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专题四:化学方程式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原子种类ABCD2.如图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W待测值是13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P是生成物D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5.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所示。(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一个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为 A(填字母代号),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装置A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3)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使D中反应能发生的操作方法为将锥形瓶倾斜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双氧水 水+氧气,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 。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B(填序号),理由是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B的化学式为NO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0:9 。表中x的值是18 。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1) 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铁条质量小,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c(2) a氧气不足b。镁条未反应完c。部分然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另外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3) (2)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4)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5) 【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镁能与氮气反应只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6)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X+2NH3X的化学式为Mg(OH)2 (7) 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且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8)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9) 【实验探究】【反思与交流】(3)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4)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 装置中进行。【拓展延伸】(5)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 1/5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请选择下列正确的实验方案将混在氧化镁中的氮化镁除去 DA、将混合物直接蒸馏B、将混合物直接过滤C、将混合物溶于水,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在常温下干燥。D、将混合物溶于水,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7)将足量的镁条放在含氮气和氧气质量比为7:2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反应,再将生成的固体物质与足量水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34克,求消耗镁条的质量为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分解时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O2BN2CNH3DNO22.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有毒气体是Cl2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D洁厕灵、84消毒液能混合使用3.“复兴号”大家族再添高颜值新成员:有蓝暖男、绿巨人等,给中华大地又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ANaOHBNa2OCNa2CO3DH2CO34.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5.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4份质量的磷和5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每4个磷原子加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等于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每31份质量的红磷完全反应能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在横线上)。(1)4 P+5 O22 P2O5。(2)1 Fe2O3+3 CO2 Fe+3 CO2。(3)11 CH4+2 O21 CO2+2 H2O。7.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未配平的是 E;化学式写错的是A ;反应条件写错的是D ;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C ;“”使用不当的是B 。聚焦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专题四: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原子种类ABCD【答案】 B2.如图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答案】 A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答案】 B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W待测值是13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P是生成物D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 A5.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答案】 D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所示。(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一个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为 A(填字母代号),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装置A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3)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使D中反应能发生的操作方法为将锥形瓶倾斜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双氧水 水+氧气,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 。【答案】(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一个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是A,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A;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装置A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3)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使D中反应能发生的操作方法为将锥形瓶倾斜,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 O2,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故填:将锥形瓶倾斜;2H2O2 MnO2 2H2O+ O2;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B(填序号),理由是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B的化学式为NO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0:9 。表中x的值是18 。【答案】(1)B,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NO;10:9;18。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10) 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铁条质量小,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c(11) a氧气不足b。镁条未反应完c。部分然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另外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12) (2)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13)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14) 【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镁能与氮气反应只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15)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X+2NH3X的化学式为Mg(OH)2 (16) 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且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17)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18) 【实验探究】【反思与交流】(3)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4)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 装置中进行。【拓展延伸】(5)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 1/5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请选择下列正确的实验方案将混在氧化镁中的氮化镁除去 DA、将混合物直接蒸馏B、将混合物直接过滤C、将混合物溶于水,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在常温下干燥。D、将混合物溶于水,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7)将足量的镁条放在含氮气和氧气质量比为7:2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反应,再将生成的固体物质与足量水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34克,求消耗镁条的质量为 【答案】(1)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铁条质量小,是因为部分然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故填:c。(2)由Mg3N2+6H2O=3X+2NH3可知,反应前镁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3X中,X的化学式为Mg(OH)2。故填:Mg(OH)2。【实验探究】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A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B中反应生成的氨气进入A中,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了氨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3)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故填: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4)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故填:密闭。(5)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这是因为除五分之一的氧气反应外,氮气和镁反应生成了氮化镁。故填:大于。(6)将混合物溶于水,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氢氧化镁,再将氢氧化镁充分加热生成氧化镁和水,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后,得到氧化镁。故填:D。(7)设和氮气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氮气质量为y,由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2NH3可知,3MgN22NH3,3MgN22NH3,72 2834xy 34gx=72g,y=28g,设氧气质量为z,根据题意有:7:2=28g:z,z=8g,设和氧气反应的镁质量为m,2Mg+O22MgO,48 32m 8gm=12g,消耗镁条的质量为:72g+12g=84g,故填:84g。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分解时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O2BN2CNH3DNO2【答案】 D2.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