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推 荐 单 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所 属 学 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民航局主管) 课 程 名 称 初教机机型理论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交通运输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技术 课 程 负 责 人 何晓薇 申 报 日 期 2011年3月10日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何晓薇性别女出生年月1965.07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08385183130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飞行技术学院E-mailC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省广汉市民航飞行学院 618307研究方向航空电子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电气仪表通信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1200人TB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2届 学生总人数280人航空电子设备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600人飞行执照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800人172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3届 学生总人数1300人二、实践性教学1. 飞机实习,40学时,学生总人数460人。2. G1000模拟训练教学实习,16学时,学生总人数800人。3.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00余篇。4. 指导工程硕士毕业论文3篇,硕士研究生3人。5. 指导学院学生科研项目3项(已通过验收)。6. 参加03、04、05、06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约100人。7. 参加04、0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约40人。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 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民航总局课题,2009-2010年。2. 航空电子设备双语课程建设,民航总局课题,2010-2011年3. 飞行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民航总局课题,2006-2008年。4. 航空电子设备双语教学研究,飞行学院课题,2006-2008年。5. GNS430模拟练习器的二次开发,飞行学院课题,2005-2007年。四、教学研究论文/教材1.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民航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中国民用航空,第12. 飞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13. 教材The Theory Course for Cessna 172R NAV III,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0年。(主编)4. 教材飞行员航空理论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编) 5. 教材AVIONICS FOR THE TRANSPORT PILOT,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8年。(主编)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电气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2. 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学课程群建设,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3. 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4. 飞机电气仪表及通信系统,四川省精品课程奖(第1)。5. 四川省第三届教学名师奖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基于虚拟技术的飞机安全警告系统仿真研究,中国民航总局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验收,主研。2010年民航总局科技成果三等奖2. 基于精确定位的航空协同监视技术,863项目,主研,已验收3. 民航总局飞行学院飞机驾驶执照CBT(Computer Based Training)和空管CBT系统,国家国债基金科技项目,负责子项目“商用飞行执照CBT”的开发,验收4. 多模卫星接收机信号模拟器技术研究,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科研基地基金项目,副组长,验收。5. 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国民航总局教育研究基金项目,主持人,验收。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 影响综合化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及修正.航空工程与维修(独撰)2. GPS信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及改正.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1)3. 基于UAT数据链的ADS-B机载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研究.航空维修与工程(第1)4. 安全高效舒适的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理念.国际航空(独撰)5. GPS电离层延迟Klobuchar与IRI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第2)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航空电子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2. 基于虚拟技术的飞机安全警告系统仿真研究,中国民航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5)3. 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飞行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第1)4. 第八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1)2-1基本信息姓 名向淑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3.05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08385183130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飞行技术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省广汉市民航飞行学院 618307研究方向航空电气电子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电气仪表通信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640人TB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980人航线飞行员执照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5届 学生总人数1020人;飞行执照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2届 学生总人数400人172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2届 学生总人数23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飞机实习,32学时,学生总人数400人。2.GNS430卫星导航接收机模拟器的教学实习,64学时,学生总人数160人。3.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0 篇。4.参加01、02、03、04、05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约200人。5.工程硕士毕业论文1篇。三、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 GNS430模拟装置的二次教学开发,飞行学院课题,2003-2007年。2. 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民航总局课题,2009-2010年。2. 航空电子设备双语教学研究,飞行学院课题,2005-2007年。4. 飞行技术基础课程建设,飞行学院课题,2005-2007年。5. 航空电子设备标准化教学研究,飞行学院课题,2002-2005年。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教材1.教材AVIONICS FOR THE TRANSPORT PILOT,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8年。2. 教材飞行员航空理论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3. 教材The Theory Course for Cessna 172R NAV III,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0年。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学课程群建设,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2. GNS430模拟装置的二次教学开发,学院教学建设一等奖(第一);3. 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飞行员疲劳监测系统研究, 民航总局科学研究项目,主研(排名第一),已验收; 2.基于MATLAB,MAPLE,VB的信号与系统的模拟练习系统开发,学院研究项目,主研(排名第一),已验收; 3.基于精确定位的航空协同监视技术,863项目,主研,已验收;4.多模卫星接收机信号模拟器技术研究,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科研基地基金项目,参研,验收。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A Fast Algorithm for Fatigue Detection of Pilot,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1/2,2010.72. Eye and Iris Detection Using Projection and Radial Symmetry Transform,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1/3,2010.10;3.基于VB和MATLAB融合技术的CAI系统开发,铁路计算机应用,3/3,2010.64.GPS电离层延迟Klobuchar与IRI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2,2008.85.ADS-B系统中GDL90通用收发机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航空工程与维修,1/3,2009.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刘渡辉性别男出生年月75年6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电话5183130学 位硕士职务教研室主任传真5190241所在院系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广汉市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飞行技术、飞行品质、模拟飞行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TB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8学时 5届 学生总人数460人飞行执照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4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400人172飞机机型理论 专业课 周学时4学时 2届 学生总人数180人飞行技术基础实践教学 专业课 周学时6学时 10届 学生总人数3000人航线执照 专业课 周学时6学时 4届 学生总人数3000人直升机飞行原理 专业课 周学时6学时 3届 学生总人数约30人二、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飞行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民航教育专项,2006-2008年2. 飞行技术基础(PCATD)双语教学课程开发与试验,学院教研项目,05-08年三、教学研究论文1. PC-ATD在飞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07第2期,第12. PCATD模拟飞行设备用于MPL的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07第5期,第1四、获得的教学奖励1.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飞行训练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中国民航教学成果二等 奖,排名第2;2. “基于PC平台的模拟飞行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获四川省2004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3;3. “航线飞行员执照理论课程建设”获学院教学建设一等奖,排名第2;4. 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PCATD用于仪表飞行训练的研究,总局科研基地项目,负责人2. 基于网络的飞行技术教学训练新环境的设计与飞行试验研究,总局科研基地项目,排名第2,完成环境设计和教学实验3. 西门诺尔飞机模拟训练系统,总局科研项目,排名第3,完成教员台系统,导航数据计算等设计。4. “空地一体化训练环境仿真系统研究”,总局科研项目,排名第2,完成雷达系统设计。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 区域导航航路和进离场程序设计分析与仿真,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第一作 者,2006第3期2. 飞行器桌面练习器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6 第3期3. 飞行模拟中的飞行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三作者,2006 第6期4. 飞行模拟练习器中自动飞行系统建模方法,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二作者, 2007第5期5. Research on Airworthiness and Certification of PC based Aviation Training Device in China,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ircraft Airworthiness (ISAA 2009),第一作者,2009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2006年,“西门诺尔飞机模拟训练系统” 项目,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3;2. 2007年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动态仿真软件包研究获学院科研二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王 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0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5183130学 位工学硕士职 务教研室副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飞行技术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广汉市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模拟飞行、航空工效学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飞机系统 专业基础 周学时6学时 8届 学生总人数约600人;PCATD 选修 周学时4学时 8届 学生总人数约600人;TB机型理论 专业 周学时4学时 2届 学生总人数约400人;C172机型理论 专业 周学时4学时 6届 学生总人数约800人;直升机系统 专业 周学时4学时 1届 学生总人数3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飞机实习,32学时,学生总人数400人;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0 篇,参加200名学生的论文答辩;三、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教材1.教材The Theory Course for Cessna 172R NAV III,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0年。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4)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基于网络PCATD训练系统,学院项目,主研(排名第七),已验收;2. 通用航空飞行员能力培养与飞行技能形成理论研究,学院项目,主研(排名第二);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飞行模拟逼真度与训练迁移的关系分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一;2.微软模拟飞行用于起落飞行主观测评.2009国际航空人为因素研讨会,独撰;3.基于RTLinux的开放式控制器研究.兵工自动化,独撰;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傅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08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08385183130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飞行技术学院E-mailF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省广汉市民航飞行学院 618307研究方向航空机械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航空动力装置 专业基础 周学时6学时 5届 学生总人数600人;飞行员执照基础理论 专业 周学时4学时 3届 学生总人数1020人;发动机技术管理 专业选修 周学时4学时 3届 学生总人数250人;C172机型理论 专业 周学时4学时 6届 学生总人数约80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0 篇,参加80名学生的论文答辩;三、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教材1.教材The Theory Course for Cessna 172R NAV III,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0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发表的学术论文1.航空燃气轮机用气动辅助雾化喷嘴研究.液压与气动,独撰;2.基于现场总线的实验室网络系统设计,科技资讯,第二,2007.15, 3.AFTN电报自动处理系统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第二,2010,4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何晓薇女1965.7教授航空电子电气课程负责人向淑兰女1973.5副教授航空电子电气主讲教师刘渡辉男1975.6副教授飞行原理及性能教学管理、主讲教师王强男1978.1副教授飞机系统教学管理、主讲教师付强男1974 .8 讲师航空发动机主讲教师蒋维安男1973.1副教授飞机系统主讲教师张庆锋男1982.5讲师飞行技术主讲教师王道环男1983.7讲师飞机系统主讲教师赵巍巍女1982.10助教交通运输主讲教师赵廷渝男1965.5教授航空发动机教学管理、主讲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初教机机型理论学科组有高职教师比例为60。 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占学科组总人数的100%。1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等211学校。学科组教授1人,博士在读4人。飞行教员1人。课程师资配置合理,平均每年师生比例约为1:25(含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学科组绝大多数成员历任飞行技术基础模拟飞行、初教机机型理论、中教机机型理论、高教机机型理论、大型机机型理论、航空发动机、飞机系统、飞行原理、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航空电子设备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模拟飞行、航空电气仪表及通信领域、航空机械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何晓薇教授为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蒋维安副教授为民航界知名专家。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一、教改项目1. 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民航局教学改革项目2. 飞行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民航局教学改革项目3. 飞行技术专业飞机类课程建设,民航局教学改革项目4. 航空电子设备双语课程建设,民航总局教学改革项目5. 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6. 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民航总局教学改革项目7. 飞行技术专业执照课程建设,民航总局教学改革项目 8. GNS430 模拟练习器的二次开发,飞行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二、教改教研论文1.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民航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中国民用航空2. 飞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民航飞行学院学报3. PCATD模拟飞行设备用于MPL的研究.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4. PCATD在飞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5. B737飞行员改装教学改革.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6. 导致中断起飞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7. 民航飞行员的培养. 国际航空三、教学研究成果1.飞行技术专业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建设,飞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飞行训练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民航局教学成果二等奖3. 模拟飞行课程体系创新设计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4.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电气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 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学课程建设,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6.民航飞机电气仪表及通信系统,四川省精品课程7. 飞行技术基础,飞行学院精品课程8.航空电子设备,民航飞行学院优秀课程,四川省精品课程9.航空电子设备,民航总局优秀教材二等奖10. 航空电气仪表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1. GPS系统及GNS430地面训练课程,飞行学院教学建设一等奖四、已解决问题1.完成了PCATD模拟飞行实验室的建设和G1000模拟练习器软件的使用开发,使理论学习与飞行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了理论、实践结合不好的问题;2. 为了配合中国民航与国际培训机制接轨,开发了全英语培训教材和课程,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进行了重新组合,使得内容衔接更加紧密,更加适应民航发展的需求;是中国民航的创举。3. 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4. 完善了教学辅助资源,制作了机型录像片,丰富了教学手段。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一、措施根据学科建设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科情况由高职称教师对低职称教师进行培养,鼓励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使教师较快成长、成才。5年来,学科组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和进修共20人次,3人次去华欧培训中心参加A320理论教员培训,8人次参加高级地面教员执照培训,2人次去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培训英语半年并取得合格证书,8人次出国进修和培训,3人次去分院进行飞行培训,1人到国外做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学习,先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学习,拓宽交流渠道,学习其它高校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教师以及学科队伍的健康发展。二、成效学科组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方面成效卓著。近年来,有3名教师晋升副教授。所有青年教师均获得民航总局颁发的高级地面教员执照,3人获得了空客公司颁发的A320飞机地面教员执照。3人获得了私用飞行驾驶执照,2人获得仪表等级飞行驾驶执照,1人获得国际民航颁发的PBN检察员资格和PBN教员资格,1人为CESSNA172飞机的飞行教员。近年来,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2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申报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其中一项为主持;学科组中有4人参加并完成了一项863项目。多次获得四川省和民航总局的教学科研成果奖。1名教师获四川省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为学校的学术带头人,2人为学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充分保证了我校飞行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示范教育基地的教学效果。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飞行技术专业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机型理论课程则是飞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机型理论课程是介绍特定飞机的飞行性能、机械系统、电子设备、仪表、发动机等的特性。飞行性能包含飞机重量、空速、过载等限制;各飞行阶段飞行程序与性能;重量与平衡等。飞机结构部分包括飞行操纵系统、襟翼系统、起落架系统等。电子设备与仪表部分包括灯光系统、电流表、电压显示仪表、各种飞行参数显示仪表等。发动机部分包括点火启动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飞行员能掌握正确的飞机操纵和使用方法与程序。“机型理论”课程随着学院引进机型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八十年代讲授运五、运七-100机型理论,九十年代讲授TB-20/TB-200、夏延-IIIA机型理论,2000年后讲授C172、西门诺尔、CJ-1机型理论等,并作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如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师培养等等。在教材编写方面,1989年丁时熙编写了TB-20飞机构造、吴增辉编写了TB-20飞机发动机构造等教材,1991年,杜耘 编写夏延-IIIA飞行性能及操纵、夏延-IIIA飞行性能附录等教材、1995年段维祥等编写了TB-200飞机改装教材、郭为民主编了TB-20/TB-200飞机飞行员训练教材、朱新宇、屈本权等编写了西门诺尔机型教材、何晓薇等等等编写了C172机型教材。为保证每种机型的飞行训练,都编写了相应的培训教材。机型课程最初使用中文教材教学,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国际接轨,从TB机型理论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并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全英文的C172机型理论教材。近2年,教研室对C172机型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及试题库进行了大量修改完善。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教学手段方面,在以前的课堂教学加飞机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飞行训练课程,使学生对机型设备的具体使用,飞行程序,操纵原理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建设,机型理论课从教学设备、教材、标准教案、教学方法手段、试题库,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模拟飞行实践教学、开发课程网络资源等,全面变革传统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民航技术应用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学校的发展战略是“以飞为主,综合发展”。飞行技术专业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21世纪民用航空事业发展,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符合国际民航培训标准的航线运输机驾驶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达到商用驾驶员执照附加多发仪表等级的知识和技能标准,并完成航线运输驾驶的基础训练,从事民航国内、国际航线运输机驾驶工作。飞行技术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是飞行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所有飞行等级执照考试内容之一。课程按飞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知识结构要求和局方法规要求内容而设立。内容覆盖机械式Cessna172和Cessna172R NAVIII两种初教机的发动机(Lycoming Model IO-360-L2A活塞发动机)、飞机机体和结构、飞机性能,飞机电气通讯和仪表系统和模拟飞行五个主要学科。涉及CCAR23部(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61部(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91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等法规内容。内容涉及私用飞行员执照、商用飞行员执照和仪表等级中所要求掌握的单发小型飞机理论知识和数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初教机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系统间信号交联,完全掌握初教机飞机系统,发动机,电气电子设备参数认读和操作方法,熟记正常和应急程序及各系统性能数据和极限参数,建立手册、程序、快速检查单 (QRH)意识,为后期的初教机实际飞行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分为初教机的发动机、机体和结构、性能,电气通讯和仪表系统,和模拟飞行PCATD(personal computer-based aviation training device )等主要学科五个大模块。发动机模块6学时,其知识为发动机操纵、发动机仪表,燃油系统,发动机润滑,点火系统,螺旋桨,发动机启动和暖机程序,发动机起火和发动机失效程序。机体和结构模块6学时,其知识为飞机机体,飞行控制,飞机地面控制,襟翼系统,起落架系统,座位舱门和货仓系统。性能模块2学时,其知识为性能图表的使用,重量与平衡。电气通讯和仪表系统模块10学时,其知识为飞机电气系统,备用仪表系统,无线电通讯导航系统,G1000系统。模拟飞行PCATD模块24小时,其知识为:起飞,爬升,爬升后盖平,下降,下降后改平,机动飞行,失速改出等飞行科目的练习。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初教机发动机操纵,发动机参数的监控与识读,发动机应急程序。初教机空中机动飞行操纵方法,地面操纵方法,襟翼的操纵方法和襟翼位置识读。飞机重心限制包线图的使用,起飞,爬升,巡航性能图表使用和数据计算方法。飞机电气系统的结构,发电机和蓄电池电门的使用,电气系统参数识读和限制参数,发电机失效程序,ADF接收机的使用方法,G1000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认读以及使用方法。课程的难点:初教机发动机操纵、发动机应急程序、初教机空中机动飞行操纵方法、性能图表使用和数据计算方法、发电机失效程序、G1000系统参数认读以及使用方法,模拟飞行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和程序意识,知觉运动能力的建立等。针对以上重难点,学科组积极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有:在课堂上讲述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程序加强记忆。加强课程资料建设,学科组到广汉分院,通过对飞机实物拍照建设了高质量的初教机机型理论课程的教案中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即使在理论课堂上,也能看到初教机上仪表和操作系统的布局。利用学科组搜集和制作的的教学辅助资料库中的各种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熟悉相应初教机型的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非正常工作的处置等实际知识,培养实际飞行技能。为了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学科组利用飞行学院的PCATD系统,对学生初教机CESSNA172的飞行程序进行训练,强化学生对仪表认读能力和知觉运动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程序和飞机状态监控和操纵方法的练习。当然在所用难点中,G1000系统因为其系统集成度高,功能强,显示飞机状态信息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最为困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很难让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所以学科组购买了G1000系统模拟器,在课堂上讲授了基本使用方法后,采取课后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器系统进行自学,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初教机机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达到了解飞机性能、熟悉飞行程序,正确使用该机型的各种设备等。单纯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对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飞行程序的使用有较直观的认识并熟练运用。所以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模拟飞行训练课程,通过模拟飞行训练,让学生较好掌握正常飞行程序、仪表认读与使用、注意力分配、操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实践教学课程科目安排和目的如表1所示。通过模拟飞行实践 教学训练,使学生在获得飞机经历之前,充分实践他们的仪表思想和技能、现象化程序以及位置形式的知晓和仪表扫视技能等。通过训练,可以将航空理论知识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正常飞行程序,初步建立“三意识、一能力”,建立理论和飞行实践之间的桥梁,成为学生进入初级飞行训练阶段的过渡训练,为学生的进一部飞行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和飞行基础。通过认真研究飞行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基本点,结合飞行训练教学的实际,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手段进行研究和实践。开发了模拟化教学软件;优化训练设备,创新了飞行训练课程;创新飞行教学理念,开发由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飞行训练教学的模拟飞行环境,对组织形式、教学模式与方法系统创新;设计开发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在线飞行训练教学系统平台。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了飞行原理的基本理论,加深了对于飞行操纵的相关要领的体会,为以后实际飞行学习打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1 实践教学设计科目及目的科目目的学时分配体验飞行软硬件使用、训练机型和基本飞行操纵原理,注意力分配,体验起飞操纵2恒速上升目视飞行原理,起飞功率恒速爬升操纵原理,空速表、高度表,注意力分配,实现安全的起飞滑跑、离地、起飞功率恒速爬升2上升改平飞升降速率表,发动机仪表,发动机控制,注意力分配,改平飞的原理,提前量的确定4恒率升降及状态转换姿态仪,磁罗盘,陀螺罗盘,通信,ATIS,升降率控制原理,平上下状态转换原理,注意力分配4转弯和水平盘旋姿态仪,转弯协调仪,转弯操纵原理,速度、高度、转弯率控制,VOR,DME,ADF认读2状态转换A图高度表QNH设置,通信,ATIS,注意力分配,机组配合2进近、复飞和着陆:PAPI,目测,ILS,进近程序,机组配合,CRM2起落航线ILS,PAPI,起落航线程序,计时4目视转场大坡度盘旋,雷达引导,VOR,DME,ADF航线使用,转场,目视进近着陆2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的使用与建设目前使用的教材有:The Theory for Cessna 172,PCATD模拟飞行训练讲义,G1000操作练习指南G1000系统使用指南PCATD Simulated Flight Training Course教材是适应我校初教机训练要求编写的。我校初教机训练机型为了适应民航发展的需要,主流机型从上世纪的初教六,运五,TB系列飞机改为2006年引进的CESSNA172飞机,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必须紧跟我校实际飞行训练的要求。在2006年以前我校使用由学科组编写的初教六飞机机型理论TB飞机机型理论运五飞机机型理论讲义作为教材,教材内容翔实,理论系统性强,处于初始飞行阶段的飞行学生学习熟悉初教飞机起到良好的作用。2006年以后,随着学校新的机型引入,学科组针对新的机型,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在编写之前学科组向飞过该机型的飞行教员和飞行学员,以及机务维护人员对教材的结构和编写内和广泛征求意见,使其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由于国际民航组织对飞行员的英语要求提高,以及便于飞行员识别和理解初教机仪表和综合航电系统显示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学科组决定教材用英语编写。与以往教材相比,新的英文教材在编排上更加注重机型理论的系统性,初教机每个系统的结构都用简图清晰呈现。英文教材参考了我校的实际飞行程序和飞行员的实际飞行经验,对于飞机飞行手册中和设备使用手册中与我校飞机实际运行中不同的参数和功能做了修订;新教材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飞行安全,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航空安全素养。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由于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教学流程具有特殊性,该课程学时短,内容多,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才能巩固学生所学,应用到实际飞行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广泛、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途径:1.提供给学生该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比如对于Cessna172基本型飞机和Cessna172RNAVI飞机的PILOTS OPERATING HANDBOOK AND AIRPLANE FLIGHT MANUAL,QUICK REFERNCE HAND BOOK,CHECK LIST等。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国外航电设备生产公司赠送的设备使用资料,比如对于 Cessna172RNAV上安装的综合航电系统G1000,在Garmin公司的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到G1000 Cockpit Reference Guide for the Cessna Nav III,G1000 pilots Guide for the Cessna Nav III。对于其系统的升级换代产品,其最新功能学生也可在网站上找到,可以让学生紧跟民航设备的发展的步伐。 3.利用学科组搜集和制作的的教学辅助资料库中的各种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熟悉相应初教机型的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非正常工作的处置等实际知识,培养实际飞行技能。 4.利用当前手提电脑在飞行学生中基本普及,购买一些国内外开发的基于个人电脑的初教机的一些设备和系统的模拟器,比如当前对于初教机Cessna172R Nav III上的G1000,我们购买了其计算机模拟器程序,并且该模拟器安装后用键盘操作可以模拟在空中操作飞机,学生普遍反映该模拟器在宿舍中通过计算机可进行模拟的飞行,对掌握G1000综合航电系统帮助作用很大。三、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1.PCATD符合学生渴望早日进行正式初教机飞行训练的要求,通过初教机机型理论和模拟飞行教师的训练,学生就可以掌握初教机飞机地面,空中操作要点,性能数据,综合航电系统的监控操作方法;同时符合青年人喜欢寓教于乐,在类似于飞行游戏中掌握实际飞行所需的部分知识,在可行的情况下是值得推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加工手机零件合同2篇
- 代理手工加工合同范本
- 库房拆迁施工合同范本
- 陶瓷代理合同范本
- 招租摊位商铺合同范本
- 摄影装修合同范本
- 房屋分割合同范本
- 石家庄超长扶梯施工方案
- 教育子女心得体会(甄选5篇)
- 路政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甄选10篇)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年大型上市公司合同管理与合规制度
- 送瘟神教学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 2025年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故宫博物馆院课件
- 豌豆栽培种植技术
-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内镜中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