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佛法的奥秘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不变的性质和多变的状态两个方面的把握。性质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事物状态的变化形成了起灭纷飞瞬息万变的各种现象。事物各有不同的性质,但追根溯源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质却都如虚空一样,不动不摇、不生不灭、平等无差别。人的心灵被事物的纷繁变化摇曳多姿的形貌、相状、颜色、动态等状态所吸引,同时执取某种存在的运动状态认为“自我”,却忘记了一切运动状态本来生灭无常与运动的物质本体不生不灭的本性。正是事物纷繁变化的状态障碍了人对事物本性的体察和认知。“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所谓抽象永远比不上细节丰富的具体形象更加真实,只不过是人心把虚妄当做真实,反把真实看做虚妄而已。世界的真实只存在于抽象的共性之中,而非某个具体事物的具体存在形态。其实性质和状态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人一旦在意识中把二者混淆,则必然会产生认知障碍即“无明”。继而在已经存在的认识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是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追根究底,就连“自我”也只是一种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一种事物的存在现象,并非某种真实存在的事物本身,只是这种运动现象具有一种自我组织、自我保持、自我复制的所谓“自我意识”的功能。这种自我意识总执着地希望维持自身的存在,因而让人们留恋生存,恐惧死亡,却不明了一切现象都是运动过程的中间状态,必然不能长久存在,因为运动无法停止。如同电视屏幕里的“人物”无法改变屏幕一丝一毫,我们生活在虚空中的人物也改变不了虚空一丝一毫。虚空是如此坚固,“虚而不屈”,我们用什么力量都无法毁坏虚空,因为我们的身体和世间有形相万物,追根溯源,只不过如同虚空中的影子。影子非但不能毁坏别处的虚空,就连影子自己所处的位置的虚空,也不可能有丝毫改变。然而就连我们认识中的坚固不可摧毁的虚空也只是我们“主观世界”里的影子而已。只是世间人首尾颠倒,认影子为坚固的实在,反把坚固的虚空看做虚无。“主观世界”是如此的不动不摇、不生不灭,却能变化万物(影子),因而有人认为一切唯心。然而,客观世界不更加是如此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坚不可摧吗?佛经中讲的“应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事实上是佛陀的随缘说法,是不了义经,真正彻底的了义经是楞严经,经中指出七大本真,即宇宙人生的实相,即佛性,即“空不空如来藏”,如果在哲学里找一个同义语,那就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和普遍联系原则。所谓客观实在性,是指不依赖人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真实。这样的客观真实超越了人类意识思维的范畴,因为存在是前提,感觉思维在后,不能用思维中的语言概念来定义思维的前提。客观真实在主观世界里只能表达为抽象的哲学范畴即“名”。这样的“名”不同时期不同掌握真理的人会有不同的描述,可以称之为佛性、如来藏、道、空性、真如、真心、辩证唯物等,但不同的“名”所指向的却是同一个“实”,即那个本不可名状的客观真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名”有何不同,而是“名”所指向的“实”是什么,是受什么人或神的意识支配还是不以任何人或神的意志为转移。这样的客观真实当然是可觉知的,只是觉知的方式不是通过感官和意识思维,只能通过自觉的实践即运用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认识是实践的产物,认知只是在实践过程伴随实践产生的一种运动现象。如同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采样、转换、比较、反馈、执行等环节构成的一个回路,认知只是这个回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人的认知功能本身完全属于客观世界,自我意识也只是一种伴随生命运动而存在的现象,非是属人所有。人以为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到最后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发现什么都不属于自己的,连自我这一运动现象也不会再存在了,一切都还给了这个客观世界,哪里有在人的私有意识基础上建立的所谓“人性”存在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3页)。而机械唯物论所讲的物质含义,只是一种机械的物质观念,是旧唯物观,是不清楚在已经有了“人的实践”因素参与运动的前提下,而产生的孤立静止的物质观。人的意识也正因此被眼耳等感官间接感觉体系的片面感知内容所欺骗,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是把由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物质的某几种特定存在形态当做物质本身,这样看到的只能是人的感官意识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不会是物质根本的客观本质。所谓的普遍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包括虚空中的任意的点,两两之间都存在如同万有引力一般的直接联系和相互作用,而非通过光、声等中间传播媒介才能感知到的间接联系和相互作用。有了这样的普遍联系作为前提,才会有运动,才会有差别所表现的存在,才会有对立统一等客观规律,才会有人的实践和认知,这样的普遍联系,在主观世界里就表现为“觉”的本性,“觉海性圆澄”,“空生大觉中”,这才是人的认知、思维、意识等主观能动性得以产生的根本基础。只有从最基础角度用“觉”来观照人的思想意识等主观世界,人才能对它的一切运行状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把握,才不会被自己的主观世界里的盲目片面的认知所蒙蔽。而这样的“觉”,即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真实,它不会随人形体和意识的死亡而化为乌有。并且,人在生存的时候,他所有经历的意识状态作为一种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信息,会完整保存在这种客观真实里面,永远也不会丢失。因为即使只是一颗电子,它的形体也充满了宇宙空间,它已经包含了整个宇宙从生成到当前的一切运动信息。正是在这样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自觉的实践过程才是最真实最深刻最完整的认知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通过感觉器官和意识建立起来的“主观世界”并不会等同于客观世界。所有感觉器官和意识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只在无限的客观世界中,采集了一些局部的信息片段来构造自己“主观世界”中的内容,然后在这些内容所形成经验的基础上逐渐积累,通过意识的自我证知机制从无到有的产生“自我”。这种自我证知机制就如同自然界中龙卷风产生的机制一样,从微弱的气流旋涡逐渐加强,不停地从周围的空气中吸取物质和能量,来增强自身的旋转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旋转故我在”,也许龙卷风也有如人一样的“自我意识”。可见这个“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什么特殊高贵的东西,只是因为人不以平等心看待万事万物,自己把它太当一回事了,投入太多的精力,付出太多的心血,因而不能自拔。它只会不停地诱惑人自欺欺人地以自我为中心来不断证明掩饰这个虚假的“自我”的存在。到最后不能自己证明自己存在却依然执着不放的时候,只会让自己苦不堪言。若能觉醒看淡放下,不执着于这样的错误和虚假,则这样的“自我”消失了也不会有痛苦产生。人的意识和生命也只是形同一阵旋转的风,最终都归于虚空中的寂静和虚无,剩下的一切只有永恒的客观真实。然而主观世界本身却不是这些“自我意识”的信息片段构造出来的。因为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如同一张纸一样不可能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只要有客观世界存在,同时就会有相应的“主观世界”存在了,无论你的感觉器官有没有给你采集信息。当意识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后,只不过是“主观世界”因此而改变了它的存在状态,而“主观世界”本身的存在性质却未曾发生过一丝一毫的改变,如同大海中永不停息的洋流和起伏不定的波涛只是展现了大海的运动状态,大海本身却一直不随这些状态而变化。人心无常,只因人心被无常生灭的状态所吸引,忘记了自己心灵的本性常在,“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而佛菩萨却常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里不被变化万千的状态所吸引。(佛经中所说“物”的概念,事实上是指反映在人意识中有形貌相状等人感官可感知的直观的物质的运动状态,而非是物质的本质的概念。)人心灵的注意力被这些始终变化的信息状态所吸引,而忘记了自己不生不灭的主观世界本身以及自己感官觉察不到的客观真实,因此被这些局部信息片段所蒙蔽而见不到整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切都是同一个整体,不可能被意识人为割裂。宇宙不灭,故心灵不灭。宇宙不灭,如同质能守恒定律。宇宙的生、住、坏、空的过程也只是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已,物质本身并没有消灭。物质的存在形态可能是有形状的物体,也可能是无形状的场和能量等各种形态。心灵不灭,是因为物质的普遍联系的性质不变和信息守恒定律。信息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的总和,只要宇宙不灭,宇宙的所有存在状态的总和便丝毫也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宇宙和心灵这二者本是同一事物,都是同一个客观真实,都具有客观实在这一固有的根本属性。因为主观世界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这样的主观世界不需要人为建立就已经客观存在,这样的主观世界是无“我”的,因为它不需要谁来努力保持努力证明自我,主观世界就是客观世界本身,本来就已经永恒存在。只要通过直接联系就可以直接到达客观真实,而非必须通过声光和眼耳等感觉媒介逐级转换才可以感受到。“主观能动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运动属性在一切都普遍联系(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作用。而人的能感知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内容,只会从一种信息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潮玩消费市场深度解读:收藏价值与文化传承研究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细分产品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报告
- 2025年生鲜新零售市场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效率提升报告
- 河北省昌黎县靖安学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民法典物权法课件
- 202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冲刺押题卷-工程造价计算与招标投标专项训练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专项训练试卷 知识点押题精讲版
- 现代化衣柜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全真试卷 高频考点冲刺押题
- 2025年高考英语词汇短语专项训练试卷
- 2025河北保定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58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肩关节运动康复新策略-洞察及研究
- 神奇的艾草教学课件
- 《耳念珠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环保废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语地理试卷(含答案)
- 网络安全测验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密封圈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幼儿园指南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医美行业监管趋势下2025年美容整形手术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