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歌谣 举锸为云 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 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 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 亿万之口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1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3 商业的发展 1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朕要亲自治黄河 看它还决口不 结果 八十多年里 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 西汉治黄 王景 汉明帝刘庄画像 你去修河吧 是 臣遵旨 结果 以后八百多年里 黄河没有改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重视黄河治理 先后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小浪底水利工程等治黄工程 黄河堤坝 小浪底水利工程 今日治黄 农具改进 汉代牛耕图 耕犁 安装犁壁 耧车 耧车 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汉武帝的时候 赵过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 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 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2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提花机 汉代的丝织业 已经使用提花机 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 丝织品精美 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 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推崇 杜诗 字君公 河内汲 今河南卫辉 人也 公元31年 迁南阳太守 善于计略 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 用力少 具功多 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 发明及其意义 史料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 模型 你认为水排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它的优越性 汉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汉代手工业发展视频 3 商业的兴盛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 重量为五铢 约3 33克 故得名 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 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 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汉长安城布局图 西汉长安平面图 你认为西汉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 城里的 市 是做什么用的 东汉市集画像砖 两汉时期 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 如 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 春夏不得掏鸟的卵 不得 弹射飞鸟 城内民宅必须种树 否则要受罚 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 买东西很不方便 鸟有益鸟 有害鸟 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 讨论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歌诀记忆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1 西汉初年 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 汉朝出现了一段社会稳定 国家繁荣的时期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 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皇帝提倡节俭 以身作则 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注重农业的发展 重视以德化民 推行儒家学说a b c d b 2 东汉时 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 a 卫青b 王景c 张骞d 张角 b 3 耧车是一种新型 a 交通工具b 播种工具c 收割工具d 灌溉工具 b 4 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a 耧车b 二牛抬杠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