(如因物价上涨引起的产品停工、滞销损失等)向卖方要求赔偿。(2)如卖方违约是因不可抗力引起,则卖方可免责。此时,进口商可继续要求卖方在一定期限内履约,或协商废弃合同进行另购。案例:日本公司A出售一批电视机给香港公司B,B又把这批电视机转口给泰国公司C。在日本货物到达香港时,B已发现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但B仍将原货转船直接运往泰国,泰国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有严重缺陷,要求退货。于是香港公司B又转向日本公司A提出索赔,但遭日方拒绝,问日方有无权利拒绝?为什么? 答:按本例,本来日本公司A对这批货物的质量应当负责,但因香港公司B的失误,丧失了向日本公司索赔的权利。1)A与B,B与C订立的两份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互换。A交B的货物品质有严重缺陷,A负违约责任,B本可按合同规定向A主张权利。在正常情况下,B收到货后,对货应有一个合理的机会作检验,如发现质量与合同不符,可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向A主张权利。但B却违反了上述正常程序,把原批货物转船直接运往泰国,以履行它和C所订合同的交货义务,因而导致B事实上已接受了货物,也就使它丧失了本来可以有的拒收货物等权利。 根据以下几点可以推定一方是否接受货物:第一,买方对卖方表示它已接受货物;第二,当货物已交付给买方,买方对货物作了任何与卖方的所有权抵触的行为;第三,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之后,买方留下货物,没有向卖方表示它已拒收货物。 (2)B与C之间权利和义务由另一合同确定,由于C在提出赔偿手续上是完备的,B不得拒绝理赔。案例:有一份CIF合同,日本公司出售800吨洋葱给澳洲的公司,洋葱在日本港口装船时,经公证行验明完全符合商销品质,公证行并出具证明。但该批货物运抵澳洲港口时,洋葱已腐烂变质,不适合人类食用,因此买方拒绝收货,并要求卖方退回已付清的货款。在上述情况下,买方有无拒收货物的权利?为什么? 答:本例中,买方一般是没有这种权利的,除非双方约定按到岸品质买卖,或者买方能证明货物在装运时品质已有缺陷,否则卖方不负担此项责任。(1)在CIF条件下,买方有二项拒收权:第一,对不符合同规定的单据有拒收权;第二,对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有拒收权。 (2)发生类似纠纷时,还应注意两种情况:第一,货物装船时,如有某种内在品质缺陷,但未被发现,当货物到目的港后,这种缺陷才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应视为卖方交货时品质不符合合同规定。此项损失不属外来风险,保险公司对这种内在缺陷也不承担责任,而要由卖方负责。第二,若双方在CIF合同中作丁特别约定,例如双方约定按到岸品质的条件买卖,这时,无论何种原因引致品质不符,卖方都应对货物到港的品质状态负责,若无特别约定,在CIF(或FOB, CFR)条件下,卖方对货物只承担离岸品质。案例:有一份合同规定,“货物应于1992年份10月至11月份装船。”又规定“买方应开出一张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凭卖方提交的装运单据即期承付。”由于合同内未规定买方应开出信用证的日期,卖方于9月初向买方发出电报,催促买方开证。卖方等到9月 10日未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于是又发电报给买方,声称因买方未开出信用证,违反合同,单方面通知撤销合同。但是9月10日下午,买方通过银行开来信用证,这时卖方拒绝接受,他认为合同已撤销,双方对此发生争议。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撤销首同的权利?为什么? 答:本例中,卖方没有单方面撤销合同的权利,因为:(1)本例合同中未规定买方开证的具体时间,那么究竟应何时开出信用证,要由合同内容来确定。其中主要要看卖方交货时间,并以此为依据,即使买方10月1日开出信用证,卖方仍有6()天备货、订船、装船时间,应当是足够的。9月10日卖方因未收到买方信用证,而单方面撤销合同是没有道理和依据的,反而成为违反合同的行为。(2)即使合同已规定“买方须于9月5日前开出信用证”,而买方9月10日才开出信用证,尽管买方违反了规定的时间开证,但也不能认为是根本违约或重大违约(仅比合同规定迟了数天,不足以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因此买方只能提出损害赔偿,不能单方面主张撤销合同。案例:有一份合同,卖方A工厂出售一批原料给买方B工厂,合同规定6月份交货。但5月10日A工厂失火,生产设备及仓库全部烧毁。到7月1日B未见来货,便向A查问,并催促交货。这时A才把失火的情况通知B,并以不可抗力为理由,撤销合同。B由于急需原料生产,于是立即从市场补进替代物。根据市场价格资料表明:5月15日至6月15日的时价与合同接近,以后市场价格逐步上升,至7月1日,市场价格已比合同价上涨,40,试问买方在补进替代晶后,能否要求A赔偿损失?此项损失又应包括哪些项目?为什么? 答:本例应属不可抗力事件。本来A方可以免除履约责任,主张撤销合同。但因A未及时通知B,因此使B无法避免本可避免的损失,因而A应承担赔偿差价的责任。其理由如下: (1)A本可免除继续履约的责任,但A应把事故情况及时通知B,使B能采取措施补进货物,避免进一步扩大损失。5月1()日的事故,直到7月1日卖方一直未把事故及不能履约情况告诉B,卖方对此应承担责任。根据(公约)“不履行义务一方必须将障碍及其对他履行义务能力的影响通知另一方。如果该项通知在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仍未为另一方收到,则它对因此而引致的损害负赔偿责任。我国(涉外合同法)也指出“并应在合理时间内提供有关机关出具的证明”。所以A要承担责任。 (2)到7月1;日,B询问时,A才把情况告诉B,但此时市场市价比合同价上涨了40,因此A对此项差价损失应负赔偿责任。案例:我某公司于5月20日以电传发盘,并规定“限5月25日复到”。国外客户于5月23日复电至我方,要求将即期信用证改为远期见票后30天。我公司正在研究中,次日又接到对方当天发来的电传,表示无条件接受我5月20日的发盘。问此笔交易是否达成?案例:我某进出口公司向国外某客商询售某商品,不久我方接到外商发盘,有效期至7月22日。我方于7月24日用电传表示接受对方发盘,对方一直没有音讯。因该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价上涨,8月26日对方突然来电要求我方必须在8月28日前将货发出,否则,我方将要求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仔。问:我方是否应该发货?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发货。因为我方7月24日用电传表示的接受,已超过了发盘规定的有效期,不具有接受的效力,仅相当于一项新的发盘,买卖双方之间无合同关系,所以,我方不应发货。因该商品的市场行情上涨,我方应寻找出价较高的买方将货物销售出去。案例:我A公司向国外B公司发盘,报谷物300公吨,每公吨250美元,发盘有效期为10天。3天后,B公司复电称,对该批货物感兴趣,但要进一步考虑。2天后,B公司两次来电要求将货物数量增至600公吨,价格降至230美元/公吨。3天后我公司将这批谷物卖给另一外商,并在第10天复电B公司,通知货已售出。但外商坚持要我方交货否则以我方擅自撤约为由,要求赔偿。试问:我方应否赔偿?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赔偿。因为本案中,B公司两次来电,要求将货物数量增至600公吨,价格降至230美元/公吨,已构成了还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