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都区1: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目录1.调查区概况12.坐标系统23.比例尺24.控制起算点25.测量方法26.现有资料情况27.作业依据38.主要工作成果39.主要精度410.作业流程511.控制测量612.地籍测量813.图件编绘与规格要求11a)地籍图111. 调查区概况魏都区为许昌市辖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中心城区,北纬3403、东经11348,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40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6年)。全区辖12个街道:西大街街道、东大街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桥营街道、丁庄街道、半截河街道、七里店街道、文峰街道、新兴街道。共有97个社区。2. 坐标系统 本次调查采用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3. 比例尺本次调查区域全部采用1:500比例尺。4. 控制起算点首级控制起算点,统一采用河南省测绘院提供的,经过全市整体平差后的城市一、二、三、四等GPS点控制成果。5. 测量方法地籍要素测量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全部采用全解析测量方法进行。6. 现有资料情况I. 2003年由省测绘院提交的魏都区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及2004年提交的城镇地籍变更调查资料。II. 民政局1:10000勘界图件资料,界线走向文字说明。 III. 平面控制资料IV. 以上资料经组织验收,可交付使用。7. 作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2)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89发布,(1993年6月修订)(3)国家测绘局地籍测量规范(1987发布)(4)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999年颁发)(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ZBA75001-89)(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GB/T7929-1995)(7)国家测绘局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8)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CH1003-95)(10)许昌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办公室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使用手册(2005年8月)(11)本技术设计书8. 主要工作成果1调查资料成果1.1调查所用的各种工作图件(调查工作底图、外业调查或测量原图、点之记等资料);.1.2地籍调查表;1.3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手簿;1.4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接合图。2图件成果2.1根据需要打印纸质图件的成果:1、地籍图分幅接合图;2、1:500分幅地籍图;3、1:5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4、理论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2.2必须打印纸质图件的成果:1、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2、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3 统计汇总成果3.1以权属单位为单元,建立土地统计台账。3.2按行政辖区汇总,形成以下各类成果:行政村(街坊)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乡(镇)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区(县)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3.3按土地权属单位性质汇总,形成以下各类成果:街道按权属单位(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区按权属性质(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3.4以街道为单元集体建设用地面积汇总;按行政村汇总乡(镇)、村办企事业使用集体所有土地面积。4文字报告成果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5 成果资料整理归档9. 主要精度1界址点精度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相邻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10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址点;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二7.51515困难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址点;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2地籍图的精度2.1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3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4地类图斑的精度明显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0.8毫米。10. 作业流程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人员培训业务准备:收集和分析已有各种图件和资料,技术设计书编写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其他地籍要素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作业单位自检、互检、专检监理检查内业各类表格录入、属性检查、修改,完善调查表各种图件生成、编辑、输出分类汇总统计,表格生成输出成果资料整理、编写文字报告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数据归档、备份和提交11. 控制测量11.1) 已有起算数据省测绘院提供的部分起算数据点11.2) 控制测量原则控制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11.3) 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11.4) 控制点名i. 二级控制点名一、二级控制点名以区县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以 “GT”(国土)为标识加乡镇开头大写字母,后缀用“”、“”表示控制点的等级,加流水号进行编号。ii. 图根点名图根点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为大写英文字母“T”和乡镇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加流水号。在同一测区内,不得出现两个相同的图根点名。11.5) 控制点密度、埋石与点之记要求a) 控制点密度及埋石要求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地籍要素测量需要。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有条件时应设置保护点,保护点个数不少于3个。地籍图根控制点可设临时标志。但当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埋石数量不能满足下表要求时,适当的选择图根控制点作为埋石点,埋设固定标志。对于山区、荒地、滩地等建设用地稀少地区以满足地籍要素测量为准。比例尺埋石点最少数量/幅1:5003b) 点之记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埋石的图根控制点按控制点点之记表格要求填写。11.6) 地籍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11.7) 导线测量各级地籍控制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角测回数J2J6一级3.6300155.01/140001026二级2.4200128.01/10000161311.8) 观测作业要求水平角的观测、距离的观测和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核与整理按照CH500294地籍测量规范、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河南省地籍测绘规则规定执行。11.9) 平差计算地籍控制测量的观测成果,经检查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11.10) 一、二级控制点平差计算首级加密控制网采用严密平差。二级可采用简易平差。11.11) 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一、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可采用近似平差。11.12) 提交控制资料成果a)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b) 图幅结合表与控制网布设图c) 观测手簿及平差计算成果d) 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及点之记e) 控制点精度检测报告f)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12. 地籍测量1、 基本要求(1)1:500调查区域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全部采用野外全解析测量。(2)本次调查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与已登记发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包括铁路、公路等用地)相邻时,其界址点测量成果符合本次调查技术要求的,应直接引用,不再进行解析测量。2、界址点的施测要求()全站仪测定界址点)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使用不低于J6级的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定;2)测定界址点视距大于80米,且局部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够时,可用极坐标法进行增补测点,不得连续2次增补测点;3)对中整平仪器时,对中误差不得超过0.5cm;4)应对测站进行严格校核,以较远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包括控制点校核和对已测地物点、界址点的检查;其检核较差在5cm内方可进行数据采集;5)全站仪观测时必须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由于反射棱镜是有厚度的,它的额定中心在棱镜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墙角(不管是阴角还是阳角)是界址点的确切位置,测量时棱镜放置不到位。通常是由持镜人员量取差值并告知观测者,由观测者采取距离、角度偏心等技术手段消除此项误差。(3)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采用间接方法求得,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距离丈量应使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用直角推算时,严禁用短边推长边;用距离交会时,条件边不少于3边;用间接方法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数量,不得超过界址点总数20%。3. 其它地籍要素的测绘1、其它地籍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类界线、栏栅、铁丝网、道路、沟渠、坡坎、输电塔座,电线杆及宅基地上的房屋除外。2、有近期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其地籍要素可以直接引用地形图上的相关内容,并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界线,但要求实地核实和补测;没有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要野外全解析测量。3、其它地籍要素的测量方法等同于界址点的测绘方法,测距不超过150米。4、宗地内临时房屋、简单房屋等非永久性房屋不予以测绘。5. 地籍碎部测量成果数据地籍测量工作结束应提供以下成果资料,并对成果打印、整理、装订成册。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以宗地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地籍图宗地图质量检查记录由各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绘产品检查报告地籍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符合相关标准的数据库13. 图件编绘与规格要求 地籍图分幅地籍图1. 内容(1)行政界线和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2)村(街坊)界线及街坊号;(3)权属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界址线、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线、集体土地使用权界址线)、宗地号和权属单位名称。(4)界址点;(5)各级控制点;(6)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类界线、栏栅、铁丝网、道路、沟渠、坡坎、输电塔座。(电线杆及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不表示);(7)其它注记。如路名、村名和河流名称等。(8)不依比例尺的图形符号,点状符号、地类符号2. 分幅地籍图编绘与整饰要求(1)当宗地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在地籍图上只绘制高级界线。行政界线与宗地界址线的级别依次为: 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村(街坊)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界址线、其它地籍要素界线。(2)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红色实线表示,争议界线用红虚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绿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绿色实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争议界线用绿色虚线表示;街坊界(村界)沿用土地详查中三划一点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行政界线采用与国标相对应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图斑界线用0.15mm黑色点虚线,图斑号不表示,用符号充填图斑表示用地类型。(3)地籍图上不注区县编号,只注记乡镇(街道)号、街坊号、行政村名称及宗地号(地籍编码的后3位)。乡镇(街道)号、街坊号注记在图幅内有关乡镇(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乡镇(街道)名称或行政村名称注记在图幅内有关乡镇(街道)行政界线及村(街坊)界线内的适中部位。(4)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地籍编码的后3位),注记在宗地内适当的位置。(5)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和地类编码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主要地类编码,并注记在宗地内适当的位置。(6)具有权属界线标识意义的垣栅、房屋、沟渠、坡坎等地物,必须按照其权属状况表示。(7)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生成权属性质标注图层,国有土地用G表示,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X表示,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C表示。3. 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一倍。3、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13.1 宗地图1.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原则上从地籍图上复制。根据宗地大小和内部建筑物、构筑物形状、大小与稀疏程度,分别生成不同比例尺宗地图。图纸大小分为A1、A2、A3、A4四种规格。2. 生成的宗地图应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的要求,做到点、线清晰,各种注记清楚,宗地四至关系正确。3. 宗地图内容包括:地籍编号、地类号、宗地面积、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名称、界址点编号、界址边长、相邻宗地地籍号、相邻宗地名称、宗地关系示意线以及主要的建筑物、构筑物。13.2 土地利用现状图1.1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2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内容行政界线。包括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和乡镇名称;村(街坊)界线和编号权属界线。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界址线、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界址线;地类图斑界线。数学基础与图式要素(见分幅地籍图内容)。根据调查需要,可适当添加等高线,并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绘制。图斑号与地类编码;1.3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与整饰要求1、图斑是由行政界、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线分隔的同类的地块,图斑要求闭合;2、地类采用土地利用分类(报批稿);3、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地类编码和图斑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图斑号,分母表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合同领域的应用规范报告
- 诗歌鉴赏课件
- 剧组美术场景培训课件
- 烫伤应急处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彩漂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丰城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高中预科)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电力检修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策略创新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甑炭行业需求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环氧树脂延长剂行业需求态势与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混炼胶行业运行状况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动船舶电池系统安全标准构建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报告
- 数字时代群体冲突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二年级劳动与技术折扇课件
- 公墓施工组织设计
- 小升初英语学习方法指导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