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4页
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尴尬(gn) 殉职(xn) 人迹罕至(hn)B . 怅然(chng) 诅咒(zu) 花团锦簇(c)C . 伶仃(dng) 蹉跎(cu) 废寝忘食(qn)D . 绽放(zhn) 罢黜(ch) 混为一谈(hn)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疏懒 心窍 不由分说B . 歇息 怨怅 经事奇才C . 颠倒 拜谒 思贤如渴D . 逞能 尴尬 顿开茅塞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B . 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 , 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C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D . 咱们跟咱们的祖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忘本罗。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杭州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凭借独特的自然坏境和众多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外籍人眼中当之无愧的魅力之城。B .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C . 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中,杭州独有的“杭剧”,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发展与传承终于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D . 正在打造的中国第一家“低碳科技馆”,将成为杭州第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典范。二、 默写题 (共1题;共10分)5. (10分)补写句子(1)浩荡离愁白日斜,_。(2)_,俶尔远逝。(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强烈地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决心的句子是“_,_!”(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5)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三、 简答题 (共6题;共76分)6. (4分)名著阅读答题。(1)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鲜明地表现了_的主题。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绰号是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7. (5分)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正林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私自改装限乘9座的校车,搭载幼儿及教师64人,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东风牌货车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当场死亡5人,后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又死亡16人,受伤幼儿43名。假如你发现也自己学校的校车也存在安全隐患,作为校园安全检查员的你,来到了主管学校安全的张校长的办公室,你该如何对他说? 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 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第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2)第节和第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的第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9. (2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享受读书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读书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穷,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周国平先生曾说过:“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健康。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读书让人快乐。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书籍,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读前人的哲学著作,如同获得黑夜中行走的勇气和力量。读书,能改变我们孤独、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生活中的困惑、思想的衰老,对待挫折才不会怨天尤人。大师们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都会使我们对待生活时变得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慎独自律的结果,是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思想境界高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不会计较名利。“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书,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能拓宽视野和境界。“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读书指导生活,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最有用。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读书加以思索,能使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晓晓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学问的人,会把自己看得低一点,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明白能者如云。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让人成功的思想境界。“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我的书房一直挂着这副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儿子。对于我来说,读书已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读一首唐诗宋词,如饮一杯陈年佳酿;读一本哲理美文,如品一顿丰盛大餐。如此美味,何乐而不为?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郁达夫说:“诗书误我半生闻达。”闻达不可乞求,诗书不可不读。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超脱世事纷争,人生就会有所收获。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作者:黄新民 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第段作者举出自身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请你为第段补写一个道理论据。(3)第段使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请加以总结。10.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孟尝君出行五国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孟尝君曰:“善。”选自战国策注释: 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登徒:人名,复姓。直:值班。发漂:喻微小。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中闺:宫门。(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君岂受楚象床哉( )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 )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 )莫敢入谏 ( )(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郢之登徒直送之/何陋之有B . 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C . 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D . 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4)结合全文,说说孟尝君是个什么样的人。11. (10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席慕蓉槭树下的家酸楚就是“辛酸苦楚”。席慕蓉这番话会勾起了你对哪些人或事的回忆,当你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与悲伤”,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