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承读书心得四范文 读伤寒论五泻心汤心得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 痞,释名谓“气痞结也”,成无己注“否而不泰为痞”,乃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上下不能交泰而致。 诸泻心方大多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而有和解阴阳、调畅枢机之功。 内中有任一药以多用,有合数药于一功,错综变化,法度谨严。 仲景立五泻心汤共同主症为心下痞,其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如五苓散、十枣汤证)等有本质的区别,故仲景原文明确交代“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然前人对其病机犹有属太阳、阳明、太阴、少阳之争。 实际上,太阳为开,阳气发于外,为卫气之藩篱,证治不离乎表。 仲景指出“表未解,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即说明表证与痞证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病机。 若果为太阳误下攻痞,则论中已设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主治。 阳明为合,阳气蓄于内,其为病多胃实家。 伤寒论说“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内实此名阳明也”。 “实”是邪气旺盛之意,前人又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而痞证虚实互见,介乎两者之间,故非属阳明可知。 太阴为阴中之至阴,气化见于中焦,其病多表现在里,若误下伤阴,胸下结硬,则当予温里以为治,如理中、四逆辈。 伤寒杂录说“凡言泻心者,少阳邪将入太阴也”,这里“将”字,点明泻心证并非发于太阴。 据临床所见,泻心汤痞证见于心下,约当胸之下、脘之上的膈中部位。 膈,居脏腑上下之间,阴阳表里之半,为少阳所主。 前人谓,太阳外主皮毛,内主胸中;阳明外主肌肉,内主脘中;而少阳外主腠理,内主膈中,为人体气机出入升降活动的枢纽。 如其人本质素弱,病势消极(“病发于阴”),误下之后(“而反下之”),客热下陷,虚邪上逆,升降失职,少阳枢机不利,则病变内陷,阴阳互结,遂成不交之痞(“因作痞也”,见伤寒论原文131条)。 病在少阳,邪无出入之路,治以汗不能泄,下不能夺,惟宣和解一法,故论中首揭半夏泻心汤寒温补泻并施,以为痞证正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原文149条)。 柯韵伯说“泻心汤乃稍变柴胡半表之治,而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 陈修园说“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腑证“有痞、痛、利、呕四证之辨”。 由此可见,泻心汤证与柴胡汤证是同属少阳病,而两者证情复有区别。 其主症,柴胡证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泻心证心下痞满,无往来寒热。 其病机,柴胡证为传经之邪,邪客少阳之经,象动;泻心汤证由误治而成,邪陷少阳枢机,象静。 其治法,一则主以柴胡流动之品,发散阳邪;一则君以半夏散结泄痞,直取病穴。 其间一阳一阴,一动一静,证治迥异,殊曲同工。 由此可见,半夏泻心汤为少阳气痞正治方,其余四方则均为半夏泻心汤的变局,分主太阳少阳并病的胃虚水热痞,少阳阳明并病的胃虚痞,及寒入化热、邪热壅聚的热痞,上热下寒、痞兼阳虚的寒热痞。 这里还可从伤寒论的遣词用字间得到启发。 如仲景立诸泻心汤均言“主之”,独半夏泻心汤最早见于论中却反用“宜”字,是深有寄意。 一般而言,伤寒论凡用“主之”,每有不易定法之义,如用“宜”、“与”,乃为可斟酌之处。 古人认为,伤寒之痞,为寒郁内热,宜苦泄;杂病之痞,为气不条畅,宜辛散。 仲景因半夏泻心汤辛苦并进,阴阳两解,举为治痞代表方,而广施于伤寒误下成痞或杂病寒热中阻致痞,故措用“宜”字以示范;至痞证各有所偏(偏热、偏寒),或有兼挟(兼太阳、兼阳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