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古诗文孙权劝学1.重点实词(1)权谓吕蒙曰()(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及鲁肃过寻阳()()(7)即更刮目相待()()2.一词多义(1)以(2)见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木兰诗1.常识概要木兰诗选自宋代(编者名字)编的乐府诗集,是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2.重点实词(1)唯闻女叹息()(2)问女何所忆()(3)旦辞爷娘去()(4)关山度若飞()(5)木兰不用尚书郎()(6)著我旧时裳()(7)出郭相扶将()(8)双兔傍地走()()3.一词多义(1)帖(2)市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1.脱我战时袍,。2.木兰诗中的诗句“,”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3.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的句子是:,。卖油翁1.本文的作者是,号,晚号,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重点实词(1)公亦以此自矜()(2)释担而立()(3)睨之久而不去()(4)但微颔之()(5)以钱覆其口()(6)徐以杓酌油沥之()()(7)康肃笑而遣之()3.一词多义(1)尔(2)射(3)以(4)之(5)而1.睨之久而不去。译文: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3.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译文:短文两篇陋室铭1.常识概要(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文学家、诗人,本文选自。(2)铭,是指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重点实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7)无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3.一词多义之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1.,往来无白丁。2.,无案牍之劳形。3.斯是陋室,。1.本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怀。2.陋室铭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的?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时间:5分钟满分:18分)一、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小题。(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陋室铭(mng)B.苔痕上阶绿(hng)C.草色入帘青(lin)D.南阳诸葛庐(l)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4)孔子云()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二、名句默写。(6分)5.在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6.(2019山西)陋室铭中的“,”,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7.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爱莲说1.常识概要(1)爱莲说作者是(朝代)哲学家,本文选自。(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也可以,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与现在的近似。2.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宜乎众矣()(7)陶后鲜有闻()(8)香远益清()(9)不蔓不枝()()3.一词多义(1)鲜(2)远(3)之(4)者(5)谓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1.水陆草木之花,。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四个字)2.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陋室铭爱莲说两文在内容和写法方面有哪些相同点?(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蕃:多B.不蔓不枝枝:长枝茎C.亭亭净植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鲜:少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B.C.D.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写自己。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成为像莲一样的君子。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三、名句默写。(4分)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9.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体态正、直的句子是:,。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代诗人,当时诗文革新人物之一。2.幽州台即蓟北楼,是燕昭王而建。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空阔寂寥,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主旨大意】这首诗写诗人登临远眺的感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时间:3分钟满分:6分)一、诗歌鉴赏。(4分)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二、名句默写。(2分)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寂寞悲凉之感的句子是:,!望岳1.杜甫,字,自称,世称杜少陵。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他的诗歌在整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最著名的有“”“三别”等,抒写了民间的疾苦。其诗作今存1 400多首,著有。2.望岳的体裁是,“岳”在这里指,诗中的“岱宗”也指。整首诗扣住“望”字来写。首联写远望,以问句起笔,自问自答,把泰山放在齐鲁大地这一大背景下,衬托出泰山的高峻苍翠。“岱宗”即泰山;未了,不尽。颔联写近望,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钟”字把大自然拟人化,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描写出泰山像一把神奇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明暗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颈联写细望,描写出山中云气层出不穷、群鸟入山的美景,作者心胸为之激荡。“曾”通“层”,“决眦”意思是眼眶(几乎)要裂开,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诗人极力张大眼睛仔细观赏归鸟入山的情态。尾联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终当,终要。【主旨大意】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时间:5分钟满分:10分)一、诗歌鉴赏。(6分)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2分)2.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2分)3.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二、名句默写。(4分)4.荡胸生曾云,。5.造化钟神秀,。6.(2019重庆)杜甫的望岳中,揭示经过奋力登攀,必会达到理想境界、领略无限风光的名句是 , 。登飞来峰1.这首诗的作者是,字介甫,号半山,(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之一。2.这首诗的体裁是。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主旨大意】诗人登高望远,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间:5分钟满分:9分)一、诗歌鉴赏。(5分)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比喻,“最高层”比喻。(2分)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二、名句默写。(4分)3.(2019连云港)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两句,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表达自己身在高层的独特感受。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游山西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爱国诗人。2.这首诗的体裁是。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小猪,这里指猪肉。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此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既写出春社欢快的气氛,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无时,随时。写诗人再游山西村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主旨大意】这首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10分)一、诗歌鉴赏。(5分)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2分)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二、名句默写。(5分)3.(2019宁波)陆游笔下“,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4.(2019铁岭)山重水复疑无路,。5.(2019益阳)莫笑农家腊酒浑,。6.(2019重庆A)陆游游山西村中“,”一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之作,写于己亥年。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去天涯。“白日斜”衬托出离愁别绪,诗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落红”即“落花”,以“落花”比喻自己,意思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后人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主旨大意】 本诗主要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时间:5分钟满分:8分)一、诗歌鉴赏。(6分)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二、名句默写。(2分)3.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老师们称赞他“,”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河中石兽1.常识概要本文选自,这是(作者)所作的一部小说。本文作者是代的学者,是的总纂官。2.重点实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求二石兽于水中()(5)棹数小舟()(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杮()(8)湮于沙上()(9)转转不已()(10)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一词多义(1)为(2)于(3)其(4)者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转转不已,。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时间:5分钟满分:9分)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9分)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棹数小舟棹:划(船)B.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C.渐激渐深激:猛烈D.转转不已 已:停止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求二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C.至石之半怅恨久之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七年级(下)古诗文孙权劝学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对说,告诉(2)推托事务(3)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粗略地阅读(5)了解历史(6)到,等到经过(7)重新擦拭2.(1)介词,用;与“为”一起构成动词,认为(2)动词,了解;动词,知晓二、翻译句子1.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木兰诗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郭茂倩南北朝乐府2.(1)只(2)思念(3)早晨(4)越过(5)不愿做(6)穿(7)外城(8)靠近、临近跑3.(1)名词,文告;动词,同“贴”,粘上(2)动词,买;名词,集市二、翻译句子1.将士们征战多年,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2.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三、名句默写1.著我旧时裳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卖油翁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欧阳修醉翁六一居士北宋2.(1)自夸(2)放下(3)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4)点头(5)盖(6)慢慢地下滴(7)打发3.(1)同“耳”,相当于“罢了”你(2)射箭射箭的本领(技艺)(3)凭、靠凭、靠用用(4)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代词,指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指代葫芦代词,指代卖油翁(5)表顺承,不译表修饰,地表转折,但是表修饰,着二、翻译句子1.(卖油翁)很不在意地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2.(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3.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短文两篇陋室铭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唐刘禹锡刘禹锡集(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2.(1)出名,有名(2)灵验(3)只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4)博学的人(5)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6)调弄不加装饰的琴(7)扰乱(8)官府文书使劳累形体、躯体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二、翻译句子1.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名句默写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惟吾德馨四、文意理解1.高洁傲岸(安贫乐道)2.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3.不矛盾。“调素琴”“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借指世俗的纷扰,放在一起是要表达作者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高雅生活的人生愿望。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BB项错误。“痕”应读hn。2.(1)出名,有名(2)博学的人(3)调弄(4)说3.(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目的是衬托陋室的不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莲说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北宋周敦颐周敦颐集(2)议论记事道理杂文2.(1)多(2)沾染(污秽)(3)洗清水过分艳丽(4)耸立的样子竖立(5)亲近而不庄重(6)应当(7)少(8)更加(9)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3.(1)少;鲜艳(2)远播;远远地(3)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用于动词后面,指事物,此处指“花”;表判断,不译;相当于“的人”(5)认为;对说;是二、翻译句子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啊。3.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4.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三、名句默写1.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四、文意理解1.不蔓不枝2.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品行高洁的人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4.在内容上,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在写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C“植”的意思是“竖立”。2.BA项,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B项,都表示转折关系,却;C项,语气助词,啊/疑问代词,哪里;D项,的人/表示判断,不译。3.DD项有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追求富贵之风的鄙弃和厌恶。4.DD项,均为“我”。A项,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项,更加/好处;C项,少/鲜艳。5.BB项,均为介词,从。A项,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D项,副词,尚且/副词,将近。6.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7.(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陈子昂唐2.为招纳天下贤士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子美少陵野老唐诗圣诗史三吏杜工部集2.五言律诗泰山泰山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3.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意近即可)4.决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奥迪汽车租赁协议7篇
- 销售合同软件产品代理销售合同2篇
- 保证机构会员协议7篇
- 新解读《GB-T 31074-2014科技平台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
- 关于水泥包工合同范本
- 餐馆保安用工合同范本
- 房车出行采购合同范本
- 球队解约合同范本
- 代理销售白酒合同范本
- 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 灾害现场检伤分类
- 献唐学校及桂林路小学窗帘采购需求方案
- 装饰材料与构造
- GB/T 29781-2013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 培养科研素养提高科研能力课件
- 公司企业接收证明
- 苏州大学医学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分表
- 暂时进出口协议范本样本
- (烹饪)基本功教学教案
- 第11章-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ppt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