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类文献源流.doc_第1页
内科类文献源流.doc_第2页
内科类文献源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类文献源流班级:10中医4 姓名:单云 学号:10501211 摘要:“内科”之名出现较晚,但早在先秦时期的周礼天官中就记载着最早的医学分科,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分科越来越繁。隋唐时期,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其中医科一门的修业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宋代之后,临床分科开始教为明确,其中大方脉科、风科、杂医科均属于现代中医内科范畴。而“内科”之称始于元代,明清时期开始流行,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在宋代以前,中医文献中没有内科学专著,但有关内科疾病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多见于综合性医术中。宋金元时期,出现了内科专病著作。明清时期,中医内科类文献大量涌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此外,在历代的方书和医论著作中,也有很多内科疾病诊治方面的论述。 正文:一、 先秦两汉时期1、 早期的内科疾病记载:在甲骨文中有几十中内科疾病的病名、症状和简单的治疗方法。在尚书周易诗经山海经中记录了多种内科疾病。2、 内经中的内科内容: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3、 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4、 中藏经中的内科内容:中藏经禀承了内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倡导重阳论。中藏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的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 晋唐时期1、肘后备急方中的内科内容: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书。包括伤寒、温病、各科杂病、外伤、寄生虫病等多种病症。 2、小品方中的内科内容:对一些内科疾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脚气病等亦有较深的认识。该书记述的治疗方法也较全面。除内服方外,还有灸、熨、割、烙、涂、浴、摩、熏等外治法。 3、诸病源候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 4、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的内科内容:千金要方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5、外台秘要中的内科内容: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五官科疾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三、宋金元时期 内科专病类文献 1、脚气治法总要:中对于脚气病(也包括下肢关节炎一类的病)的病因及治法作了重点记述,收载有效的内服及外用方46首,并附若干医案。 2、三消论: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发挥,使消渴病的脉因证治之理论趋于系统化。 3、十药神书:本书收载了十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实用有效。 方书中的内科文献(1)官修方书: 1、太平圣惠方:包括脉法、处方用药、五脏病证、内、外、骨伤、金创、胎产 、妇、儿、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 3、圣济总录:多用丸、散、膏、丹、酒等。(2)私家方书 1、鸡峰普济方: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见解。 2、普济本事方:具有用药简洁组方巧妙的特点。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剂。 4、仁斋直指方论:第319卷论内科病证治。 5、济生方:结合临床实际、广采古人可用之方,兼收已验之效方,以杂病各门为纲,下列总论,病源,病机,再附主方,每方详述主证,组方,炮制,服法等,条分缕析。(3)其他医著中的内科文献 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儒门事亲医学启源与脏腑标本药式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阴证略例卫生宝鉴格致余论金匮钩玄丹溪心法医经溯洄集四、明清时期 内科专科类文献1、内科摘要:重视脾气下陷。2、慎斋遗书:卷六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治。3、杂病证治准绳:卷16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志、杂门、大小腑等12门。4、景岳全书杂证谟5、症因脉治:本书论述以内伤杂病为主的各种病证。6、医门法律:共设中寒门、中风门、热温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疸门,肺痈肺痿门等14门。7、证治汇补: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8、医宗金鉴杂病心要诀9、金匮翼:对各证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明晰了然。10、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11、医醇賸义 内科专病类文献(1)虚劳、痨瘵类文献:慎柔五书理虚元鉴不居集(2)血症类文献:医林改错血证论(3)综合性医著中的内科文献:医学纲要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医类证治裁五 近现代的内科类文献 内科专科类文献:医学衷中参西录实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