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微生物:它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非细胞型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包括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生物工程学:它意味着是把生物作为对象的一种工程学,是对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边缘的领域。包含有医学工程学、修补工程学、人类工程学和仿生学等分支领域。由于对这些分支领域的研究必然要关系到对生物体的构造和机能进行工程学的分析,所以往往被称为生物工程学。第一章:1原生质体:G+菌除去细胞壁后剩余的部分(在革蓝氏阳性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通过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即为原生质体)。2球形体:G-菌处理后细胞壁不能完全除去,为球形体。(指细胞壁未全部去除的细菌细胞,呈圆球形,可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蓝氏阴性菌而获得 );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3L型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 而产生的无壁类型。多形态,有的可通过细菌滤器而又称滤过型细菌。由英国李斯特(Lister) 医学研究院发现而命名 )4.质粒:在许多细菌细胞质中除核区外,还存在着有一种遗传物质,它是存在于细胞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称为质粒。5.鞭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波浪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6.菌毛:一些比鞭毛更细、较短、直硬、数量也较多的细丝,称为菌毛。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 芽孢不是繁殖体8.菌落:把一个微生物(细菌)接种在新鲜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称为菌落。 9.光滑型菌落:10.畸形菌落:菌落在外界条件或病原体的影响下,失去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引起的各种变态现象。1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12.原核微生物:指一类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第三章:1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为真核微生物。2.小菌落实变型亦简称小菌落是酵母菌的一种突变型,这种突变型由于缺少各种呼吸系酶,因此在以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很慢,结果形成比正常酵母菌菌落要小得多的菌落。这种性状本身亦称为小菌落,在单倍体或二倍体酵母菌培养中大约500个细胞中会出现一个这样的突变型。3单倍体:只含一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体4双倍体:5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第四章1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称为噬菌体,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等。2烈性噬菌体是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这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DNA进入细胞后,在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下,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的DNA上,同宿主DNA 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为温和性噬菌体4,.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形的噬菌体粒子数,是生物制品活性高低的标志,通常用生物学方法测定。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5,.一步生长曲线:少量病毒与敏感细胞接触,病毒吸附后,高倍稀释,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即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6溶源菌: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的宿主为溶源菌。7. 自外裂解 lysis from without: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 指细菌细胞吸附某种感染重复度高的噬菌体时而发生迅速裂解的现象。)8裂解量:裂解量:每个受染细胞所释放产生的子代病毒数目,几十到万个。 裂解量= 平稳期的平均噬菌斑数 / 潜伏期的平均噬菌斑数 9感染复数:每一个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称为感染复数第五章:1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2营养: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3碳源(source of carbon) :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碳素的物质。4氮源:凡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氮元素营养源,称为氮源5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物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可以用于鉴别某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培养基。)6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第六章1新陈代谢:一般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的总和)2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3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4呼吸:有机体利用氧气通过代谢分解有机化合物释放化学能的过程。5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6有氧呼吸: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ATP形式的能量。7无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第七章1同步生长: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的手段为同步培养,通过这个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2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3最适生长温度4. 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礼花因素是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5巴氏消毒法:低温湿热消毒法 ,低温长时法: 63 30min处理牛奶 高温瞬时法: 72 15s处理牛奶 6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无分枝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7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称为消毒8抗生素:由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9防腐(antisepsis) 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称为防腐。10化疗(chemotheraphy) 即化学治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第八章1遗传: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 2变异: 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而导致表型改变。 3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4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狭义突变:基因突变点突变 广义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5营养缺陷型因突变而丧失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 6移码突变是指由一种诱变剂引起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7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也称为染色体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转座。 8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9诱变育种:在人为地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地新品种.( 以诱发基因突变为目的一种育种方法。)10.基因重组: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或遗传重组。 11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12转导:借助缺陷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中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导。 13普通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14局限转导:是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15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16高频转导: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各含50%左右的极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转导受体菌,就可获得高达50%左右的转导子17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18接合:供体与受体细胞直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DNA,在受体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使之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19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20有性杂交:一般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充足,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21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2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第九章1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其环境系统间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3.BOD: 271页4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第十章1.毒力: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对细菌性病原体来说,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