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西津渡导游词.doc_第1页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doc_第2页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doc_第3页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doc_第4页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 镇江西津渡导游词篇一:镇江市概况导游词 江苏镇江市概况导游词 【地理位置历史气候旅游资源交通】 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 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珠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镇江西津渡导游词篇二:镇江导游词 镇江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和丹徒、京口、润州三个区,总面积3843平方千米,人 口290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镇江地处要塞,历史悠久。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和将来更是商家必争之地。镇江 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镇江环境优美,有山有水,真山真水,城市的自然禀赋得天 独厚,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之美称。除了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以及茅 山、宝华山这些有一定影响的景点外,西津古渡街、梦溪园旧址、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等也 是久负盛名,焦山碑林、六朝石刻等都是国宝级的文物。镇江交通便利,水陆枢纽。处于长 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有85千米长江深水岸线,已建立5个港区139个泊位,其中万吨 深水泊位19个,年吞吐量2800万吨。镇江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和长江第三大港。沪宁铁 路横贯东西,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104国道及苏南公路网络贯穿全境。即将建设的沪 宁高速铁路和在建的润扬大桥将使镇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镇江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历 史上的唐宋八大家许多都在镇江留下名篇名作,一些宏篇巨著如梦溪笔谈、文心雕龙 等都成书于镇江。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底进入了“苏南经济板块”。2001年,实现 “四大突破”。全市gdp突破500亿元,达到505.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946元;财政 收突破40亿元; 协议利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达10.8亿美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一大 批外资大项目纷纷落户镇江,世界500强企业有11家在镇江兴办了企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 化工、造纸、铝业、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有世界主要的锚链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造纸基地、 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醋酸、易拉罐生产基地。恒顺香醋驰名中外。“十五”期间要将镇江建设成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江南名城。市区达100平方 公里、100万人口的“双百”目标。凸现“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独特城市个性,形成“显 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城市风貌,向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使镇江成为最适宜人 居和创业的城市。 镇江,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丰厚悠远的历史蕴含以及繁荣富饶 的经济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产品。风景名胜旅游:镇江的风景名胜无 处不体现着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的交流与融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山之雄, 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尤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形成 了优良的风景名胜体系,现有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 森林公园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焦山十六景”,如华严月色、汲江观日、镜江夕照等自古 闻名。南山重峦叠翠、清幽断俗,“鹤林烟雨”、“招隐红叶”更具特色。宝华山具有“林麓之 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宗教文化旅游:镇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古时有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千年 古刹金山江天禅寺是水陆道场的首创之地,成为佛教圣地。焦山鼎盛时期,有大小寺院十五 座。不久前圆寂的定慧寺主持茗山是全国十大高僧之一,佛学深湛,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高 的宗教地位。宝华山为“律中第一山”,是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70%以上的僧 侣都在此受戒。茅山道院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每到香期,上山香客达三、四十万。 宝华山每年也有全国乃至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慕名前来朝佛受戒。 2007年:镇江市导游 人员资格考试,镇江市导游资格证考试,镇江市导游考试,镇江市导游证考试,镇江市导游 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镇江市导游资格考试教材,镇江市导游,镇江市导游证,怎样考镇 江市导游证,镇江市导游证书,镇江市外语导游考试,镇江市导游词,镇江市导游考试培训, 镇江市导游资格考试,镇江市导游考试报名,镇江市导游考试练习, 神话传奇旅游:金山 被称为“神话山”,有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斗法海“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中, 唐僧玄奘(江流儿)正是漂流至镇江,蒙金山寺方丈施救收留并抚育成人的。镇江自古是军事要地,又是山水名城,因而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历史掌故尤为丰富。刘备甘露寺招亲、 宋江智取润洲城(镇江曾名润州)、韩世忠大败金兀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历史传奇也是妇 孺皆知,流芳百世。特别是北固山,这里的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 的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现在,茅山又有了“老子神像天下第 一”的新景,再加上“蜂涌而至”、 “放鞭炮,听军号”和“怪坡”三大奇观,为茅山抹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游客。文人传说也很多,李白、苏东坡、米芾、辛弃疾、陆游、郑板桥等都有大量踪 迹可寻,乾隆下江南留下的种种趣闻雅事也不胜枚举,为旅游平添无穷韵味。工农业文明 旅游:镇江是世界上最大锚链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ps、abs单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醋 酸和易拉罐生产基地,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造纸基地。镇江所辖的扬中 市被誉为“江中明珠”,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扬中市新坝镇已成为新型农业、现代农居、乡 镇工业特色旅游镇;丹徒县龙山村是国际著名的鳗业大王,为鳗业、休闲、度假特色旅游村; 丹阳市界牌镇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有全国最大的汽车灯具城和灯具生产企业,为乡镇 工贸特色旅游镇。润扬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跨度最长、最为雄伟壮观的斜拉桥。这一切都 为该市开辟大桥景观游、新兴工业农业游等现代旅游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镇江还被江苏省 旅游局纳入“锦绣江南游”和“运河、古镇、园林游”两条旅游黄金线路篇二:镇江市概况 全览导游词 江苏镇江市概况导游词 【地理位臵历史气候旅游资源经济交通】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 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 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 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 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 改延陵县,臵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 镇江地理位臵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 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气候特 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 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 常有利。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 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 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 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 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 东南”;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 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 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臵,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 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 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 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 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 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 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 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珠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 的客人!镇江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 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 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 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 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 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各位游客:我 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 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 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 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 “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 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 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 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 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 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 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 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 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 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 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 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 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 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 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 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篇三:镇江市概况导游词 江苏镇江市概况导游词 【地理位置历史气候旅游资源经济交通】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 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 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 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 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 改延陵县,置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 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气候特 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 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 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 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 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 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 泉等各具特色。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 “京口三山甲东南”;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 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 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 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 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 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 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 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 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 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珠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 的客人!篇四:镇江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 金山寺 概况: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 解镇江的。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 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唐朝诗人张祜(h)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 时金山的写照。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 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 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 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 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 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 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到了唐朝,有个 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 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 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 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 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 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镇江西津渡导游词篇三:镇江焦山导游词 镇江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瘞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瘞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瘞鹤铭。瘞是埋藏之意,瘞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瘞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瘞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瘞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瘞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古炮台遗址】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天庙三处炮台构成犄角之势。炮台为椭圆形暗堡式,每座最长处为 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吸江楼】 各位游客:从古炮台北面上山,随我漫步登上焦山东峰绝顶,我们来到了“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们又称它为“四面佛亭”。初创于宋代,明代弘治年间移建西峰顶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建于原址,四面塑佛像。同治十年(187年)沈秉成改建成二层八角形,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诗意,更名“吸江楼”。现楼为卫9别年重建。楼上的“江山胜概”横匾系沈秉成嫡孙、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于90高龄时所书。 请大家随我沿楼梯盘旋而上。大家看,这楼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我们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满旋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视野广阔,历来为观赏日出的好地方。宋代诗人陆游,登此楼观看日出后曾赞之为:水天皆赤,真伟观也。【别峰庵(板桥读书处)百寿亭】 各位随我由吸江楼向西,我们来到了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在这翠竹环抱的山助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 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还选。1984年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板桥书屋”4字,现勒石于庵左圆门之上。别峰庵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宋代高僧佛印法师写下“绝顶天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的诗句。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内,北侧有3间古朴清雅的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典雅幽绝。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内设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背木刻郑板桥当年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别峰庵出来,向西走,有一座用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南墙的内壁中间竖嵌着4条块石,刻着 100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宁,变化巧妙,因而有“百寿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