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业教案.doc_第1页
教学作业教案.doc_第2页
教学作业教案.doc_第3页
教学作业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码等)烧 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学高低温损伤部分,第12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教学目的1. 了解高、低温与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理解死亡的原因和死亡机理.2. 掌握烧死的特点、尸体征象及生前烧死与死焚尸的区别。课程类型教学课教 具(直观教具、图表、模型、实验仪器等)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一、 复习提问1.什么是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2.生前死后与烧死的鉴别要点?提问讨论二、 新课教学三、 巩固及加深理解1、课题导入法医学是对人体损伤的描述,属于形态学教学,对于大部分的基本概念都会以形态学定义及解释说明。比如对于以前讲过的关于钝器伤或者锐气伤,主要的分类依据和分型标准就是在形态学的尖锐和钝缘的区别,再者说捅创和刺伤也是 火焰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烧死。烧死多见于灾害,自、他杀虽有发生但较少见。他杀案件中凶手有采用一定手段使受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后再放火焚烧的,也有在使用其它方法杀人后又焚尸灭迹的。焚烧现场往往受到破坏的,现场勘查难度大,因此,确定案件性质是法医学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定火场内尸体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从而澄清死亡性质。2、引入新课烧伤概念及分级的引进:烧死的尸体征象(一)尸体外部征象1、烧伤现场尸体的尸表可见不同程度的烧伤:一般分为四度。一度烧伤:(温度40-50,出现红斑)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形成皮肤红斑肿胀,系生前反应;二度烧伤:(温度5070,形成水泡)表皮坏死,表、真皮分离形成水泡。如果水疱周围有红斑是烧伤的生活反应,是认定生前烧伤的重要依据。三度烧伤:(温度6570以上,形成痂皮)高温作用使皮肤全层发生凝固性坏死,形成黄色或褐色痂皮。 四度烧伤:(炭化)高温持续作用,炭化破坏了皮肤及其深层组织,可达骨质。2、斗拳姿势全身被烧炭化时,肌肉遇高热凝固收缩,四肢屈曲呈拳击预备状态。3、皮肤裂开高温使皮肤凝固收缩,皮下组织水分蒸发,干燥变脆,发生顺皮肤纹理梭形裂开。4、骨破裂高温破坏骨的有机质使其变的松脆,使颅腔内和长骨髓腔产生高压蒸汽,致使颅骨、长骨远端(常于腕、踝部)形成破裂性骨折。5、脂肪组织熔化和燃烧高温作用使皮下脂肪组织熔化形成脂滴并燃烧,以作为烧死性质判定的参考。6、眼部放射状纹理 在火场中,由于烟热刺激,伤者会发生的反射性闭合眼睛,形成皱褶,结果角膜无烧伤,结膜囊内无烟灰,睫毛尖部烧焦。死后肌肉松弛,眼部未被烟熏的皱褶呈放射状皮肤色分布于眼裂周围。 (二)尸体内部征象1、 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 2、呼吸道烧伤(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3、心脏和大血管血液含有碳氧血红蛋白。4、食道和胃内有烟灰、炭末。5、硬脑膜热水肿。6、烧死的内脏征象(三)烧死的死因1、烧伤休克:高温引起人体大面积烧伤,引起剧烈痛疼、烧伤创面大量水分蒸发,面导致的休克,是火场尸体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一氧化碳中毒:尤其在较封闭的火场,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体,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可通过测CO的含量确定死亡原因。3、窒息死亡:火焰和高温气流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烧伤(或异物吸入),导致呼吸道充血水肿、堵塞死亡。4、有毒气体中毒死亡:见于化学物品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吸入后引起中毒死亡。(四)生前烧死的确定烧死是生活状态因火焰作用引起的死亡,是生前烧死,具有一定的生活反应。1、尸表有红斑和水泡以及局部坏死周围的炎性反应带。2、呼吸道、消化道内有烟灰炭末。3、呼吸道内有热烧伤。4、眼部有放射状纹理。5、心脏大血管内血液鲜红,血中含有HbCO。通过归纳,分析,及比较指出生前烧死的几个鉴别要点。讲解和讨论讲 解四、指导学生观看案例分析,运用本节知识判断案件。五、板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