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与答案A.doc_第1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与答案A.doc_第2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与答案A.doc_第3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与答案A.doc_第4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与答案A.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A一.名词解释(20分)1.集流 2.质外体途径 3.光合反应中心 4.红降 5.氧化磷酸化 6.跨膜信号转换 7.细胞全能性 8.春化作用 9.临界日长 10.自交不亲和二选择题(15分)1.下列植物中_的含水量最高。A.满江红 B.地衣 C.菊花 D.杨树2.下列哪组元素是植物体所必需的大量元素_。A.C、H、O、Fe、Mg、N B.C、H、O、N、P、MoB.C、H、O、N、P、S C.Fe、Mn、C、H、O、N3.到达地表的光波长大约是_;其中可见光波长为_。A.3002600nm, 390770nm; B.290-2200nm, 390-770nmC.390-770nm, 390-770nm; D.300-2600nm, 300-2600nm4.光合作用中的原初反应是将_的过程。A.光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C.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D.电能转化为光能5._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分。A.PSI B.PSII C.PSI和PSII6.水的裂解需要以下那种元素参与_。A.Fe B.Mn C.Mg D.S7.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O2来自于_。A.CO2 B.H2O C.CO2和H2O8.CAM植物是典型的_植物。A.温带植物 B.热带或亚热带植物 C.干旱植物 D.寒区植物9.在TCA循环中,只有_过程是直接生成1分子GTP的。A.草酰乙酸柠檬酸 B.柠檬酸异柠檬酸 C.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10.在TCA循环中,以下_过程不是既脱氢又脱羧的过程。A.异柠檬酸-酮戊二酸 B.-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 C.琥珀酸延胡羧酸11.鱼虅酮阻断呼吸链的_部位。A.NADHUQ B.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aa3O2 D. 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a12.光敏色素有活性形式是_;无活性形式是_;有效光是_;无效光是_。A. Pfr, Pr, 红光, 远红光; B. Pfr, Pr, 远红光, 红光 C. Pr, Pfr, 远红光, 红光 D. Pr, Pfr, 红光, 远红光13.下列哪些种子在萌发时需要较多的水分_。A.水稻、小麦 B.大豆、绿豆 C.花生、油菜 D.玉米、绿豆14同化产物是在植物的_部位进行运输;水分在_部位进行运输;矿质元素是在_部位进行运输。A.木质部、韧皮部、木质部 B.韧皮部、木质部、韧皮部 C.韧皮部、木质部、木质部 D.韧皮部、木质部、木质部15.下列哪种激素呈现极性运输形式_。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三填空题(20分)1.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_、_和_组成。2_现象和_现象可以证明植物根压的存在。3高等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在细胞质中_酶的作用下首先还原成_,再在_酶的作用下还原成铵。4.植物叶绿体内所含的色素有_、_、_和_;其中少部分_为作用中心色素。5.除了五大类植物激素外,近年发现_、_、_和_也是植物体内存在的天然生长物质。6.ATP合酶功能是_。7.卡尔文循环中CO2的受体是_;在_酶的作用下,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_;C4植物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_。8.光呼吸需要在_、_和_三种细胞器内完成。9.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的出路有:生成_和_。10._和_是细胞内的两个半自主性细胞器。11.TCA循环生成_分子NADH;_分子FADH2;_分子GTP,完成_次脱羧(一次TCA循环)。12.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是_;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的光受体是_。13.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_;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14.根深叶茂是_原理。旱长根、水长苗是_原理。15.IAA是_。四简答题(45分)(从下列7题中任选5题)1.简述关于气孔运动的淀粉-糖转换学说。2.简述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能量吸收、和转换关系。3.简述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不同。4.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5.简述G蛋白连接受体的跨膜信号转换。6.试述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从果实的生长,呼吸,色、香、味以及蛋白质和激素的变化几个方面论述)。7.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会对植物造成伤害?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2.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等营养物质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 3.光合反应中心:是指在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至少包括光能转换色素分子,原初电子受体和原初电子供体。4.红降:以绿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量子产额,即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气分子数或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当光波大于685nm(远红光)时,虽然光子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5.氧化磷酸化:是指生物氧化,是NADH和FADH2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传递给O2,伴随NADH和FADH2的再氧化,将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6.跨膜信号转换: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之后,通过受体将信号转导进入细胞内,这个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换。7.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8.春花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9.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10.自交不亲和:指植物的花粉落在同花雌蕊的柱头上不能受精的现象。二选择题(15分)1.A 2.B 3.C 4. A 5.B 6.B 7.B 8.C 9.C 10.C 11.A 12.B 13.B 14.D 15.D三填空题(20分)1.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 2.伤流和吐水。 3.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 4.叶绿素a;绿素b;黄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a 。 5.油菜素内酯;多胺;茉莉酸和水杨酸。 6.是把ADP和Pi合成为ATP。 7.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加氧酶;3-磷酸甘油酸 ;草酰乙酸。 8.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9.乳酸和乙醇。 10.线粒体和叶绿体。 11.3; 1; 1; 3 。 12.光敏色素;隐花色素。 13.茎尖生长点; 叶子 。 14.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具相关性;植物的向水性。 15.吲哚乙酸。四简答题(45分)(从下列7题中任选5题)1.保卫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细胞质中pH增高(pH6.1-7.3),促使淀粉磷酸化酶水解淀粉为可溶性糖,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表皮细胞或副卫细胞的水分便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在黑暗中则相反,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保卫细胞的pH下降(pH2.9-6.1),淀粉磷酸化酶吧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水势升高,水分就从保卫细胞排放到表皮细胞或副卫细胞,气孔便关闭2.D.P.AD.P*AD.P+A- D+.P.A-.聚光色素分子将光能吸收和传递到反应中心后,使反应中心色素(P)激发而成为激发态P*,放出电子给原初电子受体A,同时留下一个空位,色素分子被氧化成P+,原初电子受体被还原为A-.由于氧化的色素分子有空穴,可以从原初电子供体D得到电子来填补,于是色素恢复原来状态P,而原初电子供体却被氧化为D+,这样就不断地氧化还原发生电荷分离,就不断地把电子从原初电子供体送给原初电子受体,就完成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3.(1)结构上:碳四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大,叶绿体较大,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维管束鞘的外测密接一层成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状结构,碳三植物反之.碳四植物通过叶肉细胞细胞质的PEP羧化酶固定CO2,生成的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而碳三植物由于仅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整个光合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里进行.(2)生理上:PEP羧化酶活性较RUBP羧化酶活性强;C4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而C3较高;4.(1)产生大量NADPH,为细胞内各种合成反应提供各种还原力. (2)该途径不需EMP,直接对葡萄糖进行氧化,生成的NADPH也可进入线粒体,通过磷酸化生成ATP. (3)该途径的一些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他们是许多重要有机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 (4)该途径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是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产物,因此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联系起来.5.G蛋白是一个界面蛋白,处于细胞内侧,由、三个亚基组成,它变动于它的GDP(对环化酶没活性)及它的GTP(有活性)形式之间,无信号刺激时,几乎所有的G蛋白都处于无活性的GDP形式,当激素结合到受体上时,触发GTP将结合态的GDP取代下来,激素受体复合物结合到G蛋白上,使得结合态的GDP从G蛋白上释放,GTP进入G蛋白,接着,负载着GTP的亚基从、亚基上解离下来,然后G-GTP活化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cAMP再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反应级联放大,即先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再进一步诱发各种功能单位产生相应的反应。6.生长:具有生长大周期,呈S形生长曲线;呼吸:呼吸骤变,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色、香、味:果实变甜,淀粉含量减少,还原糖,蔗糖以及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多;酸味减少,因为有机酸转变为糖;香味产生:产生了酯类(包括脂肪族的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