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_第1页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_第2页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_第3页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_第4页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试题1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初一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本试卷同答题卡一并收回 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卷人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1 5 分 共 45 分 1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涉 及到的皇帝是 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 2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是 A 芈月B 武则天C 杨玉环D 宋庆龄 3 唐朝时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的城市是 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临安 4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 你不肯看到的是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试题2 A 田地里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B 两名女性公民正在对弈 C 来自暹罗的遣唐使在街上购物D 朝廷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官员 5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这首诗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隋末农民大起义B 玄武门之变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耻 6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的典故 与哪个人物有关 A 李世民B 李隆基C 石敬瑭D 赵匡胤 7 之后很长时间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A 辽太宗时期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B 宋太祖时期 宋辽互通使节 C 宋太宗时期 宋数次征辽失败D 宋真宗时期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8 南宋的都城是 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临安 9 宋朝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A 贸易司B 市舶司C 船舶司D 海外司 10 元朝是在 在位时期完成的统一 A 成吉思汗B 铁木真C 窝阔台D 忽必烈 11 西藏是在 时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 12 宋朝时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 叫做 A 瓦子 B 勾栏 C 草市 D 狗市 初一历史试题3 13 不同的 规定了宋词各式各样的格式 A 词牌B 曲牌C 题目D 内容 14 活字印刷术诞生于 时期 A 唐朝B 北宋C 南宋D 元朝 15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 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大相国寺元宵佳节庙会热闹非凡B 街头艺人口若悬河戏说古今故事 C 四川地区可以用 会子 买卖商品D 商人们携带指南针登船出海经商 16 假如你生活在南宋 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邻里间窃窃私语议论 莫须有 之罪B 爱国志士提及 靖康之耻 捶胸顿足 C 朝廷秘密与金结盟前后夹击灭辽D 朝廷向金称臣 年年进贡岁币 17 假如你生活在元朝 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全国被划分为若干 行省 B 三省六部 被改为 一省六部 C 中书省调动军队进攻琉球D 御史台向皇帝弹劾大臣的不轨行为 18 下列词句中 与其他三句不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B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C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D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19 在唐 宋之间 我国经历过一段短暂的分裂割据时期 这段时期被称为 五代十国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五代 的是 A 后蜀B 后唐C 后晋D 后周 20 印度古时被我国称为 天竺 印度 这一译法是 提出的 A 鉴真B 玄奘C 文成公主D 松赞干布 初一历史试题4 21 唐朝时期 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组首领尊奉为各族的 天可汗 的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玄宗D 唐穆宗 22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称赞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唐玄宗D 武则天 23 开皇之治 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统治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唐玄宗D 武则天 24 普遍认为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A 安史之乱B 武宗灭佛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权 25 科举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对人才选拔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 在后来的科举中 经常会 有 殿试 这一环节 殿试制度是在 统治时期创立的 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武则天 26 唐太宗与武则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封建君主 下列对二者在位时期的描述不同的一项 是 A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选拔人才B 致力减轻人民负担 重视发展生产 C 任用严刑酷吏 打压反对者D 国力日益增强 社会发展良好 27 下列各组诗人与他们称号的搭配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 诗仙 B 杜甫 诗史 C 王维 诗佛 D 李贺 诗鬼 28 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 29 中国书法中历来有 颜筋柳骨 一说 其中涉及的两位书法家是 初一历史试题5 A 颜真卿和柳宗元B 颜真卿和柳公权 C 颜师古和柳宗元D 颜师古和柳公权 30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时最后完成的 A 唐朝中期B 五代十国C 北宋时期D 南宋时期 二 材料分析题二 材料分析题 共 45 分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 图 1 为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 1 材料二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元 马端临 文献通 考 材料三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试题6 旧唐书 李密传 请回答 1 请在图 1 中将隋朝大运河的四段名称 起点 终点 中心标注出来 5 分 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1 分 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1 分 3 材料二盛赞了隋朝时期国力强盛 社会繁荣的盛世景象 请问隋朝是如何达成这一繁 盛景象的 3 分 4 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 1 分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 分 5 从隋朝 二世而亡 的历史事实中 你感悟到了什么 2 分 3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8 分 材料一 一 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 腹 饱 而身毙 二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 开元初 上留心理道 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间 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 物 殷俗阜 宋 王谠 唐语林 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初一历史试题7 一二老寡妻 唐 杜甫 无家别 材料四 公元 874 年 王仙芝聚众在河南濮阳起义 号称 天补均平大将军 王仙 芝 兵败被杀后 黄巢成为起义军首领 一度攻占洛阳 长安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政治理念 1 分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时期的景象 1 分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后的景象 1 分 4 材料四中 起义军提出 均平 的口号 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1 分 5 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 谈一谈你对唐朝的兴亡有什么看法 4 分 3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7 分 材料一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 赵普 材料二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南宋 岳飞 满江红 材料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初一历史试题8 南宋 林升 题临安邸 请回答 1 赵普所说的 权 钱 兵 指的是什么 1 分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分 2 北宋哪一年灭亡的 1 分 3 材料三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 2 分 3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丹青 南宋 文天祥 过零丁 洋 材料二 忽必烈劝课农桑 行之五六年 功效大著 民间垦辟种艺之业 增前数 倍 元 农桑辑要 序 材料三 元朝统一后 行汉法 仿汉制 以固国本 材料四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 元大都 者 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马可 波罗行纪 请回答 1 元朝哪一年灭掉南宋 1 分 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2 分 初一历史试题9 2 材料二 三说明了什么 1 分 这对元朝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2 分 3 结合材料四 分析元大都为什么 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4 分 3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6 分 材料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请回答 1 材料中 太宗皇帝用什么 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的 1 分 你知道这种 长策 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吗 1 分 与世袭制 九品中正制相比教 这种长策有何进步性 2 分 2 今天 高考 公务员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 你认为今天的考试 制度完全合理吗 请你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你的建议 2 分 三 综合运用题三 综合运用题 共 10 分 36 结合所学知识 从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四个朝代中选择一个 写 300 字左右的朝 代简介小短文 10 分 要求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试题10 1 短文中需写出朝代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和都城 2 短文中需任意举出一个属于这一朝代的君主并写出他的为政举措 3 短文中需简要介绍这个朝代的社会风貌 题目 朝小传 初一历史试题11 初一历史试题12 初一历史1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答题卡初一历史答题卡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本试卷同答题卡一并收回 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卷人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1 5 分 共 45 分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 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2 二 材料分析题二 材料分析题 共 45 分 1 起点 终点 中心 四段 自上而下 31 2 3 4 31 5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3 1 2 3 4 32 5 33 1 初一历史4 2 3 1 2 34 3 35 1 初一历史5 2 三 综合运用题三 综合运用题 共 10 分 题目 朝小传 得分评卷人 初一历史6 初一历史7 初一历史8 初一历史1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参考答案初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1 5 分 共 45 分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BBACCDDDBD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DAABCCCCAB 题号 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BDAADCBDBD 二 材料分析题二 材料分析题 共 45 分 1 起点 涿郡终点 余杭中心 洛阳 四段 自上而下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2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 3 隋统一后 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 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统治者励精图治 政治清明 重视发展生产 大运河的开 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 每点 1 分 答出三点即可 4 隋末民生凋敝 民不聊生的景象 意思对即可 统治者不恤民力 奢侈无 度 营建重工 穷兵黩武 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要点 统 治者奢侈无度 列举一两点暴行 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无法正常生产劳动 31 5 合理即可 1 以民为本 2 开元盛世 3 安史之乱 4 均平 的口号反映了对百姓残酷压榨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意思对即可 32 5 合理即可 33 1 权 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 从 初一历史2 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 指的是地方财政 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利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 消 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 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设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 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 并且对军 队进行改编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使得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 的调动 训练和供给之权 2 1127 年 3 这首诗的前两句 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 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 的景象 几时休 三个字 责问统治者 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言外之意 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 语意双关 既是温暖的自然风 也是纸醉 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 直把杭州作汴州 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竟把临 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 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 不思抵御外族 侵扰 过着苟且偷安 粉饰太平的日子 1 1276 年 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史昂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的建议 实行 治国安民 的方略 广开言路 整饬吏治 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 设立各种机构 建立年号 忽必烈采取汉族儒臣建议 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 度与文化 一方面取得了 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 认可和支持 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另一 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 复发展 增强元朝军队实力 为元朝 完成统一大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3 硬件方面 元朝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扩大 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 元 代陆路四通八达 使东西方的使臣 商人来往非常方便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昌 盛时期 思想方面 元朝统治者对外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