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范文_第1页
古代汉语教案范文_第2页
古代汉语教案范文_第3页
古代汉语教案范文_第4页
古代汉语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教案范文 o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上)授课导师冯英职称教授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授课专业学时/周汉语言文学3学时/1周学分古代汉语课程类别3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周数18教材名称及版本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商务印书馆,xx年版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教学参考书 3、立体化古代汉语教学,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 4、古代汉语简明读本,董希谦、王松茂主编,书目文史出版社,1984年版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3、课堂提问 4、课外练习 5、课外指导 1、课堂教学教学手段 2、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闭卷与开卷(写小论文)相结合其他要求1备课教案授课周次教学章节授课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为深入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古代汉语包括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文言”。 难点是掌握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注意把古汉语常识与文选的学习结合起来,重视语言材料,重视练习,加深对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 参考资料 1、王力汉语史稿有关汉语历史分期的论述 2、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第1周授课时数3第一章绪论讲授+课堂讨论教学程序设计 一、本章节主要讲授以下知识(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四)讲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二、课堂讨论 1、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是什么? 2、怎样才能学好古代汉语?2计划时间30分种30分种30分种30分种30分种教学内容第一章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同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的,概括地说,古代汉语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具体地说,古代汉语是指“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远古、上古、近古等不同时期的汉语,又包括使用范围有广、狭之分的共同语和方言,还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 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关于语言产生的时间,北京大学的叶蜚声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科学界一般公认生物已有36亿年的历史,叶教授把36亿年缩成一年。 一年有360多天,所以一天相当于一千万年一天24小时,每小时相当于42万年每分钟大约于7千年按照这三个缩小的尺度来回顾,那就是1月1日开始出现生物12月1日恐龙才出现和死亡12月25日出现灵长目(哺乳动物)12月30日出现猿类12月31日出现人类和语言12月31日晚上11点,周口店猿人才开始用火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原始文化遗迹和文字,就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分钟形成的。 由此说来,语言的产生至今已有近一千万年的历史。 文字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才产生的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汉字的产生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甲骨文距今3300年。 根据汉语史的分期远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原始汉语)(公元三世纪以前)(公元四至十二世纪)(十三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后)汉字产生以前周秦两汉魏晋至唐五代宋元明清五四以后绪论我们开设的古代汉语课,就时间范围来说,远古汉语、近古汉语不是我们主要讲解的范围,因为远古汉语指的是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汉民族语,也就是商代以前的原始汉语,由于那时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没有留下具体的材料,我们无从知道它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也就无从讲起。 近古汉语是指元明到“五四”之间的汉语。 这个时期的文言文虽然在书面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已出现了像“变文”、语录、话本这样一些古白话,由于它们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比较容易懂,所以我们也不拿它们作为学习或讲解的对象。 就“古代汉语”这门课来说,它的内涵只是包括上、中古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并且是上面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言文”。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并不是要去说古话、做古人,而是为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人运用文言文这样一种书面语,为我们流下了极其丰富的有关文学、艺术、哲学、天文、地理、历史,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文化遗产。 如清代的四库全书,参加编撰和具体的工作人员达4403人,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部抄写工作,分装为6144函,36078册,约9亿9千7百万字。 我们今天要批判地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3首先就必须掌握记录它的工具文言文。 具体地来说,学习古代汉语有以下功用 1、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学习古代汉语,能够使我们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我们运用现代汉语的水平,因为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是相当明显的。 我们试看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段话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句中就用了一些古语词,如颠、欲、朝等,语法上“立于高山之颠”也是古代汉语的句法形式。 3、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向古代作家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中国历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有不少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特别是写作中对成语、典故的运用,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 成语、典故用得好,不仅能增加文采,还能增加文章的蕴涵量。 4、在日常生活中,古代汉语知识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有一则笑话“华佗再见”。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更要具备某些技能。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是文科学生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阅读现代作品,对一个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大致不成问题,而阅读古代作品却有相当困难。 特别是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学生,毕业以后要承担讲授古代汉语的任务。 这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古代汉语这门课原因,它是属于培养古书阅读能力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有文选和常识两部分。 文选部分,讲解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著作。 对这些作品的讲解,并非是为了传授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知识,而是把它们作为语言材料来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讲解这些作品,来掌握古代汉语的常用词、组词造句的规律、古代文化常识等,其目的就是要丰富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 常识部分,包括了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音韵、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把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 四、讲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前人学习古代汉语,重视感性认识,强调多读熟读,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样做比较花精力,花时间,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民国。 “五四”以后,西方思想的输入,人们意识到还要从理性的方面加以科学的系统的学习。 为此,高校在古代语文教学方面,分设了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课程,比较重视理性认识。 然而,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课程理论性太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的积累,很难收到实效。 因此,经过专家们的努力,摸索到一些新的讲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即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把文选的学习和常识的讲解结合起来。 现在高校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大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我们的讲授,也贯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重的精神,也就是既要重视文选的讲解,又要重视古代汉语常识讲解。 在文选方面,我们首先做到透彻理解,做到字词、句逐个落实,绝不囫囵吞枣。 在常识方面,我们以通论的方式,着重讲解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方面的知识。 以前有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只须掌握一些虚词的用法就足够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要学好古代汉语,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语音、修辞都不可忽略。 古代汉语课只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入门课,要想在古代汉语方面有所造诣,还必须通过文4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才能有较大的提高,这些课程到了高年级会相继开设。 作业及思考题1.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计划2.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古汉语学习计划。 学生课外学习指导古文阅读书目先秦尚书、诗经、楚辞、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左传、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两汉时期有史记、论衡、乐府民歌以及出土的西汉帛书等;魏晋南北朝有抱朴子、世说新语、搜神记、搜神后记、百喻经以及东汉佛经译文等;教师课后小结本章节通过学习古代汉语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此门课目的和意义,提高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 备课教案授课周次教学章节授课方式第2周授课时数3第二章怎样辞书讲授+重点提示+训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查检字典辞书的一般方法,掌握一些古代汉语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和使用方法,熟悉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词源、辞海的查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和使用方法难点古汉语字典、辞书的注音、释义方式参考资料 1、说文解字 2、汉语大字典 3、词源、辞海教学程序设计5计划时间 一、本章节主要讲授以下知识(一)字典辞书常见的几种排列方法(二)查检字音和字义(三)查检词语和典故(四)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二、课堂训练(一)训练学生查阅汉语大字典20分钟50分钟30分钟10分钟30分钟教学内容第二章怎样辞书 一、字典辞书常见的几种排列方法 1、按音序排列 (1)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3)按平上去入、106韵排列 2、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号码排列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小是九,点下有横变零头。 如颜0128衣0073雪1017西1060采2090参见辞源第四册最后此三种排列法各有利弊1)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查找,如果不明白该字是读音就无从查起;有些方言区的人,读音不准确也难查。 2)按部首和笔画查找,有的字究竟归属哪一个部首不易确定;不同的字典辞书的归类不同。 如电新华字典归“乙”部辞海归“日”部现代汉语词典归“田”部3)按号码查找,有写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随着简化字形的变化,字的号码也随着变化,如“语”3176“語”01666 二、查检字音和字义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分为540部。 通过汉字结构的分析说明本义。 它以小篆为基础,兼收部分籀文和战国古文,是考释古文字的津梁。 康熙字典清康熙49年,有清王朝集中人力,在张玉书、陈廷敬等30余人的主持下,依据明代的字汇和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而成,共收字4700多字。 编排体例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见668页)。 注音的三种方法 (1)反切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反切和现在的读音一致,只要我们掌握反切的基本用法,就能切出现在的读音。 但由于古今语音是变化,不少的反切已经切不出现在的读音了。 如35筹广韵直由切zhiouchou35集韵陈留切chiouchou这种复杂的情况,是初学者无法解决的。 因此,除非遇到其他字典查不到的生僻字,一般不要用康熙字典的反切来确定字的读音。 (2)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直音法不如反切科学,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注音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这就失去了注音的作用。 如“西,音粞”。 (3)叶音法强改字音以就今读。 宋人读先秦韵文,发现有不押韵的地方,因此认为有些字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如“筹“叶音”除“。 这种主观主义的产物,早在明代、清代就被陈第、顾炎武加以批判,可康熙字典仍然引用,是错误的。 释义方面康熙字典所作的工作,主要是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汉语大字典它是当今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 (56000)、注音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文工具书。 该字典以字为中心,古今皆收,源流并重。 对汉字的形、音、义都做了完整、准确的诠释和。 其编排体例是字形方面,在楷书字体之下,列出反映其形体演变关系的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和隶书形体,简介其结构和演变。 字音方面,采用三段标音法注音,即注出字的今音、中古音,如有上古时候读音的字,还注出其上古音。 释义方面,义项完备,书证极为丰富。 多义字按本义、派生义、通假义排列,源流井然,反映出一个字意义发展的线索,具有典范性质。 例如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gong广韵居戎切平东见(中古)蒸部(上古) 1、射箭 2、形状或像弓的器具; 3、弯曲; 4、支撑车盖的弓形骨架; 5、丈量土地的器具,形状似弓; 6、量词,五尺一弓; 7、弓形纹的简称; 8、姓。 利用此书,不仅可以查找到以前任何一部字书上所未收录的文字,知晓起今音、中古音,甚至上古音,了解该字的形音义的发展演变历史,而且可通过该书了解汉字由产生到发展其形体、读音和意义的总的发展趋势,对研究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史具有极大帮助。 虽说是一部工具书,却不失为一部文字学巨著。 三、查检词语和典故辞源和辞海辞源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用的参考书。 专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词语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 此书采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又加了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 释义方面,务求通书通俗易懂,简明确切。 字体是繁体字。 辞海只收古代词语和典故比较常见的释义,比较简单通俗。 汉语大词典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语文词典。 全书5000多万字,收单字22000余个,词语35万余条。 此书收词的范围,包括古今语词、熟语、成语、典故及古今著作中7进入一般语词范围和比较常见的拜客百科词汇。 该书释词时义项齐备,书证丰富,尤其注重吸收最新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利用此书,不但可以查考在其他词典中无法查到的语词条目,获取准确、丰富的语词资料,还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历史面貌,对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清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杨伯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辞汇释,主要是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的语词。 作业及思考题1.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工具书室,了解、熟悉课堂上讲授的工具书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教材练习一 1、 2、3题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怎样查阅工具书教师课后小结本章节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会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们基本学会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使用,借助工具书,可以自行解决一些学习古代汉语的疑难问题。 备课教案授课周次教学章节授课方式第3周授课时数3第三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上)重点讲授+课题讨论+作业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书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形声字的结构形式难点汉字形体的演变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参考资料 1、文字学杨五铭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汉语文字学概要许威汉著,上海大学出版,xx年版 3、汉字认知研究王玉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xx年版教学程序设计计划时间8 一、课堂讲授以下内容(一)“六书”的(二)“六书”的定义与解(三)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二、课题讨论(一)汉字的形体与汉字本义的关系20分钟25分钟45分钟4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上)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社会群体摆脱原始愚昧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一座界碑。 一、“六书”的“六书”是古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发现汉字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把这些规律加以总结归纳提出来的。 “六书”并不是人们造字时所遵循的原则。 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决不是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造字的。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保氏篇中,因此有人认为“六书”源于战国。 然而在保氏篇篇中,只提到“六书”这两个字,没有具体的内容,它是否就指文字上的“六书”还不能确定。 从文史记载上看,战国、秦、西汉时都没有人对“六书”加以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才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虽然三家的名称有所差异,次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相互间的继承关系。 汉代很注重师承关系,从下面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六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父子郑众郑玄父子师徒刘歆贾徽贾逵许慎班固郑众、班固的学说直接源于刘歆,许慎的学说又辗转刘歆。 西汉时出现了许多文字学家,也出土了一些古文字,通过文字学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六书”的理论。 由此看来,“六书”源于西汉末。 此后,历代学者,一般都采用许慎的9名称,班固的次序,即(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 这是因为班固的秩序比较符合文字发展过程,许慎的名称解释比较具体。 许慎提出的“六书说”是最早的汉字结构学说。 二、“六书”的定义与解释(一)象形许慎的定义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折屈。 意思是描摹实物的形体,根据物体的形状运笔。 象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可像的名词。 如日、月、止等,大多是独体字,也有象形字除了描绘所画物体外,还附加了背景,用相邻、相联的事物加以烘托、陪衬,如果、叶、眉。 如果不加附加成分、特征就不明显,容易造成对象间的混淆,如叶和眉,添加了树木和眼睛,是为了让人看得出是树叶和眉毛。 有人认为是合体象形,有人认为是会意。 我们要判断一个汉字是不是象形字,必须看它是否同时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 一、字形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在它的早期古文字写法中,其一笔一画都与某一客观物体的形状特征密切相关;第 二、它所代表的意义内容是指向具体的,有形可象的客观之物。 象形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她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基础。 (二)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一看就能识别是个什么事物,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 1、纯粹符号的指事字上下一二三指事字分为两类 2、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本末朱按指事法造出来的字,要么是代表一种事情或一种抽象的概念。 用象形和指事造出来的字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独体字。 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象形字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字的每一部分笔画都与物体形状直接相关;而指事字或者不具备物体象形性,或者虽具备一定的物体象形性,但字所代表的内容并不直接指向哪一具体之物,而是有所转指,而且还存在有某种指示性的标志符号。 其次,象形字所代表的内容基本是具体实在的客观物体,大都是名词;而指事字所代表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日”是象形字;“旦“是”指事字。 (三)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比”意为“并”,“类”指字类,“谊”同“义”;“指撝”即指挥。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关联的象形字合并在一起,意义上加以联系,以显示新的意义。 会意字一般表示动词、形容词或没有具体形象的名词。 同体会意从众北林森炎淼异体会意获射莫朝寒形象会意及休逐牧采焦(形象会意在前,文字会意在后)文字会意劣歪岳甭孬(四)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形声字由义符+声符构成,义符也称为形符,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声符大致表示该字的读音。 如“梅、酶、霉、莓”。 形声字和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它们的区别在于会意字的形体中没有表音的结构成分,而形声字的形体中却包含有表音的结构成分。 说文刀部下刻从刀亥声初从刀从衣有标音成分判从刀半声无标音成分劓从刀从鼻10刖从刀月声利从刀从禾形声兼会意字声符一方面表音,一方面兼表意义。 如贫从贝从分,分亦声。 财分少也。 胖从肉从半,半亦声。 半体肉也。 刵从刀从耳,耳也声。 断耳也。 (五)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是“六书”中争论最多的一书一派主张形转。 以南唐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 这一派认为“类”就是部类,就是说文的540部;“首”指某一类字所从的部首。 徐锴认为同部而义近的字都是转注,江声认为同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 一派主张义转。 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为代表。 他们认为凡可以互训的字都是转注字。 如桥说文“水梁也”。 梁说文“水桥也”。 而朱骏声则认为转注就是词义的引申。 一派主张声转。 以章太炎为代表。 章氏强调声音认为考、老、寿都属于幽部,同一声类;最初产生的字是老,是它们的语根,凡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一语根的字就是转注字。 (六)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是由于语言中有了某个词的语音,但没有这个词的字形,于是借用一个与之同音的字来代替,用以寄托所要表达的事物。 换句话说,就是用一个同音字当作记音符号来记录那个词。 如“难”。 许慎对假借字的定义,得到古今学者的肯定。 可“令、长”两个例字,都有人提出异议。 “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引申为县令;“长”的本义为生长,引申为上长,又引申为官长。 假借的原则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果有联系只能是词义的引申。 朱骏声就认为许的定义是对的,但举的例字不对。 纯粹借音的假借字“我”,本义兵器,借为人称代词,本义废而不用;“汝”,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焉”,鸟名,借为疑问代词,本义废。 “四体而用”说,清代以前,人们迷信“六书”,认为是六种造字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异议,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 这是说,“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的结构有关,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三、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就造字时间先后来看,形声字不是最早的造字法,可一旦形声造字法出现后,它就成为最能产的造字法,形声字的字数也不断增加,甲骨文时期只有20%的形声字,到了汉代,说文收集的形声字占总数9353的80%以上,此后又逐渐增加到90%左右。 可见,只要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就可以对绝大多数汉字加以分析。 再说,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字都离不开古文字,然而,分析形声字却基本上可以撇开古文字,只要根据没有简化的楷书就可以了。 例如“塊”字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结构是从土鬼声,从土就意味着它的本义与泥土有关,参考它的义项,不难判断“塊”的本义是指土块。 左传“野人与之塊”,句中的“塊”即指土块。 尽管汉字大多数是采用“左形右声”的结构形式,但别的形式的形容词也不少。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六种(一)形声字的结构分析(78页)分析形声字的结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的结构层次有些字表面上看由很多元素构成,实际上只能分为形符和声符两个部分。 如“鸿”。 再如尃从寸甫声溥从水尃声薄从艸溥声欂从木薄声 112、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如“祖、福、祈、祷”等都是以示为形符,但表面上结构相似的“视、祁”却是以示为声符。 再如锦、钦金是声符钊、到刀是声符问、门门是声符笃、筑、竺竹是声符 3、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所谓自然结构,指表面上的分合关系,如“雖”字,从表面上看似乎应分成“虽”和“隹”两部分,但它的造字结构却是从虫唯声。 这类字中,有的是形符偏于一隅的,有的是声符偏于一隅的。 例如條、修、脩分别从木、肉、,攸声勝、滕、腾分别从刀、水、马,朕声栽、裁、载分别从木、衣、车,哉省声徒从辵土声(二)形符的表意功能从以上可以看出,形声字的本义和形符的意义有关,如从“页”的字和“头”有关。 如“题、顶、颜、颊、颈、顿”。 形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同是从女的字姚、姬、姜、赢,表示原始姓氏;姊、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婚、姻、娶、嫁,表示婚姻;妊、娠、娩,表示怀孕生育;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嫉、妒、妖、佞,表示丑恶的品德;奸、婬、婪,表示丑恶的行为;4奴、婢、妃、媵(ying),表示身份地位。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这些字正好反映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现实。 从原始的姓氏多从女,这说明远古(母系社会)妇女早先的地位是很高的;跟婚姻有关的字从女,说明当时妇女在婚姻上占有主导地位。 在母系社会里,男子入赘后属于女方家的,所以“婿”从女旁。 “妙、姿、娇”等褒义字都是赞美女性的美丽、美好,然而到了父系社会,男子从事畜牧和种植,女子在家庭中不得不降为附庸,于是男权抬头,男子变为社会的主宰,女子在社会上丧失支配地位,重女轻男一变而为重男轻女,这一变化在文字上也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 随着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以女为形符的贬义字,如“妄、婪、奸、婢、耍、嫌、妒、妖、婬”等,反映了封建男权社会中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 (三)声符的表音功能和表义作用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粗略的表音作用,这是判断一个合体字是否形声字的重要标志。 “进”和“逐”,两字都从辵,“进”是形声字,“逐”是会意子字。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却并不绝对可靠。 如从“者”得声的字,有都、诸、赌、著等,今天它们的读音并不相同。 这是由于语音的发展,有些声符造字时代是谐声的,现在就未必谐声了。 何况有不少形声字,在造字时代也只是大略地谐声,而不是完全同音。 有些形声字的声符,还兼有表义的作用,如“婚、姻、娶、嫁”等。 形声字的产生 1、为本义造字; 2、为引申义造字。 (四)汉字的部首文字学的部首义符;检字发的部首声符及义符。 12分析形声字,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一般来说部首就是义符。 部首最早是许慎提出来的,他用“六书”的原则,从汉字中概括出540部,部首就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如以“心”为部首的字据汉语大字典统计,以“心(忄、小丶)”为部首的字就有1154个。 这些字大都和人的思想、性情、品行、主观意识等心理现象有关,如忘、志、忠、恳、慈、憨、意、思、念、愁、悲、恕、忍、怒、怠、恐、想、愿、恋、慰;悟、悔、悦、惧、惊、惦、慌、怜、惮、怡、愉、恬、忡、怖、恼、怀;忝、恭、慕等。 汉字从隶书之后,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以后的字典通用的214部是检字发原则的部首,这与说文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有了很大的不同。 如所,从斤户声,本义是伐树的声音。 说文归斤部,能反映它的本义。 辞海归户部,是以声符为索检字的依据。 發,从弓声,本义是发射(把箭射出去)。 说文归弓部,标志了该字所属的意义范畴。 辞海归癶bo1部。 我们分析字形结构,必须根据文字学原则的部首。 作业及思考题1.许慎“六书”理论在文字学上的贡献2.运用“六书”的理论,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查阅说文解字,了解汉字形体与汉字本义的关系教师课后小结本章通过“六书”理论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汉字形体与汉字本义的关系,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字表意性质的理解,也可为将来的汉字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备课教案授课周次教学章节授课方式第4周授课时数3第三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上)重点讲授+课题讨论+作业1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汉字形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线索,掌握汉字部首的意义类别,熟悉古书中的用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难点假借字与异体字区别;假借字与古今字的区别参考资料 1、文字学杨五铭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汉语文字学概要许威汉著,上海大学出版,xx年版 3、汉字认知研究王玉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xx年版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堂讲授(四)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五)古书中的用字 二、课堂练习计划时间45分种45分种45分种教学内容第三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下) 四、汉字的发展与演变14(一)汉字书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古文字分水岭今文字(二)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隶书和篆书相比,发生了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是大量出现偏旁简化和形体省并,使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致许多隶书破坏了篆书原有的“六书”结构;二是隶书变圆笔为方笔,变连笔为断笔,变曲笔为之笔,而且笔画有明显的粗细提顿变化,末笔大量出现调势,彻底改变了从金文到小篆一贯下来的以圆转线条为特征的书写风格,篆书所遗留的象形意味被完全破坏。 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结构。 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部首形体的变化人刀心火肉辵邑阜 2、简省或讹变布贼 3、混同混同是讹变造成的后果,有些原先并不相同的偏旁,隶变以后就混同了。 如服脍朔从舟从肉从月再如春舂泰奉奏春从草艸从日屯声舂从(gong)从无午(杵)从臼,象两手持杵捣臼。 泰从从水大声。 奉从从手丰声,是捧的初文。 奏从从屮从仐(tao1)马鸟燕然鱼、 五、古书中的用字(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繁简字)(一)异体字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从篆书以来已有两千多年。 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这是很自然的,因而形成了一大批形体结构相差很大的异体字,给我们阅读古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异体字的种类(81页) 2、注意异体字和区别(81页)第 一、有些,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 15置和寘相同放置不同置,驿站;寘,尽力。 寔和实相同都可以假借为“是”。 不同寔,止;实,富裕。 第 二、有些字,虽然自古同音,但意义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因而也不能看作异体字。 游和遊沽和酤修和脩雕、凋和彫第 三、有些字只偶尔通用,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剥和扑早和蚤(二)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区别字、后起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字造今字。 如隊墜或域韋圍須鬚匡筐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字。 如州洲益溢景影原源丞拯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是引申义造字。 如家嫁解懈士仕支肢道導 (4)古字用于表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字。 如避僻辟(法律)譬闢劈古今字与异体字的区别古今字的产生有时间的先后,今字(后起字)产生以后,它所分担的意义只是古字的一部分,所以古字与今字的意义和用法都是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 比如“反”和“返”是一对古今字,“反”既可代表反叛、翻覆之类的意义,又可以代表返回的意义,而“返字却只能代表返回的意义不能代表反叛、翻覆之类的意义。 异体字的产生虽然也有时间的先后问题,但它们的表义功能是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比如“跡”和“迹”这一对异体字,它们只是字形不同,所代表的音和义则是完全相同,要表示“脚印”、“痕迹”之类的意义,无论是用“迹”还是用“跡”字都是一样的,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 (三)假借字古代汉语里的所谓假借是书写者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采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 因此假借既是个文字和词汇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语音问题。 “明假借”是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个难点。 古书中的假借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即造字的时候,语言中有这个词,但不便为其造字,于是人们就采用原有的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称之为“本无其字”的假借。 例如,汉字“难”本义为“鸟”,汉语中还有一个词是“困nan?”的“nan?”,由于词义抽象不便造字,于是人们就借读音相同的表示“鸟”的“难”来代替,“鸟”的“难”就成为“困难”的“难”的假借字。 再如,汉字“其”本义为“簸箕”的“箕”,汉语中还有一个代词,读音和它相近,也不便造字,于是人们又借表示“簸箕”的“其”来代替“其他”的“其”。 无论是假16借的“难”,还是假借的“其”,在形体和语义上都和原有的表示“鸟”的“难”,表示“簸箕”的“其”没有关系,它们只是读音上相同或相近。 另一种是语言中的某些词,原先已为它们造过专用的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称之为“本有其字”的假借。 例如,汉字“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存在,但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却用读音相同的“跳蚤”的“蚤”来代替,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再如,汉字“馈”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如论语乡党“康子馈药”,句中的“馈”就是赠送的意思;然而在用字中,人们有时不用本字,而是用读音相近的“归”来代替“馈”,如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归孔子豚”,句中的“归”仍是赠送的意思。 在此“蚤早”和“归馈”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为了区别文字上的这两种假借,人们在名称上做了区分,把“本无其字”的借用称之为“假借”,把“本有其字”的借用称之为“通假”。 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人们并没有严格加以区别。 一般所说的假借字,也包括了通假字。 2、假借字和古今字、异体字有别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都属于古书中的用字问题。 假借字和古今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假借字和异体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谓的古今字是指同一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形成古今形体有别的两种字体,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记录黄昏义的字,早的时候写作“莫”,后来“莫”被借去作无定代词使用,为了区别意义,人们又造了一个“暮”字来表示它的本义,“莫”则用于表示假借义,“莫暮”就是一对古今字。 再如表示坠落义的字,早的时候写作“队”,后来“队”被借为队列义,为了区别意义,人们又造了一个“坠”字来表示它的本义,“队”则用于表示假借义,“队坠”也是一对古今字。 假借字与古今字有交叉现象,但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假借字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或引申义是否有联系,古今字则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 例如“辟”的本义是“法度”的意思,诗经大雅板“民自多辟,无自立辟。 毛传“辟,法也”。 在先秦文献中,人们常常借“辟”来代替“避开”的“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句中的“辟”就是“避开”的意思。 或许那时,人们还没有为“避开”的“避”造专用字,便借表“法度”的“辟”来代替“避开”的“避”。 “辟”和“避”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后来为了区别意义,以“辟”作为声符,加上义符“辶”,以形声的方式另造了“避开”的“避”这一区别字。 这样“辟避”在避开的意义上古用“辟”今用“避”,它们是古今字。 所谓异体字,是指形体不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如“泪”和“淚”虽然它们的结构形体不同,“泪”是会意字,“淚”是形声字,但读音都是“lei?”,意义都是“眼泪”,在古文献中,它们可以互相代替,故是异体字。 再如“俛”、“俯”、“頫”这三个字的读音都是fu?,本义都是屈身、低头,说文里有“俛”和“頫”而无“俯”,说明“俯”是后造的字。 这三个字的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在古代文献中可以互用,它们也是异体字。 有些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