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液力偶合器主要技术参数1调速型型号输入转速传递功率LW1W2HD1D2L1 L2hn-dYOTGCD6501000150075-215250-73011009006001505851507008-22YOTGCD10007501000285-750640-18601500115085515951352509008-282限矩型型号:YOX1250Lmin: 900,D: 1406,输入端d1max; 200,H1max:350输出端d2max; 200,H2max:350最大充油量:270最小充油量:135重量为:1166最高转速:750过载系数为:2-2.53 前置齿轮增速型型号: YOCQZ465二 检修策略及类别液力偶合器的检修应采用预防性检修(PM)为主的检修方式检修类别为大修和小修。三 检修周期及工期大修两年一次,大修工期为10天。小修每年一次,小修工期为3天。四 检修项目1 大修项目:1液力偶合器解体2各轴的检修、轴承的清洗加油,必要时更换。3.供油泵解体检查,必要时更换零部件4 油管路检查5输入侧及输出侧旋转组件检查6泵轮及涡轮检查7各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检查,必要时更换8清理油箱箱体9各油封检查10弹性联结块更换2 小修项目:1 检查电机-偶合器-工作机基础螺丝是否紧固2滤油器及滤网清理3勺管电动执行器检查4更换油泵润滑油5更换液力偶合器润滑油五 检修工艺及要求1 供油泵拆装 YOTGCD系列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供油泵是外置的,油泵驱动齿轮副在箱体内。如果驱动齿轮没发生故障,则检修油泵时不必打开偶合器箱盖。打开泵盖,按顺序逐一将油泵解体即可。 如果需要将油泵从箱体上拆下,则应先打开偶合器箱盖,拆下装在供油泵主轴上的被驱动齿轮,松开紧固螺栓即可将油泵拆下。重装油泵时,必须保证零件的清洁度,按顺序进行组装。组装时一定要注意:泵盖上方的箭头所示方向应与电机的旋向一致。当泵盖装配位置正确时,偏心套上的定位销必须插入泵盖的定位孔内2 旋转组件及轴承拆卸 (1)脱开输入、输出联轴器; (2)拧下输入端盖和输出端盖螺钉; (3)打开偶合器箱盖; (4)脱开电动执行器拔杆与勺管调节连杆间的柱销将勺管抽出; (5)将旋转组件连同油泵主驱动齿轮、勺管壳体等一起吊出箱体,放在合适的支架上; (6)拆下输入、输出半联轴器; (7)拆下输出端测速齿盘; (8)拆下输入端盖及输出端盖; (9)拆下输入、输出端轴承挡圈; (10)松开输入轴与背壳的紧固螺钉,拔下定位销,拆下输入轴; (11)拆下输出轴轴端埋入轴承端盖; (12)松开背壳、泵轮、外壳紧固螺钉,拔下定位销; (13)利用勺管壳体周边的螺孔,将专用工具卡紧在勺管壳体大端面上,利用工具上的丝杆将输出轴顶下; (14)余下拆卸比较简单,按常规工艺进行即可,不再赘述。1背壳 2涡轮 3挡板 4泵驱动齿轮 5输入轴 6供油管座7泵轮 8外壳 9挡流板 10输出轴 11泵轮轴承座 12供油管3 偶合器重新组装 (1)为保证平衡精度,重新组装时必须保持原有的装配关系,按原装配标记配对组装; (2)组装顺序按以上拆卸顺序反过来进行即可; (3)注意事项 a.埋入轴承供油管一般不拆下 b.须保证所有密封件无缺陷,必要时应换新的。 c.必须检查供油泵和勺管的方向: 规定从电机尾端看偶合器输入轴旋向为合同要求转向。 勺管的勺口方向必须迎着偶合器旋转油环的旋转方向,即勺管勺口朝向必须迎着电机旋转方向。 油泵泵盖上部的转向标牌箭头必须与电机转向一致。 4 检查油质油位 (1)定期检查油箱油位并及时补充加油; (2)新机首次运转500小时后应将吸油管滤油器拆下清洗; (3)结合工作机停机进行检修,定期清洗供油泵和滤油器; (4)定期检查油质,及时更换合格工作油; (5)如需把偶合器箱体内的油排空,可拧下箱体下部的排油孔丝堵,也可在排油孔处加截止阀。5 通用部分检修工艺5.1齿轮的拆装工艺1齿轮的拆卸将要检修的齿轮组合件(一般包括齿轮与轴),从减速机或其它器件中取出后,对于不同情况的齿轮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拆卸方法:a、对于承受小、轻、静载荷的齿轮(即齿轮与轴的结合紧力较小的情况),若要将它取下,可采用铜棒轻击或者用小锤轻击的方式,将齿轮从轴上取下。在敲击时要注意,不可损伤齿轮的齿面,要施力于齿轮的两个端面上,从端面的四个方向对称交替敲击,使其受力均匀。b、对于承受重载、动负荷的齿轮,即齿轮与其轴之间的紧力较大,在检修更换时,可采用加热齿轮后锤击或是采用千斤顶顶出的方法来取齿轮,必要时采用压力机拆卸。2齿轮的安装a、对承受轻载,结合紧力较小的齿轮,在安装时,可采用与其拆卸齿轮时相类似的方法,用铜棒轻击或用小锤轻击的方法组装齿轮,但一定注意,不能损伤齿形的齿面。b、对于承爱重载动负荷,结合紧力较大的齿轮,在组装时,可先将齿轮用热油加热后,推至轴上或用铜棒轻轻敲击至轴上。用热油加热齿轮时,要注意控制油的温度及齿轮在热油中的浸泡时间,防止齿轮金属结构应力松驰,造成齿轮装在轴上后紧力不够或松动。5.2滚动轴承的拆装工艺1滚动轴承的拆卸a、拆卸前,先将轴承壳体吹扫干净,作好轴承油封盖与壳体的装配记号。b、从轴上拆卸轴承时,一般施力于内套,若将轴承与壳体分离时,一般施力于外套,凡是有条件使用拆卸工具的,都应使用拆卸工具,不应采用撬的方法,以防损坏机件。c、拆卸紧力不大和小型轴承时,可用硬木棒或软金属棒均匀沿轴承内套(与轴分离)或外套(与壳分离)的圆周对称敲击取出,承力点不允许打在保持架或滚动体上。d、配合紧力较大或较大型的轴承,可用专用拉马机,千斤顶等工具拆卸,使用的包箍或卡脚均应受力在轴承的紧力圈上,以防损伤保持架或滚动体,造成轴承报废。e、拆卸已损坏或散架的轴承,必要时可使用电焊或火焊切割,但必须注意不得损伤轴颈或壳体。2滚动轴承的安装a、经检查合格认可的轴承才允许进行安装,轴承在安装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清洗时不允许用棉纱和掉毛的刷子,最好用白布,并在安装中绝对保持清洁。b、安装轴承时,要使轴承无型号的一面向着轴肩。c、装配前应在配合面上涂一层润滑油以利于装配,无论安装时使用硬木棒、软金属或千斤顶等工具,受力点均在需装配的套上,不应损伤滚动体及保持架。另外 ,绝对禁止用锤子直接敲打轴承套圈,以防将套圈击碎。d、较大的轴承可用油液煮沸加热,使其膨胀后与轴配合,加热时轴承不得放在油盆底部,应用木垫或铁丝悬挂均匀加热,注意控制的温度和浸泡时间。e、有过盈配合的壳体在装轴承时,也可以加热安装,加热要缓慢均匀,整个壳体温差不宜过大,温度不得过高,以防壳体开裂。5.3 滑动轴承的拆装工艺1滑动轴承(指铜瓦、铜套)的拆卸:a、拆卸前,应清除该设备外部的杂物及灰尘,做好复位记号。b、由上下瓦组成的滑动轴承,结合面的垫片不应错乱,应妥善保存放置。c、拆卸套或瓦必须垫以硬木或紫铜件等软金属,然后用锤轻击,但应防止损伤表面,若用千斤顶、压力机时,垫块要平整光洁。2滑动轴承的安装a、在安装铜套或铜瓦时,使用的工具与拆卸一样,严防损坏表面。b、各油孔、油路畅通、清洁干净。c、轴在铜瓦或铜套内转动应灵活,无卡涩。d、铜瓦或铜套与轴止推面接触良好,止推间隙应符合要求。5.4 联轴器的拆装工艺1联轴器的拆卸a、在确认电源切断后,才可取下联轴器的防护罩。b、做好复位记号后,拆去联轴器两半体的联接螺栓。c、从轴头拆卸联轴器半体应先将轴端压紧螺母、止退垫圈拆出,有止动螺钉者也应松开,将一切联接紧固件拆除。d、对轴孔较小紧力不大的联轴器半体,可用硬木棒或软金属棒等击出。e、对轴孔较大或紧力较大的联轴器半体,应使用千斤顶或拉力机等专用工具拆出。f、如需加热,则应使专用工具受力后,在联轴半体周围均匀加热,加热时应避免轴受热。2联轴器的安装a、经检修合格后的联轴器半体可用锤击、千斤顶、加热套合等方法装复于轴上。b、装联轴器时,应在孔和轴上涂一层机油减轻摩擦,便于安装。c、装复的联轴器半体其后端应与轴上的轴肩贴紧,无松动现象。六 检修质量标准 1 供油泵检修质量标准 (1)各泵组偏心套、内转子、外转子三个元件上均刻有编号,装配时必须按编号进行,不得混装。 (2)内转子和外转子尺寸“Y”应比偏心套长度短0.10-0.125 。 (3)泵隔套的尺寸“Z”应比泵隔板的尺寸长0.10-0.125 。 (4)油泵驱动齿轮副的齿隙应在0.25-0.35范围内2齿轮检修质量标准(1)齿轮的磨损程度,一般不超过齿厚的20%.(2)齿轮的结合面应无裂纹、毛刺、剥皮、麻抗等现象。(3)齿轮端面摆动不超过0.05mm。径向摆动不超过0.01mm,啮合接触面不少于65-75%,齿顶间隙为模数的0.25倍。(4)齿轮传动时的工作温度,在常温下不应超过653滚动轴承检修质量标准(1)滚动轴承不准有因制造不良或保管不当所存在的缺陷,其工作表面不允许有暗斑、凹痕、擦伤、剥落或脱皮现象。(2)轴承内必须清洁,严格避免铁屑及杂物进入轴承内部。(3)装配后,轴承运转应灵活,无噪音,工作时的温度不应超过70。(4)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外套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以免轴承中因没有这个余地而产生附加应力,以致急剧发热而被烧毁。(5)轴向间隙的调整要求对于向心轴承,内部间隙已由厂家确定,故安装时无需调整,但对于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内部间隙在安装时应加以调整(借助移动外圈的轴向位置来实现)。向心推力轴承在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见表四,表中型是指一个轴承座中安装两个轴承时的数据,II型是指一个轴承座中只安装一个轴承的数据。 向心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轴承内径(mm)允许轴向间隙的范围M(um)=12=2636I型II型I型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3020403050102030-5030504070153050-80407050100204080-12050100601503050120-180801501002004070180-26012020015025050100 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轴承内径(mm)允许轴向间隙的范围M(um)=10-16=2529I型II型I型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3020404070-30-50407050100204050-805010080150305080-120801501202004070120-18012020020030050100180-26016025025035080150260-360200300360-400250350(6)游隙的调整由于轴在运转中温度的升高,会发生变形而增长,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轴承内圈与外沿轴向相对移动,为了防止轴承滚动体卡死,必须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其方法如下:a、对于内部间隙不能调整的各种向心轴承,在安装时通常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移动,在轴承盖与轴承外圈间,留出一定的间隙,一般是0.25-0.5mm,当轴较长,温度较高时,轴向间隙可在0.5-1.0mm之间。b、对于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可适当调整内部间隙来补偿轴的伸长量。c、对于多支点总结构的轴,可采用一个轴承固定,其余轴承游动的方式。(7)装配后的轴承应当符合要求,与轴套轴承座配合时,应视其直径大小留有0.01-0.03mm的紧力, 4 滑动轴承检修质量标准1铜瓦或铜套外圆与孔或瓦胎均属过盈配合,其紧力在0.02-0.04mm。2两瓦座水平差不大于两瓦座距离的 1/1000。3轴瓦的径向间隙一般为0.10-0.20mm。4轴瓦应无裂纹、毛刺,滑动接触面应光滑,油道应畅通。5轴承盖加油孔应与上瓦的油槽对正。6轴承座螺丝应拧紧,不得有松动。7滑动轴承的顶部间隙为轴颈的 3/10005/1000。8要求轴与轴瓦的接触面达到70%以上,接触应均匀,即接触部分每平方厘米应有两点接触斑点,并且有一定的严密度。七 故障及处理办法限矩型偶合器故障以及处理办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修理方法工作机达不到额定转速驱动电机有故障或联结不正确检查电机转速,电流从动机械有制动故障检修从动机,排除制动故障产生过载检查功率消耗排除过载充油量过少按要求充油偶合器漏油检查结合面和轴端是否渗漏充油量过多,电机达不到额定转速检查充油量易熔合金熔化充油量过少按要求充油偶合器漏油检查结合面和轴端是否渗漏产生过载检查功率消耗排除过载工作机械制动排除工作机械制动频繁启动不得频繁启动设备运转不稳定电机轴与工作轴位置误差超差按要求找正轴承损坏更换轴承调速型偶合器故障以及处理办法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排除方法过热冷却器冷却水量不足加大水量箱体存油过多或少调节油量 规定值油泵滤芯堵塞清洗滤芯转子泵损坏打不出油换内外转子安全阀溢流过多 弹簧太松上紧弹簧 密封损坏泄油换密封件油路堵塞清除输出轴不转 工作腔进不去油安全伐压力值太低上紧弹簧油路堵塞清除泵损坏换内、外转子泵转向错误泵盖及偏心套转180泵吸油管路密封不准进空气加强密封机组振动大电动机振动大测电机振动、排除偶合器振动大偶合器转子不平衡检查按标记重装电机与偶合器安装不同心重新找正轴承已损坏换轴承联接件松动调紧工作机振动工作机不平衡重新平衡安装偏心重新找正基础刚度不够加强基础轴端漏油弹性联轴器旋转引起真空效 应将油吸出吊罩将联轴器与端面隔开皮碗密封圈磨面不平换密封圈密封处轴面有划痕磨光八 检修后的工作1清理工作现场。2按规定进行空载运转试验。3按规定进行实际检测试验。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未发现异常时,检修完毕。九 附录1润滑油路系统图 2 油路系统使用说明1)概述 YOTGCD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油路分为主供油路和润滑油油路,主润滑油泵从油箱吸油经冷却器冷却后送入偶合器工作腔,同时各润滑支路向轴承提供润滑油。 在油路系统中安装有安全阀3,其开启压力为0.3MPa;出厂时已调好,使用时一般不用再调整。 在出油油路中安装有油压表4和油温表5,进油油路安装有油温表6,这些油温、油压表可随时监测油路系统油温和油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油温、油压限定值见表3。 (2)油温与油压调整方法 a.油温 通过电动执行器调节偶合器输出转速,使其位于“最大发热工况”(对于Mn2 离心机械而言最大发热工况点位于转速比i=0.66处左右,对于M=C恒扭矩机械而言,最大发热工况点位于最大调速比处),调节冷却器冷却水阀门开度,使偶合器出口油温稳定在55-75之间,此水阀开度即可保证偶合器在任意工况下运行。如偶合器调速范围较小,即发热量较小,则可适当调小冷却器的冷却水阀门开度,只要保证偶合器工作油温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b.油压 液力偶合器出口油压的高低取决于油路系统的管路阻力大小。在液力偶合器进油法兰对中间设计有节流板,现场调试时,通过调节节流板孔径,即可使偶合器出口油压保持在表3规定的范围之内。 3 油温、油压测量仪表使用说明 YOTGCD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油温、油压的监测显示采用电接点温度表、压力表(见图7)。分为箱挂仪表盘和就地仪表箱两种形式。箱挂仪表盘为常规配套,就地仪表箱须单独订货。 电接点温度表量程为0-100,电接点压力表的量程为0-0.6MPa,以上二表除可供偶合器油温、油压监测显示外,还备有接线端子,供连接报警器或控制电路使用。二表的调整可采用专用工具旋转指针拔杆比,分别调动上下限位指针(A)、(B)到达设定的位置。然后再将报警装置或控制系统的上限引线与红线和黑线联接,下限引线与绿线和黑线联接,即可实现报警功能。 如需远程自动监测应加订铂热电阻及温度和压力变送器。 4 电动执行器与电动操作器使用说明 (1)电动执行器型号及参数见表4 (2)电动执行器与电动操作器随偶合器本机配套出厂。电动执行器在出厂前已安装在偶合器箱体上,其旋转曲柄已与偶合器调节勺管运动的连接机构联接,并已调好执行器上下限位(相当于勺管开度0%和100%位置)。现场安装时无须再对电动执行器作调节。 (3)电动操作器在二次仪表室的控制柜上安装,按配套电动执行器与电动操作器说明书要求,将之与偶合器上的电动执行器接线,并根据说明书要求调整电动操作器上下限位,使之与电动执行器已调定的限位点准确对应。 (4)使用 调节液力偶合器输出转速,可分别采用现场手动操作、远程手操电动操作和自动控制三种形式。 (a)现场手动操作 现场手动操作时应将电动执行器的控制开关拔至“手动”位置,操作电动执行器手动摇把,即可改变电动执行器曲柄位置,并继而改变勺管开度,从而实现液力偶合器输出转速无级调节。 (b)远程手操电动操作 若需对偶合器输出转速实现远程手操电动调节,须将电动执行器控制开关拔至“自动”位置,电动操作器切换开关转到“手动”位置,使电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救护专业培训课件教学
- 生产线ERP系统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副产品种植清洁技术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咖啡香薰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防城港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东莞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新闻稿课件
- 2017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说教材
- 《机场安检员》工作岗位试题库与答案(二)
-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Unit1-A-new-start-课件
-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重点课件
- 2023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物理测试题(含答案)
- 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表
- GB 4234.1-2017外科植入物金属材料第1部分:锻造不锈钢
- GB 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材分析
- 提高输液执行单签字规范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