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韩英.ppt_第1页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韩英.ppt_第2页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韩英.ppt_第3页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韩英.ppt_第4页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韩英.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韩英 大肠癌流行病学 大肠癌世界范围内第4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2年发生1 020 000例2002年死亡529 000例许多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大肠癌诊疗战略 早发现 重预防 无症状筛查癌前病变的随访家族史阳性者遗传学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无症状筛查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有大肠癌病史 一级直系亲属中2人以上或1人50岁以前患结肠癌 大肠腺瘤患者 包括已治疗者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hnpcc 家族史 10年以上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并接受盆腔放疗者 筛查和干预治疗 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80 病死率下降70 新筛查方法 基因 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中大肠脱落细胞检测ct仿真大肠镜 一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粗细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 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 400g为宜 没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关键在于平衡 食物多样化才能摄入更多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证 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 二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 矿物质 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 水分多 能量低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 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富含蔬菜 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提高免疫力 降低患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 500g 最好深色蔬菜约占一半 水果200g 400g 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注意合理烹调蔬菜 ct仿真大肠镜 特点 1cm息肉的敏感性变化较大需要清洁肠道准备多次重复检查要考虑放射线照射量费用高 无法活检 筛查的阻力 费用和医疗资源患者的依从性医疗资源 供应与需求 筛查的作用 筛查可以预防大肠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大肠癌 癌前病变的随访 癌前病变不是一个诊断名词 而只是一种概念 只要组织含有异型增生的病理改变 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腺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 在腺瘤中管状腺瘤癌变率为5 管状绒毛状腺瘤约为20 而绒毛状腺瘤达50 可见腺瘤的确是一种癌前病变 大肠的癌前病变 在炎性肠病中 溃疡性结肠炎 uc 的异型增生也可视为癌前病变 uc发生大肠癌的几率高出正常人群5 10倍 在欧美 uc癌变率为5 10 而我国则 1 克罗恩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4 20倍 发生率约为1 8 病程20年以上者约为2 8 大肠癌的自然病程 一些间接证据提示 从正常黏膜发展至癌的时间可能在10年以上 1cm的腺瘤倍增时间大约10年1cm腺瘤发展为癌的时间约为7年早期癌发展为进展期癌大约3年 duck sa期至b期需2年 duck sb期至c期为1年 通过筛检查出癌前疾病或早期癌 进行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可以影响其自然病程 家族史阳性者遗传学检测 apc基因该基因定位在染色体5q21上 种系突变的个体中几乎100 的大肠腺瘤都可发展成为大肠癌在一般人群中 apc基因的突变率约为1 500 在大肠腺瘤中占60 在整个大肠癌中占1 该基因的突变dna在粪便中检出的阳性率 70 fap患者apc基因种系突变mmr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 包括hmsh2 hmlh1 hpms2 hmsh3和hmsh6 其分别定位于2p21 3p21 2q31 33 7p22和2p21这些基因对dna的错配具有修复功能 家族史阳性者遗传学检测 我们对130余个hnpcc家系进行了研究 对34个hnpcc家系的肿瘤患者进行了微卫星检测 总的微卫星不稳定率为84 62 其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率为80 77 低度微卫星不稳定率为3 85 微卫星稳定率仅为15 38 散发性结直肠癌也可表现为msi 西方统计资料为15 左右 我国约18 的患者为高度msi msi h 在我国所有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50岁以下的患者占32 8 41 5 其中30岁以下的患者占3 2 5 1 对于家族史阴性但是青少壮年发病者也要注意遗传学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需满足下列条件在正常结肠 癌前病变及大肠癌组织中呈不同的表达该标志物能为大肠癌的存在或其发生提供准确的预测各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必须明确 一致当大肠癌治愈或控制 其标志物也随之消失或降低目前常用的癌胚抗原 cea 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或预测 但是有助于监测有无复发 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内镜检查手段及方法常规内镜 放大内镜 染色技术 超声内镜大肠肿瘤内镜下观察及诊断步骤通常为 存在诊断 识别病变 部位诊断 大小诊断 形态诊断 性质诊断 浸润深度等例如 乙状结肠 部位 有一直径1cm 大小 的无蒂隆起性病变 形态 存在 病变表面发红 轻度凹凸不平 考虑为恶性病变 性质 浸润深度为sm轻度浸润 浸润深度 存在诊断 识别病变 内镜下的所见首先要判定是否有病变 即识别病变 不论经验多么丰富 也不可能保证漏诊率为0进镜时 注意力是放在如何能尽快插入盲肠 因此很容易漏掉病变 一般情况下 在退镜的同时进行观察 许多病变是在退镜时发现的 存在诊断 识别病变 平坦和凹陷型病变往往容易漏诊 因此要重点观察黏膜色泽有无改变 是否发红 有无颜色变化 血管影像是否消失 有无出血斑 表面有无凹凸不平 管壁是否变形等 对于隆起型病变往往容易捕捉到 除了观察上述情况外 还要注意隆起的形状等 部位诊断 内镜下发现病变后必须正确记录其部位 可在内镜下进行局部点墨 该方法安全可靠 具体作法是 无菌墨汁在病变旁2cm 或对侧 黏膜下注射如果内镜术后1周左右即进行手术者还可在病变部位放置钛夹 以便术中寻找 透视下或触摸 大小诊断 物体近观则大 远观则小 大的肿瘤可以肠腔宽度为参照物 小的病变可用打开的活检钳来粗略估计简易胶圈法 将破的气球剪切成直径6mm的圆形 用活检钳送至病变旁 对比法方便 实用而且可以照像 形态诊断 详细的形态诊断与病变性质的诊断相关连 大体的形态诊断分为 隆起型 ip isp is 和表面型表面型又分为 表面隆起型 a a dep表面凹陷型 c c a表面平坦型 b b a工藤教授依据sm浸润率 提出大肠肿瘤的内镜下分型 凹陷型 c c a a c s c sm浸润率28 4 匍行蔓延生长型 或侧向生长型 laterallyspreadinggrowth lst sm浸润率7 8 隆起型 ip isp is a a dep b sm浸润率1 2 此种分型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是否进行内镜下治疗 凹陷型早期癌5mm大小即可有sm浸润 11mm以上的病变则多已发展为sm深部浸润癌 是临床上最有必要早期发现的 真正早期癌 性质诊断 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两大类 上皮性肿瘤包括腺瘤和癌常规的诊断步骤是发现病变首先活检 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但是常规活检存在以下问题 内镜下不易识别凹陷型早期微小病变的范围 取活检后可导致播散或转移原本可以经内镜下切除的病变 由于活检导致黏膜下层纤维化形成 影响emr切除 非提起征 腺瘤内部分癌变时 即使有sm癌 由于取材部位不同有可能取不到恶性组织 因而误诊为良性肿瘤 pitpattern 隐窝腺管开口 的分型及意义 型为非肿瘤性所见 l型绝大多数为轻 中度异型腺瘤 20mm以上的病变可发生sm浸润 形态多为隆起型病变 s 及 型为肿瘤性结构 其中 s型为凹陷型原位发生癌 denovo sm浸润率为3 9 型 结构紊乱 病变即使4 7mm亦可发生sm浸润 其他用于早期诊断的新技术 激光诱发荧光 nbi光学染色技术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初步判定 并在其引导下进行活检 这些新技术既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 亦降低了盲目活检率 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完全活检 将可疑病变及周围部分黏膜一并切除 emr 是兼诊断 治疗双重作用的活检 主要侧重于诊断 该活检法避免了局部活检而造成的漏诊 特别是腺瘤内癌的病变如果病变性质不明确 特别是表面型肿瘤时 最好不要盲目活检 先进行染色 放大内镜观察 初步判定病变性质 范围 浸润深度 而后进行 完全活检 为宜 浸润深度 对于表面型 平坦型 的肿瘤可用放大内镜染色或超声内镜来判定其浸润深度亦可采用简便易行的黏膜下注射鉴别法 判定有无 非提起征 如果阳性 则为sm深层浸润sm浸润深度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 因此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