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规程(终板)_第1页
锅炉运行规程(终板)_第2页
锅炉运行规程(终板)_第3页
锅炉运行规程(终板)_第4页
锅炉运行规程(终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WUHAN KAIDI HOLDING INVESTMENT CO.,LTD锅炉运行规程KG120-540/13.34-FSWZ1(试行)* * 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KG120-540/13.34-FSWZ1锅炉运行规程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WUHAN KAIDI HOLDING INVESTMENT CO.,LTD锅炉运行规程KG120-540/13.34-FSWZ1(试行)版次A/O分发号文件编号持有人状态受控 非受控 作废密级秘密 机密 绝密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0年3月20日编制 前 言为了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根据部颁电力生产技术管理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与机械部分)、锅炉运行(地方电厂岗位培训教材第二版),参照我公司自行设计锅炉的有关说明书及同行业电厂相关规程,并结合我公司第一批投产电厂的实际情况和经验编写而成。一、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电厂总经理、总工、生产副总经理、发电维护部部长、值长、锅炉专工以及安监、培训等与生产有关的管理人员。二、下列人员应熟知并认真执行本规程:总工、生产副总、发电维护部部长、值长、锅炉专工、锅炉运行及检修人员。三、锅炉试运行规程适用于凯迪二期生物质电厂KG120-540/13.34-FSWZ1型锅炉。解释权归凯迪控股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心。四、本规程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公司领导和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关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同时由于锅炉机组尚未安装竣工和通过调试,并且各项目机组存在设备上的差异,编写中难免有不完善之处,在今后的规程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恳请第二批电厂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 批准: 审定: 编写: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日目 录第一篇 锅炉运行规程第一章 设备的简要特性2第一节 设备概况2第二节 锅炉整体布置简述2第三节 设计规范9第四节 锅炉主要计算数据11第二章 锅炉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23第一节 冷态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23第二节 锅炉机组新装与大修后启动的检查与试验30第三章 锅炉冷态试验36第一节 冷态试验的目的36第二节 冷态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6第三节 测定布风板空板阻力36第四节 布风板均匀性检查(沸腾法)37第五节 冷态料层阻力特性试验37第六节 检查回料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37第四章 锅炉点火38第一节 一般规定38第二节 点火操作38第三节 启动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40第五章 锅炉升压41第一节 升压时间41第二节 升压过程的操作42第三节 升压过程的注意事项43第四节 安全阀的整定44第五节 锅炉供汽45第六章 锅炉燃烧调整46第一节 燃烧控制与调整的主要任务46第二节 床温调控46第三节 床压调控48第四节 炉膛负压的调控49第五节 烟气含氧量调控49第六节 物料循环倍率的控制50第七章 锅炉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51第一节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51第二节 锅炉的负荷调节52第三节 锅炉水位的调整53第四节 汽压和汽温的调整54第五节 锅炉排污56第六节 排渣放灰与打焦58第七节 转动机械的运行监视60第八节 吹灰61第八章 自动装置的运行62第一节 汽包水位自动控制62第二节 主汽温度自动控制63第三节 炉膛负压自动控制63第四节 燃烧自动控制64第五节 锅炉保护定值及连锁逻辑65第九章 锅炉设备的运行维护80第一节 锅炉设备的巡回检查80第二节 运行设备的加油维护81第三节 定期试验和定期切换工作82第十章 锅炉机组的停运83第一节 正常停炉程序83第二节 停炉后的冷却85第三节 压火86第四节 压火后的启动87第十一章 锅炉保养88第一节 短期维护88第二节 长期备用88第十二章 锅炉事故处理89第一节 紧急停炉与申请停炉90第二节 锅炉满水91第三节 锅炉缺水、水位不明及叫水程序92第四节 汽包水位计损坏95第五节 汽水共腾96第六节 锅炉承压部件损坏97第七节 锅炉及管道的水冲击101第九节 锅炉灭火103第十节 流化床结焦104第十一节 旋风筒内再燃烧105第十二节 返料器结焦或终止106第十三节 负荷骤减与骤增107第十四节 厂用电中断109第十五节 风机故障112第十六节 螺旋给料机故障与断料114第十七节 放渣管堵塞115第十八节 炉墙损坏116第一章 锅炉给料系统117第二章 燃油系统118第一节 燃油系统设备特性118第二节 油车卸油操作及注意事项118第三节 油泵的启动、停用118第四节 油泵运行与维护119第三章 除灰系统运行规程119第一节 布袋式除尘器119第二节 输灰仓泵126第三节 库顶脉冲除尘器(具体以现场设备为准)130第四节 空气压缩机131第五节 压缩空气干燥器139第四章 燃料设备运行规程152第一节 燃料设备技术规范152第二节 燃料设备的运行157第三节 桥式抓斗起重机160第四节 电动犁式卸料器161第五节 排污泵161第六节 燃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62第七节 燃料设备常见故障及其处理163第八节 输料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166附: 锅炉启动及停炉操作票170第一篇 锅炉运行规程第一章 设备的简要特性第一节 设备概况编号#1炉炉型KG120-540/13.34-FSWZ1设计单位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制造厂家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年月20xx-xx-xx投产日期200xx-xx-xx第二节 锅炉整体布置简述1.锅炉整体布置概述本工程采用高温超高压参数、单锅筒、自然循环、单段蒸发系统、集中下降管、平衡通风循环流化床锅炉,露天布置。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分离器和自平衡“U”形水冷回料阀及尾部3个部分组成。炉膛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尾部第1、第2烟道采用汽冷包墙。炉膛下部布置水冷布风板,布风板上安装钟罩式风帽,具有布风均匀、防堵塞、防结焦和便于维修等优点。炉膛上部稀相区布置高温屏式三级过热器(SH3)。锅炉采用2台高温绝热分离器,布置在炉膛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外壳由钢板制造,内衬绝热材料及耐磨耐火材料,分离器上部为蜗壳形,下部为锥形。防磨绝热材料采用拉钩、抓钉、支架固定。每台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腿下布置一个非机械型回料阀,回料为自平衡式,流化密封风由高压风机单独供给。回料立管及回料阀采用膜式壁结构,内衬45mm耐磨耐火材料。耐磨材料通过销钉固定在膜式壁上。炉膛、旋风分离器和回料阀三部分构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分物料热循环回路,燃料在炉膛内与循环物料混合并燃烧,产生热烟气,形成气固两相流。气固两相流在炉膛内向上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大颗粒循环物料在不同高度向下回落,形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内循环。其余循环物料随热烟气经炉膛出口进入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经过回料阀返回到炉膛,形成锅炉的外循环。被净化过的烟气则经分离器出口烟道进入尾部烟道并依次流经布置在尾部第1烟道中的低温屏式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第2烟道的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布置尾部第3烟道的省煤器和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过热蒸汽温度由布置在过热器之间的三级喷水减温器调节,减温喷水来自于锅炉给水。尾部第1、2烟道采用汽冷包墙,膜式壁结构,尾部第3烟道采用护板结构。炉膛与尾部第1、2烟道包墙均采用水平绕带式刚性梁来防止内外压差作用造成的变形。锅炉设有膨胀中心,各部分烟气、物料的连接烟道之间设置性能优异的膨胀节,解决由热位移引起的密封问题,各受热面穿墙部位均采用成熟的密封技术设计,确保锅炉的密闭性。锅炉采用焊接钢构架。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炉膛、尾部第一烟道、尾部第二烟道、过热器系统、省煤器系统和回料阀采用悬吊结构。分离器、回料阀立管和热管空气预热器采用支撑结构。2.锅炉整体布置的主要特点2.1 采用按烟气流程四通道布置方式锅炉从前到后依次是炉膛、分离器及回料阀、尾部第一烟道、尾部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炉膛和旋风分离器相连接,分离器下布置回料阀并通过回料斜管和炉膛下部相连接。炉膛、分离器和回料阀组成了锅炉的物料循环系统。炉膛内布置高温屏式过热器(SH3)。尾部第一烟道内布置低温屏式过热器(SH2)。尾部第二烟道内布置高温过热器(SH4)、低温过热器(SH1)。尾部第三烟道内布置省煤器和热管空气预热器。2.2可靠的防磨措施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由于大量高温循环粒子不断流经燃烧室、分离器和回料阀,所以存在着严重的磨损问题,为使锅炉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在以下表面采取了可靠的防磨措施: 高温绝热分离器及料腿内表面 回料阀内表面 高温绝热分离器和对流烟道之间的连接烟道内表面 下部炉膛内表面和布风板上表面 燃烧室出口烟道及出口烟道周围 炉膛开孔及穿墙处 炉内屏式过热器的迎烟气面弯头 屏式过热器的迎烟气面 分离器出口汽包墙的中间隔墙和两侧墙上部2.3尾部高、低温过热器采用大节距、顺列布置高、低温过热器采用大节距、顺列布置,有利于减轻受热面的积灰和磨损。2.4水冷布风板和钟罩式风帽锅炉采用水冷布风板,使布风板得到可靠的冷却。布风板管间鳍片上布置有钟罩式风帽,每个风帽由较小直径的内管和较大直径的外罩组成。这种风帽具有流化均匀、不堵塞、不磨损、安装、维修方便的优点。由于启动点火时,水冷风室内温度很高,所以,在水冷风室内表面敷设有耐火材料。2.5屏式受热面在炉膛上部布置了过热器屏式受热面(SH3),可以降低分离器入口烟气温度,避免分离器内部温度过高,从而避免结渣。 在尾部第1烟道内布置了过热器屏式受热面(SH2)。一方面,可以降低高温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避免因高温过热器壁温过高,从而避免局部高温腐蚀。另一方面,有凝渣作用,可以减轻其后对流受热面的积灰和堵灰。2.6三向膨胀节本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为解决燃烧室与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阀、冷渣器之间以及高温绝热分离器与回料阀、尾部对流烟道之间的相对三向膨胀,在以上各处装有既能耐高温、又能抗磨损的三向膨胀节。安装时,要按图纸要求施工,保证金属件、耐磨耐火材料相对尺寸。2.7高温绝热分离器采用蜗壳式高温绝热分离器,中心筒采用特殊结构,有利于气固分离,分离效率高、运行可靠。2.8 双H型鳍片省煤器采用双H型鳍片省煤器,顺列布置。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省煤器磨损;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省煤器的积灰和堵灰。2.9热管式空气预热器采用无机传热介质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提高空气预热器冷端壁温,防止空气预热器的低温腐蚀。同时,又可以选用较低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并适应布袋除尘器要求。热管式空预器工作过程:若干条热管纵向排列组合置于箱体内,即构成热管式空预器。箱体被中间隔板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上面流动的是空气,下面流动的是烟气。热管式空预器是一种气气式换热设备,热管内的工质不断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传导到上面空气中,完成烟气余热的回收工作。热管式空预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等温性能好、流动阻力小(烟气阻损在300Pa左右)、工作安全可靠、壁温可调可控、清灰容易、维护简单等优良特点,非常适合在腐蚀、多尘的烟气环境中充分回收烟气余热资源。对于含尘量较大的烟气,一方面可以采用开齿螺旋翅片,以防止灰尘在热管翅片上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激波吹灰器,彻底清除热管表面的集灰结焦,保持热管的换热效率。 热管工作原理:将一根封闭的中空管抽成真空,内部充装一定比例的液体工作介质(工质),即构成了热虹热管。热管放在热源部分的称为蒸发段,放在冷却部分的称为冷凝段,热侧流体为烟气,冷侧流体为空气,两端之间有隔离层。蒸发段工质吸烟气热量由液体变成气体,发生相变,气体携带潜热由蒸发段流到冷凝段,把热量传递给管外的空气,放出大量潜热后凝结,管内工质由气体变为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回流到蒸发段,继续吸热汽化。如此反复循环,通过工质的相变使得热管高效快速传递热能,故又称为超导热管。为了加强热管与气体之间的传热效率,上下段热管均焊有螺旋翅片,以增大换热面积。2.10全疏水结构除低温屏式过热器受热面(SH2)外、其余受热面采用全疏水结构,锅炉停炉后可全部疏水,有利于锅炉的停炉保护。2.11膨胀中心锅炉设置有膨胀中心,可进行膨胀量计算,作为膨胀补偿、间隙预留和管系应力分析的依据,并便于与设计院所设计的各管道的受力情况相配合,也为锅炉本体的刚性梁,密封结构和吊杆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12燃烧室正压运行锅炉采用平衡通风方式,压力平衡点位于炉膛出口,所以运行时燃烧室处于正压工况,为了防止烟气泄漏,确保燃烧室的密封性,所有门、孔以及管束穿墙处都设有密封盒或焊接密封3. 锅炉汽水流程锅炉给水经过水冷回料阀到省煤器入口集箱和水平布置的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出口集箱,最后由省煤器引出管接至锅筒。在启动阶段,省煤器再循环系统可以将炉水从锅筒直接引至水冷回料阀进口集箱,从而保护水冷回料阀和省煤器。锅炉采用自然循环,锅筒内的锅水由集中下降管分配到炉膛水冷壁和和延伸墙水冷壁,经炉膛水冷壁和和延伸墙水冷壁加热后成为汽水混合物,随后经水冷壁上集箱和和延伸墙水冷壁上集箱、汽水引出管引入锅筒进行汽水分离。被分离出来的锅水进入锅筒水空间,进行再循环。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由锅筒顶部的饱和蒸汽连接管分别引至第1烟道的前墙、中间墙,汇集到前墙下集箱和中间墙下集箱,再分别经过烟道的侧墙、后墙流入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然后依次经过低温过热器(SH1)、备用喷水减温器、低温屏式过热器(SH2)、二级喷水减温器、高温屏式过热器(SH3)、三级喷水减温器、高温过热器(SH4),最后将合格的过热蒸汽引向汽轮机。4.锅炉烟风系统锅炉设有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高压流化风系统和烟气系统。锅炉采用平衡通风,零压点设置在炉膛出口处,通过引风机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和没有被分离器分离的飞灰流经尾部第1、2、3通道的对流受热面,然后经过除尘系统、引风机,进入烟囱,排向大气。4.1一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用风由一次风机提供。经过一次风机出口的冷风分冷热2路,一路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成为热风,然后又分为锅炉一次风和锅炉启动用风。另一路不经过空气预热器,作为锅炉的播料风和给料密封风。锅炉一次风流经水冷风室和布风板上风帽进入炉膛底部,实现炉膛的物料流化、辅助燃料着火和助燃。锅炉点火期间,此路风关闭,由启动用风代替。锅炉的启动用风又分为点火风和混合风。点火风用于启动燃烧器油点火,混合风用于控制油燃烧后的烟气温度。锅炉正常运行时,此路风关闭。不经过空气预热器的冷风直接到炉前给料装置的特定部位,使燃料能够顺利的进入炉膛,同时防止炉膛内烟气返窜,保护给料系统。4.2 二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用风由二次风机提供。二次风经过空气预热器后,分别进入上、中、下二次风箱及其支管,然后进入到炉膛过渡区和稀相区,用于燃料的助燃。运行中可以通过调节一、二次风风量的配比来控制炉膛温度。4.3高压流化风系统高压流化风机提供的高压流化风,经返料器下部风室,分别进入到回料阀的下料区和返料区,实现回料阀中物料的流化和回料阀的自密封。4.4物料循环过程锅炉冷态启动时,在炉膛内加装启动物料后,首先启动床下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水冷式布风板送入炉膛,启动物料被流化和加热。床温上升到约450(各厂根据实际燃料情况而定)并维持稳定后,燃料开始分别由炉前给料口送入炉膛下部的密相区内。锅炉启动完成后,关闭启动燃烧器。燃烧用空气分为一、二次风,分别由炉底和布风板上部送入。一次风经床底水冷风室,作为一次燃烧用风和炉内物料的流化介质送入燃烧室,二次风在前后墙沿炉高方向上分3层布置,以保证提供给燃料颗粒足够的燃烧用空气并参与燃烧调整;同时,分级布置的二次风在炉内能够营造出局部的还原性气氛,降低氮氧化物NOX 的生成。燃烧产生的烟气携带大量床料经炉顶转向,通过位于后墙水冷壁上部的两个烟气出口,分别进入两台绝热式蜗壳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后含少量飞灰的烟气由分离器中心筒引出,进入尾部烟道,对布置在其中低温屏式过热器(SH2)、高温过热器(SH4)、低温过热器(SH1)、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放热,到锅炉尾部出口时,烟温已降至151左右。被分离器捕集下来的灰,通过分离器下部的立管和返料器送返炉膛实现循环燃烧。炉膛底部设有两个排渣口,通过排渣量大小的控制,使床层压降维持在合理范围以内,以保证锅炉良好的运行状态。4.5燃料的供给及排渣系统锅炉给料系统采用前墙集中布置,炉前布置有六个给料口。一定粒度的燃料经给料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六台给料装置,然后被送入炉膛燃烧。燃料燃烧后的灰渣分别以底渣和飞灰的形式排出,底渣从炉膛底部排出,飞灰从尾部排出。燃料的种类、粒度、成灰特性等会影响底渣和飞灰所占的份额。就本设计燃料和要求粒度而言,按底渣占总灰量的20%及飞灰占总灰量的80%进行设计。锅炉的排渣采用水冷滚筒冷渣器。为保证长期停炉的过程中,将床料完全排出,返料器下还设有排灰口,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底渣系统4.6膨胀、密封、吊挂系统根据锅炉支、吊结构布置方式,整台锅炉在深度方向上共设置了五个膨胀中心:炉膛中心线、两个旋风分离器中心线、包墙中心线和第3烟道中心。锅炉的炉膛水冷壁、汽冷包墙、省煤器及护板全部悬吊在顶板上,由上向下膨胀;炉膛通过刚性梁的限位装置使其以炉膛几何中心线为零点向前后、左右膨胀;汽冷包墙也通过刚性梁的限位装置使其以包墙中心线为零点向前后、左右膨胀。旋风分离器筒体、空气预热器均以自己的支承面为基准向上、下膨胀, 前后、左右为对称膨胀。考虑到锅炉的密封和运行的可靠性,各单独的膨胀体系通过金属或非金属膨胀节连接。所有穿墙管束在穿墙处封焊或密封固定,或通过膨胀节形成柔性密封,以适应热膨胀和变负荷的要求。4.7吹灰系统为了保持受热面的清洁,本锅炉设计了燃气(乙炔)脉冲(激波)吹灰系统。第三节 设计规范锅炉汽水参数序号项目符号单位BMCR设计燃料1额定蒸发量Dt/h120.462给水量Dgst/h116.63过热器减温水量Dpst/h7.494主蒸汽压力PMpa(g)13.345主蒸汽温度T5406给水温度Tgs240.57给水压力PgsMpa(g)15.108锅筒压力PgtMpa(g)14.75锅炉热效率序号项目符号单位数值1飞灰含碳量Chz%122底渣含碳量Cfh%23排烟热损失q2%6.734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3%0.85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1.156散热损失q5%0.87灰渣物理热损失q6%0.038总热损失Qe%9.519锅炉效率%90.4910保热系数%0.991锅炉主要参数汇总序号项目符号单位BMCR1锅炉排污率pw%32减温水温度Tjw240.53减温水压力PjwMpa15.14一级减温水量D1jwt/h05一级调温幅度T1jw06二级减温水量D2jwt/h4.797二级调温幅度T2jw26.38三级减温水量D3jwt/h2.79三级调温幅度T2jw19.0210环境温度thj2011冷空气温度tlk3012一次风温度tfw123613二次风温度tfw223614炉膛床温tlt82215炉膛出口温度tlck85416排烟温度tpy15117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1.318飞灰份额afh%8019锅炉保证效率%90.09第四节 锅炉主要计算数据下列计算数据如果与热力计算汇总表不符,以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为准4.1汽水运行参数项目工质温度 ()工质压力 (Mpa)工质流量质量流速入口出口温升入口出口压降t/hkg/m2.sm/s省煤器240.5321.280.6615.09614.810.28116.6610.10.8锅筒341.614.75水冷壁341.614.75包墙过热器341.6366.4 24.83 14.75 14.58 0.221 112.97 一级过热器SH1366.4 406.3 39.9 14.58 14.288 0.292 112.97 616.6 9.5 一级减温器406.3 406.3 0.0 14.288 14.285 0.003 0二级过热器SH2406.4 451.3 44.90 14.285 14.108 0.177 112.97 554.9 10.2 二级减温器451.3 425.0 -26.3 14.108 14.105 0.002 4.79三级过热器SH3425523.7 98.7 14.105 13.805 0.300 117.76 810.6 17.2 三级减温器523.7 504.7 -19.0 13.805 13.803 0.002 2.700 四级过热器SH4504.7 540.0 35.3 13.803 13.340.463 120 754.7 18.3 4.2烟气运行参数项目BMCR烟气温度 ()烟气速度入口出口温降m/s炉膛8543.70屏式(三级)过热器8548543.70分离器854854-屏式(二级)过热器8547121428.96 转向室712696.515.5-高温(四级)过热器696.562076.58.02 低温过热器6204991217.17 省煤器499275224空气预热器2751511244.3燃烧侧流量(过量空气系数=1.3)项目单位燃料1总烟气量Nm3/h147688烟气密度/Nm31.2636 总的湿空气量Nm3/h113233总的干空气量Nm3/h111456空气密度/Nm31.285燃料消耗量/h30210 计算燃料消耗量/h29904 飞灰量/h1991 底渣量/h498 总灰量/h2489 补充床料量/h10004.4锅炉风量分配项目单位BRCM数值比率风量分配一次风量Nm3/h50955 45.%二次风量Nm3/h45584 40.26%播料风量Nm3/h8153 7.2%密封风风量Nm3/h5662 5.%高压流化风风风量Nm3/h28802.54%通过布风板风量Nm3/h50955 一次风上二次风风量Nm3/h17094 二次风中二次风风量Nm3/h17094 二次风下二次风风量Nm3/h11396 二次风点火风风量Nm3/h24900启动用风混合风风量Nm3/h211000启动用风4.5主要部件水容积名称单位锅筒水冷系统过热器系统省煤器系统总计水压时 M320 50298107 正常运行时 M38 500866 4.6锅炉整体布置基本尺寸锅炉深度(前后外支柱中心距离)29300mm锅炉宽度(两侧外支柱中心线距离)13200mm锅炉顶板标高41100mm锅炉运转层标高80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36550mm省煤器进口集箱标高23215mm过热器出口集汽集箱标高20000mm4.7锅炉受压元件的规格材料汇总表序号名称 规 格材料1锅筒17809013MnNiMoR2炉膛前、后水冷壁上集箱2734520G3炉膛前、后水冷壁下集箱2734520G4炉膛侧水冷壁上集箱2193220G5炉膛侧水冷壁下集箱2193220G6炉膛出口烟道集箱2192820G7水冷壁延伸墙入口集箱2192820G8水冷壁延伸墙出口集箱2192820G9炉膛出口烟道立管1591620G10炉膛水冷壁管子606.520G11延伸墙水冷管子606.520G12布风板水冷壁管子601015CrMoG13水冷壁下水分配管5086020G14炉膛集中下降管4573520G15延伸墙下水分配管3775220G16延伸墙集中下降管3253020G17延伸墙汽水引出管1591620G18水冷壁汽水引出管1591620G19前包墙上集箱273x4020G20前包墙中间集箱219x3220G21中隔墙上集箱273x4020G22包墙下集箱273x4020G23中隔墙下集箱219x3220G24左侧包墙下集箱219x3220G25右侧包墙下集箱219x3220G26侧包墙上集箱219x3220G27低过进口集箱273x4020G28低过出口集箱273x2012Cr1MoVG29屏过进口集箱273x2612Cr1MoVG30屏过出口集箱273x2612Cr1MoVG31高过进口集箱273x2612Cr1MoVG32高过出口集箱273x4012Cr1MoVG33集汽集箱273x4012Cr1MoVG34二级减温器集箱273x2612Cr1MoVG35一级减温器集箱273x2612Cr1MoVG36前、中、后包墙管38x720G37侧包墙管38x720G38前、后顶管38x720G39高温过热器蛇形管(上组)42x712Cr1MoVG40高温过热器蛇形管(下组)42x6TP-347H41前/侧/中包墙管38x720G42低温过热器蛇形管(上一组)42x620G43低温过热器蛇形管(下二组)42x615CrMoG44屏过管 42x8TP-347H45集汽集箱引入管133x1612Cr1MoVG46饱和蒸汽引出管 108x1020G47省煤器蛇形管42x520G48省煤器入口集箱219x2520G49省煤器出口集箱219x2520G50省煤器中间集箱219x2520G51省煤器散管60x1020G52省煤器引出管133x1320G53省煤器引出管集箱159x1620G54省煤器集箱至锅筒的连接管76x7.520G4.8主要辅机设备规范名称项 目单 位数 值引风机风机型号RJ48-SW2700F型出力(TB点)NM3/h183800全压头Pa6380主轴转速(定速BMCR)r/min980主轴转速(变频BMCR)r/min834旋向右旋 进气90排气45制造日期20xx年xx月制造厂家江苏金通灵风机有限公司电机型号YBKK560/YSPKK560电压KV10电流A55.3额定转数转/分985额定功率KW800绝缘等级F重量Kg以实际到货为准制造日期20xx年x月制造厂家以实际到货为准一次风机风机型号RJ25-SW2150F型出力(TB点)NM3/H71260全压头Pa.g18600旋向左旋 进气90排气180制造厂家江苏金通灵风机有限公司电机 型号YKK500-4额定功率KW630电压KV10电流A44.8转数转/分1485重量Kg制造日期20XX年X月制造厂家XXXXX二次风机风机型号RJ36-SW1580F出力(TB点)NM3/H50150全压头Pa7825旋向右旋 进气90排气180制造日期20xx.xx制造厂家江苏金通灵风机有限公司电机型号YSP315L2-4S电机功率KW185电压V380电流A327转数转/分1480制造日期Xxx年xxx月制造厂家xxxx流化风机风机型号BK9020(卧式)升压Mpa0.4933流量(TB点)NM3/min57.6重量Kgxxxx制造日期20xx年x月制造厂家百事德机械(江苏)有限公司电机 型号Y2280M4功率KW90电压V380电流 A167重量KgXXX转数r/min1480制造厂家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螺旋取料机取料机型号LXGLJ-5007000型出力(单台最大)M/H60数量台12制造厂家江苏朝阳液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电机减速机型号GK157-Y15-49-123.25-M4电机功率KW15电压V380变频器型号ATV7IHD15N4Z(施耐德)电流AXx重量kgxx制造厂家xxxxxx螺旋给料机给料机型号LXGLJ-3606500出力(单台最大)M/H120数量台6制造厂家江苏朝阳液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电机减速机型号BWEY42-121-15电机功率KW15电压V380频率HZ50电流AXX重量kgxx制造厂家江苏常州国贸螺 杆 式 燃 油 泵螺杆式泵型号NSNH120-36流量M3/h1.55扬程Mpa2.85转速Rpm1450轴功率Kw3.3滤油器型号WL-65,100目生产日期20XX年XX月厂家南京工业泵厂电机型号Xxxxxx防爆型功率kw5.5转速r/min1450绝缘等级F防护等级IP55重量kgXx生产日期20xxxx月厂家无锡双杨滚 筒 冷 渣 器冷渣器型号LGT-1出力T/H0-1最高进渣温度1000最高出渣温度150冷却水进口压力MPa0.5冷却水回水温度70冷渣器进出口距离mm4000冷却水质一般工业水电机变频器型号Xxxxxx电机功率KW2.2电压V380连排扩容器型号LP-1.5有效容积M31.5工作压力MPa,g0.8工作温度350排汽压力MPa,g0.8安全阀型号A48Y-25C安全阀整定压力MPa0.87安全阀回座压力MPa0.81定排扩容器型号DP5.5有效容积M35.5工作压力MPa,g0.5工作温度106排汽压力MPa,g大气压力制造厂家无锡昌发电力机械有限公司4.9燃料设计本工程燃料采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又称“绿色能源”,包括树木、茅草、农作物秸秆、稻壳、秸秆压块等。本工程燃用燃料分三种情况:以林业资源为主的燃料情况;以农作物资源为主的燃料情况,适当考虑林业资源;以农作物资源为主的燃料情况,不考虑林业资源。为保证锅炉具有良好的燃料适用性,锅炉按以农作物资源为主要的燃料情况,适当考虑林业资源拟合后的平均成份进行设计。锅炉考核试验时,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折算。锅炉运行时,根据实际的燃料情况进行运行调整。设计燃料和校核燃料成分见下表。设计燃料和校核燃料成分表种类项目名称符号单位设计燃料校核燃料1校核燃料2工业分析挥发份Vdaf%81.3785.677.1灰分Aar%7.303.4089.52水分Mar%28.6940.819.83元素分析收到基碳Car%30.2327.8732.80收到基氢Har%4.293.694.88收到基氧Oar%28.823.3632.51收到基氮Nar%0.640.840.44收到基硫Sar%0.0520.0480.056合计tot%100100100低位发热值QMJ/kg10.6929.5411.82Kcal/kg255422802823.4点火用油参数油种:0 轻柴油(GB25294)序号项目数值1运动粘度(20下)3.08.0 mm2/s2灰份不大于0.01%3水份痕迹4机械杂质无5凝固点不高于06闭口闪点不低于557硫含量不大于0.2%810蒸发物残炭不大于0.3%9低位热值Qnet.ar41868KJ/Kg4.10给水品质给水质量标准:GB/T12145-2008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水样名称分析项目单位控制标准给水硬度 mol/L1.0PH9.09.5联氨 g/L1050电导率s/cm0.3(期望值0.2)二氧化硅 g/L50氨m g/L0.51.2铁 g/L20铜 g/L5锅炉连续排污率(B-MCR):1%。4.11启动床料启动床料和补充床料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筛分而成,启动颗粒粒度:最大允许粒径 dmax5000m;d501600m补充床料颗粒度为:最大允许粒径dmax=3000m,d50=1200m;要求控制床料中的钠、钾含量,以免引起床料结团。其中:Na2O1.02.0%;K2O2.03.0%第二章 锅炉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第一节 冷态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1.锅炉本体检查1.1 各孔门完整,能严密关闭,看火孔上的玻璃片完整并清洁,燃烧室正压炉要 注意关闭严密。1.2 打开人孔,检查布风板的风帽是否齐全,不得有明显的变形损坏现象,风帽小孔无堵塞,用灯光检查受热面管有无泄漏,有无严重变形。1.3 各热电偶温度计完整,无损坏现象,各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1.4 防爆门完整、严密、防爆门上及其周围无杂物,动作可靠,检查金属、非金属伸缩节完好,严密无损坏。1.5 检查各阀门、风门、挡板符合下列要求:1.5.1与管道连接完好,法兰螺丝已紧固。1.5.2手轮完好,固定牢固;门杆洁净,无弯曲锈蚀现象,关闭灵活。1.5.3阀门的填料应有适当的压紧间隙,丝扣拧紧,主要阀门的保温良好。1.5.4传动装置的连杆、拉杆、接头完整,各部销子固定牢固,电动控制装置良好。1.5.5具有完整的标志牌,其开关方向正确。1.5.6位置指示器的开度指示与实际位置符合。1.5.7所有调节风门、调节开关无卡涩现象。1.5.8所有调节风门、调节挡板的远方电动操作装置完整可靠,开关灵活、方向正确。各汽水阀门处于下表开关位置:编号阀门名称开关状态点火前运行中升压中1主给水电动门关开2旁路调整门关关3旁路调整门前后电动门开开4减温水疏水关关5减温器疏水总门关关6给水操作台疏水门关关7省煤器再循环电动门开关上水时关,停止上水时开8主汽门关开9主汽旁路门关关暖管时开10延伸墙分配管疏水门关关11包墙过热器疏水开关12低过出口集箱疏水开关13高过进口集箱疏水开关14高过出口集箱疏水开关15屏过入口集箱疏水开关16屏过出口集箱疏水开关17返料器及省煤器疏水关关18集汽集箱疏水一二次门开关19向空排汽一次电动门开开20向空排汽二次电动门开关21反冲洗手动门关关反冲洗时开22主给水电动门后空气一、二次门关关23酸洗备用阀关关24省煤器引出管分配集箱放气一二次门开关0.1Mpa时关25饱和蒸汽引出管联络放气一二次门开关0.1Mpa时关26侧包墙至低过入口连接管一二次放气门开关0.1Mpa时关27低温屏过入口集箱一二次放气门开关0.1Mpa时关28低温屏过出口集箱一二次放气门开关0.1Mpa时关29高温屏过联络一二次放气门开关0.1Mpa时关30左侧二级减温器后一二次放气门开关0.1Mpa时关31右侧二级减温器后一二次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