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录音新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新闻练习题 苏七下录音新闻新闻两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落实新闻知识。2、能够掌握文章的结构。 3、唤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4、掌握写消息的方法。 5、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连接、比较,掌握新闻各种体裁。 学习过程 进一步巩固新闻知识: 新闻的体裁是多样的,这两课是录音新闻和消息,我们要回顾上节课的新闻知识,明了新闻的概念、特点和结构。 录音新闻 一、基础知识积累: 翱翔抛锚溅落混播音响呼啸硕大笛声搜索遥测沉寂雀跃悫参数测量海域盘旋顷刻轨道瞬间铎鲸鱼火焰舰艇瞄准轮机荧光屏停泊扶摇直上从容不迫 二、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民的心。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一过程,电台作了较大规模的实况录音报道,在报道中,现场的声音、解说员的解说、现场观众的欢呼聚为一体,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 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要注意,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三、课文简析: 全文共16段(括号里面的录音内容不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一自然段交代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在广播时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第二到第四段写火箭发射前的准备。首先是海域情况:“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不仅写出了发射海域之美,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了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紧接着是“一小时准备”。括号里面的录音内容真实地传达出指挥所下达命令的实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之后,对发射船队进入发射海域进行描写。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气象船、防护船,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直升机,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接着,“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出现,这是火箭发射进入“两分钟准备”的一个命令性的标志。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一切跟踪机器全部打开。同学们在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要知道这并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只是自己的知识和了解。 第五到第七段写火箭的发射。 先写了发射舱的情况,十分简单地描写了操作手准备发射的神情和发射的动作。“沉着冷静”“果断”都表现了他的熟练和有信心。“操作音响”和发射的“巨响”使人们如在现场。然后描写火箭刚发射出去的情景。“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两个比喻句生动贴切地描绘了火箭在海水中发射以后 以及出水飞向蓝天的情景。“顷刻间”,说明时间短,速度快。与此同时,混播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使听众感受现场的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性。 第一部分报道火箭发射的顺序很明确,是按照时间为顺序,由海面到水下,再由水下写到海面与天空。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这部分的报道直接由记者的录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第一部分主要是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报道方式有区别。 第八、九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十到十二段主要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阅读这三段话,(1分钟)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一是接到命令后,测量船上的各种测量机器和设备开始工作,二是雷达很快捉住目标,把数据输送给中心计算机,三是甲板高处的激光电影经纬仪二操纵手,从光学瞄准镜里搜索到目标。现场记者的报道,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既准确规范,又明白易懂。同时混播、插播实况,更加增添了真实感。 第十三段主要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这个部分简单处理,因为记者对直升机测量的情况没有十分详细的了解,而新闻必须是真实的,不可凭空臆造。 第十四、十五段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记者既描述了现场人们激动的情景,也对事件进行了议论,说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意义。先播实况“汽笛声、国歌声”烘托了严肃的气氛,再混播人们欢呼的各种音响,使气氛非常热烈。“一声春雷”的比喻,点出了这次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录音。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 全文小结:这篇录音新闻全面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盛赞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作贡献的这种精神,歌颂了党的正确领导。这种播音形式在收音机中经常能够听见,我们要熟悉这种形式。 四、写作方法: 1、以声夺人,现场感觉强。文中的声音有两层意思:一是播音员和记者的报道;二是现场的声音。文中逼真的现场音响,鲜活的人物语言,加上播音员和记者的报道,把“现场环境”再现了出来。 2、描写增强了报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文中写火箭,写气氛、写心情都形象生动。如写火箭发射十分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文中还有很多比喻,如:“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如同一条出水巨龙”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新闻两篇 一、基础知识积累: d 横渡 d 荻港 j 随即 ku 溃退 shan 甚至 y 享誉封锁 xi? 协定前锋 xia 泄气 jin 歼灭沧桑框架 si 要塞 suzhn 崭新 fngji 嘉宾 ya 业已 cngkungm 肃穆 lng 凌晨 g?u 构想 nu? 承诺 sh 竖立 qn 噙 xing 照相 sha 摄像 hu 国徽金融 shang 盛事 chn 琛镶嵌 dxn 港督 循序渐进 r?ngx m?i 媒体 qindn 后盾 b?b? 生机勃勃 dng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经久不息锐不可当 一、背景资料介绍: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二、同学们自读课文3分钟,要求: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答案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 三、课文简析: 这篇新闻只有一个自然段,但它包括了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哪些内容是导语,哪些内容是主体部分?导语和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导语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 这篇新闻的开头两句是导语部分,从第3句开始到文章结束是主体部分。导语的特点一是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二句话或第一段;二是简明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的特点是: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导语概括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实。电头清楚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里的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人数:百万大军;行动:冲破敌阵;结果:横渡长江。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景中提到了)过、结果,都做了准确的交待,使读者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很自然地领起了下文,一般来讲,消息中的导语部分都这样概括叙述。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内容是什么?其中哪一层写得详细?哪一层是重点,为什么?主体部分分为三层。 一层(“20日夜起”“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的战斗情况:时间:20日夜起的24小时;人物:中路大军;进程: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等地区;战果:24小时渡过30万人。 二层(“21日下午5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战斗情况并评论敌败我胜的原因。时间:21日下午5时起;人物:西路军;地点:九江、安庆段;战果:30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占领了贵池等地;展望:余部23日可渡完,阵地正在向南扩展中。三层(“汤恩泊认为”结尾),写东路军的战斗情况。时间:与西路军同时;人物:东路军;战果: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大部渡过南岸;展望:23日可以渡完。作者对西路军的报道比中路军详细,又比东路军简略。这样安排材料,作者的用意是:因为从当日2时报道中路军起至22时发稿时止,尚未对西路军进行过报道,所以对西路军的报导要比中路军详细一些,以使人们清楚战况。但从这篇消息本身来讲,此处不是报道的重点,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敌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作者重点要写东路军。文章叙述的详略是在尊重事实 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而定的。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面临彻底崩溃。 四、文章写作特点分析: 1、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 主体部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东路军写得更加详细。2、措辞准确,简洁有力。 时间、地点、人数都是确凿有力的,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的实况,这一天,全世界目睹了离开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是举世瞩目的盛事。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报道政权交接这样激动人心的事件。 二、内容概括:(读课文3分钟,请找出新闻的几个组成结构)1、导语(1至5段),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与第一则写法不同,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 “当日的新闻是金子”,从“凌晨电”,可见这篇新闻播发非常迅速及时,“1997年7月1日零点”,这是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庄严时刻,新闻一开始就加以点明。“百年”是概数,1841年1月25日英军首次登上香港岛,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1898年签 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到1997年香港回归,分别是156年、155年、99年。 第2、3段写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时间、地点和“瞬间”。指出这个瞬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4、5段突出江泽民主席的庄严宣告及巨大影响。这里引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着重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两个“转向”回应“举世瞩目”,高度概括了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 政权交接,香港回归,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对于这一百年盛事,作者是用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般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这篇新闻的导语则用了5段文字,概括报道事实,揭示消息的中心意义,唤起读者对新闻主体的注意。 2、主体部分(第6至25段):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分详写。 重点阅读第11至15段的降旗和升旗仪式。降旗和升旗仪式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的象征。整个仪式仅进行了4分钟,花的笔墨也不多,但是作者独具匠心,在从“读分”到“读秒”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精彩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充溢着中华民族自豪、振奋的感情。“缓缓降落”,宣告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徐徐升起”,庄重、从容、自豪,表明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创造香港美好未来的充分自信。 3、结语(26段至29段),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的人数。 三、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析。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注音写字: 泄气硕大抛锚溅落混播音响参数甚至随即荻港歼灭凌晨遥测沉寂封锁业已 呼xio横d o翔 ku退 d声su索xi?定要si 雀yua前fngca量沧sng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参()()更()()()()()()()() 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注音写字: 亘古吞噬 伫立紧c 粗犷顷刻要塞苍qi?ng o翔 俯kn翩xin问dng 篇二: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八)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深度报道是(B) A一种新闻体裁B一种报道方式C一种评论形式D一种报道理念 2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运用的是(C) A算账说理B据事说理C对比说理D论辩说理 3新闻报道的起点是(D) A编辑B写作C评论D采访 4电视摄录中最能体现摄像师功力的是(C) A挑B等C抢D抓 5评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是(B?) A说理B论点C论证D论据 6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整点新闻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常常采用(C) A述评B通讯C消息D录音通讯 7广播新闻编辑最重要的工作是(A) A选用和组织音响B策划选题C组织稿件D内容把关 8记者采录的音响必须是(A) A被报道人物或事物发出的声响B不一定是被报道对象发出的声响 C人为创造的声音D与受众想象一致的“现场”声音 9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有(D)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逻辑结构D导引结构 10广播新闻专题中除了运用叙述等语言手段外,还把(D)作为表现新闻事实、表达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符号。 A抒情B议论C描写D音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编后话的作用体现在(ABCDE) A提示说明B评价事实C表明态度D强调补充E提醒建议 2下面哪些是属于新闻采访的特点(ABCD) A求新性B灵活性C持续性D广泛性E调查性 3电视新闻中常见的画面编辑点有(BCE) A对比编辑点B心理活动编辑点C声音编辑点D画面编辑点E动作编辑点 4新闻评论的特点是(AB) A新闻性B政治性C通俗易懂D调查性E纪实性 5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解说包括(AE) A画外音B当事人的现场话语C画面中人物的对话D记者在新闻现场所作的访谈E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叙述和描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广播电视采访对采访对象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纸质媒体采访活动的特点?2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有何特点? 3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的结构有哪些? 4编辑修改稿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广播新闻编排的要求评析某交通广播早间新闻节目的编排 片头、提要 省内新闻省高速公路维护工作全面展开 省治超办通报第五次暗查结果 我省打击赌博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人工降雨影响天气为农产品减灾 合肥市人均支配收入超过1000美元 铜陵风光首次加入中国风光邮票 春运特别报道春运期间天气预报 录音新闻:真情服务农民工 合肥火车站迎来第二次春运高潮 全国各省交通新闻汇编(北京)列车无点无暖,乘客挨冻投诉 (四川)成都火车站推出有奖举报倒票 (陕西)中巴车坠落河滩 即时插播路况合肥市内两车追尾 (湖南)大桥斜拉索出现晃动 (新华社)海南渔船事故 国内新闻我国出现艺术品收藏热 互联网发现新的蠕虫病毒变种 环保总局对污染违法行为进行严查 北京20XX奥运金牌纪念币开始发售 辽宁孙家湾矿死难者遗体被火化 国际新闻柏林电影节奖项揭晓 俄海军新型航空母舰服役 巴基斯坦一渡船发生颠覆 要闻回顾 2根据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分析下面这条新闻 劳模楼里无劳模 鞍钢集团矿业为劳模建造的劳模楼终于竣工。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张榜公布的分房名单上,竟然没有一位劳动模范。昨天记者来到劳模楼时,看到新住户正在忙着装修。 (出录音 装修声 张:我这个来讲是152平米,这属于三室一厅两卫。 记者:是按劳模分的,还是按处长分的? 张:对,就是正处级。我们这个楼上来讲,有一个是技校教育副校长,我楼下姓赵,叫赵新,他是七选厂的党委书记,对门是高树清,他是生活服务公司的副经理。压混) 说话的是矿业公司清欠主任张灵甲。他说,劳模楼一共有34套住房,面积都在140到150平方米,这些住房全部都分给了公司的处级干部。“劳模楼”如今已经变成了“处长楼”,那为什么要叫劳模楼呢?在矿业公司,记者看到了一份该公司建“劳模楼”的申请报告,报告写道:“鞍山市计委:我公司现有50多位劳动模范,他们大部分还住在原先老结构的房子里。为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拟建一栋住宅楼。”对于这份报告,矿业公司副经理石伟解释说: (出录音 我给上级报告,我目的要建成楼。建劳模楼,批的时候要顺利点。录音完) 石经理说,近几来年,市中心区域建楼审批越来越严格,用“劳模楼”的名义向市里申请立项会容易得多。果然,这个立项得到了批准。 眼看着劳模楼变成了处长楼,鞍山矿业公司的职工十分气愤: (出录音 既然盖劳模楼,为什么名不副实?你挂羊头卖狗肉干什么?! 劳模们做了那么大贡献,这房子本应该分给劳模的,现在处长们都挤了进去,算怎么回事?录音完)就在昨天,公司的“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省特等劳动模范韩玉喜,由于家中住房实在紧张,搬进了儿女为他租的一套45平方米的单间。 (出录音 就个科级干部也不能像咱住的这么紧张,生活条件这么差!他只能说利用劳模这个光环和这个荣誉,他们盖完了自己享用,咱们还有什么办法,咱们什么办法也没有。录音完)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大视野2003.12.6播出) 五、改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6分,共10分) 1请把下面这则报纸新闻的标题改写为电视新闻标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 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2请把下面这条导语改写为广播导语: 今天上午,联想集团与全球半导体公司工业巨子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国内第一家合资信息家电产品实验室“联想国半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六、写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将下面的报道改写为一条300字左右的广播新闻或电视新闻, 2为消息配发一则150字以内的编后话 本村的事不一定只用本村人干 首批“农村白领”上岗北京门头沟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北京市门头沟区面向社会招聘的首批村助理近日正式上岗。“72人竞聘3个职位,能被选中,我很幸运”第一天到农村上班,经济管理助理郭欣感慨颇多。 30出头的郭欣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此前曾在内蒙古一家企业担任管理工作。今年月初,他偶然听说北京门头沟区正在招聘被称为“农村白领”的村助理,就前来应聘,经过几轮筛选,他的经济管理经历被冯村看中,聘为村经济管理助理。郭欣说自己看好冯村的发展前景,想在这里创一番事业。 冯村党委书记闫永霞说,没想到3个“农村白领”职位,引来72名高学历人才参与竞争。冯村以建筑、建材和现代农业为经济支柱,近几年发展很快。这次区里举行招聘会,面向社会、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管理人才,很受基层欢迎。这次冯村一共招了3个人,分别任村行政管理助理、经济管理助理和建筑管理助理,“我们将让招聘来的人才切切实实参与到村务管理、决策中来,打破本村的事只能用本村人干的旧观念。”门头沟区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这次招聘“农村白领”,主要由村里提供职位,不解决户口,与此前鼓励大学生下村任“村官”有很大不同。一位应聘者说,解决户口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看中的是能有机会在农村体现自己的价值。 篇三: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深度报道是(B) A一种新闻体裁B一种报道方式C一种评论形式D一种报道理念 2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运用的是(C) A算账说理B据事说理C对比说理D论辩说理 3新闻报道的起点是(D) A编辑B写作C评论D采访 4电视摄录中最能体现摄像师功力的是(C) A挑B等C抢D抓 5评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是(B?) A说理B论点C论证D论据 6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整点新闻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常常采用(C)A述评B通讯C消息D录音通讯 7广播新闻编辑最重要的工作是(A) A选用和组织音响B策划选题C组织稿件D内容把关 8记者采录的音响必须是(A) A被报道人物或事物发出的声响B不一定是被报道对象发出的声响 C人为创造的声音D与受众想象一致的“现场”声音 9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有(D)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逻辑结构D导引结构 10广播新闻专题中除了运用叙述等语言手段外,还把(D)作为表现新闻事实、表达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符号。 A抒情B议论C描写D音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编后话的作用体现在(ABCDE) A提示说明B评价事实C表明态度D强调补充E提醒建议 2下面哪些是属于新闻采访的特点(ABCD) A求新性B灵活性C持续性D广泛性E调查性 3电视新闻中常见的画面编辑点有(BCE) A对比编辑点B心理活动编辑点C声音编辑点D画面编辑点E动作编辑点4新闻评论的特点是(AB) A新闻性B政治性C通俗易懂D调查性E纪实性 5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解说包括(AE) A画外音B当事人的现场话语C画面中人物的对话D记者在新闻现场所作的访谈E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叙述和描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广播电视采访对采访对象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纸质媒体采访活动的特点? 2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有何特点? 3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的结构有哪些? 4编辑修改稿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广播新闻编排的要求评析某交通广播早间新闻节目的编排 片头、提要 省内新闻省高速公路维护工作全面展开 省治超办通报第五次暗查结果 我省打击赌博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人工降雨影响天气为农产品减灾 合肥市人均支配收入超过1000美元 铜陵风光首次加入中国风光邮票 春运特别报道春运期间天气预报 录音新闻:真情服务农民工 合肥火车站迎来第二次春运高潮 全国各省交通新闻汇编(北京)列车无点无暖,乘客挨冻投诉 (四川)成都火车站推出有奖举报倒票 (陕西)中巴车坠落河滩 即时插播路况合肥市内两车追尾 (湖南)大桥斜拉索出现晃动 (新华社)海南渔船事故 国内新闻我国出现艺术品收藏热 互联网发现新的蠕虫病毒变种 环保总局对污染违法行为进行严查 北京20XX奥运金牌纪念币开始发售 辽宁孙家湾矿死难者遗体被火化 国际新闻柏林电影节奖项揭晓 俄海军新型航空母舰服役 巴基斯坦一渡船发生颠覆 五、改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6分,共10分)1请把下面这则报纸新闻的标题改写为电视新闻标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 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2请把下面这条导语改写为广播导语: 今天上午,联想集团与全球半导体公司工业巨子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国内第一家合资信息家电产品实验室“联想国半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拍出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B) A、庄严、崇高 B、自然、亲切 C、稳中、端庄 D、纵深感、透视感 2、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环节包括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D)。 A、获取线索、构思、组织、加工 B、栏目定位、组织、加工 C、构思、组织、加工、制作 D、构思、组织、制作、播出 3、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D)。 A、新闻评论 B、专题报道 C、深度报道 D、新闻批评 4、推镜头是指(C)。 A、摄像机变化焦距使画面框架逐渐远离被摄对象的镜头。 B、摄像机随物体运动而进行拍摄的镜头。 C、与拉镜头运动方向相反的一种拍摄方式。 D、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支点上,沿水平轴或垂直轴运动拍摄的镜头。 5、据事说理的方法有(A)。 A、依托式 B、对比式 C、类比式 D、比喻式 6、新闻编排安排结构要遵循的三个重要概念是(A) A、峰谷、节奏、分段 B、标题、片花、结尾 C、优化、集纳、配合 D、策划、组织、编排 7、在画面编辑中,把几个主体内容类似的画面连接在一起,以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的组接方式是(A) A、积累 B、对比 C、比喻 D、象征 8、音响在新闻节目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是(A)。 A、增加报道的可信性 B、增加报道的生动性 C、增加报道的感染力 D、增加报道的现场感 9、深度报道是(B)。 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 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 10、事件消息按内容性质可分为(A)。 A、突发性 B、阶段性 C、概貌性 D、典型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近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