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古诗课堂教学的策略 云南聂耳小学玉溪:李惠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小学生在高尚情操的陶冶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注重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采用诵读、演读、画诗、写诗、悟诗等开放式的方法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与意境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中的无穷乐趣,让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感受人文艺术欣赏带来的愉悦。 一 、全身心投入,读出诗的氛围。 对小学生而言,诵读是一条最简易最有效的解诗途径。读诗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现。通过反复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诵读,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共鸣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在知识、人格、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适度的表现诗中蕴藉的情感,让学生能领略到古诗的音乐美。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读出不同的感悟。教师要成为引导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绪。如在教授陆游的示儿时,可按照这样的流程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 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其次,精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憾”;再次,研读诗文,理解诗人的“愿”。在初读时,确定诗文悲怆低沉的朗读基调;精读时,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研读时,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调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受到感染,得到鼓舞。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读出诗文的本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报效祖国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二 、调动多种感官,读出诗的趣味。 每首诗都是一幅画、一场戏的浓缩,与其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中空谈“享受”,不如让学生把诗中的画意、戏味挖掘出来,表演出来,既切合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独特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切体验作者的情感,重现诗境,与文本、作者、编者形成共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育与成长。如在教授古诗锄禾时,我们就可以让一位学生饰演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农民,衣衫褴褛,边干活边擦汗,让另外几位同学扮演吃饭时边吃边掉饭粒的浪费形象,让农敏悲愤的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批评教育他们。通过学生们如临其境的亲身表演,诗中那鲜活生动的形象,深远隽永的哲理,自然就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久久不能忘怀。 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表演这种活动形式,让孩子对古诗进行全身心地感受。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肢体运动及生动直观的表情、声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文萌生喜爱之情,增强小学生的民主自豪感。 三 、理解文字,画出诗的意境。 古诗本身就是一副引人遐想的美丽画卷,我们可以根据古诗“诗中有画”、具有形象美的特点,依照孩子的年龄特征,把抽象含蓄的文字形象化,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学生理解诗文字意、词意、句意、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丰富联想,使古诗中描绘的情状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画,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把故事的内容、意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加深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老师还可以将优秀作品张贴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又得到自我展现的机会,彰显了个性。如在诗人张记的枫桥夜泊中提及的桥、月、夜、枫、水、船、寺、钟,就能构建出一幅含义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月夜图,又如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杜牧的山行,无一不可化为 引人入胜的图画。 四 、古文今解,写出诗的个性。 古诗言简意丰,含义隽永。每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情感,这就需要孩子们潜入诗中,与作者对话,想诗人之所想,忧诗人之所忧,。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不但可以让孩子深入了解诗文,还可以为孩子的写作提供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诗文的内容吉他自身对诗文的感悟,把古诗改写作散文、记叙文 等其它文体的文章,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转化能力、想象能力。诗歌的改写或仿写不仅是对古诗文的再造过程,更是学生抒发个人情感,交流个性体验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行为向写作行为转化的创造性过程,实是将诗人魅力、民族文化财富内化为学生财富的过程。例如,要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写陆游的示儿,仿写白居易的忆江南,关心国家的兴亡,夸赞我们的家乡。 五 、抓住“诗眼”,感悟诗的内涵。 故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当时社会背景的浓缩与反应,是诗人情感与经历的蕴藉。要让小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时教师要适度地加以引导,为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启发学生抓住时的关键所在(即“诗眼”)来感悟诗情.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与精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我们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可以抓住诗眼“愁眠”给予引导,使学生对诗人当时的心情有所体会,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有明显的诗眼,但大多数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有名句,这些名句也可以作为我们解诗的锁钥,称之为“类诗眼”。只要找到名句或诗眼,就能带动我们对全诗的欣赏与感悟。 一首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