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来了案例张世锋关 键 词:风、艺术审美修养、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二、教学理念: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方式上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三、案例描述:课 题: 风来了 学 生: 三年级(3)班学生教材分析: 风来了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本节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和震撼,在不同的季节中风带给我们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早晚的风给人的感觉也有差异,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不同性质的风对天气的影响也不一样,色彩会有什么不同?巧妙引导学生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观察,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通过画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教材注意到各个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象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他们上课思维活跃,敢于想象,乐于动手。通过媒体资料的进一步了解和小组探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经历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是很有益的。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风在不同季节时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如何运用不同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范作、示范教具。学生:绘画工具(一) 引导阶段: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到了怎样的场面?生:(惊喜的异口同声回答)是风的声音!板书课题:风来了。分析: 利用听觉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惊喜的说出是风的声音!特别是当我把风的声音从细微调向狂风大作的声响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大家这是风来了的声音,因为太熟悉不过了。还有学生说出这是不同的风声,自然也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很快地就进入到情境中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2、实验:树枝(模型)。师:仔细观察当风吹来的时候,树枝会发生什么变化?想想当风速、风向发生变化时,又会有什么不同?这个时候有个学生自告奋勇的提出:老师,让我来试试!大家在观察中顺利得出下面的结论:A、强弱不同,摆幅不同; B、和风的方向一致。分析: 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当不同力度的风吹向树枝,观察树枝从微微摆动到被风吹倒,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变化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就能很快总结出我要引出的两点,自然且巧妙。让学生自己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设计为进一步了解本课做下了很好的铺垫。却没想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当我提出设问之后,突然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的提举起手来:老师,让我来试试好吗?我默许了一个孩子上台,在大家的注视下,他不断尝试着调换不同的风力,全班同学兴奋的看着树枝的摆动,这样的小意外反而比老师亲自动手的效果好多了!通过那个小小的实验,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所见,学生们观察入微,还有的学生用比较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观察小结,有的说当风小的时候,柳枝只是轻轻的摆动,风大的时候树枝整个身体都在摇晃,甚至还想到更猛烈的风刮来的时候,整个树身会怎样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与以往的课堂由老师全权包办的效果大相径庭。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二) 、发展阶段:1、师:和电闪累鸣一样,风是一种常见的大自然现象,你见过什么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儿的感受?生:大风、微风、狂风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a、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影响一样吗?c、不同季节的风给人感觉一样吗?e、表演: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走路? (欣赏各种风的录象后讨论)分析: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情景是问题的外衣。巧妙的问话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在范围有限的课堂中让这一生动的场景再现呢?而信息技术就很容易让这一点变成了现实。真实惊险的画面,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夸张的表演给课堂带来了不少生趣,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观察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兴致更高了!有个女生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模拟的狂风中,她的手臂随着“伞”的仰面往身后背去,还做出了吃力抓住的动作,而整个身体也向后仰去,形象的表演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不言而喻,这样的经历他们都曾经体验过。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2、讨论:师:看完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有的风威力那么大,我们可以转换利用它吗? 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电影电视上所见,先各自谈了谈对风的了解,我再进一步深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他们观看了一些各种不同性质的风对周围景物的影响的短片,几分钟高效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在课堂上真实再现,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飑风、水龙卷和陆龙卷风.能在美术课堂上也接触到了一些自然知识让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生动有趣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在他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了各种风的景象,也为后一步的作画铺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话题一转,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益处?咱们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自然现象为人类服务吗?顿时,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显而易见,该设计使本课更有意义。观看短片后的孩子们思维更开阔了,想法更大胆了,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环节更是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他们惊奇的同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互相倾听和学习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常见的风筝、风车、飞翔、风力发电之外,更有学生创想出了利用风力带动车的行进节省能源、利用风力抵抗外敌入侵威力无比、利用风力可让咱们想到哪儿立刻到哪儿这些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惊人的,现在或许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也许总有一天梦想成真。3、师: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A、线条表示;B、物体所发生的方向变化。出示三幅图片,分别是晾挂的衣服、高楼大厦、蒲公英。师:当风吹过的时候,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生:不同的风会使物体发生不同的变化。如.(翻转图片,肯定学生的预测)师:你能用线条来尝试画画风向吗?(接着拿出一幅旋转着的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这种风又有什么不同?4、(出示画面一静止的画面)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画面中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鼠标点击学生说到地方,肯定学生的结论。5、(出示画面二有几处错误的画面)师:这幅作品画的如何?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分析: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幅巧妙的范作引导学生预测风来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以及风的方向,前车之鉴,他们又能自动联想到不同性质的风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正如第斯多会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如让几个学生上台尝试表现风的方法并画出风向,下面的学生目不转睛的观察,并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评议,互学互助的感觉棒极了,比起以往单纯老师的讲解,显得更高效更主动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紧接着我进一步发散思维,拿出一张贴着旋转着的树叶的图片,这个时候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争先恐后的想上台表现自己的判断,我随即点了五名学生上台一起画,五位学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对画面的判断,他们笔下画出的旋转的风各有千秋,充满童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环节是欣赏和判断两幅作品,当风吹向第一幅静止的画面时,画面哪些地方会发生变化?第二幅美中不足在哪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使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锻炼和提高。6、欣赏分析画家与学生的作品。 这些作品各表现的是什么场面?表现不同的风画面的色彩有不同吗?画法有什么不同吗?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可同桌互相讨论后回答)分析: 这环节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欣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三) 动手实践,应用创新。师:想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告诉大家吗?准备画什么?画面色彩?线条?物体?生:谈谈自己的构思.分析: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阶段是实践准备环节,也是体现学生个性、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四) 交流成果,互相评价。 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能说出好的作品好在何处,它们又有什么可以相互吸纳的优点?并对有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儿童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得到相互碰撞,是对自己审美意识的养成与提高。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既是一次创作过程的总结,又为下一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作品,同时也是对自己审美能力的再一次升华。(五)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师:除了绘画表现风,谁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现?生:音乐、舞蹈、诗歌师:你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下吗?师:同学们棒极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老师发现还有几位同学是共同合作的,主题突出,色彩鲜明。还有几位同学的画面构思巧妙,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非常出色,下课了大家可以继续互相交流传看,把你的意见告诉他们,相信你们会共同进步的!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以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四、反思与思考: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将自然现象结合和生动的音效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始终围绕风来做文章,并通过多角度的画面、形象的音乐,巧妙的对话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或回忆中的、或想象创造的画面,并能对风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上的升华,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作为教师也得到了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成果。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6届数学七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厦门市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湘西古丈县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疆乌鲁木齐七十中学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张家口市中医院终端设备故障快速处理试题
- 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管理与卫生经济学交叉知识试题
- 上海市人民医院大量输血方案执行考核
- 邢台市中医院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基础试题
- 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2025年度环评文件技术复核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新生儿硬肿症个案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城市智能感知系统-洞察及研究
- 艺考机构学校合作协议书
-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汽油汽车喷油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肺结核患儿的护理
- 冬季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