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防腐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钢结构防腐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钢结构防腐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钢结构防腐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钢结构防腐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 作 业 指 导 书(钢 结 构 检 测)编 写: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受控状态: 持有者姓名: 分 发 号: 持有者部门: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目 录一、防腐涂层厚度检测(ZY02-1303-2006)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二、保护电位检测(ZY02-1307-2006 )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三、自然腐蚀电位检测(ZY02-1306-2006 )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四、钢材厚度检测(ZY02-1308-2006)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五、表面粗糙度检测(ZY02-1309-2006)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六、涂膜附着力检测(ZY02-1310-2006)1.开展项目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7.依据文件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一、防腐涂层厚度检测(ZY02-1303-2006)1.开展项目防腐涂层厚度试验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2.1主标准、配套设备主 标 准 设 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备注涂层厚度测定仪MINITEST600BF303000m2m或242.2主要技术指标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2.2.2检验方法:用涂层厚度测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 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3.仪器设备3.1.涂层厚度仪操作规程3.1.1检查电源:将2个1.5V碱性电池装入主机内;3.1.2开机:按仪器上的 “开机/关机”键,等到仪器屏幕上有显示后,确认有电源,按“ZERO”键,仪器进入待工作状态;3.1.3关机:试验结束后,按“开机/关机”键,关闭仪器。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4.1仪器标定:将标准箔放在标定钢片上,打开仪器,测得标准箔的厚度;测量值及误差根据标准箔上的规定进行比较:96m1m、510m1、995m1;4.2测量:将标定好的仪器测头接触被测量的涂层表面,听到仪器“滴”一声后,表示本次测量已完成,测量数字显示在屏幕上,记录下本次测得数值;4.3重复4.2操作,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得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得平均值。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5.1仪器使用前,安装电池时请勿装反,否则引起仪器的使用故障;5.2仪器结束后,应将电池从主机中取出;5.3仪器测量时,须握住测头上套管,保持侧头轴线与被测面垂直。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6.1.测量结果判定测得的涂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m,室内应为125m,其允许偏差为-25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m.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灵敏系数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 u(y1)=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k=b)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u(y2)=e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k=合成标准不确定u(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 K=2二、自然腐蚀电位检测(ZY02-1306-2006)1.开展项目自然腐蚀电位试验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2.1主标准、配套设备主 标 准 设 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备注参比电极232/电压表2.2主要技术指标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2.2.2检验方法:用参比电极及电压表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3.仪器设备3.1.参比电极操作规程3.1.1.连接电极及电压表、代检样品;检查电极内的盐桥溶液是否有气泡,当电极外表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及时除去;3.1.2.拔去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将电极插入介质溶液,将电压表连接被检构件;3.1.3.读取电位值;3.1.4.拆除仪器设备。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4.1.将待检钢件样品浸泡在0.5mol/L氯化钠溶液中;4.2.准备好盐桥式电极,并将电极和电压表安装好;检查电极内的盐桥溶液是否有气泡,当电极外表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及时除去;4.3. 拔去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将电极插入介质溶液,将电压表连接被检构件;4.4.在电压表上读电位值;4.5.拆除仪器;4.6.重复上述步骤。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5.1.电极在使用时,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应拔去,以防止产生扩散电位影响测试;5.2.电极内的盐桥溶液中不能有气泡,以防止溶液断路,饱和盐桥溶液型号的电极留少许结晶体,以保证饱和的要求;5.3.双盐桥式的电极,在使用时必须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第二节盐桥装入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后,再装上使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4.当电极外壳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随时除去。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6.1.测量结果根据测量值,记录好试验结果。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灵敏系数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 u(y1)=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k=b)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u(y2)=e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k=合成标准不确定u(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 K=2三、保护电位检测(ZY02-1307-2006)1.开展项目保护电位试验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2.1主标准、配套设备主 标 准 设 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备注参比电极232/电压表2.2主要技术指标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2.2.2检验方法:用参比电极及电压表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3.仪器设备3.1.参比电极操作规程3.1.1.连接电极及电压表、代检样品;检查电极内的盐桥溶液是否有气泡,当电极外表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及时除去;3.1.2.拔去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将电极插入介质溶液,将电压表连接被检构件;3.1.3.读取电位值;3.1.4.拆除仪器设备。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4.1.将待检钢件样品浸泡在0.5mol/LNacl溶液中;4.2.准备好盐桥式电极,并将电极和电压表安装好;检查电极内的盐桥溶液是否有气泡,当电极外表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及时除去;4.3. 拔去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将电极插入介质溶液,将电压表连接被检构件;4.4.观察电压表上电位值,大约32d后,腐蚀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底材金属开始腐蚀,读取开始变化时的电位即保护电位;4.5.拆除仪器;4.6.重复上述步骤。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5.1电极在使用时,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应拔去,以防止产生扩散电位影响测试;5.2电极内的盐桥溶液中不能有气泡,以防止溶液断路,饱和盐桥溶液型号的电极留少许结晶体,以保证饱和的要求;5.3双盐桥式的电极,在使用时必须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第二节盐桥装入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后,再装上使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4.当电极外壳上附有盐桥溶液或结晶体时,应随时除去。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6.1测量结果根据测量值,记录好试验结果。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灵敏系数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 u(y1)=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k=b)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u(y2)=e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k=合成标准不确定u(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 K=2四 钢材厚度检测(ZY02-1308-2006)1、开展项目钢材厚度试验2、主标准、配套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2.1主标准、配套设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备注超声波测厚仪HCC-17型1.2200mm(钢)(0.5H+0.1)mm2.2主要技术指标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2.2.2检验方法: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1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3.1.1开机:按一下键,屏上出现数字显示。3.1.2校正校正的目的是让仪器自动检验一下探头的测试性能,消除探头的零点误差。仪器会把测到的数据保存起来(这个步骤在更换仪器探头时是必要的,而在以后正常使用时,如果声速设为5900m/s,只要探头在校正块上测得的结果为“3.0mm”时就不必重复了)。步骤一:按一下键,显示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表示仪器进入校正状态。步骤二:在校正试块上涂上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的压在上面保持接触良好、稳定,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表示仪器在运行之中,这个过程持续几秒钟。当显示屏上如右图所示内容消失而转为其他数字显示时,表示校正完毕。3.1.3设定声速仪器首次使用时,声速会自动设在5900m/s,这对一般常用钢材的厚度测量正好合适。只有当被测对象是其他材料,如铜、铝、有机玻璃等才需要改变声速。VEL 5900 m/s步骤一:按一下键或键,显示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图中的四位数字是目前的声速,而且其第一位数字会闪烁。步骤二:每按一下键,可以使闪烁的数字依次递增,从09依次变化。步骤三:按一下键,下一位数字变为闪烁,这表示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当末位数字闪烁时,按该键则首位数字变成闪烁状态。重复步骤二、三,使显示的四位数字符合被测材料的声速,这样就设置好了声速。设置好的数据仪器会一直保存,即使关机也不会丢失。停止声速设置的操作约5秒后,仪器自动返回测试状态。如探头在声速测试状态时就进行测试,则仪器立即进入测试状态。3.1.4测试材料的厚度在被测工件表面上涂上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压在被测面上。如果探头与工件耦合良好,在显示屏左上角“”会稳定地显示出来,这是屏上显示的数字就是测试结果。此后,探头即使脱离工件,测试结果仍将保留在显示屏上。到下次测试时,它会自动更新。如果在测试中,“”始终不出现,表示探头与工件没有耦合好,而“”闪烁则表示耦合不稳定,显示数字不会更新,只有设法使探头与工件耦合良好才能得到准确结果。3.1.5在未知材料声速的情况下进行测厚的方法首先,选该种材料做成一试块(只要求被测区面积略大于探头管径,上下两面平行)。然后用其他量具量出该块上下两面的厚度,再用本仪器进行测试,反复调整声速,直到显示值与上述实际值相符。此时仪器上的声速设置已符合该种材料的测试要求,可以进行实际测试。3.1.6关机:按一下键,即可手动关机(仪器测试完毕并且没有键操作时,约2分钟后自动关机)。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4.1开机:按一下键,屏上出现数字显示。4.2校正校正的目的是让仪器自动检验一下探头的测试性能,消除探头的零点误差。仪器会把测到的数据保存起来(这个步骤在更换仪器探头时是必要的,而在以后正常使用时,如果声速设为5900m/s,只要探头在校正块上测得的结果为“3.0mm”时就不必重复了)。步骤一:按一下键,显示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表示仪器进入校正状态。步骤二:在校正试块上涂上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的压在上面保持接触良好、稳定,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表示仪器在运行之中,这个过程持续几秒钟。当显示屏上如右图所示内容消失而转为其他数字显示时,表示校正完毕。4.3设定声速仪器首次使用时,声速会自动设在5900m/s,这对一般常用钢材的厚度测量正好合适。只有当被测对象是其他材料,如铜、铝、有机玻璃等才需要改变声速。VEL 5900 m/s步骤一:按一下键或键,显示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内容。图中的四位数字是目前的声速,而且其第一位数字会闪烁。步骤二:每按一下键,可以使闪烁的数字依次递增,从09依次变化。步骤三:按一下键,下一位数字变为闪烁,这表示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当末位数字闪烁时,按该键则首位数字变成闪烁状态。重复步骤二、三,使显示的四位数字符合被测材料的声速,这样就设置好了声速。设置好的数据仪器会一直保存,即使关机也不会丢失。停止声速设置的操作约5秒后,仪器自动返回测试状态。如探头在声速测试状态时就进行测试,则仪器立即进入测试状态。4.4测试材料的厚度在被测工件表面上涂上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压在被测面上。如果探头与工件耦合良好,在显示屏左上角“”会稳定地显示出来,这是屏上显示的数字就是测试结果。此后,探头即使脱离工件,测试结果仍将保留在显示屏上。到下次测试时,它会自动更新。如果在测试中,“”始终不出现,表示探头与工件没有耦合好,而“”闪烁则表示耦合不稳定,显示数字不会更新,只有设法使探头与工件耦合良好才能得到准确结果。测试结果正确显示后,记录好结果,换下一处测试。4.5在未知材料声速的情况下进行测厚的方法首先,选该种材料做成一试块(只要求被测区面积略大于探头管径,上下两面平行)。然后用其他量具量出该块上下两面的厚度,再用本仪器进行测试,反复调整声速,直到显示值与上述实际值相符。此时仪器上的声速设置已符合该种材料的测试要求,可以进行实际测试。4.6关机:按一下键,即可手动关机(仪器测试完毕并且没有键操作时,约2分钟后自动关机)。4.7.重复前面步骤。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5.1.仪器长期存放时,应放置在干燥、洁净的室温环境中。5.2.只有全面了解本仪器结构、性能,并熟悉常握了操作规程的人,方可使用本仪器。5.3.仪器使用中如显示窗左上角显示“LBAT”字样则表明电池接近失效,应更换。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6.1测量结果判定测得的钢材厚度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灵敏系数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 u(y1)=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k=b)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u(y2)=e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k=合成标准不确定u(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 K=2五、表面粗糙度检测(ZY02-1309-2006) 1.开展项目 防腐涂层表面粗糙度试验 2、主标准、配套设施及主要技术指标 2.1主标准、配套设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m)精度备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TR100Ra:0.0510.0Re:0.150 2.2主要技术指标 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2.2.2检验方法: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以上,其平均值作为表面粗糙度参认。 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1.TR100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操作规程 3.1.1.打开电源,屏幕全屏显示,在“滴”的一声后,进入测量状态。 3.1.2.按Ra/z键将依次选择测量参数Ra,RZ,轻松键将依次选择0.25、0.8、2.5各挡。 3.1.3.选择好测量参数以及取样强度后,便可以测量了。将仪器测量部位对准被测区域,轻按启动键,传感器移动,在“滴,滴”两声后,测量结束,屏幕显示测量值。 3.1.4.关机 4、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4.1.目测检查:对于那些明显的不需要用更精确方法检查工件表面的场合。选择目测法检查工件。例如:因为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地好。或明显地不好。或者因为实际存在着明显影响表面功能的表面缺陷。4.2.当目测检查不能作出判定时,采用比较样块法检测。4.2.1.按照GB6060.5的规定制备标准比较样块。4.2.2.确定待测钢材表面的评定点数。一般2表面至少有一个评定点,且每一评定点的面积不小于502。4.2.3.比较样块法检测以钢材表面的目视外观来表达粗糙度等级。评定这些等级时,应在天然散射光线或无反射光的白色透视光线下进行。必要时可借助于放大倍数不大于7的放大镜。根据磨料选择相应的样块,将其靠近待测钢材表面的某一测定点进行目视比较,以与钢材表面外观最接近的样块所标示的粗糙度等级作为评定结果。如目视评定仍有困难,可用拇指夹住木制触针在被测表面和比较样块的各个部位上移动,以最为接近的触觉所标示的粗糙度等级作为评定结果。4.3.比较样块法检查不能作出判定时,需采用仪器检测 。4.3.1选取取样长度截止波长(cut-off)应等于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而规定的取样长度值。 当选取表1、2中给出的数值测量Ra、Rz和Ry参数时,图样上或技术文件中可省略标住于样长度值。必须时,允许选用其他数值,但必须在图样上或技术文件中注出。表1 测量Ra值的取样长度Ra取样长度l评定长度lnmmmmm0.0080.020.080.400.0201.100.251.200.1002.000.804.002.00010.002.5012.510.00080.008.0040.00表2 测量Rz和Ry值的取样长度Ra取样长度l评定长度lnmmmmm0.0250.100.080.400.1000.500.251.200.50010.000.804.0010.00050.002.5012.550.000320.008.0040.00常规测量可使用导头,导头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取样长度(截止波长)的50倍。在高精度的测量场合,某些复杂的工件上取样长度是2.5mm或更大时,均应使用一个独立基准,以避免导头曲率半径引起的被测轮廓轨迹变形。当没有指定测量方向时,工件的安放应使其截面方向对应于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和Ry)的最大值,该方向垂直于被测表面的加工纹理方向。对于无明显加工纹理方向的表面,截面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以目测来确定被测表面可能得到极限之处,并在该处进行测量时,为得到各自独立的测量结果,应在该表面几个均布位置上分别测量。4.3.2确定中线 当使用带电滤波的轮廓计(见GB6062)测量时,中线由仪器本身确定。计算机测量系统的中线。 程序(软件)使用式(4)确定中线: (4)式中:取样长度l的中点。A角可由(5)式确定:(5)系数a应由下列确定: 式中:hi各间隔点上的轮廓纵坐标,点之间的距离等于采样间距; N在选定范围内的点数; I纵坐标数; X轮廓采样间距。4.3.3.仪器校准:用于校准的标准样板Ra值为:0.1m-10m,在关机状态下,按住Ra/z键,同时打开电源开关,听到“滴”的一声后,松开Ra/z键,此时,进入校准状态,在屏幕上方显示“GAL”数值部分显示随即校准样板的Ra值。(此时,新的标准样板值将取代旧的标准样板Ra值存入仪器) 4.3.2.打开电源,屏幕全屏显示,在“滴”的一声后,进入测量状态。 4.3.3按Ra/z键将依次选择测量参数Ra,RZ,轻松键将依次选择0.25、0.8、2.5各挡。 4.3.4选择好测量参数以及取样强度后,便可以测量了。将仪器测量部位对准被测区域,轻按启动键,传感器移动,在“滴,滴”两声后,测量结束,屏幕显示测量值。 4.5重复4.4步骤,由5个连续取样强度构成的评定强度标准的评定强度。 5、主要仪器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 5.1无任何操作后,用户应及时关机,避免电池用尽。 5.2屏幕左上方显示“BAT”时,应马上充电,充电时间以1015小时为宜。 5.3避免碰撞,剧烈震动,重尘,潮湿,油污,强磁场等情况。 5.4传感器是仪器的精密部件,切记精心维护。每次使用完毕,要将仪器的保护盖轻轻盖好。避免对传感器造成剧烈的震动。 5.5随机样板应精心维护,以免划伤后造成校准仪器失准。 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6.1测量结果6.1.1.比较样块法测量粗糙度等级级别的划分见下表中三个粗糙度等级。(等级以外的延伸,工业上一般不使用)级别代号定义粗糙度参数值Ry(m)丸状磨料棱角状磨料细细钢材表面所呈现的粗糙度小于样块1所呈现的粗糙度2525细F钢材表面所呈现的粗糙度等同于样块1所呈现的粗糙度,或介于样块1与样块2所呈现的粗糙度之间25402560中M钢材表面所呈现的粗糙度等同于样块2所呈现的粗糙度,或介于样块2与样块3所呈现的粗糙度之间407060100粗C钢材表面所呈现的粗糙度等同于样块3所呈现的粗糙度,或介于样块3与样块4所呈现的粗糙度之间70100100150粗粗钢材表面所呈现的粗糙度等同于或大于样块4所呈现的粗糙度1001506.1.2.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检测时评定处理如下:为了判定工件表面与技术要求是否一致,必须采用某个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一组测量值,而其中每一个值是在构成一个评定长度的若干个取样长度上确定的。利用这些测量值,按(1)式求出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平均值: (1)式中: k评定长度的个数; Rj1个取样长度内确定的表面粗糙度参值; N1个评定长度内取样长度个数。判定被检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可靠性,以及由同一表面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平均值的精度,将取决于评定长度内的取样个数和评定长度的个数(沿表面的测量次数)。最小的评定长度等于取样长度,由5个连续取样长度构成的评定程度为标准的评定长度。沿表面和评定长度上的测量次数越多,判定被检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可靠性就越大,粗糙度参数平均值测定精度就越高。6.1.3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标准差的评定 如有必要,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标准差应由如下估计公式(6)确定:(6)式中: Ri表面粗糙度参数的第i个测得值(i=1,2,N); N表面粗糙度参数测得值的总个数;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N个测得值的算术平均。 为了计算方便,也可使用如下标准差a的估计公式(7): (7)当被检表面测得数据很多时(比如在50以上),则可按GB3360中给出的其他统计方法估计标准差。6.2结果判定 测得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确定表面粗糙度参数上限或下限的要求时,应在表面粗糙度参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处检验。对于给定表面粗糙度上限的要求,如果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图样上或技术文件规定值的个数等于总数的16%,则该表面是合格的,对于给定下限的场合,如果所有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实测值的个数等于总数的16%,该表面也是合格的。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1031-1995)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GB/T13288-91)触针式仪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规则和方法(GB10610-89)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灵敏系数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1) u(y1)=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k=b)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2)u(y2)=e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k=合成标准不确定u(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 K=2六、涂膜附着力检测(ZY02-1310-2006)1、开展项目 涂膜附着力试验2、主标准、配套设施及主要技术指标2.1主标准、配套设施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备注涂膜附着力测试仪QFZ/马口铁板501000.20.3mm/四倍放大镜漆刷宽2535mm2.2主要技术指标2.2.1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与3件。2.2.2检验方法:用涂膜附着力测定仪检查。每个样板检查7个部位,根据检查结果依次平定为7个等级。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1.涂膜附着力测定仪操作规程 1.检查仪器: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 2.固定样板调整四转半径使其与划痕相符。 3.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在样板上刻划圆滚线划痕。 4.提起卡针盘,取出样板。4、试验/测的工作程序 4.1样本制备: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79)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漆膜实干后,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 4.2测试:提起半截螺帽,抽出试验台,即可换针。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附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后面的螺栓 回转半径调整螺栓,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和调整螺栓,向后移动升降棒,使转针的尖端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版,应酌家砝码。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50.5厘米。向前立冬升降棒,使卡针盘提起,松开固定样板的饿有关螺栓,取出样板,用漆膜刷除区划痕上的漆屑,以四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以样板上划痕的上侧为检查的目标,依次标出1、2、3、4、5、6、7等七个部位。相应分为七个等级4.3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查看各部位的格子是否有70%以上完好,并做好试验记录。4.4重复4.2的操作。 5、主要设备的维护及安全作业程序 5.1仪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 5.2样品必须固定牢固。 6、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6.1测量结果 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是坏损。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一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2完好,附着力次之,定为二级。依次类推,七级附着力最差。6.2结果判定 测得的涂层附着力级别应符合设计要求7、依据文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1720-79)8.测量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