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知识积累 (共4题;共19分)1. (4分)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鲁迅倔_(ju ju)强地弃医从文,“笔杆子”之下,他的文字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_(w )痛绝,却警醒了一代中国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能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qi_的耗子俯冲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mo_无垠的宇宙。2.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八月湖水平,_。(盂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吊影分为千里雁,_。(白居易望月有感)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宽广胸襟的句子是:_,_。3. (4分)文言词语。 小金:文言文真难学,特别是有那么多的文言词语,老是记不住,我都快愁死了!小山:不用愁,积累文言词语是有方法的。比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是通假字,就是现在的“嘱”字,我们可以用组词法把它解释为“_”。再比如“微”是古今异义词,我们就要留心它的古今变化,现在一般解释为“小”或“少”,而古代时程度更深,是“_”的意思,“微斯人,吾谁与归”就是这样的解释。小金:哦,我明白了!听说很多成语中的词语意思保留了它的古义,像“义薄云天”与“薄暮冥冥”中的“薄”都作“_”的解释。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联结成语的方法来积累文言词语。小山:是的!还有些词语的意思较多,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像“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就不能想当然地解释为“秀丽”,而是“_”的意思。4. (3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过了冬至日,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在恢复,所以有“_”的说法。我国民间很重视冬至,届时大家围炉溫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_”的说法。冬至日,民间有“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5. (9分)(2012宁德)名著阅读(1)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人物的名字或称呼。他早年丧父,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与冬妮娅产生爱情,最终因思想有差距,分道扬镳。他几经磨难,最后瘫痪,双目失明。他:_。他家庭贫困,童年艰辛;出过天花,毁了容貌;一生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但受尽肉体的和精神的折磨,面对困难,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_。她与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酒家,卖包子;用蒙汗药害人,也用此法来害武松一行,却被武松制服,而后,他们成为好友。她:_。她对别家的孩子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绝不告诉各人的父母;看见孩子们吃冰,的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在我父亲临终时,她让我大声地叫“父亲”。她:_。(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美猴王来到灵台方寸山,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为他取了姓名,为此,他高兴得很。学艺成功荣归故里,这里虽然各种兵器样样齐全,却没有一件让他称心。于是,四老猴对他说:“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美猴王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请简述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取兵器的过程(70字左右)。6. (9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匠人与大师(梁 衡)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 第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B . 第到第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C . 第段指出追求成 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D . 第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2)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B .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C . 本段引用 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D .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 勾连。(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7. (7分)(2014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解元”漫谈高玉林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元”错读成“解xi元”。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解(xi)解(ji)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乐(l)乐(yu)乐(yu)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B . 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C . 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D . “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中获并列第一名。(2)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8.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奕喻钱大昕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速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子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节选自潜研堂集)【注】不速:不及。赧:因羞愧而脸红,惭愧。訾(z):非议,诋毁。(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客请与予对局/同予者何人B . 辄欲易置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 . 甫下数子/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 . 予思益苦/香远益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人 固 不 能 无 失 然 试 易 地 以处 平 心 而 度 之 吾 果 无 一 失 乎?(3)作者在第段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如何辩证客观地看待“错误”?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9.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1)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 . 或王命急宣 或立于陂田C . 其间千二百里 作亭于其上D . 故名之曰“放鹤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3)翻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矩形判定的题目及答案
- PS课件常用颜色搭配
- 酒类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洗手试题及答案
- DB61T 1228-2019 秦紫玉标准规范
- 鲁山一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PS入门课件教学
- 韩语创意考试题及答案
- 肿瘤内科教学课件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教学课件】第1课《鸦片战争》
- 2025年中国圆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石化公司门卫管理制度
- 2025年动火票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印刷电路板(PCB)检测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宜宾发展产城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T/NAHIEM 54-2022骨髓移植病房建设标准
- 辞工欠薪协议书
- 服装品牌专卖店空间设计
-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