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深层次分析.doc_第1页
议论文的深层次分析.doc_第2页
议论文的深层次分析.doc_第3页
议论文的深层次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议论文写作指导第五讲议论文的深层次分析:辩证分析 走向深刻 前不久,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怎样指导学生把议论文写深刻?我送给他三个字:辩证法。写作实践也表明,一个对辩证法一无所知的人,是无法透过事物表象或命题者所给的文字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当然也无法正确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写作议论文不会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抓住问题的某-一侧面,极力夸大或缩小,以偏概全,陷入极端,从而得出片面性、绝对化的结论。那么,我们如何在议论文中辩证地进行说理呢? 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生活本身存在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等等。所以写议论文常常需要从相对的两方面辩证地分析论述。这就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 如高中课文中,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典范。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地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地全盘否定。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全文充满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富有极强的说服力。我们再看一个议论“情感”和“理智”关系的作文片断:情感,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有时,它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一旦泛滥就会冲垮理智的大桥,留下破败的痕迹。理智,则是一种有节制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约束了。小则针砭时弊,以法治国;大则评判古今,以史为鉴,在类似这样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掺杂情感的因素。 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状,那时,也许窗外将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纷繁复杂变得简单,家庭的纷争,情感的纠结,一切将不复存在。人们只是理智地处理今天,盘算明天。这样的世界可爱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点爱、一份情感、些许滋润、几多点缀。 如此说来,理智必不可少,情感终不可缺。世上没有太多真正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对问题,“于情”、“于理”,需要我们不断权衡。两者的和谐共存,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在这里既没有一味地肯定“情感”或“理智”,也没有一味地否定“情感”或“理智”,而是对二者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同时还提醒读者权衡利弊,追求和谐共存。这样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就避免了片面,避免了极端。 一名学生在写命题作文“奢望”时也运用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请看下面两个片断: 奢望常常是虚幻的,被奢望蒙蔽,我们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陷入绝望。不切实际的奢望会让我们丧失理智,变得脆弱,当现实将奢望撕碎时,心也会一起破碎。奢望股市永远飘红的股民很可能在一次次大跌后精神崩溃;奢望庄稼旱涝保收的农民很可能在一次次大灾后呼天抢地;奢望保持不败神话的运动员很可能在一次惨败中遭受致命的打击。过分的奢望泛滥成欲望的洪水,冲毁良知的堤坝,将我们淹没。一旦被奢望掌控,我们就会滑向绝望的深渊。 但是,我们主宰奢望,我们就能点亮希望,创造奇迹。没有翅膀,我们一样可以奢望飞翔,最终飞向茫茫的太空。曾经有一个人,他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只剩下三年的生命,于是他决定在三年内游览二十个国家,攀登二十座高山,写一本小说,拍一部电影,这些对于正常人来说一生都难以实现,对他而言是个何等的奢望!然而,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做了充分的准备,克服了重重险阻,终于在他去世前实现了愿望。是奢望支撑他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是奢望鼓励他坚定地迈步向前,是奢望帮助他书写了无悔的人生。 本文既没有一味地审判“奢望”,也没有一味地鼓吹“奢望”,作者以辩证的笔触对奢望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告诫人们不要被奢望掌控,而要主宰奢望,从而创造奇迹。 二、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2011年北京有一篇题为制约与发展的高考优秀作文就是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的: 不过看来,若是一家独大又会怎么样呢?九十年代的美国给了我们答案。当时苏联解体,两强格局不复存在,美国为自身利益在全球不断挑起事端。海湾战争,出兵南联盟,东南亚驻军世界在不停地流血,因为一只独孤求败的霸王龙无人可挡,甚至无人敢制约其锋芒。科威特人谈美色变,经济被摧残的窘境危害至今,他们的鲜血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多么需要制约与平衡。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欧盟、中国等地区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增强,我们又一次享受到了全球的稳定与和平,各地区的交流与发展也重获生机。不得不说,这是各强国间的互相制约带来的发展机遇。 可见,任何事物中某一个体过于强大时,事物的发展必然减慢。而当事物中几个个体相互制约时,他们将尽力竞争,同时也有合作,进而促进事物整体的发展。 这是由中国乒乓球队一家独霸世界乒坛而引发的话题,作者从美国一家称霸说到欧盟、中国的崛起而引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国与国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进而得出结论:只有互相制约,才能促进发展。 在事物的诸多联系中,因果的联系是最为重要的联系。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结果。能够准确地揭示出一个矛盾产生、事物出现的原因,往往能体现思想的深刻性。 例如,史铁生何以能从狂躁的绝望中突围出来而重塑生命呢?应该说,在这个生命重塑的过程中,有两个人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就是他自己。在这两者之中,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他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揭示事物的内在原因: 失去了能够正常活动的双腿,我们看到一个年轻而完整的生命变得残缺了。幸运的是,史铁生有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在他苦闷绝望,但求一死的时候。为他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为他引来生命的一缕阳光。然而,更令我们钦佩的,是史铁生在生不如死的时刻,毅然选择了生。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在荒芜而不衰败的古园里,他静静地思考,参透了生与死的意义。于是,在他看来,死亡成了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更重要的是,怎样走过这艰难的旅程?母爱再伟大,儿子是个懦夫,是无论如何完不成这一转变的。不可否认,史铁生的母亲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史铁生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与挑战生命极限的坚韧。 这里所分析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而且,外因终究还要依靠内因才能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三、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甚至几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因此,我们要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只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化、绝对化。 请看2011年北京卷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对体育的思考 鹿特丹的世乒赛,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中国队几乎也是拿下了大部分重头奖项。这值得中国人庆幸,同样值得人们思考。 思考一:体育强国体育大国 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上,中国运动员总是能够过关斩将,最终捧回“第一名”的荣誉,这为我们国家赢得了“体育强国”的称号。然而这样一个体育强国,为什么社会上的青少年肥胖症人数只增不减?为什么近视眼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许多企业白领过早地患上了颈椎病?甚至会有人身体不适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而并非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体现在我们国家中有强者,而体育大国是指一个国家中体育的全民化。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为了鼓励全民参与体育,强身健体,而不是去追求名次,追求第一的称号。 思考二: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 有人说“参与体育就是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有人说“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争金牌的”。非也,非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对体育赛事的看法过于偏激,“金牌观念”过于深入,才有了种种惨痛的教训。看吧,16岁的桑兰,为了替国家争得荣誉,在赛场上去挑战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动作,最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雅典奥运会的跳水冠军胡佳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克服生理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跃入水中,睁开双眼去克服水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最终不得不以焊接眼角膜的方法重见光明。中国人啊,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参与体育不是为了争夺那所谓的第一,而是让我们强健体魄。 思考三:包揽冠军的弊端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人更为擅长不无道理。但是,若我国总是独揽这一项目的冠军会使其他国家运动员失去对这一项目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影响了这一项目在世界上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应该倡导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让我国的业余选手参赛,既有利于体育全民化,又有助于为别国选手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使某种项目的发展逐步壮大。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理解体育,理解奥林匹克精神,这才能够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我国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迈进。 本文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全面而周到的,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反思当今中国体育的现状,既看到体育取得的成绩,也看到存在的问题,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2012年南通一模卷的作文题是“第一步”,一名学生在论述了第一步的重要性之后加了这么一小节: 第一步固然重要,它几乎奠定了你未来的路。但第二步、第三步亦不可小视。在这一路上,我们应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远方。 大多数学生恐怕始终都是围绕“第一步”展开的,而这名学生却由第一步联想到第二步、第三步,这就使论述更为全面。当然,这样的内容所占篇幅不宜太多,不要展开,点到即可。 四、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变化,是旧东西不断死亡和新东西不断产生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写作议论文时,就可以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论证,使得议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避免静止地看问题而使分析不深刻,避免保守地进行思考而使论述缺乏远见性。 请看下面的文段:实践表明,每个差生都不是在一切方面都很差的。有的在某些学科成绩差,但在另一些学科成绩却相当优异;有的课本知识学得不太好,但课外知识面却很宽广;有的虽然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低下,但走上工作岗位后成绩却十分惊人。有一位在校表现一般、成绩下等的初中生却在全国性的美术设计征稿比赛中荣登榜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做学生时,“智力不佳,反应迟钝”,被老师视为“笨头笨脑的孩子”。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勤奋攻读,潜心钻研,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为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深广的领域。 由此可见,“聪明”和“愚笨”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差生不仅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而且还可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科学事业的巨人。 很多人谈到“差生”,往往从学习成绩上给予“一票否决”。但这段文字谈论所谓的“差生”,不是停留于静止的层面,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差生”,并用典型的例证雄辩地指出:“差生”不差,“差生”不仅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而且还可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科学的巨人。这样的说理就比较辩证深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古人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老鼠是大家所讨厌的,但经过特殊训练的“警鼠”却可以用来侦察毒品及危险的爆炸装置;一个节疤遍布、无人问津的树桩经过园艺师的精心雕琢就能变成一盆独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的树桩盆景。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也是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做“刻舟求剑”的事。在进行辩证分析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态度不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