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答案.doc_第1页
课内文言文答案.doc_第2页
课内文言文答案.doc_第3页
课内文言文答案.doc_第4页
课内文言文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1A解析:A项,两个“焉”都是代词,“哪里”。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客”是动词,“客居”;第二个“客”是名词,“客人”。D项,第一个“更”是名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第二个“更”是副词,“更加”。2C解析: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项,第一个“余”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第二个“余”是形容词,“多余的”。C项,两个“一”都是副词,“全,都”。D项,第一个“日”是名词,“天”;第二个“日”是副词,“每天”。3(1)停止,消失 (2)还(3)酒杯4(1)(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7作者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时“独往”的行为,表现出他与流俗迥异的孤怀雅兴;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同时,深夜独往,也蕴含着不愿见世人的避世幽愤。 8D解析:应为“侧面烘托”。与朱元思书1B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第二个“绝”是动词,“消失”。B项,两个“俱”都是副词,“都”。C项,第一个“自”是介词,“从”;第二个“自”是连词,“如果”。D项,第一个“上”是名词用作动词,“向上”;第二个“上”是形容词,“上等的”。2D解析:A项,第一个“百”是数词,“十的十倍”;第二个“百”是数词,“极言其多”。B项,第一个“意”是名词,“心愿”;第二个“意”是动词,“打算”。C项,第一个“从”是介词,“顺、随”;第二个“从”是动词,“跟随”。D项,两个“许”都是数词,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3(1)凭借(2)向远处伸展(3)青白色4(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3)那些像鸢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6深可见底,水流很急,动静相生。静态:清澈;动态:急猛。7“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和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8B解析:并不是对偶。陋室铭1D解析:A项,第一个“名”是动词,“闻名”;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B项,第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代词,代指方仲永。C项,第一个“则”是连词,“就”;第二个“则”是副词,“就是”。D项,两个“斯”都是代词,“这”。2(1)品德高尚(2)弹奏(3)大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4不矛盾。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交往高雅,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5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6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7D解析: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呼应“德馨”,反诘扣题,发人深思。(十)小石潭记1D解析:A项,第一个“伐”是动词,“砍伐”;第二个“伐”是动词,“进攻、讨伐”。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拿、用”。C项,第一个“可”是动词,“可以、能够”;第二个“可”是副词,“大约”。D项,两个“从”都是动词,“跟随”。2C解析:A项,第一个“乐”是动词,“嬉戏”;第二个“乐”是名词,“乐趣”。B项,第一个“差”是形容词,“长短不一”;第二个“差”是动词,“交错”。C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第一个“清”是形容词,“清澈”;第二个“清”是形容词,“冷清”。3(1)停留(2)深(3)像北斗七星 4(1)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3)(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5先是高兴,后来心情变得很凄凉;因为眼前的美好景色使他感到高兴,但快乐是短暂的,被贬的哀怨和小石潭的凄清环境使他内心郁闷之情始终无法排遣,并时时萦绕在心头,所以心情又悲凉起来。6一方面确实是小石潭四周环境给人凄凉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当时政治失意后忧伤心情的流露。7潭水特点:清凉、清澈。“水尤清冽”从正面写水的清凉、清澈。“全石以为底”“如鸣佩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从侧面烘托水的清澈,还通过鱼的动静变化暗写水的清澈。 8D解析: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先乐后忧的心情。 (十一) 醉翁亭记1A解析:A项,两个“乐”都是动词,“以为乐”。B项,第一个“意”为名词,“情趣”;第二个“意”为名词,“心情”。C项,第一个“穷”是形容词,“穷尽”;第二个“穷”是形容词,“穷困”。D项,第一个“间”是名词,“当中”;第二个“间”是动词,“夹杂”。2B解析: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谓”都是动词,“是”。C项,第一个“秀”是形容词,“秀丽”;第二个“秀”是形容词,“茂盛、繁盛”。D项,第一个“临”是动词,“高踞”;第二个“临”是动词,“到”。3C解析:A项,第一个“胜”是动词,“赢”;第二个“胜”是形容词,“美,好”。B项,第一个“环”是动词,“环绕”;第二个“环”是动词,“包围”。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D项,第一个“归”是动词,“聚拢”;第二个“归”是动词,“归依”。4(1)离开(2)聚拢(3)香花5(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3)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为快乐。6“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7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8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9C解析:还有“太守宴”。爱莲说1D解析:A项,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第二个“焉”为兼词,“于之”“于是”。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C项,第一个“者”是助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放在分句句末,引出原因。D项,两个“宜”都是副词,“应该”。2D解析:A项,第一个“鲜”是副词,“少”;第二个“鲜”是形容词,“鲜艳”。B项,第一个“远”是动词,“远播”;第二个“远”是副词,“远远地”。C项,第一个“出”是动词,“从出来”;第二个“出”是动词,“说出”。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3(1)多(2)更加(3)少4(1)出生于污泥中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5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6D解析:应为对当时人们追求富贵之风气的鄙弃。记承天寺夜游1B解析:A项,第一个“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然”是连词,表转折。 B项,两个“与”都是连词,“跟,和”。C项,第一个“寻”是动词,“寻找”;第二个“寻”是副词,“不久”。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中”。2A解析:A项,两个“遂”都是副词,“于是”。B项,第一个“空”是形容词,“空灵”;第二个“空”是动词,“消散”。C项,第一个“入”是动词,“照进”;第二个“入”是动词,“进入”。D项,第一个“如”是副词,“好像”,第二个“如”是动词,“比得上”。3(1)想到(2)一起(3)只是4(1)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5用拟人的手法,写月色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做伴。6.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7“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C解析:前者为快乐,后者为“与民同乐”。1C解析:A项,第一个“益”是副词,“更加”;第二个“益”是动词,“增加”。B项,第一个“且”为连词,“并且”;第二个“且”为副词,“将近”。C项,两个“负”都是动词,“背负”。D项,第一个“若”是动词,“好像”;第二个“若”是动词,“比得上”。2A解析:A项,两个“假”都是动词,“借”。B项,第一个“至”是形容词,“周到”;第二个“至”是动词,“到”。C项,第一个“游”是动词,“交游,交往”;第二个“游”是动词,“游玩”。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来”;第二个“以”是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表修饰。3(1)懈怠(2)热水(3)通“披”,穿4(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寄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5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6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7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亲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8作者现身说法(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了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9D解析:未强调“先天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1A解析: A项,两个“或”都是副词,“有时”。B项,第一个“食”是动词,“吃”;第二个“食”是名词,“食物”。C项,第一个“安”是疑问代词,“怎么”;第二个“安”是形容词,“安稳”。D项,第一个“道”是名词,“正确的方法”;第二个“道”是名词,“思想、学说”。2B解析:A项,第一个“见”通“现”,“表现”;第二个“见”是动词,“看见”。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即使”。C项,第一个“然”是代词,“这样”;第二个“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第一个“策”是动词,“鞭打”;第二个“策”是名词,“鞭子”。3C解析:A项,第一个“能”是名词,“才能”;第二个“能”是副词,“能够”。B项,第一个“其”是副词,“难道”;第二个“其”是代词,“那”,此处可意译为“正确的”。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学到的知识”。4(1)一起(2)面对(3)正确的方法5(1)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3)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把它喂饱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6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伯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7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8A解析:是直接原因,而非间接原因。1B解析:A项,第一个“寻”是动词,“寻找”;第二个“寻”是副词,“不久”。B项,两个“悉”是副词,“都”。C项,第一个“属”是名词,“类”;第二个“属”通“嘱”,“叮嘱”。 D项,第一个“志”是名词,“记号”;第二个“志”是动词,“作记号”。2A解析:A项,两个“向”都是副词,“先前”。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作为”;第二个“为”是介词,“替”。C项,第一个“舍”是动词,“舍弃”;第二个“舍”是名词,“房屋”。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它”,指“这种景象”;第二个“之”是助词,“的”。3(1)完全(2)通“邀”,邀请(3)详细4(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3)(渔人)就沿着原先走过的路回去,处处都做好标记。5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太守遣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7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8C解析:村人“叹惋”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人过的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1B解析:A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有的人”的意思。B项,两个“林”都是“树林”的意思。C项,第一个“绝”是“消失”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断”的意思。D项,第一个“素”是“白色”的意思;第二个“素”是“不加装饰的”的意思。2(1)的确(2)连接(3)早晨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4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5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使人惊惧;春冬之时,水清景美,使人欣喜;秋季是水枯的时候,感觉凄凉。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旺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