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公交车上是否必须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 . 一个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致重蹈覆辙。C . 外国人形象地把“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我们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事物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D .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果展为观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香港风貌和未来蓝图。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 . 阅读文学名著,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C .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D . 周末的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 (1)独坐幽篁里,_(2)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_(4)_,惟解漫天作雪飞。 (5)_,隔江犹唱后庭花。 (6)莫言下岭便无难,_。 (7)有约不来过夜半,_。 (8)_,关山度若飞。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今天开张有j hu_,不许穷小子进门,叫常头出去。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n m_。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shn shn li ch_的“联合王国的国旗”。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 tun jn c_,美不胜收。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5. (6分)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交部将举行省区市全球推介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主角是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人文荟萃,遗迹众多,拥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52处,数量居全国这首。材料二:如今的山西,是转型升级的山西。修复矿山,留下子孙田,山西焦煤集团矿区绿化覆盖率达33%37%。由老矿区改造转型而来的西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正有序建设,“卖炭翁”优雅转身。加快晋北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古交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竣工投产。清洁能源为“晋电外送”提供有力支持,山西把摁下能源转型“快进键”,绿色多元正成为发展的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家园。在建的太行山、品梁山生态涵养区,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1)“世界你好,我叫山西!”假如让你向外国朋友介绍一个富有山西特色的美食,你会选择什么?请说明理由。 (2)“山西新转型,共享新未来。”请你以“如今的山西,是的山西”为开头,写一段话来展现山西的新风貌。(不少于100字)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故不为苟得也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乡为身死而不受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 . 孟子认为,人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一点合乎人性。C .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可以用来做本文第段的一个事实论据。D .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7.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甲】魏收年十五,颜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荣阳郑伯调之日:“魏郎弄载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 , 坐板床,随树阴讽诵 ,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乙】齐国好厚养布帛尽于衣袭材木尽于棺荐。齐恒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养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今曰:“棺桲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注】魏收:北齐人。荣(x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调:嘲笑。夏月:夏季。讽诵:背诵。布帛:泛指织物。衣袭:袭,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及随父赴边 及:_ 齐植公患之 患:_厚葬之风休矣 休: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齐 国 好 厚 葬 布 帛 尽 于 衣 裘 材 木 尽 于 棺 桲。(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非名之则利之也。(4)对“遂折节读书”的理解,正确是( ) A . 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B . 因此跟随别人读书。C . 于是埋头读书。D . 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5)根据你对上面两篇文章的理解,分别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题目。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碳纳米管据科技日报16日报道,清华大学在超级强度材料上获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制备了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其拉伸强度超越了国际上已知的其他所有纤维材料,拉伸强度超过80GPa。目前市场上强度最好的碳纤维是日本东丽公司制造的T1000,其拉伸强度只有702GPa,该公司还处于研制中的最先进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也只有9GPa。一些超级汽车钢、超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只有152GPa。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应用于大飞机、大火箭领域已经是当前的潮流,其原因就在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重量很轻但强度却非常大,这就意味着这些航空航天装备在降低空重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那么我国研制的C-919大飞机、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在性能上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此外,这些结构完美的碳纳米管还展示出了惊人的“拉伸一复原”的可逆性以及疲劳寿命,因此在机械能存储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无论是能量密度还是功率密度,碳纳米管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储能材料或设备。碳纳米管储存机械能的能量密度是飞轮储能密度的3倍,是锂离子电池储能密度的58倍,超过一般金属弹簧储能密度的25000倍。可以应用在电磁弹射、电磁炮、激光炮等能量武器上。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质,具有尺寸小、速度快、功耗低等特性,在制造晶体管、存储器、逻辑电路、传感器等器件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事实上在2017年IBM就公开表示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可令芯片的运算速度提升一千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新材料碳纳米管成功制造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晶体管,其工作速度是英特尔最先进的14纳米商用硅材料晶体管速度的3倍。材料科学是基础性科学,中国在很多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归根结底和材料科学研究不到位有很大关系。相反,只有加大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投入,才能让中国实现真正的后发超越。(有删改)(1)下列关于“碳纳米管”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超越了国际上已知的其他所有纤维材料。B . 碳纳米管重量很轻,但强度非常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C . 碳纳米管结构完美,具有惊人的“拉伸一复原”的可逆性以及疲劳寿命。D .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质,在制造晶体管、存储器、传感器等器件方面其有巨大的优势。(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碳纳米管,开篇即展示了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B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逐一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特点。C . 第段的画线句中,“可能”二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 . 第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清华大学制备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其拉伸强度超越了国际上其他所有纤维材料。B . 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因其自身特点,应用于大飞机、大火箭领域已经是当前的潮流。C . 碳纳米管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储能材料或设备。D . 中国在很多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归根结底和材料科学研究不到位有很大关系。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春的童话居京琐记从维熙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的昂扬而欢快的歌声。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18日,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般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俄罗斯文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因而我写作时,心态常有回到家乡故园之感。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之时,这两只小小歌手,给从大洋彼岸回国省亲的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我:“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他俩回答不知道,反正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是从娃儿时代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它们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细竹篾编成的笼子。记得,在临别北京飞回美国去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什么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的歌声带回美利坚。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因而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既没有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也没有将其掷进窗外的草丛,而是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进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祭祀吧!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过蝈蝈鸣叫之声,在寒冬降临北国京城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的蝈蝈。对比夏秋的蝈蝈来说,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一些,但鸣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先把整个的葫芦锯掉其头,再在葫芦上部加上盖;上盖要用钻头钻七个通气的圆孔,当葫芦被磨成一个工艺品之后,便让蝈蝈住进这避寒的窝里来了。老者让我十分感动,他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精制的两个蝈蝈葫芦,也一块送给了我。为了还情,我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上去看看”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可不是虫鸟贩子,我送给你的目的,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这一刻,我才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全然在于增加我书斋内的乡野情致。中国古语中有“食之木瓜,谢之桃李”之礼仪,为了答谢老者之情,我把一盆杜鹃树送给了赠我蝈蝈的芳邻。从此,这两个冬天的歌手。便在我的书斋里与我为伍了。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寒气逼人,我把它们放在暖气旁边,生怕严寒夺去它们的生命;当骄阳钻出云层时,我不忘把那两个宝葫芦,移位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分享阳光的温暖。我得到的回报则是,在我击电脑键盘时,除了让我的心态重返到童年之外,它们的高昂的歌声,常常让我想起古代史书中“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因而当我感受到精神疲惫时,它的歌声能让我忘却疲劳继续奋进。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他说:“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我说:“你猜猜。”“爷爷,我听出来了。”孙儿说,“好像是蝈蝈在叫。”我说:“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中国冬天还有蝈蝈?”“有。”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自中国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它孕育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育,让它们在冬季成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蜷曲竹篾祭祀惬意(2)作者称自己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为“小小稚友”、“小小歌手”,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两种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为安葬初夏养到冬至的两只蝈蝈颇费一番心思,因为“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从文中可看出这两只蝈蝈给作者一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5)作为对老者的答谢,作者先是“拿出几十元钱”,之后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最后“回赠一盆杜鹃树”。你认为其中哪一种做法更能体现“食之木瓜,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这种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6)作者称邻家老者为“芳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芳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7)作者说“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童话”的内容。文章题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