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8_第1页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8_第2页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8_第3页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 8 1 选择题选择题 12 元朝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 行使中书省职权 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 分道设宣慰司 处理当地军 民事务 且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 B 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 C 行省长官多为汉人并且掌握实权 D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13 时至而作 竭时而止 和 生地葱 熟地蒜 肥田芋 压平埠 意为提高产量 共同反映了我 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强调精耕细作 D 注重自给自足 14 左传 记载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 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以议执 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 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 这里的 乡校 A 可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 B 类似雅典公民大会 C 是民众参政议政的地方 D 贵族才能够参加 15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 单位 两白银 年 代进 口出 口 1885 年88 200 018 65 005 711 1895 年171 696 715143 293 211 1905 年447 100 082 227 888 197 1911 年471 503 943377 338 166 A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发展较快 B 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 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 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 16 公和永 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 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 当人才 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 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 营业失 败 由材料可知 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公和永 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7 1926 年 4 月 中共中央特印一本名为 我们今后怎样工作 的小册子 要求全党必读 强调 群众 有时很糊涂 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 使他们离开我们 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 引导他们由糊涂 的路走到聪明的路 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 聪明 的自我优越感 B 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 开启民智的方式 C 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 D 中共开始注重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18 古罗马 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 灭的烙印 不可磨灭的烙印 主要是指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C 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19 高产卫星 是 大跃进 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 人民日报 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 一词 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 年有 85 篇 1959 年有 15 篇 而 1960 年只有 1 篇 并且还是 陕西长安县的一 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 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 不尊重 庄稼生长的规律 了 材料反映 A 大跃进 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 大跃进 于 1960 年达到高潮 C 1960 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 左 倾错误 D 大跃进 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2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 钢铁 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 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 而是 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作者旨在 强调工业革命后 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21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正统的 立宪的 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 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 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 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克思所说 这 次革命 是指 A 英国 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法国巴黎公社 D 俄国十月革命 22 历史学者曾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 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 而 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 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相反 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 落 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C 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D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23 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 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 然而到了宋朝 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 95 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 丝绸之路的衰落 B 政治中心的转移 C 程朱理学的兴起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 综合题 52 分 38 25 分 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发现 20 世纪 30 年代在我国兴起了 国货运动 并摘录了 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 进行深入探究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 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 19331933 年年 1010 月月 1515 日日 申报月刊申报月刊 某国货品牌 出品精良 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 19331933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日 申报申报 庶几 或许可以 与外货竞争 如能急起直追 实不难于最短期 与世界工业国 并驾齐驱 19351935 年年 7 7 月月 2 2 日日 时报时报 救国的重务是在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 不要以为今年是学生国货年 和大家没关系 19351935 年年 6 6 月月 3030 日日 时报时报 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 应当让商品以国货为主 而且最重要的是 让金融以民族性为主 19331933 年 凯恩斯年 凯恩斯 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 1 汉语中本无 国货 一词 19 世纪 70 年代后 国货 成为与 洋货 截然对立的概念 请从 工 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冲击 的角度 简析 国货 与 洋货 的历史关联 6 分 2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 原因 7 分 3 材料中凯恩斯 商品以国货为主 的主张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如何得到实践 概括指出在凯 恩斯主义指导下 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 8 分 4 有人认为 中国人追逐洋品牌是 民族自尊心缺乏的表现 也有人认为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消费 上的自由选择 你同意哪种观点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5 分 39 2013 广东百校联考 国家是否独立 关键要看主权是否完整 而民族是否富强 其根本上要看 经济是否发展 人们生活是否改善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 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 结又相互斗争 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 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 争夺为辅 甲午战争后逐步 以争夺为主 勾结是暂时的 争夺是绝对的 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李智慧 列强侵华史 材料二 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 一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 一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 材料三 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 一文中提到 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 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 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1 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 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说明 甲午战争前以 勾结为主 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 这一观点 2 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 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2015 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 8 参考答案 12 16 DCBCC 17 21 DBDBC 22 C 23 D 38 25 分 参考答案 1 工业革命后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货横行 3 分 在工业 革命影响下 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并不断深入 或答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也可 国货承担了抵 御洋货的历史责任 3 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 言之成理即酌情赋分 2 国际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 分 各国对外出口转嫁危机 1 分 国内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行 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部分国货价廉物美 中 国内忧外患 或民族危机加剧 每点 2 分 答出任意 2 点得满分 4 分 3 实践 罗斯福新政 2 分 变化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或一定的计划经济手段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每点 2 分 答出 3 点得满分 6 分 4 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 近代以来 中国屡受外来侵略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民族自尊心受到冲击 滋生崇洋媚外心理 加之国货良莠不齐 更加剧了哄抢洋货的现象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人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消费选择 在全球化背 景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选择品牌 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走向成熟的表现 4 分 只亮明观点 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两个观点同等得分 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39 27 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 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 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 利益为转移 史实 甲午战争前 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两国暗中帮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战后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争相在中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抗日战 争中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